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造就很多的珍贵文物,其中绝大部分因为古代的厚葬,被埋在地下,还有一些被人收藏并代代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深埋地下还是收藏在私人手中的文物,最后的结局大都是被收藏在博物馆中,只有少部分留在个人手中,因为其弥足珍贵的价值,所以都得到妥善保管,但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件文物,虽然国家也知晓它的存在,但为何至今露天摆放?

“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这个露天摆放的文物就一头铁牛,因为铸造于唐开元年间,所以也被称为“开元铁牛”,虽然早已被人发现,但因为它体积庞大所以没有被打捞出。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当地百姓下水的时候还能摸到牛角,但是到50年代的时候,铁牛就已经深陷河下两米多了。到八十年代的时候,眼看铁牛越陷越深,为了防止它继续下沉,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打捞,当时打捞铁牛的工程浩荡,还曾吸引媒体报道,才将铁牛拉到地面。

“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虽说铁牛是唐朝技术,但工艺一点也不差,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瞧,都跟活生生的牛差不了多少。它们全都伏卧在底座上,两只硕大的牛眼睁得溜圆,额前还有漂亮的花纹,别提有多漂亮了。如今铁牛已经打捞出,摆在当地政府眼前的就是如何保护,因为这头铁牛沉在水下多年,如今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因为生锈毁于一旦,与此同时人们也困惑这铁牛的用途。

“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其实关于铁牛的用途,说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它并非是古人铸造的观赏物,而是古代的“填河铁牛”,说白了就是古人用来压桥梁的,要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因为其水流巨大,在此河上修建额桥梁常有被冲毁的事情发生。为了能让黄河少祸害周边百姓,唐玄宗命工匠铸造了8只铁牛,河岸边各放4只,一边利用五行相克之说镇河,一边给黄河边上的蒲津桥做压尾。

“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转眼间1300年过去了,黄河泛滥的情况已有所好转,而这8尊铁牛也因河道更改沉入泥沼,不见了踪影,直到1989年才有4只被捞出。那既然有如此历史价值,为何国家不对其保护?其实专家也不是不想保护,而是实在没有办法,铁牛这样的体积以及重量,给他们找个合适的安放位置不容易,而对于表面生锈的问题,专家也曾采取办法,但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还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甚至还出现了生锈的情况,所以在没有寻找到其他更为好的保护措施或者方法之前,就只能让它们暂时露天摆放,专家们不敢再随意保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