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首先要聲明的是,本人對於郭德綱本人並沒有什麼異議,儘管這些年老郭忙著擴展商業版圖、捧新人、上綜藝、拍電影,真正投入到相聲創作的精力並不多,並且相聲也比不了京劇這種程式化很強的藝術形式,但是這些都並不妨礙觀眾對他的喜愛和追捧。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我想,他應該是偉大的,至於他的偉大之處,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讓觀眾形成了聽相聲要買票的觀念;用孔慶東的話說,他是拯救了傳統文化的民族英雄。老郭那些年,靠著皈依主流起家,又靠對抗主流走紅,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似乎已經變得成熟練達起來,嘗試著與主流保持著微妙的距離,嫻熟地平衡著“名”與“利”的關係,比如上春晚。再比如,寫本書。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這是郭德綱的第二本書。其實,相比起第一本《過得剛好》,這本《郭論》多少是有進步的。可是很顯然,從“演員郭德綱”到“作家郭德綱”的轉型多少還欠點火候。《過得剛好》是一種自傳性的筆觸,從年少學藝到三進北京,各種酸甜苦辣盡在其中。但是一個四十幾歲的人,再怎樣顛簸坎坷的前半生,恐怕也難以撐起一部自傳應有的篇幅。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如果真的要把《過得剛好》中的幹活抽出來,篇幅恐怕是比較寒磣的,所以全書中的“注水”現場隨處可見,甚至還用上了“字不夠,照片湊”的套路。的確,對於郭老闆本人,這種方式既是一種深入內心的自我總結,更是一種面向公眾的自我呈現,讓公眾看到一個迥然於舞臺上插科打諢抖機靈的文人形象。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郭論》脫胎於郭德綱自己在喜馬拉雅的付費知識節目,這種出版模式源於梁冬、吳伯凡的《冬吳相對論》。《冬吳相對論》是國內起步較早且質量較高的知識對話類節目,如果當時的商業環境再成熟一點,在付費知識領域開風氣之先的可能就不是羅振宇和脫不花了。

《郭論》:郭德綱,萬事留一線,江湖好再見


作為一名專業的相聲演員,郭老闆的確是一位底蘊十足的雜家,歷史、曲藝、民俗涉獵範圍極廣,漫道古往今來事,善斷痴男怨女情。也是因為如此,全書跳躍感很強,缺乏一本書應用的系統性:給人的閱讀體驗是雜亂失序的。老郭說過很多話,是否身體力行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隔行不取利”這一點上,他是口是而心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