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詩酒趁華年


李商隱的五言絕句《樂遊原》很是有名,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其中千古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是家喻戶曉,而歷代名家也盡皆好評推崇,比如清人姚培謙就評價“銷魂之語,不堪多誦。”

就字面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抒發的是對時光的愛惜和對美好晚景的留戀,也有一些人讀出詩人不得志之感,認為當時李商隱面對古原夕照,憂慮國運將盡,因此哀傷嘆惋,比如清人何焯就讀出“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紀昀也感慨:“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今人周汝昌先生則認為古代“只是”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如此解讀,此二句當理解成夕陽景色無限美好,正是太陽就要落山之時,如此便無悲涼之感,反而含有雋永之意。

李商隱的詩大多不好懂,比如《錦瑟》等詩頗具朦朧感,詩旨不明,不同讀者各有遐想,但《樂遊原》明顯不屬於此類,詩意的分歧只是“只是”二字的理解不同而已,單讀末二句,自然無可分辨其意,但正如清人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所提“愛惜景光,仍收到不適”,結合全詩理解,詩人因為心情不適而駕車登臨古時樂遊原,並在此發出感慨,當含有悲涼之意,因此“只是”當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只可惜之意。

那麼,如果只改一字,能否讓全詩讀來不覺悲傷?有文友認為可用“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便如同周汝昌先生所解,讓人感奮,對此,六甲番人深以為然,此外,也可用“只為”二字,且看:

夕陽無限好,只為近黃昏。

如此一改,當無悲意,“為”字可解為“因為”之意,“夕陽無限好”與“近黃昏”便有了因果關係,不用“因”字是為了平仄相符,此處當用仄聲,另外,“為”字也可解為“為了”,如此夕陽便是擬人化,他的無限美好只是為了在黃昏到來之前盡情釋放,也含有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之意。

以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理解以及“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只為近黃昏”,不知您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回答問題之前,簡要說一下這首詩。

李商隱的五言絕句中,以一首《登樂遊原》極為著名。即使是沒讀過書的人,也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的句子不陌生。詩本身並不突出,只是後兩句過於精煉,撐起了這個絕句。詩屬於典型的有句無篇一類。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strong>

全詩四句,首二句表明登臨之意與不爽的心情。詩中出現的樂遊原,是唐代旅遊勝地,李白就有詞“樂遊原上清秋節”。詩人驅車登原,十來就沒有什麼好心情。畢竟“意不適”麼,是什麼,並沒有講,也無需明白。

接著詩人說“夕陽無限好”,怎麼個好法也很粗糙,沒有具象或通感化,不過詩人的心情似乎大好了,面對餘暉映照,晚霞滿天,山凝胭脂,城如鑲金,詩人一吐鬱悶。正要這麼認為的時候,詩人又忽然來了一句“只是近黃昏”。一下子帶出了深深的悲涼感。大有白居易“大抵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悲觀。很多人認為這兩句將身世遲暮之悲,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一併熔鑄於黃昏夕照下絢爛畫面。是千古哲理之句。

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何焯曰: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又曰:又嘆時無宣帝可致中興,唐祚將淪也。紀昀曰: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又曰:末二句向來所賞,實妙在第一句倒裝而入,乃字字有根。大抵如此。

但也有力辯其非的,認為“只是”是“正是”的意思。如周汝昌:玉谿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後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谿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時”解為“即使是在當時”的,此乃成為假設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如此一來,李商隱的這兩句又是積極進取的鼓勵了。由詞意造成的對詩境、心緒的不同理解,也成為這首詩的魅力之一。正因不明,正因多意,更見容納。你傾向於哪種理解呢?

回到題主所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如上面分析,可以把“只”改成“正”字,詩由“只是近黃昏”變成“正是近黃昏”,胸懷、格調馬上不一樣了。前者易悲,後者感奮。一字之別,消極與積極絕然不同。你說呢?


詩詞桃花源


夕陽無限好,

何懼近黃昏。

老驥千里志,

伏櫪不甘心。

留得青山在,

定能火燒雲。

2018年我到了英孚英語語言培訓國貿中心和萬壽路中心當了一名保潔員,我每天被在這裡學習英語的學員們奮發上進的精神所感動,於是我寫下了這首自己鼓勵自己的詩。


不忘濃濃故鄉情


飛花《作娟悟語》,這句千古佳句流傳甚廣,恐怕沒人不知道吧?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一詩。他乘車遊覽時,看到黃昏日落美景有感而發,即興之作可謂千古名篇。

我認為我們無論怎麼改,也很難超越千古名句,姑且我們探索一下,做作文字遊戲,在試改中體會吟詩的快樂吧!按照題主的要求,只能改一個字,那上下句的尾字最好不動還按照原來的平仄,只好改前面的的了。但意境與原來截然不同也難。原詩的意思是讚歎夕陽落日晚景之美,然後筆峰一轉夕陽再好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是黃昏了。美好只是短暫停留,轉瞬即逝,體現了詩人的無奈!我的試改如下。

只(嘆)近黃昏

只(憾)近黃昏

只(惜)近黃昏

(可)是近黃昏

以上改動依然是無奈的意境!

再改

只(怕)近黃昏

只(賞)近黃昏

這兩句有點不同的意境了。試改遊戲結束。

文/顧作娟,圖片自拍與來自網絡侵刪。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把“是”字換為“因”字,境界全變。

——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塗之人995


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近字改已字,是不是沒有什麼希望啦![流淚]


中心825911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可是快到黃昏了,無限卷戀…

改為:只是己黃昏。意境改變為無奈與絕望…



o風一樣的男人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是在慨嘆夕陽的美好和短暫,如果改一個字,可以從慨嘆變成讚歎。我把“近”改成“因”,夕陽無限好,只是因黃昏。意思是夕陽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黃昏,因為黃昏,夕陽迸發了光和熱,變得無比璀璨。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路上有心人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改一個字我覺得可以這樣改:夕陽無限好,只要近黃昏。不過都顯得有些悲觀的心理,圖一是我以前在QQ空間發過的一個說說,也不記得從哪裡抄過來的,就覺得很有意境。應該是一種很樂觀的心態吧!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當我們遇到了一件很不順心的事且沒有辦法去改變結局的時候,試著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它,這樣自己的心情可能會好一點,就比如在很口渴的情況下剛從外面回到家的兩個人發現冰箱裡有半瓶飲料,悲觀的人嘆氣到就只有這麼點,樂觀的人的反應是還好還剩半瓶。要坐電梯的時候電梯突然壞了,悲觀的人就會報怨說:真倒黴又要走樓梯,樂觀的人就會這樣想:剛好,好久沒運動了,就當是運動一下吧。夕陽的出現就意味著馬上到黃昏了,我們能怎麼辦,開心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思維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有限,亂寫了這麼多希望看到的人不要笑話我這個沒什麼文化的人[捂臉],





遂鄉小海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戀黃昏。

(黃昏戀頭條抒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