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這是一座安靜的城市,也是一座忙碌的城市。

疫情當前,上海高度重視,醫院、社區、工廠各負其責、眾志成城,疫情前線激戰正酣、忙碌非凡。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而遠離前線的你我,為了避免疫情擴散,自覺居家多日,這份安靜的守護,在全民齊心抗擊疫情的當下,同樣勾成了一種宏大的背景聲。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於是,上海安靜了下來。

車輛少了、行人少了、聚會也少了,奔赴一線的“逆行者”卻越來越多;夜幕降臨,戴口罩的夜歸人行色匆匆,送外賣的小哥還未休息,警察挺立的背影漸漸融入夜色,但總有一盞歸家的燈,為他們亮到深夜……

這些飽含溫情的畫面,被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策劃製作的短片《安靜,也是一種守護》悉數記錄了下來。1分30秒的時間裡,短片透過一個個生動的人物特寫,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平凡人的防疫心路,也看到了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偉力。

短片《安靜,也是一種守護》上線時,正值上海迎來返城高峰,社會各界都在呼籲要“少出門,少聚集”,片中倡導的“做好自己,就是守住一切”“我愛上海”的理念獲得了廣泛認同,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傳播效果良好,經“上海發佈”推送後,更是社會反響如潮。

“真實啟發思考,人文點亮生活。”通過真實影像的表達,促進社會各界達成聯合防控疫情的共識,是紀錄片人的責任。疫情當前,他們一直在行動!


安靜,也是一種守護

眼下,不斷變化的數字、態勢嚴峻的疫情,牽動著千萬顆心。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紀錄片人能做些什麼?

紀錄片中心的幾支節目製作團隊,用信念、用溫情、用紀錄片人的職業精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短片《安靜,也是一種守護》的製作方,是紀錄片中心的範士廣工作室。負責人範士廣,作為醫療新聞紀錄片《人間世2》總導演之一,在醫院長時間沉浸式地觀察體驗,讓他對醫療、倫理、人性等問題有著更深的思考。

面對疫情,他主動聯繫上海市衛健委,和編導金翔一起在瑞金醫院和虹橋機場拍攝了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培訓、出征全過程。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在採訪中,範士廣告訴記者: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真實記錄上海的抗疫故事,紀錄片人不能缺席。武漢是前線,紀錄片人也要守住自己的前線。

於是,為了記錄疫情之下的上海,編導金翔從大年初二起就扛起相機、走上街頭,在掃街中度過了整個春節假期。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拍攝過程中,最讓他們動容的,是上海援鄂醫療隊出征時的情景:

大年初四傍晚,上海的街道冷冷清清,但機場裡卻人聲鼎沸,送行的隊伍很長、很長。臨出發前,一位女友抹著眼淚對男友醫生說:“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對夫妻在告別前紅了眼眶、緊緊相擁。一位母親醫生俯下身子,對孩子關切叮囑:“媽媽出差的日子裡,你要聽爸爸的話,寒假作業記得做完。”

點滴溫暖、聲聲叮嚀,發自肺腑,共同匯聚成一股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在寒冬中格外動人。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在範士廣看來,疫情面前,面對手機裡的信息轟炸,人心容易變得喧囂浮躁,似乎沒什麼能輕易打動人,除了真實。

而他眼前的這群醫生,就是真實的人——有著真實的困惑與突圍,也有著真實的搖擺與堅守。“我們要警惕雞湯式的宣傳,不要一味廉價地歌頌醫生多辛苦、多偉大,作為一名紀錄片人,更重要的是從鏡頭中傳遞出醫務工作者科學理性的處事態度。”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範士廣和金翔在拍攝現場

下一步,範士廣工作室計劃推出一部新短片,聚焦赴鄂一週的上海醫務工作者,透過上海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日日夜夜,速寫下白衣天使們抗疫的真實身影。

短片的標題,帶著溫度:一週過去,你們在武漢還好嗎?


為觀眾展現真實的“抗疫英雄”

在這場與疫情賽跑的戰役裡,不獨範士廣工作室,更多紀錄片中心的節目製作團隊,也紛紛加入到了真實記錄“抗疫”故事的隊伍中。

大年夜晚,在眾人闔家團圓之際,郭靜工作室的《火線救援》項目還在緊張地拍攝中,用鏡頭記錄新招募的消防員在集訓基地第一次過春節。此次,善於展現人心的郭靜導演將鏡頭對準消防隊員,用長週期、蹲守式的拍攝手法,記錄下消防員們時刻待命、負重奔跑、讀秒登樓、緊急救援的真實故事,為觀眾展現一個個真實的“烈火英雄”。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由於疫情的發展,之後導演組暫停了在消防隊和新訓團的拍攝。目前,郭靜工作室正在積極與上海消防救援總隊進行溝通,爭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現階段繼續進行拍攝工作,記錄下消防員們在特殊時期為守護城市安全付出的努力。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郭靜工作室成員合影

春節期間,陳蕾工作室的團隊成員來到上海最繁忙的道口滬渝高速公路汾湖檢測點進行拍攝。導演李正強、攝影張小米、錄音肖涵將鏡頭對準了奮戰在上海主要高速道口、交通樞紐等一線工作崗位上的普通人,為默默付出、抗擊疫情的先鋒們點贊。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陳蕾工作室成員在拍攝現場

面對疫情,李霞工作室的導演周倩深入五里橋街道跟拍社區一線防疫人員,記錄社區防控的各項工作。導演詹佳駿在衛健委和新聞辦合署辦公的地方蹲守採訪,夜晚和工作人員下榻同一賓館,便於及時追訪疫情。外地員工孫闖提前結束休假回滬工作,他用鏡頭記錄下口罩、消毒水等重點醫療物資從“分配額度、運輸配送、門店分裝到市民購買”的各個環節,從側面反映出上海在防疫工作上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李霞工作室成員在拍攝現場

秦博工作室的編導張濤、蔣逸哲,攝像黃日華,錄音師趙景巖在春節來到瑞金醫院急診大樓拍攝,展現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勇氣和擔當。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秦博工作室成員在拍攝現場

胡茜工作室的團隊成員也積極行動起來,攝像常無忌、錄音黃百寒、燈光師虞晨在春節來到社區,記錄下社區防控保障的各項工作。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胡茜工作室成員在拍攝現場

潘德祥工作室的編導姜濤、攝像賈鑫來到上海赴鄂醫療隊護士的家中,採訪其臥病在床的家人,挖掘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展現白衣天使們的醫者擔當和無私奉獻。編導董路翔則來到臨汾街道,實地拍攝社區口罩的發放情況。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潘德祥工作室成員在拍攝現場

另外,紀錄片中心還在積極策劃和融媒體中心合作拍攝上海抗擊疫情紀錄片,目前已策劃了數個選題


奉上兼具新意與暖意的文化年貨

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最新變化,紀錄片中心總編室、品牌部等職能部門員工,同樣放棄休假、堅守崗位,以耐心、細心和巧心為觀眾奉上了兼具新意與暖意的文化年貨。

在節目編播上,紀錄片中心進行了版面調整,為部分醫療科普類紀錄片開通“綠色通道”,為觀眾釋疑解惑,廣泛普及防疫知識。編排專員陶勤冶在春節期間連續加班三天,完成了緊張的版面調整。插播《急診室故事》第一二季、《本草中華》《探索未知》之《殺手病毒》和《科比:與“神”為敵》系列科普紀錄片,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也可以飽覽豐富精彩的文化年貨。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疫情當前,紀錄片中心和《可凡傾聽》欄目積極溝通,將在2月8日推出特別節目——“中國人活得有氣勢”。通過文藝界人士的影響力,傳遞給大家正能量滿滿的“中國氣勢”。《可凡傾聽》將邀請眾嘉賓,手寫下對一線醫護人員的祝福,為他們加油鼓勁,也助力舒緩社會焦慮氛圍,萬眾一心抗擊病毒。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此外,紀實人文頻道還積極排播了由廣告經營管理中心、東方衛視中心製作的系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公益宣傳片,全天多次滾動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會呼籲禁食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買賣交易的當下,紀錄片中心與野生救援協會積極聯絡,擬排播系列呼籲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買賣的公益宣傳片,提升民眾對野生動物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態度。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在節目宣傳上,紀錄片中心的宣傳團隊與編輯團隊群策群力、協同合作,完成了密集的節目製作、編播和宣傳任務。

宣傳主管應姍珺進行反覆的選題修改和宣傳情況彙總,編輯孫敏、劉元犇、張瑩一接到任務,立馬奔赴單位進行緊張的節目製作。其中,劉元犇剛從外地返滬,就一頭扎入編輯機房,通宵達旦編輯完成了《科比:與“神”為敵》的特別節目。面對每天密集的宣傳片編播任務,宣傳片管理專員吳人豪高燒39度,在家隔離,後期製作專員裘淵超馳援補位,保障播出任務。

紀錄片中心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追蹤熱點,推薦紀錄片、人文藝術內容,宣傳節目播出,陪伴觀眾、網友在家過年。

疫情當前,SMG紀錄片人不喧譁、自有聲

除了完成本頻道的編播任務,紀錄片中心的總編室還勇挑重擔,為兄弟單位提供了《可凡傾聽》《紀錄片編輯室》等十八天的精彩紀實類節目。

春節期間,陰雨連綿,隨著“流浪”太陽的迴歸,陰霾漸漸驅散。而比冬日陽光更溫暖的,是我們身邊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力量。

紀錄片人,正在通過觀察、描摹、記錄和堅守,讓我們看到了疫情前線的那些大智大勇者,也看到了更多小人物的“防疫”心路。他們的一言一行,可能並非感天動地,但點滴溫暖、發自肺腑,同樣匯聚成一股抗疫的正能量,推動著社會不斷向好向善前行。

不喧譁,自有聲,是紀錄片人的境界。疫情當前,他們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