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最根本的矛盾是什么?

小升初胡老师


家长很苦,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应该全全负责,不会的要必须教会,犯错了老师负责教育。不应该留作业让家长教,更不应该让家长辅导孩子。因为有的家长很忙真的很忙。这个社会节奏太快,家长为了生活已经奔波劳苦,疲惫不堪。因为有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根本辅导不了。如果孩子都有家长辅导要老师干嘛?

老师苦,班容量太大,太累难以逐个掌握孩子的学习具体情况,难以针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希望家长的理解予支持,共同教育好孩子。

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太严是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因为家长没送红包。

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是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故意疏远因为没送红包。

家长总拿消费者的心态衡量学校衡量老师,殊不知孩子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孩子。只有家校联合,只有协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互相理解吧!


小升初胡老师


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的前途,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不一致。

一、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则不一样。

我也带孩子,在我的心目中,我的女儿就是最棒的,不过事实上我就女儿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天资一般,成绩中等,我常常怀疑,是不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冷静下来,我知道,是我自己女儿能力的确很一般,但是,内心深处却一直不想承认。我这个当家长却不可能每天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对比,但我一根筋,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就太主观了!

而作为老师,一个班50多个学生,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发现学生是有差异的。只需要一学期,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天资聪慧、习惯好、成绩好;有的学生智商一般般,习惯差、成绩不好。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的真实状况,而且很客观。

二、老师尽量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一些,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关照。

我作为家长,就希望老师把我自己的孩子安排到“黄金”座位;多抽我的孩子回答问题;课后多辅导我的孩子;有什么荣誉称号多偏向我的孩子等等。

而我作为老师,必须尽量公平、公正。作为老师,我得一学期让每一个学生把班上的每一个位置坐一次;抽学生回答问题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表现机会;有荣誉称号必须实力说话。

三、成才观不一样。

我作为家长,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必须考上大学、必须成才,否则我认为就是失败的。

我作为老师,30年教龄的老师,我知道,我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因为我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更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首先成人,再成才,最后走向成功!

四、归因不一样。

我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内心深处认为老师的水平有问题。

我作为老师,深刻地明白,我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到重点高中去,普高与职中的收生比例是1:1,50%的学生必然上不了普高,只有读职高。虽然我们学校是四川省一级示范学校,初中的升学比例在全市140多个学校,排前10名,每年升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但是仍然有10%的学生是没有办法上普高的,这10%的家长难道没有怨言吗?

所以,我认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老师明白,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成龙成凤。最终,如果孩子没有考上高中、大学,必然归因于老师,而我作为老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


平淡是真oymlq


我教龄四十多年,当班主任近三十年,看到这个问题,想到我处理过的一件事。

一九九六年,我调入建陵教育组工作,从教学岗位变为管理岗位,我的办公室旁边,住的全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那天,街道上一个卖豆腐脑的大嫂携同她的大女儿,气势汹汹来找我办公室旁一个年轻新女老师——也是她小女儿的班主任的麻烦。原因是她的小女儿从乡下转到中心校,基础太薄弱,老跟不上班里别的学生,考试成绩每次倒数第一第二。

那时教师考评,这位班主任嫌此学生拖班级后腿,常采用批评怒怼,排斥此学生,甚至勒令她转学退学,整弄得这个学生不愿在中心校上学了,强烈要求母亲把她再转回她们乡下的教学点上学。每天怕去校挨老师批评怒怼和挖苦讥讽,哭哭啼啼不肯来校。

本来给小女儿转学,卖豆腐脑的母亲就费了不少周折,求爷告奶,寻情钻眼好不容易。女儿一个留下乡下教学点,她怎么也不放心,中心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她非常希望知识能改变女儿的命运。可女儿命运的改变,无疑会影响教师命运的改变,所以教师发飙发怒,家长也发飙发怒,双方杠上了。

那天,这位家长的打算是破罐破摔,想痛打一顿这位班主任后,然后把女儿转回乡下老家的教学点,目的是出点毒气。

有人赶紧给我通风报信,说这母女俩打老师来了。我一听,赶忙走出去,把这母女二人请进了我的办公室,对她们讲清老师的原委,如果不这样抓,质量上不去,就会落聘下岗。

当然我也讲我非常理解你的苦衷。目前其实你们没有矛盾,出发点都是为孩子的学习,你换位思考一下,她也换位思考一下,从而互相谅解,求同存异,达到让孩子尽快跟上趟儿,不拖班级后腿的目的。

后来,家长老师共同加班加点为孩子学生填平补缺,使其成绩短期上升。

后来,这位家长非常感激我阻止了她和老师的一次激烈冲突,我两次去她店吃豆腐脑咋说都不收钱。

家长其实和教师没有冲突矛盾,缘于恨铁不成钢和溺爱产生的冲突,只要换位思考,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化大为小,化小为了的。

教师和家长,本来是一家人,情同手足,怎么会弄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的窘事呢!


关中乡土文学樵夫


老师和学生家长本无怨源,也就本无根本矛盾产生一说,但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矛盾却危机四伏,真令人惆怅、令人忧心。究其原因,

完全出自师家之间的桥梁纽带――学生即孩子问题上。

老师和家长的根本矛盾分析:

老师遵职责护规纪,

必对违规纪学生进行管教,而家长出于护犊之心急切,休管孩子对不对,都不满意老师的严教严管做法,于是其之间由于心愿相背而出现隔阂;

老师遵职责行课业,

必对懒学懒做的学生进行敦促与严格要求,家长竟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这是老师加在孩子身上的负担,于是其之间由于意愿相悖而出现了裂痕;

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不定,

本是正常现象,可当孩子成绩稍有下降或不理想时,家长哪管这规律和原理,一意孤行地认为是老师教法无方或没尽到责任,于是出于自私之心就对老师斜眼相看;

当孩子同学学习好表现好常得奖,

看到自己的孩子老是无名之辈时,家长就把个中原因强加在老师身上,以为是教师心没放平有偏见导致,于是对教师就心生嫉恨;

本来是自己孩子惹事生非,欺凌弱小,

但当老师出于公道之心进行处理后,一旦牵扯到其孩子身上,就总觉得老师处理失当而一个劲儿把气撒在老师身上;

当老师一旦出现点纰漏时

原本有怨气的学生家长趁机煽风点火,以达到泄愤的目的。再加上个别教师败类的新闻一经媒体曝光后,社会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广而播之,于是谴责教师之声就风靡起来了;

还有少数家长不摆正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依存关系,

总认为对其个人孩子的好是老师天经地义的、对其孩子不好是大逆不道的;对其孩子好时漠然置之,不好时就认为老师犯了天条般地加以指责和要挟。如此的狭隘自私和不仁道的想法和做法,怎能让老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和睦呢?

其实,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根本矛盾

主要不是老师方引起的,而是家长造成的,也是社会不良之人推波逐流导致的。是少数家长和社会少数人士,对老师职业与职责不够深透认识和对孩子的教育观出了问题的。

由以上分析,兴办家长教育培训学校,普及家长现代教育观势在必行!老师与家长的友好互动、相向互动势在必行!


东方G819


1、你问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向老师了解情况,不要偏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对老师大发脾气,更不要立即打骂孩子,给孩子一个讲理的机会,让孩子去分析该怎么处理,若家长过度的偏袒孩子,那是害了孩子,孩子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还会再犯。

2、带孩子到学校给老师道歉,老师帮你管孩子,你应该感激老师,那是一位负责人的老师,就因为你孩子不听话,与老师争吵,才与老师发生矛盾,其实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辛辛苦苦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被学生理解。

3、孩子与老师发生矛盾后,把孩子带回家反省两天,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批评教育,学校虽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很多调皮的孩子,老师是管不了的,不能体罚学生,说说又没有用,假设你是老师,你是不是感觉也很为难。

4、发生矛盾后,不论怨谁,都不要打举报电话,也不要带几个人围攻学校,找校长论事,其实,最后还得班主任解决问题,孩子正处青春期,性情好激动,但是家长一定要了解你的孩子,不要一味的偏袒孩子,今天不让孩子吃亏,也许明天孩子会吃大亏,今天孩子能和老师打,明天就有可能和你打,最起码的孩子没有学会尊敬长辈。


胡忠均


其实,家庭作业一直是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关系的争议点。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孩子在学校上学,那么无论成绩还是家庭作业都该由老师负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而老师认为,家长不应该将孩子全部丢给学校,而是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家庭作业当中。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成绩所着想,而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在孩子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付出精力的冲突。

老师在孩子学习中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角色,为孩子解答问题传授知识是职业要求也是不容推脱的责任,在正常工作时间自然应该扮演好这个角色,帮助孩子学习。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监护人,也要承担起课后监督孩子学习的责任。

家长在工作时间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同样,教师也需要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应该将自己从孩子的学习中完全摘出来: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就当起“甩手掌柜”,老师也不应该强制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作业之中。

说到底,“家校”矛盾究竟该怎么办?“将心比心”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

各位怎么看?





梦想不只是梦和想


老师希望自己可以教授毕生所学,学生可以学有所用,一生的教学目的是桃李满天下;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未来的社会上有身份地位和名誉。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是共同的期望。矛盾所在就是,老师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成,但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还是很强烈,这中间的责任到底是谁的,成了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其实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只是老师学识的教授,还是家庭的教育的结合体。


Jeny珠穆朗玛峰探险


老师和学生家长最大的矛盾是什么

在孩子学习和学校活动间的取舍问题上

特别是高中生在面对高考压力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成绩上的要求远远超过了一切,所以在学校组织学生活动,例如文化节、文艺演出等过程中,家长会向孩子施加压力,或者索性要求班主任老师阻挠孩子参加,从而让班主任陷入矛盾的境况中。

其实家长不能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既是独立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只有让孩子融入集体,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力,才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2. 在学校制度和孩子要求的取舍问题上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个学校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寄宿生管理条例等,可是当孩子的那些无理要求到了家长那就成了爱孩子、宠孩子的表现。

第一次离家在外过寄宿生活的孩子多少会有不适应,父母便会担心孩子离开了自己的照顾能否适应能否开心,孩子物质上的非分要求等也就上升到了父母的重要议事日程中,管它有没有违反学校的规定,甚至明知道不合要求也任性满足。

3. 在文学阅读和刷题的问题上

高考压力下的父母神经特别紧张,当看到孩子把数理化题目搁在一边而钟情于东野圭吾的小说时,当听到孩子说什么书什么书是语文老师布置要求看的,很多家长就会以循循善诱之势劝导孩子刷题的重要性,再以循循善诱之势讲述阅读的非重要性。殊不知,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可惜很多时候,家长们却不知道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啊!





剪出爱了


其实老师和家长是迊风斗浪同船同甘共苦同一目标,为国家培养人才!!!只不过市埸化分数第一?制造了矛盾,同命相煎?抛弃德育体育?都要第一?都要考进清华北大?都要当科学豪?再加上行贿受贿不正之风和急功近利视力影响,都要极品?都要成为第一?(V客观上根夲不可能)对后进生互相推脱责任?有的家长老师自已榜样极差?反而不断强迫娃儿做到极好?互相指责?而有个别领导新闻舆论也没有强力指正引导????!


于祖


个人认为老师与家长的根本矛盾是对于孩子的认知和预期存在差异。

在实行了长时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在经济发展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共同作用下,相当的一部分孩子被所谓的“富养”了,家里的“呵护”变味了,以至于溺爱的程度了。

除了极少数的无师德者,老师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尽职敬业的。那么他所了解的和看到的是学校里的孩子,也许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的性格和能力。毕竟他一个人面对一群的孩子,所以经常会出现老师会记住学习最好的和最差的,中间那些可能真的记不住。当然也有优秀的老师,会记住所有人,甚至于若干年以后,还可以见人就能说出当时表现。但要注意,这是老师中的优秀者,并不多。

那么家长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自己的小孩其实也是了解不足,对孩子的预期也有盲目乐观的情况。

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改变中,经济大潮裹挟下,虽然有现代的通讯工具,但家校沟通或者说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并没有紧密。反而不如以前的老师家访来的直接和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