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Halifax最吸引我的是這座城市跟航海的淵源。


1912年泰坦尼克號發出求救信號,這個城市的居民自發前往營救,或者說是去打撈遇難者遺骸,以給他們一個安息的機會。泰坦尼克號上很多有錢的人,他們的家屬自然會付費把他們的遺骸運走,但實際上遇難的大部分是三等艙的窮人,就算有家人也沒錢來把屍體運走,更何況當時那種條件,很多遇難者都不知道名字。


Halifax城市內有一個公墓,就安葬了這些人。有的人墓碑上刻有名字,有的則只是數字。所有的墓碑背後,其實都有那一個個曾經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卡梅隆為了尋找靈感,就曾經多次來到過這個公墓。據說男主人公Jack Dawson的名字就是從這塊墓碑來的。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而這位是泰坦尼克號上最小的遇難者,當時只有兩個月大。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其實當時沒人知道這個小孩的名字,所以在這個公墓裡她也是個數字。但加拿大政府在確認遇難者身份的這件工作,幾十年來都沒有停止過,所以到現在才找到了她的身份,也知道跟她一起葬身大海的是她的父母。


在Halifax的海事博物館裡面,專門有個展廳來講述泰坦尼克號的故事。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我本身是個十足的歷史愛好者,也對泰坦尼克號的歷史故事非常感興趣。這次行程當中,我特意計劃了從聖約翰斯起飛,繞飛泰坦尼克號沉沒點的航段。


泰坦尼克號沉沒在41.726931° N, -49.948253° W,距離聖約翰斯(我們三天後要去的地方)只有300多海里,也就是500公里左右的北大西洋上。但後來因為天氣原因沒有能夠去成,也成了此次唯一取消的行程。


如果你看過《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會不會對這兩位老夫婦印象深刻,覺得他們很偉大很浪漫的死在一起?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兩位的真實身份是艾達·施特勞斯和伊西多·施特勞斯——美國大富豪,梅西百貨創始人。


而他們的故事之所以被流傳下來,是因為作為頭等艙客人,他們並沒有上船,而是把這個上船逃生的機會讓給了自己的貼身女傭Ellen Bird,上船之前,艾達還把自己的貼身皮大衣送給她保暖,如此才使Ellen有機會活下來並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Ellen並不是這對老夫婦多年的貼身女傭,而是在南安普頓登船之前剛剛僱傭的,才認識了幾天而已。


真可謂是最佳僱主了,如果只有一個活命的機會,我讓你活。


下面這位安德魯斯先生,是泰坦尼克號造船廠的主要負責人。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真實的情況是,他跟船長一樣,也選擇了沒有逃生。他被人最後一次看見,就是在頭等艙的餐廳中,盯著牆上的那副畫。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那副畫叫做普利茅斯的港口,就是這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下面這位古根海姆先生,是美國的鋼鐵大亨,按照現在標準來說也算是個渣男。他的太太在家帶三個孩子,他則帶著他的情婦奧巴特女士一起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最後被人聽到講的話就是那句著名的:“We've dressed up in our best and are prepared to go down like gentlemen.”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他身後的這位意大利小哥維克多則是他多年的貼身僕人,跟他一起留在船上,最後成為遇難者。


古根海姆自己雖然沒走,但卻幫助自己的情婦奧巴特女士登上救生艇,讓她獲救。古根海姆在臨別之前還給自己的太太留了一句話:“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me, tell my wife I've done my best in doing my duty”.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上面這位John Jacob Astor四世,則是當時船上真正最有錢的人。他曾經在紐約蓋了個酒店送給他弟弟William Waldorf Astor來管理,後來才有了Waldorf-Astoria華爾道夫酒店集團。


當時的他也是夠新潮的,以47歲高齡迎娶了一位18歲的美少女麥德林(他的最小的兒子當時19歲),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他自己也死在沉船上,而 麥德林得救。


下面這位Margaret Brown,或者叫茉莉女士,相信大家都會有印象。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她真的是一個暴發戶,但是非常好心。前面說到的那個迎娶18歲少女的富翁Astor,當時被很多人口誅筆伐,茉莉女士是為數不多支持他的人。她還陪著Astor和麥德林兩個人參加了他們在埃及的一段蜜月。茉莉女士在6號救生艇,當時她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要划船回去救人的人。而在生活中她也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人緣極好。她去世之後,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中心的別墅,正好要被政府徵用,但當地人極力反對,於是她的故居現在被保存下來。我還特意飛去 丹佛看過。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說一天也說不完。當時在Halifax海事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我還是很期待幾天之後飛去聖約翰斯之後去繞飛沉船點的。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Sable Island。Sable在法語當中就是Sand,沙子的意思。這是一個42公里長,不到2公里寬的長條新月形的沙島,位於大西洋當中,周圍啥都沒有。這就意味著,在沒有GPS等先進導航設備的時候,作為一個海運重要城市,很多去往Halifax的船隻都會有可能撞上這個島,因為這個島實在海拔太低,只有2米高,島上只有一棵樹,1米多高,而且由於墨西哥灣暖流和北冰洋寒流在這裡有匯合,所以這裡經常有大霧。想想一下,晚上,大霧,全速航行的船隻,只要撞上這個島,基本就沒有機會生還。根據加拿大國家公園的官方統計,這麼小的一個島上有記載的沉船殘骸就有超過350艘。在我看來, 百慕大三角都已經不算什麼了。


對,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沉船的名字。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而這個島位於Halifax外海290公里左右的位置,並不對遊客開放,所以即使有船也不能過去看。


這就是有飛機的好處了。我們本來要從Halifax飛悉尼 (不是澳大利亞 那個,重名而已),但這個島對我的吸引實在太大,於是我臨時決定,往南繞飛這個島,親眼看看,之後再去悉尼 !


一個多小時之後,我開始降低飛行高度,大概10海里之外(18公里),就隱約可以看到這個島了!


島上目前有值班的加拿大國家公園管理員,得虧我之前查了他們的無線電通話頻率,我把飛機上的無線電調到這個頻率,跟他們打了個招呼。值班的管理員還特別熱情的告訴我,馬現在在島東邊。


“Wait,什麼馬?”


“就,就是那些馬啊,幾百年前就生活在這島上,吃草,估計是從沉船殘骸當中逃出來的……”


“……OK我們馬上往那邊飛”


然後就真的看見了好多馬!!還有好多海豹!


飛著飛著還發現了附近有個類似鑽井平臺的地方,好客的中國人怎能不過去打個招呼?


我們玩夠了之後,跟頻率裡面Sable Island島上的工作人員道了個別,就繼續飛往悉尼了。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這座加拿大的城,幾乎埋葬了泰坦尼克號所有窮人遇難者

鎖定《開飛機·遊世界》,我的環球之旅全都在這裡和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