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全球的力量,能否在150年内造出《三体》中的水滴?

睁着瞎话说眼睛


倾全球的力量,能否在150年内造出《三体》中的水滴?

要说《三体》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水滴无疑算一个,当然智子、光粒和二向箔都是如雷贯耳,但唯有水滴这种人类近距离接触过,而且是被仔细放大了研究过的、最后直接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毁灭了太阳系舰队的飞行器,这记忆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水滴是什么东西,它用什么材料做的

水滴是三体文明向地球发射的探测器,在这里需要大致交代下背景:叶文洁用红岸的巨大的射电天线向太阳发射了电磁波,突破了太阳日冕层的能量镜面放大阀值,被千百万倍的放大,瞬间达到了II型文明,使得在4.2光年外正苦于搜索宜居行星的三体文明注意。

因此三体文明夜以继日制造舰队向地球进发,但飞船使用的核聚变发动机速度最多只能达到光速的10%,除去加速和减速时间,大约需要450年才能到达地球,为避免在450年间人类的科技超过到达地球时的三体舰队水平,因此首先向太阳系地球发射智子封锁地球基础科技!

随后三体文明则制造了探测器水滴,它是危机纪元205年到达太阳系的(危机纪元:2007年-2208年),比三体舰队快了200多年那,其实速度和三体舰队差不多,也是10%光速,只是探测器的更容易加速和减速,因此它的到达时间要比三体舰队要早得多。

关于水滴

丁仪是搭乘量子号去迎接水滴的,水滴的长3.5米,头部浑圆,尾部极尖,几乎就是一枚完美的水滴形,表面呈完美镜面,无论怎么放大,它仍然是镜面!丁仪已经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制造水滴的科技远超人类,因为它完美的表面不是打磨出来的,而是密集的质子克服强作用力后紧密排列在一起,即使是隧道扫描显微镜,都无法到达原子核级别,所以人类无论哪种显微镜,都不可能看到水滴表面有什么缺陷。

当丁仪明白水滴这个探测器到达太阳系的目的,准备疏散舰队时水滴已经启动,它没有使用任何武器,只是利用自身极高的动能直接撞穿飞船关键部位,比如发动机和燃料舱,计算了一条最佳线路,没有进入深海状态的飞船一艘都跑不了,而整个上千艘战舰的太阳系舰队中只有《量子号》和《青铜时代》以超高速加速状态逃离了水滴的攻击,因为水滴并不是能瞬间加速到光速的10%,它同样需要遵守惯性定律。

水滴原来的材料是什么?

制造水滴的可以是任何材料,只是在水滴表面有一个强作用力发生器,将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克服库伦斥力一个靠一个紧紧的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质子海洋,所以根本就没法确定这是什么材料,因为整个水滴表面就是一个超大原子核,估计你也没法区分这种元素,因为它的元素序号是天文数字的。

不过我们可以从蓝色空间好飞船通过四维碎块直接进入水滴内部摧毁强作用力发生器后,水滴显示出了铜色的表面,按理来说水滴当表面的强作用力撤除后,原子核将捕获电子形成原来的元素,但事实上可能不是这样,因为大原子核分裂将会释放出裂变能,而且原子之间的距离将比原子核上亿倍的扩大,所以,这个过程可能是一次原子弹爆炸般的能量释放,但《三体》中并无描述,只是说明水滴恢复了锈迹斑斑的铜色表面!

这表示它可能是铜或者铁的硫化物,估计不是金,因为金很不容易氧化,各位可以猜想下到底是什么材料,不过真空中也无法氧化,所以实在比较难猜!

人类倾尽所有,能制造出水滴吗?

制造水滴有两个非常重大的关键,一个是水滴的表面材料,另一个则是水滴的发动机!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水滴(当然还有转向和电磁发射等,杂碎就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了)。

强作用力材料

我们知道四大作用力中强作用力距离范围极小,而它的力量极大,是四大作用力中最强大的存在!

四种基本作用力

而人类现在能制造的与控制的只有电磁力,而且还不是所有范围内都适用的那种,仅仅是电磁作用相关,所以只能去用电磁力去克服电磁斥力,似乎不可能嘛。引力克服电磁力时是将电子压入原子核形成中子简并态,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也并不想形成中子聚合的表面。

那么首先要高温游离电子,再克服库伦斥力, 如何消除库伦斥力?那么需要电子去中和,电子存在又会存在电子简并力,而且即使电子中和后,还是存在费米子的中子简并力或者质子简并力,这是跨不过去的坎,似乎要修改下质子或者中子内部的夸克形态,让它们展现出玻色子的乖乖听话、可以自由排列的模式!这可能需要物质更深层次的秘密才行,以现代人类的理解,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水滴的发动机?

水滴的发动机原理是“真空瓦尔塞克斯电场涡环推进”,因为水滴的外壳是被强作用力牢牢锁住的原子核组成,所以这些核外电子就成了“幽魂”的游离电子,但这些电子仍然是量子态,只要精确控制在水滴头部的坍缩态即可让水滴获得前进的动力。

由于水滴头部大,尾部小的形态,内部控制电子向尾部运动时由于结构缩小,电子之间的斥力增加,能量被极度压缩,最终出现能量释放,形成电子涡环,这就是水滴尾部出现一圈圈的涡环的原因。

当然这种发动机是建立在强作用力基础上带来的副产品,理论上可行,因为实现强作用力表面之后似乎可能形成这样的环境,但能否控制形成推力就只有鬼知道了!现有的科技只能制造出离子发动机有类似的效果,但因为电子质量极小,获得的推力微乎其微,而从末日之战中的水滴加速来看,它瞬间能加速到30千米/秒。

末日之战中,水滴刚开始加速时的的第一个涡流光环出现时,捕获水滴观察的”螳螂号“飞船直接汽化,当然各位也可以手动计算下水滴按十吨算,加速到30千米/秒的能量需要多大。

EK=1/2mV^2=4500000000000000J能量

大约相当于:1075525.8吨TNT的能量,即:107万吨TNT的当量,水滴加速时爆发出来的能量这么大,远超人类想象,即使实现了核聚变发动机的危机纪元,同样望尘莫及!我们再看看太阳系舰队毁灭的时间:危机纪元205年!

也就是说从2007年后、人类竭尽全力发展205年,在实现了核聚变发动机的恒星级飞船横行太阳系之际,人类依然不是水滴的对手,甚至连了解它的原理都不行,当然这是人类被智子封锁的前提下,但就现在看来,基础科学在高能粒子物理领域的进展,也和被智子封锁差不多,基本上可以判定,即使人类再过150年后仍然制造不出水滴!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说150年以后的事情,咱们就得说说历史了,150年前是1870年,大清同治九年。

那一年,大清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也才只有35岁。

大清国有了火枪队和火炮,但依旧还是认为拍照片会摄取人的魂魄……

到现在,我们的武器可以打击15000公里以外的目标,甚至每个人每天不拍一两张自拍都觉得一天没有过完的感觉。

这就是时间带来的改变。


人文的内容说完了,咱们说说科技的发展。

量子的概念大约是1900年被提出的,当时研究黑体辐射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第一次有了量子的概念。

让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h”的概念。

此后量子力学开始发展。

在之后的不久人类开始提出强相作用力(水滴物质的结合力)的概念,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用力,在10的负15次方米的尺度上其强度是引力的10000000000000倍。

但是最后强相作用力传递介质的概念“胶子”则是在1962年才刚刚由盖尔曼提出。

对于物体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研究真正取得进展也仅仅是2-30年前的事情。

小说《三体》里面水滴是强相作用力材料构成的。就目前而言,我们真正研究强相作用力的事情其实才刚刚开始。

看似物理学及大领域的窗户纸都被我们捅破了,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物理宇宙其实是一扇超大无比的窗户

光靠捅窗户纸而没有推开门是窥不见物理的全貌的。

其实甚至可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们的量子力学研究其实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实质进展。并没有捅破任何一个类似于e=MC^2的窗户纸。


从现在的发展来速度来判断,150年内很难有“水滴”。唯一的问题其实在于窗户纸什么时间被捅破。这是一个未知的变量,无法以未知的变量确定已知的常量的。


军武数据库


三体中水滴内部结构简单,一台电脑主机,一部发动机。

中央电脑控制外部纳米材料生成并维持强互作用力,保护水滴外科不被破坏,而水滴的攻击力基本就是靠速度快,动能大,外部强互作用力强度高,不能被攻击到。

水滴的速度是光速的10%,这个速度极其恐怖,目前人类的极限是11265千米每小时,既3千米每秒,而光速是300000千米每秒,人类要达到这个速度几乎是不可能在150年实现的。


不会游泳的鱼儿呀


从表面来看,“水滴”的基本材质属于超密度物质无疑。这种材料如何提炼制造,这是第一道关。同时,水滴有着超乎寻常的机动性,也就是说它不是实心的,那么它的内部构造如何,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发动机和燃料,在超远距离内如何控制,这些都是未知数。而且从故事的描写来看,水滴攻击舰队的每一条舰只,入射角和穿出部位都十分讲究,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人工智能水平,这个又是一个人类待解的难题。

总之个人觉得甭说150年,300年内地球文明能达到制造水滴的高度就已经很厉害了。当然这是个人简介,欢迎大家讨论。


高维脑洞


能与不能只是说说,娱乐一下而已,我们都活在未知的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真正的预知未来,所谓的预知都是概率事件,或许150年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人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