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2020年的中國經濟能否走出危機,關鍵看民營企業的抗擊打能力,他們的賬必須要能夠算下去。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


“能不能給民營企業發一隻6600億元的‘返稅紅包’?”2月5日,吳老師寫了一篇專欄,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發問的背景,自是源於當下。


如今,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遭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其中負面性影響居多,部分民營企業的“病情”尤為嚴重。


旅遊行業停滯、電影院關閉、餐飲零售做不了生意,連西貝這樣的餐飲龍頭企業都說,“現金流撐不到三個月”。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賈國龍寫給西貝員工的一封信


與此同時,各類政策措施紛至沓來,試圖為它們紓困。


小巴統計了下,自2月以來,上海、北京、深圳、蘇州等城市率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上海:2020年將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返還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到3個月後。


深圳:提出計劃免除市屬國企在全國範圍內自持的科技園區、工業園區內非機關事業單位、非國有企業租戶2個月租金。


蘇州:因疫情原因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


但仔細一品,小巴發現,這類扶持大致可以歸納為“社保返還”“推遲調整繳納社保基數”“個別稅項減免”“減免租金”等。


吳老師認為,對於急需紓困尤其是困於現金流的民營企業來說,它們更需要的是真金白銀。


因此他提出:


按2019年的數據,全國稅收總額14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佔比56.9%,約8萬億元。如果出臺一個應急性政策,向去年納稅的民營企業返還一個月的稅金,約6600億元。


截至到今天,這一提議在我們後臺得到了不少讀者支持,但也有人坦言:“這類惠民政策出臺估計難度非常大!”


吳老師建議的6600億元“返稅紅包”,到底可行不可行?這個紅包又能產生多大的效果?還有哪些“非常規”手段可以採用?小巴又問了問大頭的意見。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吳老師的返稅建議非常好,好在哪裡呢?


第一,可以鼓勵納稅人多納稅,由此多為國家做貢獻。


第二,該舉措透明、可落地,而且好執行。


一個企業對國家就兩個貢獻,第一是納稅,第二是解決就業。


就目前的情況看,納稅還是排在第一位的。納稅多的企業充分證明其日常經營好、有競爭力,只是現在突然遇到緊急問題了,因而希望政府能在稅這塊返還一些,用以紓困。


其次,返稅這個措施操作起來比較透明,中間很難存在權力尋租和腐敗問題。畢竟,交了多少稅是非常清晰的硬指標,而實際上返還給企業也是乾貨、硬貨,對企業的幫助非常直接。


相比其他的政策措施,只有返稅是能讓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的。


我們公司去年向國家交稅接近8個億,按照吳曉波老師提議的方法算下來,返稅一個月就是近7000萬。


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春節以來,我們的銷售收入起碼少了4個億左右,如果疫情到3月份才結束,我們企業因此蒙受的損失可能會更嚴重。


如果這筆稅款返到手上,就可以大大對沖這次疫情帶給企業的巨大損失,我算了下,能減輕我們20%左右的負擔,剩下的80%我們自己想辦法扛。


吳老師的這個提議,我第一時間發到朋友圈,有上百人給我點贊,都認為這個是目前看到的最好的方案。相比之下,返稅才是硬貨,是真正幫助到企業。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個人覺得,吳曉波老師提出的6600億元“返稅紅包”這個建議挺好的,也是能實現的。


因為民營企業交的稅費這部分能夠算出來,也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返還給企業。


當然如此一來,財政的壓力會很大,需要壓縮政府部門開支。實際上,這些年政府一直提倡機構精簡和縮減開支,但真實開支並沒有真的降下來,眼下疫情期間,通過大規模返稅也可以倒逼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


不過,從執行層面來看,這一政策更需要中央牽頭和協調。


地稅和國稅合併之後,地方有了一些權限比如延緩繳納稅款,但除了少部分地區,大部分的地方政府沒有權力直接出臺任何一個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


所以我們看到目前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主要是圍繞社保和減租,基本沒有直接涉及到稅,而這些舉措緩解企業短期現金流壓力的作用非常有限。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另外需要看到,不同地區調整社保政策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比如上海可以但東北就有困難,所以更需要國家層面統一出臺稅收政策。


當然,有些政策實際操作起來,本身也有成本,因此在政策出臺前要把問題想清楚,要對於政策、減稅的成本和收益做充分評估。

此外,類似的措施還可以考慮儘快解決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問題。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向全國民營企業返還一個月稅收的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可行性需斟酌。


因為我國稅收的返還路徑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屬於政府間的財政行為。現實中存在的部分地方政府對當地符合條件企業的“稅收返還”,本質上是財政上的獎勵,扶持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的發展。

退一步講,即便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由政府向企業返還一個月的稅款,但只針對民營企業,而不考慮國企,也會因不公平而難以實施。

我覺得比較具有可行性的“減稅降費”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部分行業的增值稅。主要包括旅遊、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和為防控疫情提供支持的相關行業;


第二,加大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六稅兩費”的減徵力度。


財稅[2019]13號文明確規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在50%稅額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可在此基礎上,加大減徵力度。


比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可申請一季度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暫免徵收。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此外,還應更大力度獎勵企業捐贈。


比如,對今年參與疫情相關捐贈的企業,不受稅前利潤12%限額扣除的約束,或提高限額扣除比例。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退稅自然是一種好方法,但大量優質企業和創業者並沒有繳納所得稅,因此,在緩解疫情造成的經濟問題時,需要打一套組合拳。


我認為中小企業群體扶持措施應該包括:


1. 大力鼓勵消費,通過鼓勵消費來支持中小企業和服務業,消費的錢從哪裡來呢?就是商品和服務降價;


2. 建議給所有在職人員、退休人員人均發放不低於1萬—10萬元人民幣的無息消費貸款;


3. 國家通過調節激發中小企業活力,把降稅降費的紅利轉移到消費者那裡,消費也是最快速提振經濟的法寶;


4. 政府補貼;


5. 稅收減免;


6. 削減行政支出,調整財政支付項目。


從吳曉波的“六千億紅包”說起,返稅是民企的速效救心丸嗎?


本篇作者 | 紫龍同學 | 當值編輯 | 馮迪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