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凌晨两点,帐篷里炉火烧的正旺,海东市民和县公安局政委王延华和夜间值守的民警正在研讨完善马场垣检疫站疫情防控工作流程。


50几岁了还和年轻人一样拼,为啥?王延华这样说:“我多次说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要做出表率。话说出去了,事就得做到。”


一级响应,筑起战“疫”东防线


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民和县公安局立即协同其余相关单位现场交流,抓紧形成协同机制、工作流程、后勤保障等,在海东市民和县京藏高速马场垣服务区,来自公安、交通运输、卫健、司法、林草、高速服务区6家单位的146名工作人员迅速组建联合检疫工作站,筑起了高原防疫管控战役的东防线。


“检疫防控工作开始前,王延华向组织请缨由他驻守马场垣。”民和县公安局局长马义文说。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马义文与王延华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一马当先,带头坐镇东大门


“民和是青海的东大门,而马场垣是东大门的’咽喉’,我们检疫站的任务就是把守着青藏高原的关口。往常这里日车流量至少1.2万,外省入境车辆达10%以上,因此防控工作必须极度严谨。”王延华介绍。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询问外地入青车辆相关信息。


“在这里,要说最忙的,莫过于王政委了。从检疫站成立的第一天起,55岁的王政委每天至少坚守十几个小时,从年前春运开始至今他就没休息过,这让年轻的小伙子们都自愧不如。”交警大队长马彦辉感慨。


一面旗帜,成立火线党支部


1月30日,检疫站指挥部的帐篷上一面党旗迎风飘扬,马场垣服务区检疫工作站成立了火线党支部,王延华任支部书记。“成立火线党支部,全体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在一线,吸引着其他人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马场垣检疫站火线党支部。


“任何一场战斗,没有精神支撑,是无法胜利的。支部建在连上,在战斗中始终贯穿党的意志。火线党支部成立后,入党申请书、请战书纷至沓来,有了组织,我们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疾风知劲草,有着34年党龄的王延华眼神坚毅而笃定。


一套规范,打造防控安全阀


在马场垣服务区入口,可以看到服务区内数条车流排队待检,入口处,交警正分流疏导,车流间,民警在分发登记册,最远处,民警和卫健人员核对司乘人员信息、测温登记,除工作人员以外,全程没有任何司乘人员下车走动。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检疫工作流程上墙。


“我们通过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了检疫六步法。第一步远端分流,第二步客货分流进入监测道,第三步发放车辆人员信息表,第四步核实车辆人员信息,第五步检测体温,最后一步是正常放行或后期处置。”王延华不时查看车流检疫进程。“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我们每天要查控车辆数千台,多则7000多辆,最少也有3200辆以上。即便如此,整个流程最长时间也在15分钟以内,节省群众待检时间的同时,也保证了待检人员不下车,尽量排除检疫站疫情传播隐患。”


一腔热忱,描绘忠诚警察蓝


岁月流逝,时光如刀,从警35年,从派出所到刑警队,再到被任为局领导,85年入警的“小王”变成了“老王”,但他年轻时候雷厉风行、干劲冲天的品质没有丢。


去年,王延华因脑溢血住院,出院后赶上大庆安保最关键时期,他始终坚守一线,奔走在安保最前沿。面对战友们的关心,他总笑着说“还没老呢,扛得住!”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王延华严以律己的品格,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王政委对工作要求严、标准高,他就是一面旗帜,他在,我们就有主心骨。”民和县中医院妇产科大夫曾文梅说


王延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