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是南宋詩人,他與北宋朝廷有何關係?

資深人士說文史


南宋是與北宋血脈相連的半壁江山。南宋有時,就代表北宋已經消亡。陸游是南宋主張收復失地的主戰派,是北宋遺民。

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遷都(今浙江)。 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持半壁江山,苟延殘喘。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史學家,愛國詩人。

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們對陸游最熟悉的標籤。陸游一生的理想不是做一個詩人,而是“下馬草軍書,上馬擊狂胡”,能夠殺敵報國,封侯萬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陸游一生很倒黴,投身官場屢遭坎坷。

陸游赴臨安應試,大奸臣秦檜的孫子秦壎正好也參加考試。秦檜滿心想讓自己的孫子得第一,偏偏主考官很正直,把陸游列為了頭名。秦檜大怒,降罪於主考官,大筆一揮,劃掉陸游的名字,陸游就從頭名狀元變成了榜上無名。

後來陸游得到宋孝宗的賞識,被賜進士出身。宋孝宗曾問:“今代詩人亦有如唐李白者乎?”眾人都一致推薦陸游。

宋孝宗也沒有給陸游委以重任,大概他覺得陸游對於兵韜將略並非真正在行。陸游其實和李白差不多,都是那種性格容易衝動的人。

錢鍾書先生在他的《宋詩選注》中評價陸游:

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氾濫到他的夢裡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裡找不到的。

錢鍾書先生分明就是綿裡藏針,明褒暗貶,對陸游感情過度敏感激進有所微詞,等於說他就是宋朝地憤青。當詩人可以,帶兵打仗就算了吧!

陸游的愛國熱情當然是真的。南宋朝廷的腐敗窩囊也是真的。烈火總被水澆,所以陸游的詩作就多了許多。

綜上,陸游跟已經滅亡地宋朝沒有實際關係,那只是他夢想回去的地方。


太尉讀書


陸游,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兵入侵。翌年。欽宗靖康元年)金陷汴京。……幼年隨家逃難,親見父親(陸宰)及其他士大夫痛心國事、誓報國仇之情,少年時期便立志抗金報國。他十七八歲已有詩名,然他心念投筆從戎,建立功業。陸游29歲時,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名列秦檜孫子之前,且“喜論恢復(中原)”,竟遭黜落。直至秦檜死後三年,他已經38歲,才在孝宗朝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通判等。………後來北伐失利,他也被(跟著)罷職,在鏡湖的邊域閒居五年,屢次上書求職。乾道六年(孝宗朝中葉),他45歲,方入蜀任夔州通判。二年後四川宣撫使王炎請他襄贊軍事,才遂他平生志願。他喜悅之情難表,即刻換上戎裝,馳騁在國防邊線南鄭(今陝西漢中)一帶,“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之感)。可惜不到一年,王炎調離川陝,他只得改官成都,到范成大幕府供職。因心懷抑鬱,被人譏為頹放,他氣極自號放翁。……期間曾寫下名篇《漢宮春》詞……“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自南鄭來成都作)。淳熙六年他54歲,又移至江西、浙江等地做官。後又遭人彈劾罷職;回鄉家居幾年,改為浙江做官,不料因寫詩被扣“嘲詠風月”罪名又復罷職。此後的陸游在家鄉度簡樸的民間生活,從事農業勞動,與農民接觸來往。…他的詩詞已形成悲壯雄奮的風格,既有川陝戰鬥生涯的心得和素材,又有因家居使他增加對田園風光的鐘愛,極為豐富。好比那首《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幾乎可以說國人中無人不愛!(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就很喜歡這首詞,還寫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同詞之作品)[贊]!…陸游他一生念念不忘恢復中原的國事,他活到85歲,死前尚留下《示兒》的七絕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祈禱]…[玫瑰]…[祈禱]…[玫瑰]…[“……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瞿秋白於獄中模)


桃花塢裡桃花扇


陸游是中國是南宋的著名愛國詩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寫詩最多的詩人,他出生的時候靖康之變,所以他的詩歌多以抗金為主

首先陸游生活背景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百姓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是名門之後,陸游的的爸爸陸宰藏書一萬多冊,陸游的媽媽是丞相的外孫女,屬於書香門第家庭,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父親親自教授,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

陸游當時所在朝廷宋朝趙構,朝廷分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像陸游岳飛辛棄疾,希望趕緊打仗,主和以秦檜為首,當時趙構內心不想打仗,覺得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我才不出兵打仗,這時候秦檜就主張講和,籤協議合戰,大概1127年,《紹興和議》,劃分金和南宋界限,金國是君,南宋是臣,所以激發的當時的陸游想做官實現自己救國的抱負,獻計獻策,當時做官只能參加科舉考試,科舉三次考上了,因為和秦檜孫子一起考試,秦檜和當時的主考官打過招呼讓自己孫子第一,這時候看到陸游拿了第一名很氣憤,日後在朝廷處處為難陸游,直到秦檜去世陸游才鹹魚翻身,秦檜死,陸游升,因為秦檜去世,在主和派沒有特別支持的人了,趙構也想打過去,所以重用主戰派的人員,這時候陸游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陸游自己的詩也是經常提到,“淚濺龍床請北征”,孝宗即位賜予“進士出身”,陸游受到皇帝重用的時候,好景不長,宋高宗傳位宋孝宗後,陸游還是對於朝政直言不諱。在惹得皇帝不高興後,陸游便被罷為鎮江府通判。時年,南宋大將張俊力主北伐,陸游這種在靖康之恥刺激下成長的讀書人也是全力支持。和皇帝一起研究去北伐,不過北伐這件事情失敗了,陸游屬於背了黑鍋,也算被皇帝身邊的親信被排擠,所以一下就罷官,回到山陰。

之後的陸游雖然被重新啟用,但其一腔熱血還未冷卻,周恩來評價陸游:“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曉麗說影視


2013年考古證明襄陽宋代前舊城址在鄒灣,證實了現襄陽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離與“襄陽說”的依據相差太遠了,鄒灣與古隆中路徑有40一50裡遠,而且方向也是錯的。足以能證明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居是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假古蹟。襄水畔漢襄陽舊城址發現的習馬懿印章和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族譜就是鐵證。

真實的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飛煙滅了,遺址應在何處已經沒人能夠說清楚了。

襄陽與南陽的世代爭議終於結束了!

襄陽之名應來自襄水河之陽,(襄水河畔的鄒灣一帶),而不是來自現在的漢江之陰,這還如何叫襄?如何叫陽?襄陽有前後兩個古城,鄒灣襄水河畔舊古城可稱為漢襄陽古城在宋代以後移址到漢江岸邊的宋襄陽古城了,只是仍用舊名而已。

就算按習鑿齒漢晉春秋野史所說:亮家在城西20裡(今16.6裡)這是指在襄水畔的舊古城區而言,說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這是兩個概念,把亮家與躬耕地混為一談是“襄陽說”的發明創造,與諸葛亮無關。

現古隆中是在遷移後的宋襄陽古城西十幾裡。這種拿新城址去對照舊書去找寓居地的作法,肯定會大錯特錯的。

難怪岳飛不上山去祭拜諸葛亮,因為至到宋代襄陽假隆中還沒有出現,叫岳飛咋去上山祭拜?

2002年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漢江邊襄陽古城東街中段南側發掘出8座墓葬,其中有大型墓葬1座,據考證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劉表墓及其家族墓區。

可哪有把死人埋城裡的道理?!這說明在劉表及族人死後許多年內,三國以後至宋(至少有幾百年時間內),今襄陽古城並不存在,那個地方明明是劉表家族的風水墓地!劉表也決不會下令把舊襄陽城遷到自已的祖墳地裡吧!即使三國時新舊城同時存在,新城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地方。宋以後襄陽說卻以此地址尋找出來的古隆中更是假貨無疑了。

大家還是應當相信諸葛亮親自所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躬耕者本人的話你若不相信,還相信什麼呢?





隱居黃山


北宋滅亡時間是1127年,陸游出生時間是1125年,當時陸游才兩歲,陸游出生於父親進京述職的淮河舟上,就出生地而言,陸游算是半個北宋首都人。從年代上來講,陸游和北宋的關係也就是兩年的交集,除此之外,除非他一出生就能出口成章,否則如果說靖康二帝以及三千佳麗被金兵擄走的時候,陸游還能仰天長嘯的話,那就是瞎扯淡了。

 

話說回來,所謂南北宋的時間分界線,是指1125年金兵南下攻破宋朝首度汴京(今河南開封),宋朝政權被迫遷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和金國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從此開啟了“南宋”的朝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陸游和北宋的關係,相當於我們現在大陸和臺灣的關係,他當時的心情,用一句現代話來講,就是“鄉愁是一條悠悠的淮河,我在這頭,中原在那頭”。

 

然而,在陸游眼裡,他會認為自己是在“南宋”的朝代嗎?他當然不會這麼認為,無論“南宋”還是“北宋”,這些都是後人給定義的,在他的眼裡,他身處的仍然是宋朝而不是“南宋”這樣一個新朝代,無論領土被敵人佔去了多少,統一宋朝疆土的堅定想法,他從來就沒有改變過。死之前還留下了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然後即便是忌日,他再也看不到中原北定了,他的死敵金國,以及南宋自己,一併被蒙古的鐵騎踏平,宋朝一去再不復返。


溝渠坑月


陸游雖然身處南宋,但他心懷的卻是整個大宋天下,一生主張北伐中原,收復北宋喪失的國土,重振大宋雄風。他的許多詩詞作品都在呼喊統一中原,拯救難民,到老還寫了一首《示兒》發出最後的悲嘆: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南宋北宋都是中國。愛國詩人豈能忍看國人流離失所,國家無能,“朱門沉沉摁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的腐敗政局。詩人無力為國解難,只能用詩句悔嘆抒發
: “豈有外夷傳子孫”國人流離失所,遭外國列強賊盜的屈辱的憤怒心情!


桑天永


陸游是南宋詩人,他與北宋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宋孝宗即位後,賜陸游進士出身,因堅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1202年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1210年去世,留下了絕筆《示兒》。

簡單一點的說:陸游出生在1125年,這一年金兵南下,1127年北宋就被滅了,此時陸游才2歲!

所以,陸游與北宋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大江侃歷史


北宋南宋只是後代史家對宋朝歷史時間上的分割,而空間上還屬於大宋王朝。所以陸游那個時代只有大宋王朝,而沒有時間上的"北宋""南宋″之分!


用戶1093235322938ssw


什麼關係啊?他主張北伐,可是許多統治者都心安理得於南宋小朝廷的安穩。他的政治主張得不到回覆,只好在家裡納妾娶妻,寬宅大院,休養生息。詩詞歌賦,無一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