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將如何應對?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的逆週期調整政策需加大力度,但對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側重點則有所分歧。此外,學者們也表示,應對受到重創的行業和地區予以支持。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

<strong>形成強有力的經濟託底政策,改善經濟前景預期

這次“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最大沖擊並非數字本身,而是加劇的恐慌導致心理層面的蔓延以及部分地方過於嚴厲的交通物流管控對很多行業的打擊。因此穩定市場的核心是穩定對經濟後續增長的信心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

對此提出兩方面建議。

一是經濟層面,降低疫情管控的經濟成本,儘快恢復湖北以外的正常生產生活。建議對全國各地區實施分級管理,有條件復工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應該鼓勵在不導致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復工,湖北之外區域應逐步恢復正常物流。

此外,在全國層面出臺紓困中小企業的一攬子方案。大幅度減免中小企業稅費負擔,緩交甚至降低社保等相關費用,提供金融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鼓勵推行租金補貼與減免。可考慮發行疫情專項債,用於加大醫療投入。中央財政可以發行應對本次疫情專項債,對醫院、醫務人員以及疫苗研發、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進行專項補助。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建議形成強有力的經濟託底政策,改善全社會對經濟前景的預期。

二是市場層面,短期內市場的調整與動盪是不可避免的,在股票存在跌停板的情況下,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的順暢交易十分重要,可以減少正股部分的賣出壓力。這既包括A股市場上的衍生品管制的放鬆,也包括在香港市場上發展相關的衍生產品,以支持港股通投資者的風險對沖需求。

同時,鼓勵上市公司進行自願信息披露和投資者路演交流,主動披露業務受疫情影響的情況,與投資者進行溝通,這也是消除投資者恐慌情緒的重要手段。有效的信息溝通,能夠在事前減少賣出壓力。

從資本市場長遠發展來看,多元化、差異化的市場結構是更為穩定的,可以避免同向預期下形成趨同交易帶來的巨大波動。

另外,建議應當壯大長期養老金的入市規模,加快培育年金和商業養老金入市步伐,推動資金定期流入市場,形成市場的長期穩定器。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

<strong>為新經濟渠道提供各種政策支持

第一,央行應該適度放鬆貨幣政策,包括增加註入流動性與引導LPR往下走。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不宜強制要求金融機構為困難的中小企業增加貸款,尤其不能行政命令降低貸款利率。若有需要,財政部門可以考慮為困難企業的貸款提供臨時性的貼息。

第二,為新經濟渠道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增加網絡消費。如果政府可以為這些新經濟渠道提供防護、消毒器材,甚至經濟補貼,可以幫助降低疫情對消費的衝擊。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為新經濟渠道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增加網絡消費

第三,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等優惠,幫助它們渡過難關。政府應該考慮採取一些措施緩解所有這些企業的困境,比如大規模地減免它們的稅收,甚至為部分企業提供一次性的補貼。

第四,幫助受疫情衝擊而失去工作的人員,特別是缺乏良好的社會保障的農民工。政府的幫助可以形式多樣,包括幫助安排返鄉,就地尋找再就業的機會,甚至提供臨時性的生活補助。

最後,有針對性地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醫院、學校和城市交通。這次疫情暴露出一個問題,即在大部分中部地區城市包括武漢,人均醫療設施偏少。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靠提高管理水平,但同時也應該抓緊時間補短板,多建一些醫院。最近全國開始推開戶口制度改革,特別是在地級市層面,將來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城,對於醫療、教育、交通和住房能力都可能構成挑戰,政府應該未雨綢繆,降低未來公共衛生風險事件的概率。

未來疫情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政府在制定相應的宏觀經濟對策的時候可以考慮分步走,將來根據進展漸次推出。如果在兩週內疫情真的控制住了,那麼只需採取一些短期的補助與減稅措施即可,如果疫情延續較長時間甚至不斷惡化,那就可能需要規模大、力度大的刺激措施。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

<strong>特定手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總量政策不需要特別反應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特定政策手段應對特定事件衝擊。總量政策不需要針對這個事件本身做出特別反應。政策重點是針對特定地區、行業和部門的應對措施。

給定經濟增長動力較弱和普遍價格相對低迷的現實,有放鬆總量經濟政策的必要,比如增加財政支出和降息。無論有沒有疫情,這些政策都值得考慮。不需要把這些總量政策與疫情聯繫在一起,如果是為了疫情出臺這些政策,考慮到這些政策都有時滯,政策還沒有真正發力,疫情就可能出現好轉並帶動經濟反彈。此外,總量政策應對這種特定事件衝擊的針對性不夠強。

需要安排專門針對疫情的特定財政預算,用於應對消除疫情事件及其連帶影響的相關開支。

疫情面前,政府有責任也有最大的財力空間應對挑戰,政府應該儘可能地主動承擔疫情帶來的損失,減少企業和居民的損失。

針對受衝擊比較嚴重的地區和行業,可以考慮特定時間內的稅收減免。針對受衝擊比較嚴重的特定群體,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補助。

需要做好準備,防止過度情緒造成的資本市場嚴重超調以及由此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資本市場可能很理性,沒有過度調整,但是防患於未然的措施不可或缺。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

<strong>不以房地產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手段

第一,高度重視此次疫情衝擊對企業經營和就業的影響。有必要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可在邊際上適度放鬆。物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不大,因為疫情對物價的影響集中在少數種類的食品、藥品和衛生用品上,絕大多數的商品價格基本穩定,甚至可能因需求減少而下降。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應關注有效舒緩本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努力降低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人民銀行可通過宏觀審慎管理,並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醫藥衛生領域和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支持。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要避免“一刀切”式的過度干預而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應鼓勵員工在家遠程辦公。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將迫使其裁員,並抵消財政、貨幣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的效果。

此外,應謹防企業信用風險大面積爆發。目前有關政策已開始舒緩企業資金鍊緊張的問題。

第二,不以房地產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手段,但應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穩定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由於疫情已經對經濟帶來了較大的衝擊,加劇了短期經濟的波動,房地產投資的平穩對於順利渡過當前的難關也很重要。建議適度放鬆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限制,允許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延期還貸,緩解近期銷售萎縮對其資金鍊的衝擊。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進一步增加對醫院、病毒檢測實驗室、醫療物資儲備等的資金投入

此次疫情對地方財政造成了較大沖擊,稅基縮減加劇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加大財政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度,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增加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我們認為,可以較大幅度提高財政赤字率,至少可以提高到3%。財政政策在逆週期調節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同時,應堅持財政可持續,在增量投資方面要求項目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收益可靠、風險可控,提高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槓桿作用。同時,進一步增加對醫院、病毒檢測實驗室、醫療物資儲備等的資金投入。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

<strong>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適度降準降息

1.財政政策是關鍵,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

第一,加大疫情相關財政支出,擴大研發、救治、防疫物資、一線醫護人員補助的財政兜底範圍。

第二,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

第三,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第四,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的財政貼息,可暫定一個季度。

第五,對參與疫情防治工作的衛生醫務人員提供臨時補助。病人疫情治療相關費用一切減免。補貼並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業人員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響,提前防範可能的失業潮引發的社會穩定。

第六,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抵扣,不受目前企業所得稅稅前利潤12%限額的約束,鼓勵社會捐贈。

第七,擴大赤字率至3%。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大,且2020年以收定支,財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屬預計外的支出,為避免擠壓其他民生和穩增長支出,有必要擴大赤字。

第八,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疫情過後大搞基建減稅,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運、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和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2.貨幣政策要適度降準降息,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主要疫區湖北下降利率,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信貸支持。鼓勵各大保險公司暢通保險賠付流程。

3.在主要疫區和特大城市探索靈活辦公機制、錯峰上下班,發展線上和智能化辦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發展線上和智能化辦公

4.儘快恢復生豬、家禽類飼料的供應和物流系統,避免生豬、禽類因飼料供應和銷售受阻而大面積撲殺產生新的疫情。

5.兼顧企業和員工利益,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的同時,延長的假期及推遲開工的期間內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強制工資,減少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在復工後加大裁員的現象。

6.強化信息公開透明、加強輿論監督,強化官員問責,表彰抗擊疫情戰鬥英雄,完善應急醫療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從傳統“堵”的思路轉移到“疏”的思路。

7.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放開市場準入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財政支出中醫療等民生支出佔比。

8.2019年在市場大討論“豬通脹要不要加息” 、保6的時候,我們明確提出“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該降息了”“減稅基建”“以改革的方式穩增長” “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推動改革開放”。

2019年底經濟初現企穩跡象,市場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我們多次提醒“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牢固” “2020年中經濟面臨再度下行壓力”。

我們一以貫之的三大政策建議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

<strong>面對災疫,可考慮快速降息

唯一欣慰的是疫情的出現為我們穩增長提供了政策操作空間。這個政策操作空間不是來自於財政,而是貨幣政策可以選擇降息。當然利率下調了,財政還債的壓力減緩了,操作的空間也隨之打開了。

經歷了2019年2萬億元左右的減稅,加之經濟繼續下行,財政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從地方兩會的預算目標來看,預算收入增速普遍出現了下調,支出更不用說了,一些省市都直接調到了負增長,中央也號召大家準備過緊日子,也就是要節省開支。之前期盼的降稅能帶動經濟回升,目前來看並不顯著,拉弗曲線在中國是否有效還有待驗證。在這樣的條件下單靠實施積極財政穩增長,已經不太現實。

這次疫情的出現,極大地抑制了一些消費,由於供給在年前就準備得比較充分,這樣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的憂慮將解除。既然未來物價不必憂慮,那麼貨幣政策就可保持相對激進,可考慮儘快降息。降息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降低地方政府的負債成本,給企業和金融市場都提供強力的信心,將有利於部分化解災疫帶來大家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憂慮。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至於降息是否會對房地產市場和外匯市場產生我們不希望的效果,那可以考慮通過行政調控的手段進行抑制,不能因為它們而影響穩增長的大局,況且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只有經濟增長穩住了,外匯市場才能穩住,房地產市場才有希望保持相對的平穩。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

<strong>經濟戰“疫”貨幣先行

不同於“非典”時期,在本次經濟戰“疫”中,貨幣政策預計將提早發力。從必要性來看,本次疫情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衝擊,亟待逆週期調控及時應對,嚴防短期衝擊向長期風險演變。而在疫情掣肘下,積極財政或將遭遇規模、時滯、效力的瓶頸,因此貨幣政策難以缺席。從可行性來看,疫情或將推動通脹更快下行,同時得益於前期調整,金融體系對LPR進一步下行已有準備,從而為貨幣政策提供了發力空間。基於此,我們預判,2020年全面降準、LPR降息等總量性工具有望部分前移,結構性工具有望側重疫情地區、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在合理運用政策空間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低開高走,行穩致遠的長期趨勢不會動搖。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

<strong>財政政策在2020年應該恰當前置

不難預測,中國政府在2020年將會採用更加擴張的逆週期宏觀經濟政策進行應對。

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中央政府仍有著較為充足的財政空間。在考慮到肺炎疫情的衝擊之後,2020年中國官方財政赤字佔GDP比率,很可能會突破3.0%這一門檻。中國政府將在公共醫療衛生、勞動力再就業培訓、企業減稅降費等領域投入更多財政資源,以緩解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此外,2020年的地方債發行規模可能超過3萬億元,其中更高比例將被規定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有助於對沖房地產投資與製造業投資的下行壓力。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中國政府將在公共醫療衛生、勞動力再就業培訓、企業減稅降費等領域投入更多財政資源

在貨幣政策方面,2020年中國央行有望出臺更多的降準與降息措施。我們將2020年中國央行降準的次數預測由之前的2-3次提高至3-4次,這就意味著未來還有2-3次的降準。2020年,中國央行在SLF-MLF-LPR層面的降息幅度也將變得更大。不過,考慮到之前提到的肺炎疫情的持續可能導致CPI增速回落時間推遲,2020年的貨幣政策寬鬆可能更多發生在下半年。這就意味著,財政政策在2020年應該恰當前置。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strong>新增財政、貨幣投入和社會捐款應三管齊下

對於新冠疫情,2月份一定要堅決嚴防死守,包括延遲開學、開工、開會等,防止病毒傳染再擴散,大幅降低新冠肺炎的新增患病人數,使得3月份人們的出行和各項社會活動能夠恢復正常(如3月份還有全國兩會要召開)。

在經濟政策層面,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屬於黑天鵝)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重新調整2020年既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假設在悲觀預期下,該疫情將對GDP增速帶來的拖累達到1個百分點,那麼,大約需要增加5000億左右的投資和消費來對沖,才能起到穩增長的效果。

因此,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要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建議財政赤字率從2019年的2.8%,上調至3%,即增加約2000億人民幣的財政支出。橫向比較看,日本財政赤字率7%左右,美國4%左右,中國到3%,並非不可接受。

貨幣政策方面,應該實施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第一季度即需考慮降息,全年的加碼的降準降息目標,應該是促進全社會新增約X億左右(X: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情況而調整)的投資或消費。

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應該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款,目標應該達到1000億左右。如果能新增財政、貨幣投入和社會捐款這三項共5000億左右形成的投資或其他各項支出,則基本可以抵消此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彭文生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彭文生】

<strong>政策應對要注重結構、而不是總量

就宏觀政策而言,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現象也是一個重要判斷。這意味著政策應對更多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扶持,幫助受影響嚴重的行業、地區和群體,而不應該是大水漫灌式。也就是說,宏觀政策應該注重結構,而不是總量。雖然貨幣政策可能較沒有疫情的情形下寬鬆一些,但主力應該在於財政擴張,包括減收與增支。

2019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是“靈活適度”,比此前的“鬆緊適度”已有所放鬆。2020年初央行通過降準釋放長期資金8000億,並投放3000億1年期MLF,預計央行除在結構上引導銀行對受疫情影響行業、地區進行信貸支持外,會適度加大貨幣政策的總量操作。但當前中國房價與宏觀槓桿率都不可與“非典”時期同日而語,貨幣寬鬆力度受制於樓市與槓桿率。

財政政策方面,2003年“非典”期間,由於對投資基本沒有影響,財政上主要是對餐飲、旅店、旅遊、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出租汽車等受“非典”影響較重的行業採取政府性基金減免和稅收減免的政策。

根據前述分析,本次疫情會對投資和消費形成拖累,財政政策的力度可能會較2003年“非典”時期更大。從減收方面,可能如2003年,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採取政府性基金和稅收減免的政策。從增支方面,預計一般公共預算財政赤字率會提到3%,專項債發行或超原有預期(原有預期為3萬億),不排除發行特別建設國債的可能性,城投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等“準財政”行為預計也會加大力度。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

<strong>對受全面重創行業進行一定時間的重點保護

當務之急,是在以控制疫情蔓延、加快對確診病例的救治工作為主的同時,考慮到中小企業和服務業行業企業,尤其是基於大眾社會活動的行業,例如交通、旅遊、餐飲、電影、會展等,短期可能會被全面重創,需要對他們進行一定時間段內的重點保護,例如減免租金減免社保等,減輕重點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負擔,適時、適度出臺精準的逆週期調節政策,如定向降準、降低LPR利率和出臺相應的、暫時性的減稅降費政策等。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strong>以市場化紓困手段,救助有價值的上市企業

第一,應當採取果斷措施,全力控制疫情蔓延,同時確保相關信息公開透明。儘管當前的嚴厲措施會對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產生影響,但若能因此在2月結束之前促使疫情拐點出現,則短期所付出的經濟代價在全年來看就是可以接受的犧牲,特別是考慮到春節前後一季度的經濟產出佔全年權重歷來就相對較低這一事實。

第二,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首當其衝是貨幣政策應當顯著發力,果斷降準降息,為商業銀行體系提供低成本資金供給,引導全社會實際利率下行,減輕商業企業還本付息壓力,也為財政政策發力打開空間。正如前文所述,疫情進展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作用機制在於抑制經濟需求,因此2020年我國經濟客觀面臨總需求萎縮型經濟加劇放緩的風險,即通縮風險。

同時,當前財政收支的壓力顯著增大,但經濟現狀顯然要求財政進一步實施擴張,以政府支出創造總需求。在此背景下,政府擴張赤字上限,增加政府債務融資,以支撐政府支出、穩定經濟運轉就成為合理的選擇。

第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監管部門應立足於完善法治化制度供給,以市場化思維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包括權益市場再融資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公司債融資等,均應考慮應急便利措施。除了從寬鬆貨幣引導商業銀行體系為實體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和便利通道之外,在疫情進展期間要立足於引導資本市場避免非理性恐慌,市場化紓解避險情緒,從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角度出發,穩定市場的正常運轉與投融資功能。

第四,以市場化紓困手段,救助有價值的上市企業。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疫情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傳染性、擴散性較SARS更大更廣泛。在全球經濟增長同步放緩,中國實體經濟增長不振的背景下,市場的悲觀情緒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很容易疊加並失控,所產生的潛在非理性交易行為會導致市場劇烈波動,從而對上市企業日常經營活動、資金流動、投融資、質押及其他槓桿經營行為產生顯著壓力。

借鑑2018年為緩解股權質押風險而成立的紓困基金模式,採取市場化手段為有流動資金困難的企業紓困,這樣應該會有效地樹立正向預期,緩解市場憂慮,防止非理性拋售和市場危機。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觀點集萃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