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为什么?

老万


保险公司里赚钱的是领导,我了解内幕。因为保险公司招一百个人,最后最多留下来一位,都是拉不来保单走了。保险公司还忽悠卖保险的先给自己买一份,这样出去推销才有说服力。百分之八十的人坚持不了俩月,因为无底薪,又不包吃住。本来打工的,上的班确是像做生意,手里没有一万别卖保险,因为你没拉到单就饿跑了。个别人偶尔拉的单不干了,称为孤儿保单。公司领导就会把它算在自己的业绩下面。08年在东莞一个总监月薪五十万。保险公司跟传销组织一样,金字塔最上面的才是受益者。


在路上1153


因为保险公司没有单子就没有底薪,并且还得给你要押金,我今年春天就被熟人介绍去中国人寿了,她当时说,前三个月因为新人业务不熟练会有八百底薪,但是要天天去公司报道,三个月以后就是凭保单拿提成了,没有底薪,而且培训免费,去了以后才知道被骗了,一开始说培训免费去了说要二百押金,培训完了给退,我说行,给了钱,培训完了去退押金,说办了入职有了工号才给退,入职需要500押金,要是以后不干了,销了工号五百押金就给退了,不入职不给退培训费,那行吧!给了五百押金退了培训费,入职以后告诉我没有底薪,新人也没有,这不是骗我吗?那行,我不干了,销工号吧!押金退给我吧!那也不行,天天上家里来找我让我游说我亲戚朋友买保险,我经过培训已经了解,连我自己都不想买,我才不要骗我亲戚朋友呢!最后我强烈表示不干,我要辞职销工号,结果嘞,押金迟迟不给退,大半年了啊!我一个人五百不算多,但是那么多人一个人五百加起来不少了,吃利息也不少钱了,保险就是骗子


盛开芬芳花朵的小草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我的高中同学兼闺中好友2015年的时候入职中国平安做业务员。2017年11月份的时候,她升主任增员人数不够多次联系我让我去给她凑人头。那个时候我的本职工作已经进入淡季,加上她几次三番的软磨硬泡,我又不想丢了她这个多年好友就答应了下来。

 我进入了平安之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无非都是让新人快速的出单。在培训课程上,老师除了教一些保险知识之外,给新人们讲的最多的就是通过保险怎么挣钱,怎么给客户做方案能够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些培训讲师真的是一个比一个鸡贼。

 在培训的同时,拉你进入保险公司的上线领导会不断地催你出单,如果你实在销售不出去保单,他们会要求你买自保件。说拿着你自己的保单出去销售才会更容易引起客户的信任,每招进来一个新人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招进来的新人开发成客户,保险公司的新人很多为了活下去都是先拿自己开刀,然后给再慢慢地让你自己、亲朋好友都在他们这里买保险。这时候我才发现保险公司招聘的根本不是员工,而是在招客户,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用的就是人海战术,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收割新人。”

 还有就是保险公司的升迁机制也是靠人海战术,要想升职,必须得发展多少人力,左右人力有多少业绩才能升上去。升上去才意味着拿管理津贴和高薪,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招人是他们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并且招的是越多越多,并且永远都招不够。

 


杨若冰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大学的时候投简历,第一个收到的电话就是保险公司打来的“招人电话”,当时刚毕业没什么社会经验,就真的去面试了。

还记得那会面试的主管跟我讲了很多公司高大上的成绩,也有提到我入职以后会月入几十万,另外给了一张问卷,上面让我填家里的情况,但是我发现上面是让填写很多亲戚的信息。我就拒绝填写,之后草草面试完就离开了。

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保险公司名义上招的是员工,实际是在招客户。等于招到一个人,就相当于搞定一个家族的保险。

另外,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似乎永远招不够的感觉,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保险公司靠业务员的关系吃饭

入职的新员工通常都是业务员,而真正挣钱的只有团队的主任、总监级别的人物,又或者保险企业。

之前我们家一个大姐进了保险公司,她们是怎么靠这位大姐开拓事业的疆土呢?

大姐一家上了保险,大姐的亲戚们也上了一圈保险,邻居也买了大姐的保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突破口就是大姐,然后才是大姐身边的亲朋好友。就是这样推荐着买保险,最后收益最大的是保险公司》大姐的上级》大姐本人。

所以,一家保险公司的存活在于业务员,新的业务员越多,证明潜在客户越多。

二、吃完了“人脉”生意,遇见“瓶颈”开始建团队

新员工的关系网攻破以后,这位员工该如何得到更多的收入呢?就是搭建自己的团队!

比如某保险公司,介绍新员工入团队,介绍的这个人成功了可以拿到几百块的推荐费,其实就是谢谢你推荐员工给他们。然后这个员工被纳入团队以后,开始加油开单做销售卖保险,慢慢的就形成了团队关系网。

想要升级拿高薪一定需要建团队,基本招纳4~5个人就可以建立小组了,团队的老大只负责管理,就算不去跑业务,只要小组的业绩达标他自己就可以躺赢拿奖金。

这就是保险公司为什么总是招人的原因,需要团队新血液作战,员工越多团队老大奖金越多。

三、卖保险压力大,人员流失速度快

之前有个同学在香港做友邦的保险,开始还不错,后来业务开拓完了,就回来继续在企业上班了。他和我说,卖保险是真的挣钱,但是同时压力也很大,如果做不到业绩,淘汰机会高,经常导致人员流失速度快,一旦缺人,保险公司就需要储备新员工人才。

另外,新员工辞职了,业绩就归公司经理,这就是为什么保险公司经理都那么有钱的原因了。

所以,保险公司只有不断招新人,才能更有活力和业绩。

不管最后新员工是不是能留在公司,公司都能获得巨大利益,所以笑到最后的赢家还是保险公司啊!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这个问题,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想明白了。


我有个朋友,虽然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为了冲单,他硬生生,让我买了保险,因为,当时他说能退,我也就答应帮忙了,那时候,我也还是个穷学生,并没有什么钱,投进去也就100块钱,什么保险就不说了,以免被人打,但是后来我那个朋友自己都跑路了。


为什么讲这段故事呢,因为后来我才接触到真正的保险人员是怎么给你洗脑的!


因为后期还有一些手续,所以就有2个穿戴职业的保险人员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介绍了对保险,然而我并没有钱,他们也就此作罢,我并不是他们的菜。可怕的是,她们不给你推保险了,居然开始让你卖保险了。


那时候,赶上校招,全校都贴着XXX公司诚聘啥的海报,这俩人,问我,毕业有打算吗?我当时单纯的,我都想抽自己几巴掌,我说,还没想好,去哪家。


结果,她们掏出她们的笔记本就开始给我上课,给我讲她们的成功史。


一个年龄不大的妹子说,我学历低,以前也就做做行政的活,3000块钱,现在干了保险了以后,我一个月都是上万的工资,这都还是少的,每天出去走走,也不是很累,要是早干保险就好了,


还有个年龄稍大的姐姐说,我也干过一天赚十几万的活,但是现在看看还是保险赚的多,说完就秀出了她满脸的优越感,


我当时,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啊,嘴贱,说能带我一个吗?


她们顿时,眼睛发亮,立马加了我的微信,结果3个人吃了一顿愉快的午餐。


为什么他们对拉人比卖保险还感兴趣?


1、他们是招的不是员工,是代理。


什么是代理?


并不是什么员工,而是把东西授权给你,让你去卖,你卖出去,就有提成能拿,卖不出去,不好意思,你连个底薪都没有,可能有的保险公司有微薄的底薪。


保险行业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新人先做外勤,也就是出去跑单子,名片上印着的是客户经理,


然后开始卖保险,也就是上面那个妹子的级别,同时,在卖保险的同时,你也开始推销自己,把自己变成活招牌,去招人,招到的人开单了,你就能分到相应的提成。


招到的人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这些人开单了,你也就会上升一个级别,底下招到的人越多,你能分到更多的提成,就像一个金字塔,能吃香喝辣,不用干活的,永远是顶上那个人。


明白了吧?为什么两位小姐姐会眼睛发光?


这哪儿是看到了你,而是满眼的钱的发光啊!


2、招的不是人,而是资源!


很多家长死活不让不让孩子去做保险,不是没有原因的!


卖保险第一步,给你洗脑,让你觉得自己也可以,但是事实证明,你不可以,为了分到点提成,你打开通讯录,只能先从熟人,亲戚朋友。


就像我一样,虽然和那个朋友不是很熟,但是碍于所谓的友谊,就帮忙了,但是人家不这么想,在他眼里,我只不过是一个刷单的机器而已。


随便提一句,更可恶的是,过了2年,这家伙,换了一家保险公司,又找我刷单......


这样的模式,金字塔底下的人,会拉更多亲戚朋友入伙,或者是买,或者 是卖,谁知道呢?


但是人为了生存,可是什么都琢磨的,


我是破浅,专注年轻人的职场、情感,一起成长,一起吐槽!


破浅


保险公司是一个很神奇的公司,据说有一个公司一年收入几百亿,赔偿了几千万,这公司只赚不亏。

平安保险当初几十个人,一年收入几百万元,现在富可敌国。

保险公司是属业绩提成,底薪不够车票钱,刚进去的人完不成任务就自己买,有的人进去工作一年多自己买20多万元来冲业绩,老公非常不满。

因为刚进保险公司有一个熟悉过程,告诉周围朋友我在保险公司上班啦,有买保险的照顾一下,没有三年两载混不到一个脸熟。

有的人天生会做保险业务,充分利用自己和朋友资源,把保险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很多人放不下身段,不去迎合买方要求,业务肯定是难以为继,自己的钱买完了,亲戚六转买光了,没有买的人了,混不下去了,只有离开保险公司,自己落下的一堆保单。

保险公司除了业务骨干,大多是一波新人换旧人,因为提成诱惑太大,每年都招新人是完全必要的。


王老歪49681976


进去过的人才知道那种坑有多深,我就是其中之一。只有当了主管才有底薪和管理工资,还要下面有人,也要有业绩。招过几个所谓徒弟,带得也不错。警告他们不允许以自购方式通过转正考核,那没有真本事,无法长久生存。徒弟以家里人正需要为由,给自己老公花了近一万一年买了保险。然后,季度考核快到了,找不到客户,又给自己女儿买。勉强通过考核后二季度实在混不下去就离职了。每一个进去保险公司的人都被当成储备主管洗脑加培训。安排各种看似重要的部门负责工作给你,美其名曰升迁预热。其实是让普通员工分担了原本属于部门主管或经理的一部分管理工作。比如本人,全分公司约一千人的手机app操作指引和数据追踪是我负责,早会主持也是本人。但我就只是个五级业务员,做这些没一分钱工资的。大多保险公司差不多都一样,以各种方式说培养你,灌输你金字塔概念,让你以更上一层为目标。只要考核期没有目标业绩,业务员等级再高也是一脚踢出。本人当天早上主持早会,结果进不了系统,查询得知被公司系统清退了,尴尬不。早会随便谁临时上吧,直接走人,爷不玩儿了。其实不是零业绩,不过是零目标业绩。在职时个个还关系不错,人走茶凉没人鸟。就连平常说最器重我的直接主管一个字都没挤出来。说白了,你没业绩他也考核难达标,简单说,我不出单,他没提成和管理津贴。这种纯利益关系,注定没多少人留得下来。说是拿着执照的传销公司真不是黑他。大家上网查查某公司的员工自保率和淘汰率就明白了。去年查是自保率90%,淘汰率70%。


真我无界


资深内勤。是公司正式员工,跟公司签订合同,非劳务派遣,五险两金。我们公司世界五百强内。良心说一下保险从业人员。招聘标准:几乎无要求,要考取从业资格证。要求入职前三个月开单,保险公司叫:新契约。很多都是自己买的,拿3个月的底薪,加开单提成。退保的话,都是现金价值,都会扣一部分钱的。3个月的底薪加提成,完全不会自己赔钱,还赚了一年的保障。再就是说业务,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入职要求,都是靠自己本事赚钱,只要业务员别忽悠客户,所有条款,都在保险合同内,大部分人看不懂保险合同的,因为是有法律效益,所以,条款都很严谨。不懂,可以直接致电客服电话,做录音。以后万一理赔有问题,都是依据。不要说,现在电话录音只是参考,打保险官司好用。客服也是有电话录音的,都是负责任说话的。接下来,抨击一下说保险是传销的人,如果有车,拜托你们别买车险,传销啊,别买啊。保车和保人一样的,只要别在买人身保险时,隐瞒自己身体情况,正常承包的,保险公司都会理赔,除了没良心的公司,投保还是选择大公司。国有独资或者控股的保险公司,合资的不了解啊,我敢说,没有不好的保险公司,只有不好的业务员,忽悠客户,又有保障又有收益的。买保险就是买保险,投资请去银行或者理财机构,或者选择高风险的股市,基金,期货。买保险,请摆好心态,你买的是保险。保障是第一位,又想保障又想分红的,你当别人都傻,只有你聪明嘛。阐述完毕。


悦享果源860


保险公司永远都缺人,为什么呢?

答案在于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人海战术、大浪淘沙。


去年我有一段时间闲着无聊,跟一位在保险行业做得很好的朋友喝下午茶,她把她从入行到现在的工资单晒给我看,确实是每月都在增长,在她的团队做到六十人的时候,月收入已经突破十万元了。


而且她说他们的工作时间非常自由的,每天固定要在公司就是两个小时,只要早上8:30准时去公司打卡参会,十点后散会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业绩要求也不高,当然肯定是做得越多收入越高了。收入的最多来源是在于做团队,当你的团队人员稳定,你的收入就呈金字塔式上升了。


我看了一下这位朋友的谈吐举止打扮,虽然说不上很有学识,但也是一个淡定从容气质优雅的女子。当时我看她的工资单确实是最开始也在两万以上了,后来越来越高看上去也是很正常的发展。


当时我也有点震惊,毕竟像我们这些所谓的白领,做到很好的行业、遇到很多的公司,月入两三万已经是超级高的了,还可能每天都拼死拼活在加班。像保险公司这样休闲地谈谈业务就可以拿那么高的收入,确实看上去很吸引。


当时我也想着反正自己闲着无聊,就进去看看吧,见识一下跟自己传统行业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去到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入职培训考核之后,天天上班参会说的也是各种保险的好处用途,等到快月底的时候,你的推荐人就会跟你说,要开多少张单,做到多少业绩,最快两个月就可以转正了。还会跟你说,前几个月由于你身边的人还没知道你做保险,也不确定你能做得长久,一般都是开自己和家人的单。
听着好像是很理所当然,但是我当时没有太多可用现金,加上保险以前也买过了,所以一直不想靠自己买单来转正,那种心理就是我还没有赚到钱,怎么总叫我给钱呢?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跟推荐人和其他同事说了,他们就会说,第一个月自己买是最好的,因为可以拿到最高的底薪和佣金,自己给的钱不会少于下月发工资的钱。于是跟我同期入司的好多同事都给自己买了。

后来我刚好有几个朋友要买保险,经历三个月以后我总算转正了。公司就会继续要求你参加各种的晋升培训课程,然后在课程上教你各种话术怎样把身边的亲戚朋友邀请入司加入你的团队,跟你一起赚钱。


当时我们新入职的同事都会讨论各种负面的心态,觉得看到的实际情况跟他们说的差很远。例如保险公司很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不高,上班的时候西装革覆,下班以后脏话连天。


而且在一个团队的系统里,团队的其他人开了单系统 是会有提示的,很多做了一年以上的代理人都不是每个月有单的,基本上一个团队60个人,平均每月有二、三十人开单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经常见到很多老员工为了维持业绩经常开自己的单。


那时候我就很仔细地观察了很多所谓团队做得好保险代理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家族人员强大的。很多人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表亲、堂亲、叔伯姑嫂的单都扫了一遍。


之后 他们都会对家族的人很大方,让别人看到他们的成功,从而放充原来的工作加入保险公司,然后每人又把自己身边的人重新刷一遍。就这样重复轮回,只要你不害怕失去亲戚朋友的信任,告诉他们保险有多好有多为他们的未来着想,业绩和人力都能源源不断的。


其实换个角度,我确实也是觉得保险是刚需,当时才想着到保险公司试试的,但保险公司这样的人海战术,我实在无法认同。


第一,我认为身边人对我的信任感比赚钱更重要,我无法因为需要单冲业绩要求他们必须在我这买保险;第二,我是希望能帮助别人才去做保险的,但如果我说了一遍,亲人朋友无感,说第二遍第三遍他们还是不想买,我就会放弃了,我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做了保险以后跟他们保持关系都是为了推销。第三,我脸皮薄,很怕别人也看出了保险公司的这些真相,以后跟我说教。


而且保险公司招代理人,告诉你有底薪其实是半骗人的,那个底薪都是责任底薪,没有达到业绩就无法拿到底薪。你在小公司做份文职工作或许只有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会帮你买社保,保险公司跟你签定的是代理人合同,意味着你只是他们的业务代理人,并不是员工,所以保险公司是没有义务给你买社保的。
每个行业确实都有能赚到钱的人,不管怎样,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以上是我在保险公司呆了大半年见尽各种职场冷暖的见解,希望能对想考察这个行业的朋友有帮助。

华娃娃


去年12月,经朋友推荐,我参加了一家中美合资保险公司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保险培训课。


参加完培训后,我“半只脚”已经跨进了保险行业,但是后来又把脚缩回来了,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对于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的原因,我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保险公司招的是客户;保险公司在培训客户;做团队必须招人。



01

保险公司招的是客户


去年年底,我想为自己买份商业保险,但是陆续接触了几位保险代理人,都不是很专业。正好我那段时间也有空,朋友就推荐我去一家中美合资保险公司学习保险知识。


培训开始三天,我的体验感非常好,对保险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包括保险的起源、保险的概念、保险的作用等等,可是……


接下来的培训时间,只有两天时间在介绍几十款保险产品,讲解保险概念,对,就两天时间,那其他时间在干嘛?学习销售技巧,即销售套路,还有不断做“角色扮演”。


保险代理人第一次见客户、第二次见客户……说什么话?怎么回复客户?怎么促进客户下单?这些都写在了“脚本”里。不管客户有什么异议?问题?都在脚本里,当然“脚本”里有应对客户的答案。


所谓的“角色扮演”,就是学员们的主管扮演客户,模拟真实场景,不断训练“话术”,让学员们把“脚本”里的应对答案,练得自然、熟练,脱口而出。


培训结束后,保险公司会跟学员签约,首个要求是一个星期内签下三张保险单子。


上面说过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过程中,除去前三天的基础课程,加上两天的产品课程,后面的时间都在学习销售技巧。毫不夸张地说,我连一些保险概念都搞不懂,产品条款都看不懂,怎么去帮客户规划、设计保单呢?


同期有位学员说:“就如小婴儿,连爬都不会,就要求走路了。”形容的就是刚出培训班的我们。


那一个星期就要签下三张保险单子,怎么办?无非是宰熟人或者自己买单。


一方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保险产品又不太懂,能找的只有身边的亲朋好友,靠人情再加上练习的销售套路。


另外一方面,很多学员学了保险后,对保险的认知有所更新,想着自己买份保险,能冲业绩又能拿佣金,何乐而不为。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原本就想买份保险,想着能拿佣金,能省很多钱。当我打算这么做的时候,一位朋友跟我说:“你傻啊,你也不去看看其他的保险产品,这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性价比不高,你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额度更高的保险产品。”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为什么非要买这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啊?我差点为了“佣金”两个字,跨进了保险代理人行列。



保险公司的定位不同,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同,有些定位中高端,有些定位低端,不管如何定位,如何培训,保险公司不断招人,很大部分招的是客户,或者说客户的客户。


❶ 从培训看,我参加的这家保险公司培训时间算是长的了,有些保险公司就培训两三天,培训的内容多是销售套路,很多保险代理人的专业程度比较低。


保险公司目的就是攻克学员或者学员们的“缘故市场”,所谓的“缘故市场”是指认识的人或者认识人转介绍的。


❷ 从制度看,我参加的这家保险公司要求首周签下三张保险单子,要不然视为不合格,其他保险公司的制度也大同小异。


保险公司采取的是低稳定高激励的薪酬策略,如果你有业绩,一切都好说,但是没有业绩,你自己也呆不下去。


作为刚出培训班的学员们,没有专业能力规划、设计保单,为了完成这个业绩目标,唯有“宰熟人”或者自己买。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断在招人,办公场所的座位永远只有那么几十张? 如我参加培训的那家保险公司,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培训,每次培训至少40名学员以上,有限的办公座位怎么容纳下这么多人呢?


不断在淘汰人,比如首周没有达成目标的人,比如“宰熟人”,宰完一圈发现无人可宰的人,所以保险公司那么几十张座位够坐了,不断有人进来,不断有人淘汰,剩下的永远是20%。


保险公司利用你的“宰熟人”,源源不断有保险单子进来,赚地不亦乐乎。


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因为保险公司招的是客户,客户当然是招不够的呀。



02

保险公司在培训客户


前期保险业在中国的野蛮生长,导致很多人对保险有错误的认知,甚至“谈保险色变”,比如保险是骗人的,有了社保干嘛买保险等等。


保险公司通过招人,招客户的同时,经过培训,也在培训“客户”,让“客户”建立正确的保险理念。


举个例子,我参加的那场保险培训,首先你的学历要本科及以上,其次你的前职年薪达到十万以上,最后你之前没有做过任何保险工作。培训之前还要经过两轮面试,通过面试才可以参加培训。为什么有这么严格的设置?


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在选择客户,第一这和这家保险公司的定位有关系,保险产品面对的是中高端客户,确保你的消费能力能买得起保险;第二默认你身边的朋友圈也有同等消费能力;第三你没有接触过保险业,就像一张白纸,容易刷新认知。


在培训课程上,保险公司常用的手段是讲故事,比如说先营造美丽的画面,让你向往这种美好生活,然后用意外事故打破美好画面,让你跌入谷底,最后“救世主”来了,就是保险。


在培训课上,培训导师不停的用讲故事讲述,还有班主任用视频播放故事,都是上面这个套路,在我培训的那次课程中,95%的学员,包括一些男学员,在故事“轰炸”下,也潸然泪下。


我中间有几天也被“洗脑”了,觉得保险太重要了,恨不得马上买保险;我还觉得保险代理人/保险规划师是一份“圣神”的工作,做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现在回想,我怎么就被“洗脑”了呢?


直到有一次,有位老师在课上讲道:你找朋友买保险,你朋友不买,然后过几天,你朋友出了意外,没有钱救治的时候,你会内疚一辈子,你会后悔为什么不坚持到底?


我心里想:我可以向朋友介绍保险的理念,但是买或不买,是朋友的决定,出了意外事故,怎么就是我的责任了呢? 我觉得逻辑有问题,于是我向老师提出了疑问,结果,老师和同学们觉得我是“无理取闹”。


有了怀疑的种子,这颗怀疑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在后面的课程中,我觉得培训老师灌输的一些理念是有问题的,过于夸大了保险的作用、保险代理人的作用,完全把保险等同了爱,比如说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拉着朋友买保险,朋友不买,就是对朋友不负责任。


在老师和同期学员们的印象中,我就是根刺,不断在提出问题,当然我也是同期42名学员中,唯一一位没有和这家保险公司签约的学员。


其他学员们对保险和保险代理人是高度认可的,即使不做保险代理人,学员也会成为客户或者充当宣传员,这也就达到了培训客户的目的。


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因为保险公司在培训客户,让客户充当免费的宣传员,宣传员当然是招不够的呀。



03

做团队必须招人


保险培训还没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要填写一本名叫“200”的本子。在这个本子上,按照家人、同事、同学、朋友等分了类,学员们需要把认识的人的号码、关系、年薪等分门别类填好。


在出培训班以后,保险公司有个传统就是“新人看板”,指的是按照“200”本子填写的信息,每天至少要拜访三位客户,一一在“新人看板”上填写,今天拜访了谁?结果怎么样?


即使填完了200人的信息,按照每天三访的节奏,2个月时间都会拜访完,况且很多人填不完200人,还有并不是想见谁就能见到谁。


这200人,其实是“缘故市场”,已认识的人为主,然后就是通过不断要转介绍,就是拜托认识的人介绍人。


在保险中,缘故市场最好做,接着是转介绍,最难的是陌生市场,毕竟在国内市场,保险产品不像一般产品,你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您好,请问需要买保险吗?”估计对方还没说完,你就挂断电话了。


总归过了一段时间,每个人认识的人有限,到后面能见的人也越来越少,那怎么办?带团队。


就如我参加保险培训的同期同学们,三个月左右,“优胜劣汰”后,做得比较好的8名同学都已经在招团队人员、培训团队人员、在发展自己的团队了。保险代理人的职业规划,做到一定时期,做团队是必经之路。


怎么发展自己的团内呢?关键就需要不断招人进来,招人通过在朋友圈招聘,吸引认识的人,或者是在招聘网站上,招聘陌生人。


比如你把简历发到各大招聘网站上去,打你电话最多的就是保险公司,一天好几个,有些还是同属一家保险公司,很简单啊,基本上都是团队在招人,大团队、小团队都需要人。


在国内,目前很多人还是会“谈保险色变”,对保险代理人的印象也不好,保险公司或者说保险团队,打了十个电话,如果有一个人来面试,已经是非常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广撒鱼”。


招不来人,团队就无法发展,保险就做不下去。


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因为做团队必须招人,大团队、小团队需要不断招人。



结语


近几年,国人对保险的认知有了些许改变,但是总体没有大的改变,可想而知,未来一定时期内,保险公司还会采取这种方式,不断招人,“大海捞针”。


保险是好的,但是保险市场太混乱,我相信,未来的市场,一定会要求更专业、客观的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经纪人。


对于保险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也招不够的原因:保险公司招的是客户;保险公司在培训客户;做团队必须招人。


我是若拉,致力于职场高效成长,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记得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职场中升职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