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楷書的結構?

海金沙60358880


關於楷書的結構,我想具體說一下歐楷書法的結構,歐楷字的結構,就好像人的五官,眼耳鼻口安排的合理了,才漂亮,筆畫就像是化妝,如果五官安排不好,怎麼化妝也美不了,字與人的長相一樣,如兩個眼眉,必須長短一致,角度一致,否則不好看,字也一樣。如“萬”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的高都是一樣高的,再者從筆畫來說,草字頭的左豎,田的左豎,最下邊的左豎,這三豎時一樣長的並且方向也一致。右邊的三筆,從草字頭的右撇,“田”字的右豎,以及下的橫折勾的折筆,這三豎長短也一樣,斜度也必須一樣,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才能把萬字寫好,如萬,莫,草等。

關於歐體楷書,因為所有的橫都是上揚的,所以歐體字在沒有寫完最後一筆之前,整個字結構的走勢都是指向左下,都是向左下斜的,好像要倒掉,只有寫完最後一筆,字才是正的,如不字,大字等。寫好歐楷,必須有一最基本的認識,那就是歐楷的結構特點,其特點是,橫與橫之間平行且等距,豎與豎之間也是等距,只有這樣整個字的布白才能均勻,並且滿足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中宮收緊,豎畫由左向右排逐漸加粗。歐楷的結構,還滿足一筆定大小,只要第一筆落下,整個字的大小就定了,因為第二筆的長短與第一筆的長短有直接的關係,依次類推,再如上下結構的字,特別是上中下三部分的字,中間部分一般稍偏左,然後下邊再偏右拉正,如竟字,立字頭點放在橫的中間,不是點與橫交點在橫的中間,點是有寬度的,想個點的寬度在橫的中間,中間部分“”曰”的兩豎斜度不一樣,左豎稍向右斜,而右豎多向左斜,所以視覺上看偏左,下邊的兒的撇向左少出,豎彎鉤向右多出,這樣提現了左收右放,中間部分曰與立字頭收緊一點,提現了中宮收緊,同時也提現了上收下方,這就是說楷書,楷法無欺,法度森嚴,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要想寫好楷書,必須先學會字的結構,結構是學會的,如果沒有老師指導,字的結構光靠自己悟是悟不出來的,結構是通過三五年就能學會的,但是筆畫是通過長期練習,所以我建議學習楷書,首先學會結構,掌握住結構以後,筆畫要練一輩子,下邊是平時練習時寫的字,請大家指導。







劉雲兵


楷書的結構,實際上研究的就是漢字筆畫和偏旁部首組合的法則,它包含結構原則和比例關係,而這兩者都要符合一定的美學原理。下面具體舉例來說明:


一、結構原則

以上下結構為例,它的結構一般要去“上下對正”、“左右對稱”等基本原則。


1、“上下對正”就是要找準一個字中的上下兩部分的中心筆畫和中心位置,應該處於豎中線上。如“量”字,上半部分“曰”的中心位置、下半部分“裡”的中間豎畫,都應安排在田字格的中軸線上。


二、“左右對稱”

就是對於左右筆畫類似且相互對應的,應該基本上做到左右對稱,但不是絕對的對稱,如“業”字。


二、“比例關係”,是指漢字各部分構成的長短、高低、大小等比例關係。在上下結構中就具有“上下長度相等”、“上短下長”、“上長下短”、“上寬下窄”、“上窄下寬”等結構類型。舉例如下:


1、“上下長度相等”,如“益”字;

2、“上短下長”,如“茂”字;

3、“上長下短”,如“然”字;

4、“上寬下窄”,如“亭”字;

5、“上窄下寬”,如“具”字;


而我們在書寫楷書的時候,就要利用架構原則,發掘每一個漢字的結構比例,因字而異,充分把一個字的結構特點展示出來,那麼這樣的楷書就會符合美學原理,更加好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每天書法技巧分享


麓風軒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把握結構最給力的竅門!


關於楷書的結構,書上講的很多,比如:唐歐陽詢36法,明李淳進84法,清黃自元92法,平正、勻稱、連貫、參差、飛動5要素。其中名目多、條框多,光記住它,就得頗費一番腦筋。至於指導作用多大?能否隨時指導書寫?更是有待商榷。這些,在此我不想多說。


正是有了上面的36,84,92,5,這些因素也好、法則也好,把我們的注意力給分散了。使我們發現不了,結構中最根本的東西。把最主要的給淡化了,把結構的真面目整複雜了,變得什麼因素都重要,都齊頭並進,都鬍子眉毛一把抓了。把我們認識問題的思路搞成了醬子。


時至今日,我還清楚的記得,老師講解《高中物理》力學分析題的思路方法,叫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想法用上我們手中的公式。看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是相通的,這個思路,用在楷書結構的認識把握上,那是相當的有效!


楷書結構中,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是主筆。我們知道,是所有的筆畫,像家庭成員一樣,聚在一起,相互配合搭伴,組合構建成一個家庭,家庭就是整個字。形象的講,主筆就是整個大家庭中,所有成員的頭兒。主筆是家長,其餘筆畫是家屬成員。從這個理解上,發散開去,我們就懂得了為什麼要突出主筆,為什麼說主筆是結構的靈魂?!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我們要在所有的家庭成員筆畫中,選官,選老大。看看哪些筆畫,適合於當官,具有當老大的氣質。我們找出家庭成員的《永字八法花名冊》,即其中的8個筆畫:點,橫,豎,撇,捺,折,提,鉤。


雖然說,風水輪流轉,皇帝輪流做,但對於參選成員本身,你也得具備當主子的氣質特點。我們先用排除法,把選官幾率小的,往後放一放。如:“點、提、鉤”,它們都屬於小筆畫,小百姓,份量比較小,人輕言微,它們成為皇帝主子的幾率小。


再說“豎”,豎有時候既中又正,筆畫也有個頭,但怎麼看它怎麼像旗杆,往那裡一戳,只能當一面旗幟,做個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什麼的,一般不作為競選主子的選手,不列為參選的名額。所以把豎也排除了,也成了次要因素。


最後,看看進決賽的,都有誰?剩下了:“橫,撇,捺,折”。為了能夠成功競選主筆,剩下的這4位選手,可是動了腦子,“撇、捺”2個選手平時最為團結,經常成雙成對出現,而且善打 “撇捺”組合拳,它們聯手進級,【撇捺】成了主筆的第一把金交椅。


【橫】畢竟個頭也大,而且善於“平衡”組織和“聯橫”各方,確有宰相之才,成了主筆的第二把金交椅,在【撇捺】不在的時候,就數著它了。


【折】這個筆畫,不大不小,而且糾結“小橫小豎”,構成邊疆要塞,守住一角,成為一方諸侯,成為封疆大吏,也充當了主筆,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我列了一個表,供大家形象的參考。

中國人,喜歡排座次,咱們今天也把擔任主筆的座次排了出來。之後,我們先緊盯住這些主要因素,其它都是次要因素,什麼也不要管。既使您寫的筆畫是“火柴棒”,只要您抓住並突出了主筆靈魂,您的字就差不了。漸漸的,無論獨體字,還是合體字,您都會在此戰略思想指引下,從勝利走向勝利,把這些主筆成為我們號令結構的將卒。我們只要遏住主筆,就能號令結構,讓結構聽我指揮、為我擺佈。


書法世界之我的解釋


用一句比較直白的話來說,楷書的結構就是一個字內部筆畫的相對位置關係。

我們總說的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包括其他楷書名家在內,個人揣測各種楷體的區別即在於筆畫形態的不同和筆畫相對位置安排的差異,從而形成舒朗俊逸、雄渾穆然、輕盈靈動的不同書風。

各體楷書有其自身的結構特點,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結構,展現了不同的“精氣神”,其相互間有相同之處,更多的是差異化特點,一個楷書沒有好的結構,即使再精美絕倫的筆畫,也不可能組合出賞心悅目的字形,這是微觀上的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從一幅書法作品來講每個字的寫法也要與整體相協調統一。為達到這個目的,會對個別字的間架結構進行微調,比如正捺與反捺變化、點與捺的轉換、長短橫變化等,個別情況下可以對部首位置易位。一是與周圍字的環境相協調,二是在靜態中求變化,增動感。

整體來講,不同楷書結構有其獨特性和規律性,但並非一成不變,否則就是美術字和印刷體,這也是當代學楷書最容易被詬病的地方了。



三悟軒


如何理解楷書結構?

楷書,四體八穩,而今結體都去找初始的北魏楷書。結體不拘形式。

傳統從唐法開始,寵愛嚴謹的人頗眾。自由性情屬於無本分,喜歡結體的活約。

楷書基礎,永字八法布白,結體穩健,適合任何經典楷書。

筆力有別,肥厚妍美結體與瘦硬遒勁結體,也各有姿態。如人胖瘦一般。



肥瘦皆宜,從結體用筆規律,只要筋骨血肉豐富,咋寫咋妙。

楷書的結構,一如房子的結體,第一穩,第二美,缺少穩,則失去健,缺美,失去欣賞性。

楷書的結構,應該沒有定法,一如建築物設計,力究姿態風致。


古人法,今人意,方可有賞價值。趨同別人,只能算是跟屁蟲。俗不可耐。

一如文,抄寫別人,證明自己不動腦子。

楷書,用筆,一筆,一畫,慢功夫,硬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