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微服私訪時為什麼一些下面的人不認識皇上?

用戶2149133957260


清朝皇帝從來都不微服私訪!

在清朝,沒有微服私訪的習慣,皇帝出行都是光明正大的。雖然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拍得很不錯,但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從來沒有微服私訪過。

對於微服私訪,康熙本人的態度是…………

那當然是拒絕的。

康熙不喜歡微服私訪,他對這種深入民間的方式很不以為然。根據史書記載,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庚申,康熙本人曾說過:

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開創帝王,恐人作弊,昌言於外耳。此等事,朕斷不行。舉國臣民,以及僕隸,未有不識朕者,非徒無益,亦且有妨大體。況欲知天下事,亦不繫於此也。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了:

康熙認為,如果想要了解民情,不需要靠微服私訪這種形式。這種事對於他而言,“朕斷不行”。

因此,如果想要討論皇帝微服私訪的事,應該針對清朝以前討論。

在清朝以前,確實有微服私訪的皇帝,而且他們無法驗證身份。

根據《漢武故事》的記載,漢武帝在剛剛即位的時候,也曾經微服私訪,在柏谷巡幸時,沒人認識他:

帝即位,為微行。嘗至柏谷,夜投亭長宿,亭長不納,乃宿逆旅。

柏谷的亭長不認識漢武帝,就對他的半夜投宿不予接待。於是,沒人認識的漢武帝只能投奔到一家旅店。

總而言之,清朝皇帝從來都不微服私訪。

對於滿洲人而言,他們有巡遊的傳統,並不是“居廟堂之高”的傳統中原王朝皇帝,所以出去是光明正大的。


HuiNanHistory


皇帝微服私訪是指帝王為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民間情況,換成平民便服,親自出行到民間進行查訪。“微”就是指“藏匿、隱蔽”的意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皇帝微服私訪這種行為就已經出現。最著名的皇帝微服私訪要數清朝康熙、乾隆兩任帝王。


為什麼清朝皇帝微服私訪時,下面的很多人不認識皇帝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官員資格問題

清朝官員想要一觀皇帝聖容,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上朝。但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上朝的。

按照清朝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不論文武,擁有上朝的資格。而三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上朝的資格。除非有特殊事情,皇帝宣召,他們才能夠一睹皇帝聖容。

皇帝微服私訪時,下面官員因為品級低微,沒有機會見到皇帝的面,所以自然也就不認識。


通訊技術落後

古代交通和通信技術較現在來說是十分落後的,就連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不例外。這對人們的制約性是十分明顯的。

古代人民想要認識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除了通過別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畫像了。例如:古代衙門張貼畫像,通緝嫌疑犯。皇帝的畫像可不是能隨便畫和流落民間的,這一方面是為了帝王的神聖尊嚴,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

雖然皇帝會在一些特殊時節公開露面,如:祭天。但由於通訊技術落後,只有少數附近居民可以看到皇帝,大部分人還是不認識。


微服喬裝打扮

既然是微服私訪,皇帝就不是穿著龍袍大搖大擺的出行,而會喬裝打扮,掩人耳目。

微服私訪的目的是越過手下眾官員那一級,直接和百姓接觸,體察民情。以此來驗證和調整自己的治國方略,並考察地方官的官聲和政績。所以皇帝不僅會打扮得和百姓無異,而且會刻意躲開官府和鬧市,深入民間。下面的人對於皇帝微服私巡並不知情,自然很難覺察到異常。就算皇帝站在了自己面前,也不認識,更不敢相信。


受影視的影響

皇帝微服私巡後,體察民情,為民申冤,最後懲治了貪官惡霸,還地方一個太平。這橋段是很多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的,這也使我們認為下面很多人不認識皇帝。實際上這是有待商榷的,到底依據如何,也是需要我們仔細考究的。

所以我們認為,清朝皇帝微服私巡時,下面人不認識皇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現今拍攝的清宮劇的影響。是它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認識。


總結

皇帝微服私訪是為了瞭解民間疾苦,更好的治理這個國家,下面的人只要行的端、坐的正,勤勤懇懇做事,皇帝自然也會看在眼裡。到時候是你不認識皇帝,皇帝可認識你。

伴君如伴虎,不認識皇帝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若木小記


其實,沒人認出來他,皇帝他也很鬱悶啊。但是,這也沒辦法。

在古代,沒有照相機,光靠畫像,很難認不出本人。況且,皇帝的畫像一般只保存於皇家,不是誰都能掛的。一般家庭還真沒有皇帝畫像。就算是有,也不一定能認出本人。因為,古代畫師講究寫意,畫的很朦朧。甚至,一個皇帝有幾種不同的畫像。

拿朱元璋的畫像舉例,就有好幾個版本:

窩瓜臉,倒八字眉。不過,這幅畫應該是清朝人畫的。因為,帽子前面那塊“白”是一塊玉,叫“帽正”。帽子上的這個裝飾品,到清朝才開始流行。

放於故宮南燻殿的朱元璋中年和老年的“官方畫像”。

不過,“國字臉”的造型,在我國古代太“官方化”了。明朝所有皇帝,都是這種造型。

這種臉型,可以說是“官臉”。所以,還真不好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清朝的規定:一品官可以站在殿內朝見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門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沒資格。清朝除有品級的官員外,還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當於二品,子爵相當於一品,其餘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還有各個王爺(親王、郡王、貝子、貝勒)。這些“爵爺”並沒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資格。 還有就是各省的督撫,提督等,具備早朝的資格,但是由於身在異地,因此雖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


萊德隊長救救我


提起皇帝微服私訪,朋友們都耳熟能詳,單是關於清朝皇帝微服私訪的電視劇,就能說出一大串,什麼《康熙微服私訪記》、《鐵嘴銅牙紀曉嵐》、《戲說乾隆》等等。不過這些電視劇裡除了人名是真的,劇情幾乎全是杜撰的假歷史,當個小品看看就行,千萬別當真。

康熙確實出宮巡視過,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他曾六次南巡。不過,這樣的巡視和微服私訪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南巡是大張旗鼓,微服私訪則是暗地裡進行的,而康熙帝肯定是沒有微服私訪過的,他曾經明確表態反對微服私訪。

《清聖祖實錄》曾記載康熙一句話:“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開創帝王恐人作弊、昌言於外耳。此等事,朕斷不行。”在康熙看來,微服私訪會給朝臣製造一種皇帝不信任他們的感覺,這樣對於統治是不利的。

此外,康熙年間天下雖然已經穩定,但是民間反清勢力依舊比較活躍,康熙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是天下所有反清復明義士的終極目標,他也根本“不敢”微服私訪。當然,不只是康熙,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都不敢這麼玩。

只有極少數大膽的皇帝敢於微服私訪,如秦始皇、漢武帝劉徹、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等,都有過微服私訪的記錄,但是也僅限於在京郊逛逛,跟百姓說幾句話而已,絕不敢出遠門的。

皇帝微服私訪,顧名思義就是要喬裝打扮,儘量不讓別人認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這樣一來,各地的官員和百姓才會把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從而體察真實的民情。但是這麼做,必然也要經受老百姓才能經受的酸甜苦辣,甚至是屈辱。那要是皇帝在民間遇到麻煩,人們都不認識自己怎麼辦?其實也好辦,皇帝的“御用品”就是最直接的身份證明。

皇帝微服出行,最不可少的“御用品”就是隨行的大內侍衛,這些人往往有官職在身,關鍵時刻一亮腰牌,哪個官員敢不聽?

秦始皇曾在咸陽微服私訪,只帶了四個人,結果碰上盜賊,不過秦始皇手下的武士直接幹掉了盜賊,秦始皇應該是沒有亮出身份,不然樂子就大了。【“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史記·秦始皇本紀》】

其次就是皇帝身上的物件,一些小玩意、日用品往往就能體現皇帝的身份,比如玉佩、扇子、尚方寶劍等等,實在不行就脫衣服。在很長一段時間,黃色是皇室專用顏色,皇帝的衣服也都是黃色,在民間根本無人敢穿。如《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僅僅從床下撿了皇上的“龍內褲”,就認出了皇帝的身份,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漢武帝劉徹曾微服帶人出外打獵,由於縱馬毀壞當地農民的莊稼,被告到縣令那裡。縣令派人逮捕了他們,左右侍從出示了證明皇帝身份的物品後,才得以脫身。

總的來說,敢於微服私訪的皇帝還是極少的,就算是微服私訪,也會準備好一些蓋有玉璽的公文帶在身上,如有需要,只需要將公文拿出來一切就都清楚了。


孤城影隨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清朝官員想要一觀皇帝聖容,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上朝。但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上朝的。

按照清朝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不論文武,擁有上朝的資格。而三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上朝的資格。除非有特殊事情,皇帝宣召,他們才能夠一睹皇帝聖容。

皇帝微服私訪時,下面官員因為品級低微,沒有機會見到皇帝的面,所以自然也就不認識。

通訊技術落後

古代交通和通信技術較現在來說是十分落後的,就連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不例外。這對人們的制約性是十分明顯的。

古代人民想要認識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除了通過別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畫像了。例如:古代衙門張貼畫像,通緝嫌疑犯。皇帝的畫像可不是能隨便畫和流落民間的,這一方面是為了帝王的神聖尊嚴,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

雖然皇帝會在一些特殊時節公開露面,如:祭天。但由於通訊技術落後,只有少數附近居民可以看到皇帝,大部分人還是不認識。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馴鹿歷史


因為那時能見到皇帝的人很少,除了些宮裡的和皇親國戚、上大朝五品在京官員和早朝三品以上官員才可見皇帝,地方官員和老百姓根本見不到皇帝。



時光老李


不是清朝皇帝微服私訪下面人不認識而是所有的皇帝下面的人都不認識,那個時代的百姓根本就看不到皇帝。沒有人敢抬頭正臉老皇帝否則會有欺君罪。


雪域高原57885


別說下面人了,有的封疆大吏都不一定見國皇上,比如三獲卓異的一代廉吏于成龍才見過三次皇上,當官的分為京官和外任官


lxl加油相信自己


古代信息傳輸和交通條件限制,以及封建社會制度體制影響,皇帝高於一切,造成很多官員並無面見皇帝的資格,所以絕大多數並不認識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