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1、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史

《管子·山权数》有载"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饘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饘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饘卖子者。"

许多学者对于这段叙述持保留意见,但是这里面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货币是在原始的家庭出现之后产生的。

中国最早的货币被称为"贝朋"。从"朋"的甲骨文造型来看,当时的人是将贝壳串在一起做为货币使用的,但是一朋到底等于几贝没有明确的记载。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甲骨文"朋"字

春秋时期,虽然货币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的人们之间的物资交换还是以物易物为主,这从《诗经》中就可以管窥一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另《孟子》也有云:"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这种贸易带有明显的自己自足经济的色彩。

西周之后,古人开始使用铜制的货币。铜币的使用一方面是因为贝壳比较稀缺;另一方面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重量单位"锊"和"锾",批量生产的铜币可以在大小、外型和重量上统一起来,以方便流通。

中国的货币在唐武德四年前,都是以重量来标注的。周朝和秦朝时期,钱币的重量和标注的重量是相等的。"秦始皇铸,质如周钱,重如之,其文曰半两"。等到到了西汉时期,政府认为秦币太重了,于是"汉高祖铸八铢钱,文帝铸四铢钱,武帝铸五铢钱"(半两重十二铢)。到了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十七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平钱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信用货币在中国出现的也不晚,汉武帝时期价值四十万钱的"白鹿皮币"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性质。唐宪宗时期的飞钱,北宋时期的交子、南宋时期的会子、金人的交钞、元朝时期的中统钞都是由政府发行的纸币。

2、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特色

史料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在"河西诸郡"曾经流通过西域的贵金属货币,"而官不禁"。

铁铸的货币出现在西汉末年,由当时的蜀地割据政权公孙述"废铜钱,置铁官铸铁钱"。公孙述此次币制改革的原因是因为蜀地缺铜。

每次政权的更迭都会引起经济上的动荡,货币的制度也会受到影响。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方政权对于铸造流能货币的热情都是乐此不疲的。历料记载的就有:后晋天福三年石敬瑭下令铸造的天福元宝;后唐明宗时期的天成元宝;后汉高祖刘知远时期的汉元通宝;后周世宗柴荣"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的周元通宝;南楚国王马殷时期采用锡铸的天策府宝;后蜀高祖孟知祥时期的大蜀通宝;而他的儿子孟昶执政期铸造的广政通宝;前蜀王建更是一口气铸造了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等等,真可谓是五光十色,不可枚举。

这个时期货币的特点一个是大额货币的流通,一个是流通的区域性。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军阀穷兵黩武,自然军费非常紧张。如后唐李璟"困於用兵,锺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但是因为军阀各自为政,这些新造的货币只能在自家的地盘流通。因此除了给后世的钱币爱好者们创造了收藏价值之外,在当时它们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3、瑾泥作钱、凿穴藏币的传说的真伪

在这个时期最有创意性的就是拥兵幽州的军阀刘仁恭父子,竟然脑洞大开,用泥为原料造币。为了确保境内泥币的流通,他们派专人收缴市面上流通的铜币,并将之藏匿在大安山山巅之上,为了避免藏宝地点被人泄露,那些帮他们凿洞的匠人们事成后也都被两人下令杀了。

泥钱并非是刘氏父子的原创,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就有泥钱的记载:

"建中初有人牵马访马医,称马患脚,以二十锾求治。其马毛色骨相,马医未尝见,笑曰:'君马大似韩干所画者,真马中固无也。'因请马主绕市门一匝,马医随之。忽值韩干,干亦惊曰:'真是吾设色者。'遂摩挲,马若蹶,因损前脚, 干心异之。至舍,视其所画马,本脚有一点黑缺,方知是画通灵矣。马医所获钱,用历数主,乃成泥钱。"

看来泥钱是妖界或者冥界的流通货币。从考古发掘上也可以证明,我国历史上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用泥(或陶)制作瘗钱的传统。也许在冥冥之中,贪婪成性的刘氏父子已经为自己掘好了走向坟墓的道路。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正如我们所预见的那样,这个偏安一隅的军阀政权非常短命,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他们就将"东有鱼盐之饶,北有塞马之利"的幽、沧二镇闹得是民不聊生、国困民穷。再加上刘氏父子兄弟之间的内斗不断升级,公元913年,成立不过两年时间的大燕政权就被晋王李存勗所灭。

不过这段史料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质疑,这里面有2个方面的原因:

①近代在北京和河北地区多次发现古制铜铁钱,其中最重要的是几种永安币,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制币制,材质铜铁都有,铜少铁多。现代的钱币学家多认为这些古币就是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当年铸造的货币。学者们认为,如果史料记载属实,刘氏父子所藏的应该是前代的旧币,"断不会自己铸钱来藏,大概传闻失实。因为既然匠人都被杀死,外人只能揣测了"(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②根据《旧五代史·唐书十九·明宗李嗣源》中的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曾经派人去找寻过藏匿的宝藏:"长兴三年……秋七月……幽州衙将潘杲上言,知故使刘仁恭于大安山藏钱之所,枢密院差人监往发之,竟无所得。"

桀燕政权的覆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燕系武将和军队的临阵倒戈。仅史料上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将吏就有:涿州刺史刘知温、王行方、莫州刺史李严、瀛州刺史赵敬、顺州刺史王在思、平州刺史张在吉、营州刺史杨靖、莫州守将毕元福、蓟州守将成行言、单廷珪、李山海、高行珪、元行钦等等,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带着手下或部卒归降的,后来他们中的许多将领受到了晋王的重用,如赵行实(后更名为赵德钧)、元行钦(后更名为李绍荣)都官至高位。特别是元行钦,"本幽州刘守光之爱将",此人情商极高,可谓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些人中要说和刘氏父子的藏宝活动一点瓜葛都没有,很难令人信服。

李存勗政权初建时,资金一直是捉襟见肘的,"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笔外财,应该可以缓解资金上的困顿。可是这些人硬是将这个秘密守护了十八年。不禁令人怀疑这个秘密很有可能就是个虚假的消息。果真后来挖掘的结果肯定了有些人的猜想:"竟无所得"。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我认为这种结论有待商榷,可能由于桀燕政权维系的年限过短,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录,史料上并不全面,我们只能从一些只鳞片甲中寻找历史的真相。

❶有关刘氏父子大安山藏宝的典故,在许多正史里都有记载,《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旧五代史》成书于公元974年北宋初创年间,《新五代史》成书的年代大概在1036年至1065年期间,《资冶通鉴》的成书时间是1084年,笔者在这里列出有关书目,并无史料可互相佐证之意,笔者认为,不论是欧阳修、司马光、还是薛居正,他们对历史的态度都是极为谨慎的。就拿其中成书最早的由薛居正主持编撰的《旧五代史》来说,其依据的是"各朝实录","五代虽乱离,而各朝俱有实录","故一年之内,即能告成"(《廿二史札记》)。所以,这一段历史如果说一个人错勘,而紧随其后的人则是拾人牙慧,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❷刘氏父子当年为了隐藏下宝洞的秘密,杀死了所有的匠人,那么替他们执行这项命令的是哪些人?这些人不仅要有武力,还要愿意为他们卖命,这些人会是谁呢?

《宋史·列传第二十三·宋琪传》中记载:"奚、霫部落,当刘仁恭及其男守光之时,皆刺面为义儿,服燕军指使,人马疆土少劣于契丹,自被胁从役属以来,常怀骨髓之恨"。

设置义儿军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普遍现象,他们会获赐姓名,甚至会刺面,成为义父的心腹之人。不过刘仁恭的"义儿军"多选自奚、霫部落, 却是当时独有的特色。

欧阳修曾经对此颇有微词:"唐自号沙陀,起代北,其所与俱皆一时雄杰虣武之士,往往养以为儿,号'义儿军',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业,及其亡也亦由焉。"

史料上明确记载下来的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就有九位,明宗李嗣源就是其中之一。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推测,刘仁恭藏宝洞的收尾工作交给义儿军去执行的可能性是极高的。这些人在刘仁恭死后的去向没有史料可查,逃回本部落的可能性比较大。之后,两部落臣服于契丹,并逐渐与契丹人通婚融合。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正是来自奚部落的萧太后萧绰。

❸后唐李嗣源没能掘得刘氏父子的宝藏,第二年,李嗣源带着遗憾崩逝而去。时光的年轮又转过65年之后,公元997年的初夏,大安山巅的宁静再次被人打破,此次寻宝而来的是契丹人。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凿大安山,取刘守光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这段文字中所述的旧钱指的是公元983年耶律隆绪下令铸造的统和元宝,而新币太平元宝则是铸于公元1021年。

由此可见,刘仁恭父子藏宝洞的传说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笔被泥土封存了近一个世纪的财富,并没有因为个别人的贪婪而湮灭于历史的长河。真相很多时候被一些尘埃所掩盖,我们只能用一些想象去修复它的原貌。

浅析:关于幽州西部大安山藏宝洞钱币存在的真假性

⑴其实史料中有关刘氏宝藏的记载,在一些野史中也多有涉猎,可以做为这件事情的补充说明。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号称"北宋四大书"之一的《册府元龟·邦计部·钱币第三》上的记载"长兴元年正月,鸿胪少卿郭在徽奏请铸造新钱,或一当十、或一当三十、或一当五十,兼进钱谱一卷。仍於表内徵引故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为铁钱、泥钱事。敕旨:刘仁恭顷为燕帅,不守藩条,辄造泥钱,号为山库。殊非济物一向害人?鬼状寻除,恶名犹在。"可见刘仁恭当年不仅下令铸泥钱,同期也出品了铁钱。因为郭在徽的"无识妄言",明宗李嗣源还给他降了职。

⑵无独有偶,元好问编写的《续夷坚志》一书中,也提到了"永安一千"币,"海陵天德初,卜宅于燕,建号中都,易析津府为大兴。始营造时,得古钱地中,文曰:' 永安一千'。朝议以为瑞,乃取'长安'例地名,改东平中都县曰'汝阳',河南永安曰'芝田',中都永安坊曰'长宁'。然亦不知'永安一千'何代所用钱也"。完颜亮见到的钱应该就是刘氏父子所铸的铜币或者铁币,海陵王认为这是吉兆,并将燕京析津府改名为永安。

⑶有关刘氏父子藏匿大量铜币的行为,他们的许多部下想必是知情的,这毕竟不是什么单机游戏,而是需要上下协从,良好互动的联机游戏。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很难瞒过所有人的眼睛。即使具体的位置不清楚,大致的方向还是可以估摸出来的。

那些归顺李存勗的大燕将士们为什么会将这个秘密守了近二十年哪?这里面有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她是一位非常狠辣的人,曾经为了不落人口实,令人在宫门外毒打自己的父亲。她"好兴利聚财",无耻是侵吞国库军饷。一次宰相在廷议拿出库房财物供应军队,刘皇后听到线报后带着自己的妆奁和三个幼子杀将出来。对着宰相哭诉:"库房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只有我这个妆奁和孩子可以卖点钱,供应军需了,宰相你看着办吧。"面对这种铁公鸡,试想谁敢将藏宝洞的故事告诉她?因此众位将领们隐忍多年直到明宗李嗣源夺位之后,才将此事和盘托出的原因大致如此。

想当年,狂妄自大的刘仁恭盘踞幽、沧二镇期间,不仅用泥做原料铸造钱币,还用铁铸大钱,以一当十,当百甚至当千,这类恶钱的流通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极大地扰乱了市场,致使民不聊生。但是刘氏父子只知道疯狂的敛财,他们还施行严格的地方保护主义,禁止南方茶叶在市场上销售,把山上的草叶冒充成茶叶进行销售,以获取暴利。古者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建立在浮土上的政权如何能够长久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