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從胎教到九年制義務教育,我們都是在接受同一種“規訓”

規訓的概念源自法語,在權威的法語詞典中,解釋為:法則、紀律、守則,以及對這些的屈服與順從。自19世紀早期以來,在新型教育機構和強制性機構中,士兵、學生和囚犯屈從於這樣一種控制模式。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規訓”理論完全可以來闡釋電影《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這本小說是王朔陷入寫作危機後的第一部長篇,因此並沒有引起文學界的太大關注和評論,它是由痞子文學和世俗文學向嚴肅文學的轉型。

改編為電影后,獲得柏林電影節傑出藝術創新獎,這也是導演張元少數幾部能夠在全國院線上映的作品之一了,其實很難定位這部影片是什麼類型。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據發行方說:<strong>這是一部兒童片。

而導演張元說:<strong>這是一部成人片,只不過涉及到很多教育問題。

有人看過電影說:<strong>這是一部恐怖片,小孩子看了會嚇壞。

《看上去很美》主演是一群孩子,電影表現的卻是成人世界,雖然影片中充斥著赤裸裸的鏡頭,但卻是孩子們最原始的表演,這一切並不低俗,而是一種另類。電影截取了原著前半部分的故事,以方槍槍的一段幼兒園成長經歷為主要故事線,講述他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遇到過的成長煩惱等。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其實電影講了每一箇中國人都熟悉的故事,在一個構架中,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去掉每一個人的個性,讓每個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這個制度化的過程,從每個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方槍槍一進幼兒園就被老師剪掉了小辮子,老師還告訴他們不許說話,不許吵鬧,不許尿床,要聽話,要舉手,要穿自己的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的一切都要按照制度執行,還有就是不許質疑老師說的話和制度的合理性。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而孩子們期盼的就是遵守制度後,被獎勵的一朵小紅花。

<strong>電影的英文名《Little Red Flowers》就是“小紅花”。

獎罰機制是這一社會化進程中的最重要手段,通過獎勵和懲罰將人們的個性引入一個統一、融洽的釋放渠道,合理的獎罰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夠矯正和壓制不利於社會發展的異類。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幼兒園就是個體社會化生活的最初發源地,而“小紅花”、關禁閉則是一個社會獎罰制度的開始。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的獎狀都標誌著一個社會對學生個體行為的認可,是榮譽和成就的象徵,而禁閉,當眾批評、處分記過,標誌著社會對個體行為的否認。

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在於,以最獨特的角度直面了中國啟蒙教育存在的普遍癥結,電影中藏著反思力量,就算是二三十歲,只要是經歷過那段歲月,看著依然心驚膽寒,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你獲得過“小紅花”嗎?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然後,你需要想的是,身邊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崗位中,“小紅花”是不是無處不在?

讀懂“小紅花”,也許能夠警醒我們,教育成功學的毒性比想象的更嚴重。

方槍槍是個特殊的存在,在老師眼裡他是個調皮的孩子,老師們喜歡聽話的孩子,並建立了“紅花會組織”在組織力,集結了很多積極分子,他們會無條件的響應老師的命令,方槍槍想加入組織,當某部長的兒子因其父親的關係拿到了小紅花,並連帶著讓方槍槍也拿到了第一朵小紅花後,方槍槍放棄了進入紅花會的想法,轉而開始反抗制度化。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他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妖魔化”老師,我想很多小朋友都有過這樣的想法,隨著一次次對抗,小孩子被迅速有力的鎮壓了,之後方槍槍被孤立,被整個紅花會組織隔離,但是方槍槍還是樂此不疲,他的夙願就是快點長大,離開幼兒園,離開有紅花會的地方。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可是,就算他逃出了幼兒園,還有成人之間的“紅花會”

整個組織的勢力遍佈全世界,方槍槍無處可逃。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現代教育體制建立在強制規範秩序的理性社會基礎之上,因此採取的任何教育措施都是為理性服務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幼兒園的孩子們言行舉止都要遵守紀律,不能犯錯,因為會受到懲罰。因此,本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在眾多“規訓”下,變得愁眉苦臉、死氣沉沉。

電影中,孩子們從每天睜開眼的那一刻起,他們的自由、活潑等天性被壓抑,從早到晚根據幼兒園的各項規範活動,早晨聽到吹哨聲必須起床,在老師“一二三,請蹲下”的命令下拉屎……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多年之後,在這樣制度、規訓下長大的孩子,最終會成為規訓的守護者,他們會像當年幼兒園老師一樣,用自己身份的權威來壓制孩子們,這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

《看上去很美》的幼兒園裡一代人長大了,一代人又將老去,可是等那些老去的人離開這個世界,新的一批接班人繼續克隆著前輩們的思想和規訓,繼續培養著下一批服從者和繼承者。

想起一個詞——薪火相傳。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不過文化的延續和對新生代的傳遞,從本質上是政治制度、價值觀和技藝的傳遞,需要傳統的沿襲。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適度而合乎情理的規訓值得推崇和讚賞。

但凡事過猶不及,過分的規訓,結果就是整個社會群體的同質化和平庸化。

挪威哲學家史文德森認為<strong>“一個社會想要持續發展,必須有前提條件!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歸屬於某個團體,在這個小團體裡,大家會感到一種對彼此的道德義務與相互依賴。”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從教育起源來看,中華先民早期的教育發生於實際生活的需求,教育與生活基本是一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謀求全族人的利益。

中國社會在殷、周之際,發生了第一次大的變革,宗法制度產生,隨後有了君臣上下之分,嫡庶長幼之別,“禮教”也成了中國古代教育中最重要的特徵。

西周的政治目的在於使人類社會有一定的秩序:為君的當盡君道,為臣的當盡臣道,為父的盡父道,為子的盡孝道……父子、君臣、兄弟、夫婦、朋友這五倫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元素,無論任何人都同時具有此五倫的資格,個人對社會的關係就像是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按照他所具有的資格對社會各方面盡責。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一個多元和民主的社會不僅僅要一句規訓和規範引導公眾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應該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聲音,鼓勵和提倡共性的同時,也要允許個性的存在,這就是電影《看上去很美》給我們帶來的重要思考。

幼兒園教師是孩子們離開父母懷抱後接觸到的第一個具有社會性關係的群體,因此老師在孩子們心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老師的責任就是對學生負責,學校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把學生看做是有思想有主題意識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寫字的機器。


恐怖嗎?這可是“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只是看上去,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不同國家的很多導演都有洞見到社會化過程對孩子的異化,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方槍槍,雖然我們不需要小紅花,可是我們都在爭小紅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