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如何理解?

尋情迷糊


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管理不好,能擔當重任嗎?


在線靈童


意思就是:才德出眾的人做事嚴肅認真用正當的道理陶冶身心,這個符合正義又能當作常規用於做事。做事嚴肅認真符合正義的思想確定,這樣有德行的人不會違背此原則。

註釋: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疆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敬”做事嚴肅認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內外”修身和行事。《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修身:陶冶身心,涵養德性。行事:辦事,做事。)

“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方”常規,常法。《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

“立”確定;決定。《史記·陳涉世家》:“復立楚國之社稷。”

“德”指有德行的人。《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

“孤”負。(違背,背棄。)《康熙字典》:“孤,負也。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但是我理解為:陽卦一個陽爻為君王,兩個陰爻為臣民,這就是君子之道。這也就是說,真正的君臨天下,是天下只有君王一位領袖,天下百姓全服從一位君王的命令。一個君王如何有這麼大的能力呢?其實,這便是君子以仁義治天下的結果。君子以仁義治理天下賢明而智慧,自然天下所有臣民都會聽從他。否則,憑一人之武力,如何能讓眾人屈服呢!此外,天下只有一位君王,才能真正做到政令統一,百姓才能更好地執行君王的命令。所以說,君子之道,是理想的、完美的執政之道。


髙春超


原文】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譯文】才德出眾的人做事嚴肅認真用正當的道理陶冶身心,這個符合正義又能當作常規用於做事。做事嚴肅認真符合正義的思想確定,這樣有德行的人不會違背此原則。

註釋: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疆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敬”做事嚴肅認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內外”修身和行事。《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修身:陶冶身心,涵養德性。行事:辦事,做事。)

“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方”常規,常法。《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

“立”確定;決定。《史記·陳涉世家》:“復立楚國之社稷。”

“德”指有德行的人。《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

“孤”負。(違背,背棄。)《康熙字典》:“孤,負也。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馮雲六易國學講堂


敬以直內,即外敬內真。義以方外,有規矩禮義待人以方正而人回饋方正,敬義立於內心就是德能,會交到好朋友。這是一種理想的言行狀態,是內聖外王之實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最難,物即無明無因之果,是生滅滅生苦海之本,物質之法則即道,是掌控奴役人類並萬類之"上帝″!物不格,一切皆虛幻!

近現代受西方文明影響,人類在自我和物慾裡執著享樂著,極少有人真正體悟和實踐我們的傳統文化。這不是好現象,傳統文化"吃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私性物慾在吃人,並且人還被吃得甘之如飴。如吸毒,人人知道蝕骨傷魂,但欲罷不能,花錢找死。物慾私性亦如是,使人敗壞毀滅,人卻又欲罷不能。


陽光明正


做人要對別人恭敬真誠,對天地鬼神恭敬真誠,通過對他人外物的尊重和敬違,從而達到反觀自我,審視自我的目的。借外修內,使自己內心平和正直,行為瑞正有禮,合乎自然,再由內而外,心物如一,言行一致。當我們以敬與義來立身處事時,人們就會回敬和響應自己,這樣就能讓美德廣佈。自己立德,眾人立德,厚德載物,也能得到天地自然的回應,那麼一切都會吉祥的。



南山明月


其實對於一些典籍問題的回答,有一個基礎點:搞明白一些關鍵概念的意思。

《易傳》當中: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敬”、“義”等的概念,我看了對這個問題的幾個回答。對“敬”的解釋都是照本宣科的:做事嚴肅認真。我們很容易對一些看起來準確的解釋想當然的深信、不疑。有的人會覺得我當時讀、學的時候就是這麼學的,老師是這樣教的、書本是這麼註釋的、專家是這麼解說的、大師是這麼宣傳的。

我雖然不喜歡孟子,但贊同他的一個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享受現成的看似合理解釋實際上是缺少思辨能力。迷信書本或者權威則是自我意識猶未覺醒。

“敬”解釋為:做事嚴肅認真。我和這個解釋的註釋者都贊同這是一種“態度”。不同的是,“敬”不僅是由內而外的對待事物的嚴肅認真,而且“敬”更有一個前置的潛臺字——“誠”。不僅僅是做事嚴肅認真,“敬”更包含對自身精神的負責。我們通常說的尊敬他人,往往是指待人接物執禮甚恭。“恭”才是做事嚴肅認真,遵循應有的禮節或程序。“敬”則是“誠”於心後的,由內而外的一直氣態和內心準則。

“敬以直內”的表述,很準確。這裡“敬”與“內”互質。“敬”既是“內”的最坦蕩表露,又潛在點明“敬”專注於“直內”。“義以方外”中“義”則是君子遵循事物存在、生髮、運作的道理結合人世需求所做的周全和平衡。“敬以直內”與“義以方外”又可以一體互文,因為在理解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界限。

說的可能不對或者不準確,只希望土磚引玉瓦,能夠讓讀者不盡信他人解釋,參考借鑑加自我思辨,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微笑]



久住青山Lee


恕我直言,此悟空問答,與今日頭條几乎所有的有關《易經》的文章、視頻一樣,錯把《易傳》當作《易經》念。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乃摘抄附在《易經》“坤”卦的《易傳.文言》的一段文字。

西漢之後,託名孔子《易傳》與託名周文王《易經》合為一書,其中,《彖》篇與《象》篇附在《易經》每一卦之中。《文言》則專附於《易經》之“乾、坤”二卦之中,誤導後世,《易傳》當作《易經》念。

中國傳統文化之悲哀!


趙日金141


君子敬以直內的意思是不打草稿的即興發揮,體現的是表裡如一的順其自然行為。義以方外指的是哪些不受稜角的條條框框的約束,有聰明秀出為之英,膽氣過人為之雄的壯舉意思。敬義立而德不孤的意思可參照關雲長的處世風格就足矣。


千百萬年


君子處事時,內心正直,誠實,為人中正端方,有仁有義,故而能得到眾人的信任和擁護


十堰智慧圖書館


對不起!對那些古弄玄虛的咬文嚼字不感興趣。事實上與卦甚遠!不是在解卦,是灌輸一種思想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