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被張飛打得屁滾尿流,為何劉備和諸葛亮還非常恐懼他?

用戶67369269939


曹操稱張郃為‘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當劉備在得知曹操的大將夏侯淵被斬殺時,卻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雖然張郃統率過袁紹的精銳"大戟士",後又為曹操最為看好的"五子良將",但他又憑什麼能受到曹操、劉備的如此高的評價?畢竟能入這兩位梟雄法眼的人不多。

在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中,樂進、于禁加入的時間最早,其次是徐晃、張遼,最後才是張郃。

但張郃卻是劉備、諸葛亮最為忌憚之人。漢中之戰時,曹操的族弟夏侯淵被斬,曹軍大有一潰千里之勢,是張郃穩定了漢中諸軍並擋住了劉備的進攻,一直堅持到了曹操親自率軍來漢中。而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連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一時間隴右諸郡皆盡響應蜀漢,使曹魏滿朝之震動更勝於關羽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此時又是張郃於街亭大破蜀將馬謖,致使諸葛亮進無所據,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在袁紹佔據冀州,張郃率兵投歸,被袁紹拜為校尉。張郃後為袁紹大破公孫瓚,晉升為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張郃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兒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之後,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陳倉。曹丕稱帝后,張郃升任左將軍,隨大將軍曹真在街亭大敗諸葛亮,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231年,張郃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道中箭亡。

張郃征戰一生,素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而著稱,絕非《三國演義》中的有勇無謀。

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在聽從了許攸襲擊烏巢的計策,張郃便對袁紹說:“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但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於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郃反駁道"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於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

“好謀而無斷”的袁紹聽信了郭圖的計策,不故張郃的勸阻,派他去攻打曹操軍營。其結果是不但曹營沒攻下來,而缺乏救援的烏巢被劫了,袁紹大軍的糧草也被燒了,這直接導致了官渡之戰的慘敗。

隨後郭圖又誣陷張郃失敗之後對袁紹出言不遜,因為有了之前田豐的例子,張郃等將領懼怕被迫害,於是便率部投靠了曹操。曹操對張郃的投降大喜過望,親自迎接張郃並稱此舉為"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隨後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張郃在進入曹營之後,立刻就受到了曹操的重用,經常任命張郃擔任先鋒或是斷後,而張郃也因屢立戰功升任平狄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親自率精兵攻取漢中,他將軍隊分為十部,不分晝夜的輪番猛攻張郃,張郃率部迎戰蜀軍的精銳,劉備在不能擊敗張郃之後, 寫信要求在益州的諸葛亮增撥援兵。獲得援兵後的劉備佯裝敗退,引得夏侯淵率部緊追,最終於定軍山將夏侯淵斬殺,而當劉備在夏侯淵被斬殺後,並未有任何的興奮,而且還心有不甘的說道"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伐,連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於是曹叡令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馬謖依傍險要的南山紮寨,沒有下山佔據城池。張郃則斷絕了署軍取水的道路,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使諸葛亮損兵折將,直接導致了諸葛亮此次北伐的失敗,隨後張郃又率軍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縱觀諸葛丞相的六次北伐,這次無疑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卻最終因為張郃而抱憾終身,這也難怪稱張郃是劉備、諸葛丞相最為忌憚之人了。

張郃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曹營率領的是武衛、虎賁兩營精銳曹軍。而他在袁紹帳下時,掌管的也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大戟士"。

據說"大戟士"是屬於重裝步兵,也是三國時期群雄中的唯一一支重裝步兵,其每名士兵配備的都是長戟重甲,類似於馬其頓帝國的長矛方陣,而且每位"大戟士"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之士,也正是這支重裝步兵,幹掉了公孫瓚的精銳鐵騎"白馬義從"。

當諸葛丞相第四次北伐時,張郃統領眾將迎戰署軍,諸葛丞相退守祁山,張郃率部追到木門道與蜀軍交戰,被亂箭射中了右膝而陣亡。張郃戎馬一生,屢立奇功,據《魏略》中的記載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署軍,這才使張郃中伏身亡,甚至有人推測是因為司馬懿已有不軌之心,此時忠於曹魏的大將已經死傷殆盡,而"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張郃,正是司馬懿唯一的忌憚之人,所以才強令張郃去送死的。

無論如何,血染沙場,馬革裹屍,其實正是大將的最好歸宿。


王銘葦


表面上看似乎有點矛盾,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劉備和諸葛亮很忌憚張郃,是因為張郃乃是當時一等一的名將,是蜀漢集團的大敵。而張郃於巴東之戰中被張飛打得屁滾尿流,說明張飛也是一等一的名將,而且在那次大戰中,天時、地利、人和加上本人軍事才能的綜合發揮,超過了張郃。這兩點本身就並不相互排斥,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綜合評價的話,張郃與張飛都是河北的名將,一個是蜀漢骨幹將領,一個是曹魏五子良將。而且兩人的年齡也差不太多。張郃早期在韓馥、袁紹手下當官,資歷應該比張飛更老,但張飛的軍事天賦可能比張郃更強。

論軍事實力和勇猛作戰的精神,張飛大概比張郃略勝半儔。再加上兩人交鋒的那一次戰爭,是張郃從漢中出發,深入三巴,而張飛則是處於防禦作戰,本身具有內線的優勢。巴蜀那種地方,山路崎嶇,在戰爭中攻守雙方是處於很不對等態勢的,以劉備這樣的梟雄,打劉璋這樣的廢材,也花了整整三年,還戰死了軍師龐統。那麼,張郃率領疲憊的中原士兵,從漢中翻越蜀道進攻巴中,遭遇軍事才能在自己之上的張飛,大敗虧輸也不奇怪了。但我們還是必須說,這種慘敗未必能反應張飛和張郃的真正實力對比,其中也可能有些運氣成分在內。 被張飛打敗,並不能說明張郃就才能平庸。

而張郃面對劉備、諸葛亮的時候,格局又有所不同。張郃對抗劉備是在漢中之戰,對抗諸葛亮則是在蜀漢北伐之戰。這兩次戰爭中,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是處於攻勢,而張郃則是處於守勢。一個實力超群的名將張郃,率領曹魏集團的優勢兵力,又處於防守這個有利位置上,當然會給蜀漢軍隊帶來極大的威脅。無論蜀漢統帥是劉備還是諸葛亮,或者換成關羽、張飛,他們都不會輕視張郃的。


巴山夜雨涮鍋


張郃並沒有被張飛打的屁滾尿流,看史書最忌諱只看本傳,陳壽在撰寫人物列傳時只記錄角色的光輝事蹟,會忽略部分細節或乾脆不記錄該人物的敗績。

例如,我們看《三國志張郃傳》內容:太祖徵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將軍。

以上描述中根本就不像張郃曾經被張飛所擊敗,要結合《張飛傳》和《張郃傳》內容,才能夠知道宕渠之戰的整個過程。

曹操率大軍征討張魯,張郃前次作為先鋒討伐氐王竇茂。曹操大軍完全進入漢中以後,張郃被派率領五千步卒為先鋒開路。張郃又作為夏侯淵的部將留守漢中,被指派的任務又是進入巴東、巴西二郡,主要職責是把二郡的人口遷移到漢中,被巴西太守張飛所拒,張飛從他道邀張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張郃前後不得相救,被張飛擊破,率十餘人尋路退回南鄭。

看上去張郃確實是慘敗,可尚有一個細節,張郃完成了任務嗎?根據《三國志 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各率種落,舉巴夷、賨民來降,於是分巴郡。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

《華陽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年,魏武以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為三巴太守。”任乃強注:“袁約所居,疑在朐忍縣界。”

樸胡、杜濩本是巴地少數民族部落的首領,他們追隨張魯投降曹操後,被派往巴東、巴西二郡,負責遷移當地百姓回到漢中,張郃的孤軍深入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護這兩人。劉備新定蜀中,三巴百姓尚未全部臣服。當時黃權給劉備獻計,率軍擊敗樸胡、杜濩二人,意味著劉備、黃權的部隊其實在張飛附近,所以張郃這一戰才處於被動狀態。

根據《三國志王平傳》和《資治通鑑 卷八十二》記載,王平追隨杜濩、樸胡到了洛陽,被任命為試用校尉。賨人李氏又率五百餘家歸順於曹操。

綜合以上記載,可得到張郃、樸胡、杜濩雖然被劉備、黃權、張飛所擊敗,但他們仍舊成功將部分巴地百姓遷移回漢中。張郃本傳還記載他在此戰以後還升了官,儘管張郃戰敗於張飛,卻是因為有先天不利因素在裡頭,其次他又完成部分任務,對巴地造成人口流失,張郃故意跟張飛相距拖延就是為給樸胡、杜濩遷移爭取時間,所以張郃戰卻未降反升。

張郃後來在街亭大破馬謖,一樣造成了諸葛亮軍陷入被動,不得已要把新降的三郡百姓迅速遷移回蜀中。諸葛亮雖招致大敗,卻也擄走了許多人口填充國力,還得到了天水一匹夫。只是諸葛亮的損失更多,戰獲得不償失。從張郃未被降級反被升官看來,他的戰果應該是高於損失。諸葛亮畢竟吃過張郃的虧,對他有所忌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劉備又何以忌憚張郃?後來劉備進攻漢中,令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張郃臨時被奉為主將,張郃不再採取夏侯淵錯誤的戰術,在敵人佔據高處後還跟敵人爭鋒。

張郃和郭淮在漢水以北,遠水列陣,反令劉備不敢輕易進攻,成功阻礙劉備進入漢中腹地。《孫子兵法》很清晰描述夏侯淵和張郃戰術的優劣: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

夏侯淵在低處紮營,行動讓敵人一覽無遺,所以才會被黃忠找到機會突襲而陣亡。張郃選擇退回漢水以北,大軍本因主將夏侯淵被殺而潰敗。可張郃並不臨水迎敵,他給予劉備一定空間渡河登岸,反會令劉備陷入軍事地理的被動。這一戰頓時體現出張郃優於夏侯淵的軍事素質,所以《魏略》記載:“劉備憚郃而易淵。”


蘇沉船


張郃沒有題主說的那麼菜,什麼叫被張飛打的屁滾尿流?張郃和張飛確實在宕渠(四川渠縣東北)有過一戰,張郃兵敗,孤身只帶數名隨從逃走。但是我們要從整個漢中爭奪戰去看這次戰役,而不能以偏概全。

張郃為什麼會在宕渠和張飛相遇呢?起因是曹操征戰漢中,漢中太守張魯投降,於是曹操決定擴大地盤,將巴西和巴東二郡給攻下來。於是張郃督諸軍進軍二郡併成功拿下。當時二郡屬於劉璋區域,但是劉璋已經兵敗於劉備,因此雖然上巴東、巴西兩郡屬於益州管轄,但實際上是劉備的地盤。

劉備當時派張飛任巴西太守,負責巴西諸軍事宜。張郃料定此二地不能久守,於是採取了遷徙人口的措施。為什麼要遷徙人口呢?三國時期,征伐太盛,人口流失嚴重,因此人就成為爭奪的對象。比如諸葛亮失街亭之後遷南安、天水、安定郡三郡之人口,說到底就是為了兵員,沒有人口,哪來兵員呢?沒有人口,誰來耕地種糧,軍糧從哪裡來呢?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

這時候張郃和張飛兩人才相遇,但是也不是像題主所描繪的那樣,張郃一觸即潰。張郃是有任務的,他的任務很簡單,不是打敗張飛,而是爭取時間,把人口帶走,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

張飛和張郃對戰了五十餘日,誰也沒有把對方怎麼樣,沒有辦法,張飛這個粗漢(其實是個仔細人)計上心頭,他把張郃的軍隊引到瓦口關。為什麼要引到這裡呢?

瓦口關道路狹窄,張飛率領萬餘名精兵輪番挑戰張郃,張郃的軍隊首尾不能接應,於是大敗。張郃也確實敗的比較慘,孤身帶幾名隨從攀山越嶺方才擺脫張飛的追擊,最後逃回南鄭。

結果是這樣的,張飛打敗了張郃,但是張郃擄走了人口。兩人扯平,不能說張飛把張郃打的屁滾尿流,打仗為了什麼?為的就是實現戰略意圖,意圖實現了,死傷士兵那都不算什麼。

其實還是劉備和諸葛亮識人,知道張郃不是善茬。因此他們兩個在碰到張郃時是處處小心的。甚至有點忌憚。

先說劉備,劉備攻取漢中,當時夏侯淵是主帥,劉備卻選擇親自去進攻張郃,為什麼?就是因為劉備真正忌憚的是張郃。劉備組織了十支隊伍車輪戰進攻張郃,張郃率軍迎敵,屢次挫敗劉備的進攻。這時候夏侯淵坐不住了,派人來支援張郃,被劉備半路截殺,黃忠手起刀落斬了夏侯淵。

那又怎麼樣,曹軍隨即以張郃為核心率軍退守漢水以北,與劉備軍隊隔水相望。劉備也不能往前前進一步。

諸葛亮碰見張郃就更慘了,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結果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千叮嚀萬囑咐,異想天開的駐軍於南山之上,張郃截斷水道,大破馬謖。後又成功收復南安、天水、安定郡三郡,諸葛亮為什麼不繼續防守,就是因為知道張郃善於領兵,如果撤退的晚了,恐怕連人口都得不到。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張郃本不會死於諸葛亮之手,但是在明知窮寇莫追的情況下,司馬懿還是強迫張郃去追擊諸葛亮的撤軍,於是在木門被伏擊,先是右膝中箭,後被射成刺蝟。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在心裡偷著樂。

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張飛和張郃在宕渠的一戰雖然張郃輸了,但是張郃贏得了時間。因此只能說兩人打成平手。劉備和諸葛亮在面對張郃時是十分謹慎的,劉備數次想擊敗張郃都沒有成功,而諸葛亮也忌憚張郃的指揮才能,最後設伏碰巧射殺了張郃,這也許就是命吧!


每日趣評


<strong>是不是說劉備和諸葛亮的軍事水平低於張郃和張飛呢?我來給大家分析。先來說說二人恐懼張郃的出處。

陳壽:“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這大概就是諸葛亮害怕張郃的說法來源。

(圖片為題主配圖)

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合為軍主。這是劉備害怕張郃的出處。

諸葛亮害怕張郃來自陳壽的評價,應該說是對張郃的一種肯定,憚,可以翻譯成害怕,但未必是恐懼,我覺得害怕比較合理。

劉備害怕張郃是郭淮說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有讓他承擔大任,安定軍心的作用,那時候夏侯淵和張郃守漢中,劉備把夏侯淵殺了,軍中無主,郭淮和眾將就這麼說了。雖然張郃是良將,但是難免有拍馬屁的嫌疑。


看看題主說的張郃“屁滾尿流”的戰爭是哪場戰爭。張郃萬餘人進攻巴西郡,想把百姓人口遷走,劉備派張飛阻擋他。張飛從小路進攻張郃,叫張郃首位不能相顧,最後大敗而歸,僅率幾十個人逃了回去。狼狽不堪,倒是可以說“屁滾尿流”。

(《三國》影視劇中的張飛,他和張郃交戰的細節並沒有演義出來,二人因此在劇中毫無交集)

張飛把握戰機,確實是有很強的軍事才能,這次戰爭,張郃確實輸了一招,但是古代戰爭從來沒有常勝將軍,就比如戰神呂布,也同樣打過敗仗,所以不能作為唯一的證據。

還有劉備、諸葛亮害怕張郃都是別人說的,尤其說劉備害怕,完全是鼓勵軍心,拍馬屁的做法,劉備剛殺了夏侯淵,躊躇滿志,怎麼可能害怕張郃?而且之前張飛就擊敗過他,為啥要恐懼,說劉備重視他才比較合理。

當然劉備也給予張郃很大的肯定,劉備表示殺了張郃比殺夏侯淵有用。張郃早年從事袁紹,他背叛袁紹時,是壓倒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軍隊就此土崩瓦解,他的重要性還是很大的。


泊圖泊途


先來看看三國志中跟張郃有關的評價:

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再看看其他人的評價:

曹操:“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郭淮:“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劉備:“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王歆:“張郃名將,遼之亞匹,而可與徐晃等比肩。百戰漢中,終不能全,是時勢使然,非郃之過。然備“當得其魁”云云,料貶抑黃忠,而獨高張飛意,不可盡信。淵之用兵,不在郃下。至後祁山之役,悍拒諸葛,皆郃、真之功,觀司馬懿使郃追敵致歿,是懿軍略,或在郃下。小說家獨以懿為亮匹敵,未知是上亮歟,是下亮歟?別傳中雲郃自欲趕敵,懿阻之不聽,恐不可信。

為將者,必有所敗,而不是百戰百勝,三國中敗將頗多:張飛本身就被曹操多次打敗,關羽也是,劉備遊走了大半個中國,敗了一輩子,但還是三分天下割據蜀中,張遼跟著呂布也被打敗,徐晃也是投降的曹操,夏侯淵被黃忠打敗但不失為名將,項羽自刎烏江但是沒人敢正面硬扛他,所以敗的人不代表不厲害

標題說張郃被張飛打的屁滾尿流,說的是瓦口關之戰,其實此戰張飛是主場作戰,張郃是客場作戰,主場優勢明顯。

三國志張飛傳中的記載如下: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 巴土獲安。

張郃的目的:徙其民於漢中——搶人口,三國人口大幅度銳減,有了人就有了糧食和兵員,所以這才是目的。

張飛的目的:不能讓張郃徙其民於漢中,原因很簡單,蜀中一共100萬人不到,你在給我扒拉走了一部分,開玩笑啊,必須打跑你,所以從蜀地的角度講,張郃屬於侵略者,張飛屬於自衛反擊,誰的士氣高,一目瞭然

兵員對比:張飛部隊是精卒1萬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如下:【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可以看出,張郃士兵也就5000人左右,或者再多點,最多與張飛齊平,1萬人撐死了

戰鬥結果:張郃傳記載-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

張飛傳記載-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 巴土獲安。

結果很明顯:老百姓被遷走了,但是張郃軍敗了;張飛軍勝了,領土保住了,但是老百姓被遷走了。孰勝孰敗,還真難說,可以說打了個平手吧。

此戰後,張郃拜為蕩寇將軍(張遼和關羽都做個這個職位),說明張郃雖然敗了,但是沒有收到處罰,三國演義中曹操說,此戰之敗,非張郃之最也,曹老闆看的清局勢,確實高明。客場作戰,達成目的,不能懲罰,只能褒獎,真用人之高明也。

所以張郃的失敗,並不全是個人能力問題,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因素導致張郃敗於張飛。

再來說說

為何劉備和諸葛亮還非常恐懼他?

還是引用史料說話:

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郃還陽平。《魏略》曰: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郃節。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郃還屯陳倉。

分段展示如下:

①劉備親自上陣作戰,用的是精兵,分為10支部隊,不停的攻打張郃;

②張郃率親兵博戰-身先士卒,可見當時情況緊急到什麼程度;

③劉備沒有攻克張郃-蜀國主公沒有拿下魏國將軍;

④劉備眼裡張郃比夏侯淵厲害-但是夏侯淵可是很厲害的,詳情請見夏侯淵傳;

⑤張郃人緣好,夏侯淵死了,郭淮推舉張郃為大家的軍主,當時沒有無線電,沒有手機微信,主將夏侯淵死了,大家亂成一鍋粥,必須有人主持大局,張郃臨危受命,沒有能力,沒有好的人緣,是不會被大家推舉的-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

⑥張郃穩定了局勢,一直等到了曹操大軍的到來

綜上,你說張郃厲不厲害???

劉備作為三國一方諸侯,識人的本事很牛,剛起兵就知道關羽張飛絕世猛將,趙雲、太史慈都被劉備所始,敢於提拔布衣諸葛亮總管內政,敢於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敢於啟用龐統,敢於信任法正這個被大家所不齒的小人(法正多謀,為蜀漢實際的謀主),死前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所以劉備憚郃而易淵是有道理的。

再來說下張郃的履歷,三國少有的從黃巾之亂打到諸葛北伐的武將,工作經驗豐富,換成誰都得忌憚,在河北就做到了中郎將,並稱河北四庭柱,在魏為五子良將。

另外說一下,張郃是配享曹操太廟的26人之一,張郃最後的官職是徵西車騎將軍,在五子良將中最高,封邑4300戶,也是最多的武將,古代打仗以戰績說話,這可不是隨便就給的。

還記得諸葛亮的前兩次北伐嗎?失街亭的主角是張郃,料陳倉的主角也是張郃,魏明帝深信的將軍非張郃莫屬,軍師聯盟中得知張郃死的消息的時候,還記得曹睿的反應嗎?

關於張合之死,史料如下:

《魏略》中記載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蜀軍,“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三國志》對張郃的軍事才能評價極高,“合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顯然,張郃是曹叡時期僅次於司馬懿的能與諸葛亮過招的將領。張郃一死,曹魏集團最大受益者是司馬懿,從此司馬懿成為對付諸葛亮的不二人選,朝廷不得不倚重他。

張郃死的時候,魏明帝曹叡說:“蜀國還沒有平定而張郃就陣亡了,這以後又該怎麼辦呢?

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重視張郃,對手劉備諸葛亮也重視張郃,可想而知,張郃是很有實力的良將



做你的快遞


張郃被張飛打得屁股尿流,那張飛也曾被人打得丟盔卸甲,不可一世的關二爺還曾被曹操給活捉過,而在赤壁之戰前,關羽張飛跟著劉備那是一再兵敗跑路,幾乎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戰,甚至而言,諸葛亮加盟劉備後,照樣還是被人打得狼狽逃竄。

但是,當時的人們在說起關羽和張飛時,那都是公認的萬人敵,沒有人敢說他倆不是一代名將。至於劉備,不管走到哪裡,那也都是一代梟雄的模樣,沒有人敢有絲毫的輕視。因為,劉關張等人是被人打得狼狽不堪。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除了他們,恐怕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能把仗打成這樣。

因為,他們是敗了,但是換你上去,你肯定會敗得更慘,甚至連小命都保不住。舉個最簡單例子,劉備所率領的是一個團的兵力,他的對手卻是一個軍的兵力,劉備雖然敗得一塌糊塗,但他好歹支撐了一兩個回合,還能全身而退,你說這樣的人還不牛逼?換句話說,如果讓對方也只率領一個團的兵力,他們是絕不敢和劉關張中的任何一人單挑,甚至讓他們率領一個師的兵力,面對劉關張,也會感覺壓力山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張郃,雖然當時張郃被張飛打得屁股尿流,但問題是,張飛所率領的是劉備的軍事主力,至少有一個軍的兵力,而張郃呢?他當時只是夏侯淵麾下的副將,所率領的只是一支偏師,最多也就一個師的兵力。

在這種背景下兩軍交鋒,張郃自然討不了便宜,但人家卻能夠全身而退,這種戰績,本身就已經非常了不起。因為,如果讓其他人處於張郃的位置,搞不好就是全軍覆沒。換句話說,假如張郃當時率領的也是一個軍的兵力,那鹿死誰手絕對是個未知數。事實上,在夏侯淵陣亡後,張郃帶著漢中兵團倖存的士兵,面對劉備親自率領的荊州兵團和益州兵團,卻依然能夠從容不迫的撤退,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人不可小覷。


小玲子說點史


其實張郃武功了得,但遇上張飛就遜色很多,不是輸在武術招法,而是輸在力氣、膽色、耐力等。

要說張郃被打得那麼狼狽不堪,其實也是有點誇張,意在稱託張飛技藝驚人,不過雖然如此,張飛的長蛇矛確實使得上下翻滾如狡龍翻江倒海,他的動作太快,一般將領都應付不了。

想當年號稱三國第一猛料呂布看張飛都有點怕,因為張飛的矛使得又亂又猛,毫無規律可破,而且張飛這張臉充滿殺氣,使人不寒而慄,在氣焰上早已佔上風,他也曾當陽橋一人嚇退曹兵,確是有幾分殺氣。

劉備、諸葛亮害怕是其他原因,怕張卻狗急跳牆,這打狗都要看主人,何況張郃是曹操心得愛將,惹火了曹操,傾兵來攻打,豈不是更糟!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河北四庭柱,不是鬧著玩的。單以勇武,可能不及張飛,但是領兵能力肯定不弱於張飛的。

單以戰績論,張飛主要戰績在入蜀之戰。而張郃成名較早,而且投入曹家門下後,一直活躍在西線戰場,隨夏侯淵鎮守漢中,後隨各個西線都督防禦蜀漢,戰績斐然。更是震懾司馬懿,不得不設計害死死忠的張郃。

三國早期,關羽張飛等名將可以匹敵張郃,甚至略有壓制;而在三國中期這幫第一代一流武將過世後,張郃已無敵手,唯一活到這時期,可以直接匹敵張郃的,也就是宿將魏延了,但是從名氣和水平來看,魏延都無絕對優勢,兩人水平差不多,魏延偏勇而張郃偏智。

其實,劉備會相面,直到張郃活的久,也知道魏延活的也夠久,所以重用魏延,哈哈哈。扯蛋的。不過劉備確實相人之能,對人才看的很準,而且他在袁紹賬下待過一段時間,和張郃多少有些接觸,瞭解多一些。


點綴凡塵


問:張郃被張飛打得屁滾尿流,為何劉備和諸葛亮還非常恐懼他?

這件事悟空問答上很多答者已經作答,我就不一一贅述經過了,簡單談點認識。

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百戰百姓的常勝將軍,再說打敗仗你要看什麼原因,以小敗圖大勝的案例很多。

張郃從多場戰役中,證明他既有勇,也善謀,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將才,不正視就會吃苦頭。

哀兵必勝,這是無數戰爭總結出來的結論,狗逼急了也會向你反撲,能帶兵的將領都不是善荏,不作好戰前準備,就可能驕兵必敗。

必須說的是劉備與諸葛亮不是恐懼張郃,只是與他作戰提防心很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