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的記憶|6. 分家


忘卻的記憶|6. 分家

慘淡的農村,忘卻的記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谿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王維

漫漫黑夜籠罩著這片沉寂的小山村。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根叔,坐在土炕上那張早已成為古董的破木方桌正面,不停地抽著旱菸鍋,直抽得煙鍋丁點兒亮,直抽得煙鍋吱吱地響。

老根嬸斜靠著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被窩卷,依伴著昏暗搖曳的油燈光,苦著一張黃如蠟紙的臉,心不在焉地納著鞋底,使勁地來回抽扯著納鞋的麻繩,彷彿在發洩心中深切的不滿。

滿金大哥坐在桌子的右面,深深地低著頭,一口接著一口,拼命地抽著香菸,恨不得把菸蒂都抽進肚子裡;滿金嫂死板著那張被太陽曬成黑炭似的臉,滿臉慍色,兩眼呆痴地瞅著半死不活的油燈,偶爾用手摳摳那件穿了又補,補了又穿的上衣襟。

二哥滿銀窩在桌子的左面,背靠著牆,兩手託著下巴,頭杵在桌子上,一臉無奈的表情,斜看了一眼媳婦的背影,欲言又止,依然發著呆;滿銀嫂更是顯出極大的不滿,背對著桌子,面朝著牆,原本清秀的臉上憋得通紅,不時地唉聲嘆氣,不知道心底壓抑著多大的怨氣。

老根叔年近六旬,在村子裡也是極有威望的人。大集體的時候,老根叔就是生產隊的大隊長,憑藉著多年豐富的種地經驗,依靠著勤勞樸實、誠實忠厚,帶領著全村老百姓春耕、夏鋤、秋收、冬儲。

因為山村十年九旱,旱澇不收,全村老百姓生活極度貧窮,但是有老根叔的指導幫扶,這個山村的百姓過得與世無爭、安然自若。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進了這個閉塞的山中小村。土地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分地到人,包產到戶,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糧食的產量大幅度的提高,村中老百姓基本的溫飽問題大部分得到了解決。但是人多地少的家庭,依然過著衣不保暖、食不果腹的窮苦日子。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代.趙翼

老根叔被百姓們推選為村支書。老根叔為了改善全村百姓的生存條件,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親自帶頭開荒闢地,俢梯田,築水壩,栽果樹,搞養殖,擴展土地耕種的面積,提高土地生產的質量。

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老根叔號召全村百姓主農業修副業,提倡養豬,喂牛養殖業等一系列發展經濟的的好門路。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全村的老百姓徹底地解決了生活的溫飽問題!

老根叔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懂得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村裡的事情有村裡的解決方式,甚至使用傳統的倫理道德比使用苛刻的法律條文更為合適。東家又吵架了,西家有糾紛了,只要有老根叔出面,耐心而誠摯地講一番大道理,說一堆小典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到深處誰還能不給老根叔面子!

於是東家不吵了,西家糾紛解決了,一切歸於和平共處。

老根叔還是紅白喜事的老總管。村頭李家給兒子結婚了,村尾白家老人去世了,都得去請老根叔。因為老根叔能記禮賬,能夠按照輩分大小排列坐席。

譬如喜事午席,舅舅要坐在第一席第一桌的左位,而送新娘子的主客要坐在舅舅的右位,舅舅為陪客;但是晚席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舅舅該坐在主位——右邊,而送親的貴客要坐在舅舅的左邊當做陪客。

當然如果座位安排錯了,在農村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惹下了孃舅,觸怒了送親的貴客,會踢翻酒桌,大鬧喜事,鬧得所有家人、客人都下不了臺,農村中這樣的事還是有的!

從小受盡了貧窮饑荒的老根叔,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富足幸福美滿的日子,窮怕了的老根叔給大兒子取名為滿金,二兒子取名為滿銀。

老根叔頭腦靈活,人勤手快,吃苦耐勞,又有著豐富的耕種經驗,加上老根嬸子省吃儉用,勤儉持家,老兩口把這個貧窮的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條,日子也過得舒舒坦坦。沒幾年老根叔給兩個兒子先後成家,一家六口人,一個鍋裡吃飯,三間窯洞分住,過著比較溫馨的小日子。

國不治就生亂,家不分則不和,老根叔家也是一個樣。全家六口人,一起吃飯,一起幹活,日久天長,哪有鍋碗瓢盆不磕磕碰碰的,哪有妯娌婆媳不吵吵鬧鬧的!

老根叔還是勸了媳婦說老婆,就像老鼠鑽進了風箱,夾在中間,成了裡裡外外的受氣包,上上下下的出氣筒!

老根叔解不開守舊的心結,緊拴著全家共同生活的疙瘩,依然不想把這個家一分為三,更不想看到父子全家分崩離析,大路朝西,各走一邊。

因為老根叔憑藉著自己德高望重,處理過村中無數的家庭糾紛。如今自己的家庭一旦後院起火,三分而生,即刻就能似風一樣的傳遍這個巴掌大的山村街頭小巷,你讓老根叔的那張老臉擱在何處,你讓老根叔面對鄉里鄉親情何以堪!

老根叔毅然地下定決心,絕對不能把這個矛盾滋生蔓延的家分開,絕對不能讓村中的左鄰右舍看自己的笑話!

於是這個家還是在老根叔的帶領下,過得憋憋屈屈,過得彆彆扭扭。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化,個體經濟的發展日益繁盛,農村經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人有外出打工的,有自己搞養殖的,家庭化的經營模式日益落後,老根叔還在固守著家庭化發展的這條最後的防線,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於是思想守舊的老根叔家被經濟的發展遠遠地拋在了貧困的邊沿,家庭矛盾日益尖銳化,甚至上升到了滿銀兄弟不和,妯娌婆媳爭吵不斷的境地。老根叔的分家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老根叔一家的口糧地人均五畝,合計三十畝;林地人均兩畝,合計十二畝,加上溝溝壑壑的荒地,總計五十畝。老根叔年已老,體也衰,又心疼著兩個兒子,把上馬溝的六畝肥沃的耕地,搭了水泉山的四畝山地及狼窩岔三畝溝坡地,共計十三畝,分給了滿金大哥;二哥滿銀分到了下馬溝的四畝水澆地,配了老榆彎的三畝背陰地和瓦窯溝五畝陽坡地,另外加了五嶺山的兩畝坡地,共計十四畝。

剩餘溝溝窪窪的林地、荒地,兄弟二人各分了五畝。留下路遠的,地偏的,旱澇不收的,老根叔兩口收歸所有。

老根叔除了集體分給的十二棵棗樹,自己也不停地辛勤栽種,成活了十七棵棗樹,共計二十九棵。

滿金兄弟倆各分走了十顆產量最好的棗樹,剩下的九棵枝老杆衰少結果實的棗樹歸了老根叔經營。

家裡三孔窯洞,兩孔半新的滿金兄弟人手分了一間。老祖留下來的那間窯洞,四處開裂,牆皮脫落,門窗鑽風,窗欞變形,甚至有些岌岌可危。老根叔死也得堅守著,因為這是祖傳了三四代的家產!

家裡的傢什物件,足三件的一分為三,夠兩件的一分為二,基本上分了個清清楚楚,精精細細。而今不能刀砍而分,更不能斧劈而拿的物件,著實給老根叔出了個難題。

老根叔調解了好幾次,滿金兄弟倒是別無強求,唯有兩個媳婦和老根嬸子就是邁不出這一步,踏不過這個坎,成天不是指桑罵槐,就是說三道四,吵吵嚷嚷,讓這個家不得片刻安寧。這不,老根叔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召集了全家六口人進行徹底的一次分家。

油燈依然一片昏黃,家裡面煙霧繚繞,烏煙瘴氣,不時地傳出老根嬸和兩個媳婦的咳嗽聲。老根叔開口說話了,家裡唯一的一臺縫紉機,沒法分走,當做全家公用物件,就放在老根嬸家裡。

因為老根嬸縫縫補補用的較多,兩個媳婦如需使用,可以自行搬走,用完後由老根嬸保管。

老根叔話音剛落,滿金嫂子猛一抬頭,想提出異議,卻被滿金大哥用手狠狠地拉了一把。

滿金嫂子憤怒的盯著滿金大哥,抬頭掃視一眼眾人,看著別人都不吭聲,自己又低下了頭,悶住了聲。

家中還有一輛老舊自行車,一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弟兄兩人都表示不去分割,留給父母。

但是兩個媳婦極力反對,據理力爭,經過反反覆覆的斟酌,協商,妥協,最終一錘定音。滿金嫂子留下了電視機,拿出一百元連同自行車一併分給了滿銀嫂子。

就在這憋屈、賭氣、爭吵之中,家外的田地分妥了,棗樹全部落實了;家裡的物件分開了,也分完了;院子裡的牆頭大門,最終也沒有拆解分離;只剩下院子西南圪角里的那臺石磨,孤獨地、穩如泰山般地屹立著,搬不動,分不開,拿不走。

全家六口人再也無人去爭,擁有權只能是老根叔,使用權永遠是全家,老根叔終於又守住了老祖宗留下來的一筆財富!

老根叔分家後,三家各自為營,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但沒有了爭執,反而極大地發揮出各自的優勢。

老根叔依然固步自封,死死地經營著那十來畝旱澇不收的薄田,但是對於老兩口來說,省吃儉用,只進不出,日子過得甚是滿足。而滿金兄弟倆就像是放飛的風箏,脫韁的野馬,伴隨著改革的春風盡情的翱翔、奔騰。

滿金大哥兩口子精耕細作,辛勤勞苦,沒到兩年,家裡新添了電視機,縫紉機,尤其是買回了村子裡唯一的三輪車,開始跑運輸。滿金哥眼睛活、頭腦靈,把村裡的東西拉到縣城,把城裡的貨物送到村裡,裡外掙得都是錢。家裡兩個孩子都已上了初中,學習成績優異,兩口子幹得更起勁了,日子過得豐衣足食、蒸蒸日上,不多久舉家住進了城裡。

二哥滿銀一家兩口子,人年輕,不吃苦,又不善耕作,但是滿銀哥有氣魄,有膽量,他下決心以種地為輔,以發展經濟為主。機會就是留給滿銀哥這樣年輕有為、有準備的人。

剛好城市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滿銀哥抓住發展的大好機遇,帶著村中的幾個年輕人,承攬建築工程。小到建平房,大到蓋樓層,沒幾年成為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小包工頭,開上了小汽車,住進了新樓房,孩子也上了城裡最好的中學,一家的生活過得衣食無憂,如日中天。

現如今,國家繁榮富強,政治安定,屹立於世界之首;社會經濟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步入小康。老根叔還在堅守農村,堅持耕種。

滿金哥兄弟二人雖忙於事業,卻未疏於孝道,經常帶著全家,買上菸酒、米麵、蛋肉之類,常回家看看。兩個媳婦也變得順理人情世故,妯娌相處和睦,婆媳相敬如賓。

老根叔的分家,分出了一片生活小康的新天地;分出了一家兒孫滿堂,豐衣足食的好家庭;更是分出了老根叔一家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依、幸福安康的歡欣日子!

嘉平時候,算堯階葉,才方開六。婺女當年曾降瑞,產作仙姿清淑。金玉滿堂,兒孫滿目,心事今都足,嘻嘻,一門和氣可掬。何幸誕節稱觴,湖山堂上,燕集皆親族。猶子不能歌盛美,但借湖山為祝。福比湖深,壽齊山聳,歲歲顏如玉。好陪王母,共看幾度桃熟。——《壺中天/念奴嬌》.宋

忘卻的記憶|6. 分家

國家扶貧攻堅,人民步入小康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文章圖片源於網絡

6. 分 家

1. 背 山

2. 黃 牛

3. 北 漂

4. 沉 香

5. 王胖肉鋪

6. 分 家

7.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