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四大名酒沒有五糧液和洋河大麴?

年年有餘190805478


再評一次吧,許多都名不副實,蹲在歷史的獎牌上,現在很多酒廠都有高端產品,尊重歷史沉澱,歡迎產品創新。


鴻鵠之志我心永恆


首先我們要明確沒有中國四大名酒,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評出了八大名酒,只是裡面有四個白酒而已。

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四大名白酒。

主持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辛海庭先生晚年回憶:當時評選出了八個名酒。

其中白酒四個:

茅臺酒 貴州省茅臺酒廠

汾酒 山西省汾陽杏花村酒廠

滬州大麴酒 四川省瀘州麴酒廠

西鳳酒 陝西省西鳳酒廠

黃酒一個:

紹興鑑湖加飯酒 浙江紹興酒廠

白蘭地一個:

張裕金獎白蘭地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葡萄酒一個:

紅玫瑰葡萄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加香葡萄酒一個:

味美思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當時評酒主要根據一是傳統,二是市場上信譽,三是獨特的風格。
五糧液和洋河沒有評為第一屆評酒會的國家名酒,對照以上標準就可以看出差距。


國家名酒,業界公認,要論品質之最,當數屢受國家肯定者,必須要算第一、二、三、四屆全部都有入選的名酒才公平。


白酒中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都符合這個條件,都稱得上是中國名酒中的超級名酒。

另外,由於第二屆才開始訂出評選規則,因此第一屆沒入選,卻在二、三、四屆連中三屆者,也算是次超級名酒。這些連中三屆的名酒包括五糧液、古井貢、董酒。

洋河只是在第三屆、四屆才入選國家名酒,只能算是次名酒了。

建國初期的酒政承襲了民國時期的一些作法,行政管理由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

第一次評酒會是1952年秋末舉行,是在當時的財政部中央稅務總局下邊的華北酒類專賣公司召開的全國酒類專賣會議上,參加會議的各地區酒專賣幹部攜酒樣品,在會後期評酒。就在華北酒類專賣公司裡,地點就在北京的大佛寺,現在隆福商場的西邊。

當時,中央稅務總局管酒,各大區成立酒類專賣公司,中央專賣事業總公司還沒有成立,華北大區的酒類專賣公司代行中央職責。


1952年中國專賣總公司準備在北京召開全國專賣會議,崔文林同志告訴朱梅工程師,公司打算評出幾個名酒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梅,一方面由專賣總公司通知全國的酒廠把酒樣送來。

朱梅是當時華北酒類專賣公司的工程師。辛海庭是1951年北京大學畢業,國家分配到財政部稅務總局華北酒類專賣公司。

朱梅

第一次評酒會是1952年第四季度評的,1953年公佈的。

評酒的化驗分析地點選在稅務總局北京實驗廠的研究室(現為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實驗廠是1949年5月開始籌建的是當時北京唯一新建的白酒廠,建廠同時積極籌建了研究室,以期在開產時就對白酒生產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分析,尋找數據用分析數據代替老師傅手控、腳踢的經驗操作,有大量的資料熟練的酒類的分析檢測,這也是名酒的檢測工作設在北京實驗廠研究室的主要原因。

唯一健在的第一屆評酒會評委王秋芳

朱梅工程師首先在研究室鋪開一個攤子,確定由辛海庭、王秋芳、王明愛(日藉)三人擔任酒樣的分析工作,但大部分的工作是由辛海庭和王秋芳完成的。

由朱梅和辛海庭、王秋芳等對樣品進行品嚐,並對分析的樣品提出意見。

辛海庭

參評的酒樣由專賣總公司通知當時的各大行政區負責收集,共收到樣品103種,其中白酒19種,葡萄酒16種,白蘭地9種,配製酒28種,藥酒24種,雜酒7種。

當時沒有啤酒樣品送來。


除了煙臺張裕公司送來葡萄酒樣外,其他廠沒有送來葡萄酒樣。

就象有百年以上歷史的玉冰燒也沒有送來酒樣。

當時評酒主要根據一是傳統,二是市場上信譽,三是獨特的風格。

由這八大歷史名酒來看呢,都是歷史有傳統的,國內市場上有一定信譽的酒。舉例來說:黃酒是紹興黃酒,這個一說大家都知道,歷史很長,超過一千多年。說葡萄酒,張裕的葡萄酒,也有近百年曆史。


白酒就是汾酒,茅臺,瀘州特曲,還有西鳳,也都是歷史較久遠的。

八個酒中,每種酒都有它獨特的風格。

當時酒的生產管理主要分別由地方工業部和輕工業部生產管理。

除了輕工業部的直屬廠外,其餘的酒廠都由地方工業部管理。

在這八大名酒中有五個是地方工業部管的產品,有三個是輕工業部管的產品。


對入選及未入選的同類型酒都分別作了說明。

如汾酒類型山西杏花村汾酒,入選的說明是:“酒的歷史悠久,風行全國,古詩已有記載,可見在歷史上亦有其美好價值,酒質優良味美,入口怡喉,具有不同於其他酒的芳香氣味,是他處所不能仿造的,此酒適合群眾口味為全國人民所樂飲,故選入通銷全國。”


對每一入選的名酒都有說明,八大名酒是按分析數據,歷史資料所具備的條件,經過嚴格認真的甄選而產生的。

並彙總編輯出了“中國名酒分析報告”,直接送交中國專賣總公司第二屆專賣工作會議審議。經會議審議後,向社會公佈,中國八大名酒誕生了。

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公佈了八大名酒稱號,引起社會各界的震驚與喜悅。

老百姓知道了什麼是名酒,名酒在市場的聲譽大大提高,銷量猛增,企業積極擴產,酒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三十年來八大名酒的產量都翻了幾番,其中除了西風酒廠一度失誤,後來經過努力提高質量恢復了原貌並有所提高,到1984年又獲得了金牌外,其他七個酒的質量都很穩定並且有所提高,在國內都獲得了金牌。

八大名酒的聲譽一直延續至今,對酒業及相關各方面的影響之深,是難以估量的。


中國酒劍客


一說到四大名酒,大家心中默認的就是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四種白酒。其實說“四大白酒”並不準確,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評出全國八大名酒,名單如下:

茅臺酒 貴州省茅臺酒廠

汾酒 山西省汾陽杏花村酒廠

瀘州大麴酒 四川省瀘州麴酒廠

西鳳酒 陝西省西鳳酒廠

張裕金獎白蘭地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紅玫瑰葡萄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味美思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鑑湖紹興酒 浙江紹興酒廠

其中白酒類佔四種,也就是後來常說的“四大名酒”。

而為何如今叱吒風雲的五糧液、洋河大麴卻沒有入選?這還得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

建國之前,酒在老解放區是專賣系統經營管理,解放初延續瞭解放區的酒類專賣,由財務部門管理酒的專賣,生產與銷售在一起,有專賣機構直接管轄,因酒類中央沒設專賣機構,所以由華北酒類專賣公司代行中央的職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宣告成立,但當時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長期的抗戰也使經濟發展大受創傷,各行各業都是百廢待興。白酒,當然也不例外。那時釀酒工業尚處於恢復階段,國家除接受少數官僚資本家的企業外,大多數酒類生產是私人經營的,整個中國的白酒產量不過十餘萬噸。

酒,從古至今都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鑑於建國初期的經濟形勢,為了振興釀酒工業,也為了助力經濟發展,周恩來總理親自倡導,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應運而生。由於受限於時代背景,1952年秋末舉行的第一屆評酒會,是不可能進行系統的選拔推薦酒的樣品,而是由各地區酒的專賣幹部攜帶酒樣到“總部”華北酒類專賣公司進行評選的。

而入選也需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 品德優良,並符合高級酒類標準及衛生指標

2、 在國內獲得好評,併為全國大部分所歡迎。

3、 歷史悠久,在全國有銷售市場。

4、 製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還不能仿製。

在如今看來很簡單,可以滿足條件的酒廠很多,然而,民國戰爭時期,中國釀酒業一度衰敗。當時國內局勢不穩,兵禍災荒不斷,糧食生產短缺,直接影響到釀酒行業的發展,許多酒廠在那樣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瀕臨破產或是無奈解散。在那個年代,百廢待興,能滿足條件的酒是少之又少。

五糧液歷史悠久,雖在1909年即已正式命名問世,但在解放前幾十年時間內卻發展緩慢。一是技術壟斷,二是社會消費水平有限,所以釀造五糧液酒的僅有“利永川”、“長髮升”兩家糟房,產量較低。1951年,在國家政策扶持酒業的大背景下,長髮升、利川永、張萬和、鍾三和、劉鼎興、萬利源長、聽月樓、全恆昌等八家糟房聯合起來成立了“宜賓市大麴酒釀造工業聯營社”,形成集體協作工廠,釀造“五糧液”、“尖莊”、“提莊”麴酒。1952年後,又在聯營社的基礎上,逐漸贖買接納10餘家糟坊,成立了“川南行署區專賣事業公司宜賓專區專賣事業處國營第二十四酒廠”。也就是說,如今的濃香大王,在第一屆評酒會時還是家族傳承的糟房,不具備參加評選的條件和資格。

洋河大麴同樣如此。始興於隋唐,隆盛於明清,久負盛名,在其他地區已經結束戰亂開始休養生息,重整旗鼓之時,蘇北古鎮的洋河大麴又經歷了淮海戰役等解放戰爭的戰場,連年的戰爭讓本來規模就不大的作坊生產凋敝,奄奄一息。今時今日的洋河酒廠是在解放後,黨和政府撥出專款在幾家私人釀酒作坊的基礎上建立的。據資料顯示,1949年7 月淮海貿易公司三分公司洋河槽坊的成立,並於1951年 9 月更名為蘇北行署專賣事業公司洋酒廠,1953 年 4 月更名為地方國營洋河酒廠。第一屆全國糖酒會時,洋河酒廠還未正式成立,也不具備參加評選的條件和資格。

洋河酒廠(老照片)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對推動我國酒水行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選出的“八大名酒”讓其他酒企有了榜樣,“四大名酒”的白酒也促使酒業步入了大規模發展的軌道,對後來白酒的產業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糧液和洋河因種種原因在彼時雖未能入選,但是評比的賽道也並不止四大名酒,著眼當下,真真正正的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白酒,消費者心中的全國名酒才是最好的褒獎。

(張燕,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歐陽千里


“五洋為何沒評上,在前三屆評酒會,白酒主要是通過各種原酒勾兌出來的成品酒,所以度數都較高,基本上是在52度以上。五糧液沒有參展,參展必定能評上,其次即使不能評上,也不影響銷量和百姓口碑,而且和洋河不是一個檔次的品牌,如果說茅臺五糧液是一線品牌,那麼劍南春,捨得,水井坊,瀘州老窖,酒鬼...”


CHANGE陳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過很明顯就是有點刻意帶節奏了 。四大名酒是指在1952年的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上評選出的四個國家級名酒,分別為:貴州茅臺酒,山西汾酒,四川瀘州麴酒,陝西西鳳酒。而四種酒的香型就基本定義了三大香型了(鳳香略顯小眾)。
從現在來看,第一屆全國評酒
會更像是對中國白酒的定性,對白酒各種基調的奠定基礎,而後面的四次評酒會更像是對它的補充!以題主的五糧液和洋河來看,也就是濃香型白酒的補充而已,只是可能工藝釀造上有些許不同而已!


話說回來了,這種歷史性的定義和地位並不是誰品質好就一定得上榜,四大名酒每個酒都是非常不錯的,那你說說為什麼現在只有茅臺酒賣的最好,一瓶難求呢?有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都需要的,當然了最主要還是堅持傳統工藝釀造,把控好品質才是硬道理!還有要走群眾路線才行,茅臺酒再好如果成為奢侈品,大眾望而卻步,猶如無根之水,終歸會大廈將傾的!


已逝情殤


首先我們要明確沒有中國四大名酒,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評出了八大名酒,只是裡面有四個白酒而已。

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四大名白酒。

其中白酒四個:

茅臺酒 貴州省茅臺酒廠

汾酒 山西省汾陽杏花村酒廠

滬州大麴酒 四川省瀘州麴酒廠

西鳳酒 陝西省西鳳酒廠

黃酒一個:

紹興鑑湖加飯酒 浙江紹興酒廠

白蘭地一個:

張裕金獎白蘭地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葡萄酒一個:

紅玫瑰葡萄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加香葡萄酒一個:

味美思酒 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主持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辛海庭先生晚年回憶:

當時評選出了八個名酒。當時評酒主要根據一是傳統,二是市場上信譽,三是獨特的風格。

五糧液和洋河沒有評為第一屆評酒會的國家名酒,對照以上標準就可以看出差距。

國家名酒,業界公認,要論品質之最,當數屢受國家肯定者,必須要算第一、二、三、四屆全部都有入選的名酒才公平。

白酒中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都符合這個條件,都稱得上是中國名酒中的超級名酒。

另外,由於第二屆才開始訂出評選規則,因此第一屆沒入選,卻在二、三、四屆連中三屆者,也算是次超級名酒。這些連中三屆的名酒包括五糧液、古井貢、董酒。

洋河只是在第三屆、四屆才入選國家名酒,只能算是次名酒了。

建國初期的酒政承襲了民國時期的一些作法,行政管理由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

第一次評酒會是1952年秋末舉行,是在當時的財政部中央稅務總局下邊的華北酒類專賣公司召開的全國酒類專賣會議上,參加會議的各地區酒專賣幹部攜酒樣品,在會後期評酒。就在華北酒類專賣公司裡,地點就在北京的大佛寺,現在隆福商場的西邊。

當時,中央稅務總局管酒,各大區成立酒類專賣公司,中央專賣事業總公司還沒有成立,華北大區的酒類專賣公司代行中央職責。

1952年中國專賣總公司準備在北京召開全國專賣會議,崔文林同志告訴朱梅工程師,公司打算評出幾個名酒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梅,一方面由專賣總公司通知全國的酒廠把酒樣送來。

朱梅是當時華北酒類專賣公司的工程師。辛海庭是1951年北京大學畢業,國家分配到財政部稅務總局華北酒類專賣公司。

第一次評酒會是1952年第四季度評的,1953年公佈的。

評酒的化驗分析地點選在稅務總局北京實驗廠的研究室(現為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實驗廠是1949年5月開始籌建的是當時北京唯一新建的白酒廠,建廠同時積極籌建了研究室,以期在開產時就對白酒生產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分析,尋找數據用分析數據代替老師傅手控、腳踢的經驗操作,有大量的資料熟練的酒類的分析檢測,這也是名酒的檢測工作設在北京實驗廠研究室的主要原因。

朱梅工程師首先在研究室鋪開一個攤子,確定由辛海庭、王秋芳、王明愛(日藉)三人擔任酒樣的分析工作,但大部分的工作是由辛海庭和王秋芳完成的。

由朱梅和辛海庭、王秋芳等對樣品進行品嚐,並對分析的樣品提出意見。

參評的酒樣由專賣總公司通知當時的各大行政區負責收集,共收到樣品103種,其中白酒19種,葡萄酒16種,白蘭地9種,配製酒28種,藥酒24種,雜酒7種。

當時沒有啤酒樣品送來。

除了煙臺張裕公司送來葡萄酒樣外,其他廠沒有送來葡萄酒樣。

就象有百年以上歷史的玉冰燒也沒有送來酒樣。

當時評酒主要根據一是傳統,二是市場上信譽,三是獨特的風格。

由這八大歷史名酒來看呢,都是歷史有傳統的,國內市場上有一定信譽的酒。舉例來說:黃酒是紹興黃酒,這個一說大家都知道,歷史很長,超過一千多年。說葡萄酒,張裕的葡萄酒,也有近百年曆史。

白酒就是汾酒,茅臺,瀘州特曲,還有西鳳,也都是歷史較久遠的。

八個酒中,每種酒都有它獨特的風格。

當時酒的生產管理主要分別由地方工業部和輕工業部生產管理。

除了輕工業部的直屬廠外,其餘的酒廠都由地方工業部管理。

在這八大名酒中有五個是地方工業部管的產品,有三個是輕工業部管的產品。

對入選及未入選的同類型酒都分別作了說明。

如汾酒類型山西杏花村汾酒,入選的說明是:“酒的歷史悠久,風行全國,古詩已有記載,可見在歷史上亦有其美好價值,酒質優良味美,入口怡喉,具有不同於其他酒的芳香氣味,是他處所不能仿造的,此酒適合群眾口味為全國人民所樂飲,故選入通銷全國。”

對每一入選的名酒都有說明,八大名酒是按分析數據,歷史資料所具備的條件,經過嚴格認真的甄選而產生的。

並彙總編輯出了“中國名酒分析報告”,直接送交中國專賣總公司第二屆專賣工作會議審議。經會議審議後,向社會公佈,中國八大名酒誕生了。

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公佈了八大名酒稱號,引起社會各界的震驚與喜悅。

老百姓知道了什麼是名酒,名酒在市場的聲譽大大提高,銷量猛增,企業積極擴產,酒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三十年來八大名酒的產量都翻了幾番,其中除了西風酒廠一度失誤,後來經過努力提高質量恢復了原貌並有所提高,到1984年又獲得了金牌外,其他七個酒的質量都很穩定並且有所提高,在國內都獲得了金牌。

八大名酒的聲譽一直延續至今,對酒業及相關各方面的影響之深,是難以估量的。



小葉的日常Vlog


提到白酒,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熟悉的,而說到我們國家的名酒,人們也是朗朗上口,那中國的四大名酒裡為什麼沒有“五糧液”和“洋河大麴”?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家名酒,業界公認,要論品質之最,當數屢受國家肯定者,必須要算第一、二、三、四屆全部都有入選的名酒才公平。白酒中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都符合這個條件,都稱得上是中國名酒中的超級名酒。

另外,由於第二屆才開始訂出評選規則,因此第一屆沒入選,卻在二、三、四屆連中三屆者,也算是次超級名酒。這些連中三屆的名酒包括五糧液、古井貢、董酒。洋河只是在第三屆、四屆才入選國家名酒,只能算是次名酒了。說到底還是因為首屆評酒會因為各種原因,最終確定了四種香型,所以分別是茅臺、 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風為白酒四大名酒。

五洋為何沒評上,在前三屆評酒會,白酒主要是通過各種原酒勾兌出來的成品酒,所以度數都較高,基本上是在52度以上。五糧液沒有參展,參展必定能評上,其次即使不能評上,也不影響銷量和百姓口碑,而且和洋河不是一個檔次的品牌,如果說茅臺五糧液是一線品牌,那麼劍南春,捨得,水井坊,瀘州老窖,酒鬼,西鳳算是準一線,洋河完全二線!全國評酒會共辦了5次,1988年是最後一次。共有17個品牌18種白酒榮獲金質獎,成為中國名酒。實際上,中國一直沒有“四大名酒”一說。最早只有“四大名白酒”,我們不要一葉障目,把白酒就當作中國的“國家”了。我們國家還有真正的“嫡傳”國酒“黃酒”。

白酒只是清代才開始發展流行起來的。黃酒才是中國曆代不斷改良形成的酒種。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在1952年舉行,而與此同時1952年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才正式成立,廠房設在宜賓的翠屏山和真武山腳下。而五糧液名聲大噪,卻在這時間之後了。洋河同樣也是,在1952年後才成立的國營洋河酒廠,而之前“洋河”只是一種地域性的酒種,大家都可以生產洋河酒。而不是具體哪一個品牌的酒。




小哥周先森


首先我們要明確沒有中國四大名酒,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評出了八大名酒,只是裡面有四個白酒而已。

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四大名白酒。國家名酒,業界公認,要論品質之最,當數屢受國家肯定者,必須要算第一、二、三、四屆全部都有入選的名酒才公平。白酒中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都符合這個條件,都稱得上是中國名酒中的超級名酒。另外,由於第二屆才開始訂出評選規則,因此第一屆沒入選,卻在二、三、四屆連中三屆者,也算是次超級名酒。這些連中三屆的名酒包括五糧液、古井貢、董酒。

中國一直沒有“四大名酒”一說。最早只有“四大名白酒”,我們不要一葉障目,把白酒就當作中國的“國家”了。我們國家還有真正的“嫡傳”國酒“黃酒”。白酒只是清代才開始發展流行起來的。黃酒才是中國曆代不斷改良形成的酒種。大家現在只把白酒當作唯一是不對的。請記住“四大名白酒”。那為什麼沒有五糧液和洋河呢。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是在1952年舉行,而與此同時1952年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才正式成立,廠房設在宜賓的翠屏山和真武山腳下。而五糧液名聲大噪,卻在這時間之後了。1952年,宜賓地區利川永、長髮升、張萬和等8家古傳釀酒作坊,通過公私聯營的方式組建而成“中國轉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在1959年正式命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這也是現代“五糧液公司”的基礎。洋河同樣也是,在1952年後才成立的國營洋河酒廠,而之前“洋河”只是一種地域性的酒種,大家都可以生產洋河酒。而不是具體哪一個品牌的酒。

白酒分一線名酒和二線名酒,一線代表:茅臺,五糧液。二名酒就比較多了:1573,劍南春等,川酒當初營銷失敗的就有五糧液和劍南春,當初茅五劍是多有名,茅臺漲價,他們沒有跟進,所以變成今天的格局,作為四川人,記住川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水井坊,川酒五朵金花。

最後小編了解了一下!四大名酒來自於中國第一屆全國評酒大會,當時選出了八大名酒,其中白酒四個,我們稱之為四大名酒,茅臺酒,西風酒,瀘州大麴,汾酒,為什麼今天名聲僅次於茅臺酒到五糧液第一次沒選上,後幾界中的名酒洋河大麴也沒第一次評上?它倆比不上四大名酒嗎?不是!不是!不是!原因很簡單,當時它倆還不是酒廠!五糧液還沒建廠,洋河還是小作坊!



仫箢溪風


洋河大麴不要傍大款,你老是拿五糧液說事,你不行就不行,幹嘛老是拉上人來陪殺場呢?你十分難喝的,不外廣告打得多,消費者傻B,你打廣告他買單


ABC1161055


什麼名酒名煙,現在己大都變味,名人也不名其實了,大都是一些混蛋。真正的還是有,但很少了,就象名人專家一樣,現在產的大多是亂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