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未能并入俄罗斯是叶利钦的错,你认为呢?

见肿消世界


苏联解体叶利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容置疑,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克里米亚从地缘政治来说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与乌克兰接壤,而与俄罗斯则隔着刻刺海峡。历史开了个玩笑,俄罗斯从奥匈帝国手中得到的克里米亚,不料在苏联时期被赫鲁晓夫又拱手送给了乌克兰。历史上斯拉夫族就在乌克兰建立了基辅罗斯大公国,才有了今天的俄罗斯,现今斯拉夫族仍是乌克兰的最大的族群。要不是苏联解体,都在联邦之内,显得不十分重要。然而,自乌克兰政府亲西方,逐渐疏远俄罗斯后,克里米亚的地位才显得突出,它外于黑海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建有海军基地,占领是情有可源。当时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了主权国家,叶利钦也无奈,没有办法从乌克兰手中要回克里米亚。


赵建明Zhao


苏联解体俄罗斯没有并入克里米亚是叶利钦的错,这只不过是一面之词。事实上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逼迫巴尔乔夫交权并防止保守派的反扑以及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因而因为分赃不均可能引起解体派内部纠纷扯皮的任何行为都是被排除在外的,避免由此节外生枝导致局势复杂化或产生新的矛盾。而采取最简单而且不会发生分岐的在原有加盟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区划基础上独立是最无争议和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克里米亚的地缘重要性和拥有它的战略意义是俄乌当时的领导人都非常清楚的,它的争夺不但会导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主导分赃国之间发生裂隙,而且可能给其它十几个即将分裂出去的加盟共和国留下领土纠纷的隐患,所以保持"原有状态"即是不得已的选择,又是最容易取得共识并保持社会稳定过渡的现实需求。如果在克里米亚和东乌问题上过多纠缠,很可能发生夜长梦多局势生变的危险,快刀斩乱麻不容半点犹豫是当时的首要做法。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任何时间和条件去考虑克里米亚及东乌的归属意义和价值,因为它与解体独立这个大局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当时的情况下,克里米亚与东乌留在乌克兰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叶利钦没有做错而是顺应了形势做出了最理性的选择。苏联解体没有引起社会剧烈动荡绝不是西方或自由派鼓吹的民心所向,8.19政变实际上就是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一场较量。以克格勃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为首”的一批苏联保守派领导人策动了一场政变,企图逆转“联盟”条约的签署。该条约是由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协商制定出来的,如果通过的话它将把苏联变成一个更加松散的联盟。保守派最先发现并指出这个松散联盟是苏联走向解体的危险信号,有必要进行阻止。

保守派政变者将戈尔巴乔夫软禁在了克里米亚的夏季度假地,同时派遣几百辆坦克及数千名军人来到首都大街,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 8 月 19 日中午,在时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机关所在地的俄罗斯"白宫"之前,叶利钦爬上了一辆坦克并宣读了一封谴责政变同时要求释放戈尔巴乔夫的公开信。而在这中间又发生了部分士兵倒戈叶利钦一派的事件,软弱的保守派为了防止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于8月21日放弃了攻打白宫的计划,而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不久之后统统被逮捕拘禁。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是改革派,不同的是叶利钦是改革派中的激进派即完全西化派。为此他多次批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步伐太慢不够彻底。在联手戈尔巴乔夫的支持者击退共同的敌人保守派之后,叶利钦在随后的一次会议上公开指责是共产党发动了政变,并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宣布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公开活动。而戈尔巴乔夫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从此,限制共产党活动成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当时最时尚最流行做法,戈尔巴乔夫这个共产党的总书记严然成了一具架空了的僵尸。至于什利钦早在1990年就退出了共产党,俄罗斯随即在他的操持下宣布自己为享有高度独立自主权的共和国。

随着戈尔巴乔夫权力的进一步消弱,叶利钦联合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并举行了签暑解散苏联文件的仪式,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当即逼迫戈尔巴乔夫交权辞职。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曾经坚决拒绝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推出的苏联变为松散联合体文件上签字,而且对叶利钦试图挽留乌克兰、白俄罗斯留在俄罗斯体系内予以了严辞拒绝。从中可以看到,如果当时叶利钦想从乌克兰分割克里米亚和东乌是根本行不通的,甚至一起商议解体的白俄罗斯也不会同意。而强行分割势必会引起大乱干扰解体进程甚至发生内战。

苏联解体很好地避免了保守派和改革派围绕苏联的改革和政策方针引发更大激烈争论或冲突,当所有人从现实中彻底清醒的时候,苏联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它变为了15个独立国家。因而任何围绕苏联的讨论争议或者是试图挽回它都变的没有了意义,不论是党团势力或保守组织以及个人都面着无处着手无敌放矢的尴尬窘境。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一瞬间居然没有了,一个曾经凝聚人们精神力量的以穷人作主的社会不存在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找谁去说理,不知道找谁去解释,不知道如何面对。苏联的解体及东欧聚变不但使许多亲历者迷茫,甚至把时任总统的老布什都惊呆了。


苏联解体的解释有许多,其中以经济说最受推崇,可是俄罗斯的经济一直没有恢复到前苏联的水平,应该说它更应该解体,但它现在还好好的,而且成了对抗西方的牵头羊。在往前,叶利钦十年治下寡头横行,经济凋敝,民生一落千丈,有时连普通人经常吃的大列巴面包都买不到,可是它也没有解体。在往宽广点看,经济和俄罗斯差不多,甚至不如俄罗斯的国家也不一定解体。这是为什么?事实表明,经济只是解体的原因,不是解体的必然。苏联的解体很大原因在于既得利益集团即官僚阶层想瓜分苏联国家及集体累积的宏大政治经济利益,一部分野心家如叶利钦等加盟共和国领导人打着改革的幌子,想捞取更高的官职和更大更多的利益,一部分行政实权人物和国企领导及农村集体组织的掌门人希望将公有化变化为私有化,把公有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他们是掌控国家命运基础势力的中竖力量,他们也是决定国家走向的主要策划和执行者,所谓的苏联解体最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对于广大民众利益似乎关系并不大。

正因为如此,苏联解体后寡头资本集团迅速崛起,这些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的势力成了主宰社会的新生力量。这一点从叶利钦的执政轨迹就能看出来,他们家族的成员大多成了俄罗斯的垄断权贵或顶尖富豪。而他个人居然将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与普京做了保证不被清算的交易物。尽管这个权力交易事后证明选择的对象普京是正确的而且表现不凡,但叶利钦一类改革派的真面貌从中也暴露无遗。他们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实际上只是为了集团利益和家族及个人谋取私利,这才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吉祥如意170587193


这里并没有什么对与错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土是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通常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就有扩张领土的冲动,而国家衰弱的时候,领土就难免被别的国家或族群蚕食,这样的情形一直充斥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整个历史当中,但当历史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领土和人口已不是国家竞争的焦点,抢占科技的制高点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现在发达国家都放弃了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纠纷,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夺取,反映的是俄罗斯国家观念的落后。


美国拒绝波多黎各加入联邦,英国容许苏格兰独立公投,就可以看出国家眼界的高下,如果看清楚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扩张领土带来的好处并不就意味着大于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的利益。俄罗斯日渐衰弱的综合国力可以作证,再加上强占克里米亚后造成的地缘环境的紧张,可以说完全得不偿失。

叶利钦执政初期,最紧迫的问题是要保证苏联时期的各加盟共和国能和平地分裂,克里米亚问题在当时并没有那么迫切,俄罗斯当时还想以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方式继续维持一个松散的联盟,哪里会预料得到会和其它加盟共和国闹成今天的这个样子,所以把这口锅甩给叶利钦来背完全是不着边际的事情,况且当时刚分家的乌克兰其军事实力并不弱,如果在当时叶利钦就强行收复克里米亚,一场战争下来说不定俄罗斯就会成为历史名词了。


所以,强占克里米亚这件事该负全部责任的只能是俄罗斯现在的领导者普京先生,按照山人的观点,克里米亚到底属于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山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并不是使用武力强占的前提下,从法理上说俄罗斯应该是永久地失去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现在的巧取豪夺完全就是侵略行为,这本是一场公民投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俄罗斯就这样强占克里米亚之后使自己被国际社会所孤立,这就叫咎由自取!

本来写到这里,可以作结了,但是山人还想对有扩张领土的个人或国家表达一点意见,任何通过暴力手段的扩张,本质上都是为了占有和奴役,所以只有古时候的帝王最有动力去进行所谓的开疆拓土战争,而对本国或敌国的百姓都是灾难!如果持平等和自由的观念,那么占领了再多的土地也并不能增加国民的幸福,甚至会反过来增加国家治理的难度,山人觉得可以把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病的极端病例,广阔的国土使俄罗斯进行任何生产都要面对巨大的物流运输成本。这也是俄罗斯的工商业总也发展不起来的最大原因,全世界都应该以此为戒!


皓月千山


叶利钦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也是一个被美国抛弃的哈巴狗。


银杏树1234


是赫鲁曉夫的错。(当然他只是篡位者,不可能有眼光)。叶利钦更是败家崽,当时俄毫无吸引力,到普京,不一样了。水到渠成,和平问归。


手机用户6445053857


不去关心自己的事,对他人的事倒是津津乐道,人家怕是不买你的帐吧。


退修后时间就像加速了


世界没有并入俄罗剎是普大帝的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