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的技術特點?

高一步


泰拳的拳法泰拳的拳法基本上與拳擊相同,可分為直擊拳、勾擊拳、上擊拳與擺拳等。雖然泰拳拳法與拳擊所有拳招無較大差異,但由於拳擊只准用拳攻擊,所以拳路策略較周密全面。泰拳則是手足並用的自由式打鬥,變化較多,在拳擊賽中禁用違例的拳招,如鼓拳、回擊拳與後襬拳等招數,在泰拳比賽場上,卻可任意應用。

另一方面,泰拳攻擊範圍包括人體全身,包括頸部、後腰、後腦等要害部位,所以在防衛方面的整體構思,與拳擊不一樣。最主要的是泰拳除用拳頭之外,還有腿、肘與膝作主力武器,拳招繁多,使拳師容易暴露頭部及腰肋空位,給對手腿肘攻擊的機會。因此,泰拳手的拳招,往往用於試探、虛掩或反擊,並配合其他招數的運用。這並不是說泰拳的拳技簡陋,泰拳的拳法講究簡單實用,絕不是泰拳手不精於拳法。泰拳的拳上功夫,要訣是準猛有勁,追求重、狠、準。


福州禪武


泰拳的技術點在大多人看來都是拼命、狠辣、兇惡,這是國內對泰拳的常見誤解,凡是跟泰國教練學過拳的人肯定不會這樣看待泰拳。

發力:

泰拳注重攻擊威力,但是泰拳的威力不是來源於狠辣,而是來源於其發力技巧和技術熟練度、準確度。泰拳善於利用重心移動來加大攻擊威力這一點跟中國一些內家拳技巧類似(當然,沒有內家拳那麼深奧繁妙)。例如泰拳站架比較正,出掃踢時身體重心像支撐腿一側偏移,這樣就把身體重量也加在掃踢的那條腿上。著名的Orono戰勝拉蒙德克斯的比賽中,Orono使用肘法時有一種向前撞的感覺,也是這個原理。

泰拳的技術體系

以三宮步的實戰姿勢為基礎,站架較為穩定,其防守方式相比散打跆拳道更多的運用格擋(最典型的是立體防禦),即使需要躲閃也儘量不將前支撐腳明顯後移,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化解對手進攻後可以很舒服的打反擊,有練詠春的朋友說泰拳三宮步體系跟詠春相像,我沒學過詠春,就不好多說了。

泰拳進攻技術體系對拳手的判斷、距離感要求較高,命中率必須很高(即使會被對方防住,也要打在對方身上給他的身體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以上個人觀點。



重拳出擊



泰拳的發展史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上網搜索。我所說的僅僅是我個人對泰拳的瞭解和認知,我接受過一段時間的泰拳訓練。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泰拳作為搏擊術的一種,它的拳法不如拳擊,腿法不如跆拳道,械鬥不如菲律賓短棍,摔投更是不如柔道,但是這門搏擊術確實非常厲害,能把對手打的找不到北。那是什麼讓它縱橫古今,聞名世界的呢?

先介紹一下泰拳: 泰拳即泰國拳術,殺傷力大。泰拳(Muay Thai)是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拳、腿、膝、肘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格鬥技之稱。現在人們口中所說的泰拳一般指現代泰拳,而並非指古代泰拳(Muay Boran)。



再說一下泰拳的動作:泰拳拳法和西洋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參考了西洋拳擊的拳法技術體系緣故,所以泰拳拳法在改造時是從西洋拳擊中引進。 泰拳中最基本的兩類腿法:掃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正蹬技:正蹬非腿與腳力,而是整體發力,主以腰力將攻擊力點送到前腳掌;



2練習時要保持身體的平衡,攻擊目標要有穿透之感,切不要攻擊完後自己移動位置。 蹬踢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 泰拳膝法分為衝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並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其威力:寧用肘膝勿用拳。


下面說一下泰拳的特點:拳腳的速度快,但步法慢。根本原因是技術特點和身體重心的關係。重心偏後,步法就慢,重心落到身體正中或偏前,步法就快。三宮步的中心是偏後的,和散打的快進快出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同時也說明泰拳是一門防守反擊的藝術。泰拳它最主要的技術特點是遠程的控制(正蹬,飛膝),內圍的角鬥(拚肘,頂膝,帶摔,追擊),和持續性累計性傷害(掃踢,橋砍)。泰拳的腿法不太一樣,它是靠腳腕以上小腿脛骨30釐米部位踢打對手!



固頸頂膝是泰拳的最大特點之一,用雙手像枯藤一樣纏住對方的脖子,壓住雙臂,用左右雙膝對內臟造成殺傷,世界自由搏擊和K1規則是不允許連續膝頂和雙手固頸的,只能單手固頸頂膝,頂一下。那滋味那是相當的難受!這就是泰拳的基本特點吧。希望能幫到你!


頭版搏擊大蝦


格鬥迷,熱血我青春!你好,我是格鬥迷編輯這個殺手不太冷。

泰拳的攻擊技術主要依賴雙拳、雙肘、雙腿和雙膝,由於有八個攻擊部位故被稱為“八臂泰拳”。

肘膝攻擊主要是近身攻擊術,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內圍戰”,內圍攻擊也是泰拳的精髓所在。不同於拳法的點線攻擊,肘擊是弧線攻擊,缺點是不太容易擊中對手。但是一旦擊中對手往往是頭破血流有很強的的殺傷力,故泰拳界有“肘過如刀”的說法。由於肘擊殺傷力巨大且容易造成比賽雙方過於纏鬥影響觀賞性,在我們所熟悉的自由搏擊規則(即踢拳規則)下是被禁止的。在雙方進入內圍戰時,除了殺傷力大的肘擊外還有內圍頂膝。進入內圍纏鬥後,兩位拳手都會爭取主動搶內圍優勢靶位(俗稱搶脖子),這樣更有利於頂膝。

除了肘膝內圍戰外,泰拳的腿法和拳法也不可小視。不同於散打的鞭腿、空手道的蹴技和跆拳道的“花拳繡腿”,泰拳的腿法主要是用小腿的脛骨進行踢擊,被稱作“掃踢”。這種掃踢殺傷力比較大,對脛骨的硬度要求很高,需要泰拳手經過長年累月的磨練,像雅桑克萊、西提猜等都屬於泰拳腿法的頂級運用者。可能平時更依賴於肘擊,拳法是泰拳手的普遍弱項。在和歐美拳法高手進行較量時,拼拳往往讓泰拳手非常吃虧,比如巴猜、奔能等都是經常被對手用拳法KO。隨著泰拳手和歐美一線拳手交手次數的增多,他們中很多人也開始加強拳法的練習,西提猜和雅桑克萊就是泰國本土選手中有著較高拳法造詣的運動員。

除了拳腿肘膝的攻擊外,泰拳還有摔法。不同於散打的抱摔,泰拳的帶摔更多是破壞對手的節奏。

總結一下,泰拳的精髓主要肘膝和腿法,在內圍和遠距離的攻擊中泰拳手將會佔盡優勢。由於移動步伐普遍較慢、節奏也是慢熱型、拳法組合度較差,在中距離的對攻中往往是處於劣勢。高密度的組合拳和靈活的移動步伐配合,往往是剋制泰拳的關鍵手段。


格鬥迷


泰拳500年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美譽,現役MMA冠軍和世界搏擊冠軍70%都是練泰拳選手!遠用拳腳近用肘膝,泰拳有非常科學完善的訓練體系,只為實戰而練,技戰術都是實戰經驗的結果,不僅僅技術全面,泰拳手更是有強大的心態和頑強鬥志,泰拳手比賽風格大部分是慢節奏重擊組合,現在的泰拳手風格加快並獨有格鬥模式!泰拳手每天的訓練量大的驚人,以播求拳館為例:早上5:30起床十公里訓練到10:00下午16:00-20:00每天8小時的訓練量,成為冠軍絕不是夢想


聖龍道


泰拳的技術特點。肘膝什麼的,大家都知道。

我來說說泰拳在實戰中的優劣吧。

近距離,泰拳的肘擊可以看成是一種弧形攻擊拳法變形。其發力特點其實和短擺拳非常相似,區別只是拳法的發力點在拳和泰拳在肘。立腕需要角度,短距離短擺技術很難發揮,拳套也打打削弱了拳峰的威力(遠距離重擊則不同)而肘擊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既不需要立腕有大大加強了硬度。所以也有肘過如刀一說。固頸撞膝是泰拳中,對身體部位打擊是非常嚴重的傷害,還有帶摔。所以泰拳手是非常喜歡站立纏鬥的。因此當你面對泰拳手的時候,儘量不要與之摟抱在一起。體能不足寧可坐倒聽讀秒,也不要因為體力不支就摟抱。坐倒在地,只是輸分,至少不會被KO。讀秒完了站起來,你還是重新和他保持距離開始的。

中距離泰拳其實沒什麼優勢。但要注意泰拳的橋砍,無視你的防禦,大力掃踢,不同於空手道腿法(日式踢拳和日式踢拳演變的荷式踢拳借用的都是空手道踢法)泰拳的腿擊部位是小腿脛骨。如果被持續踢中,你的大腿肌肉會開始腫脹,痠痛,很多踢拳選手就是在這種累計傷害中,逐漸站立不穩,逐漸失去移動能力而輸掉比賽的。甚至可能直接踢到你膝蓋受傷,無法站立。所以中距離的時候,要搶攻,密集的組合拳攻擊是對付泰拳最好的辦法。泰拳的拳法比較弱,著名的泰拳王子播求就是被魔裟鬥以密集的組合拳轟倒的,後來播求也請來了拳擊專職教練訓練拳擊,到08年的時候,播求和04年那個播求已經完全不同了。大大的提升了中距離的對抗能力。

遠距離泰拳沒什麼攻擊技法,大多隻是正蹬破壞對手的平衡,在對手失去平衡的時候,逼近過來。

所以泰拳的基本特點就是遠了他想逼近,中距離就是掃踢到你站不穩,然後逼近纏鬥,箍著你脖子,一肘一膝的打殘你。

因此快進快出,中距離搶攻是對付泰拳最好的辦法。當然要隨時注意提腿防大力掃腿。用小腿外側格擋掃踢,小腿提起的好處是縮短了距離,使的大力掃腿的發力不完整,懸空的小腿也能很好的緩衝大力掃踢帶來的傷害力。


綠城大叔


他常說泰拳的精要在於利用身體最強壯的部位去攻擊別人的薄弱,利用出招的速度讓對手難於防範,利用最狠的力度去打擊對手的銳氣。因此他總結說用泰拳個人對招是要毫無猶豫,要竭盡全力,要置之死地,要先發制人。捨棄花邊招數,注重一擊致命;對敵人不能有任何憐憫,以勝為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