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赵国为何能够抵御住秦国的进攻?

天哥谈史


这里涉及到3方势力:秦国、赵国、其他诸侯国。而这3方势力,又可以分为2大军事集团:秦国和合纵诸侯国。因此,邯郸之战,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烈度上,都堪称空前。

长平之战失败后,40万赵国军队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赵国依旧扛住了秦军对邯郸的猛攻,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如果总结原因的话,大体有以下3个方面。

赵国的未雨绸缪

长平之战失败后,赵孝成王不得不进入秦国拜见秦昭王。一直到赵孝成王答应割6城给秦国后,才被放归赵国。赵王回国后,与臣下商量对策。至于是否割城给秦国,赵国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个派别认为必须割地给秦国,不然会迎来秦军的猛烈打击。到时其他诸侯国也会趁火打劫,从而瓜分赵国。另一派别则认为,秦国撤兵是因为秦军已经十分疲惫,并不是不想灭掉赵国。如果割掉6城,就相当于白白送给秦国,这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好在赵孝成王总算聪明了一回,听取了抗秦派的主张,决定不割地给秦。而且,为了迎接秦军可能的打击报复,赵国上上下下都发动起来。

赵国在内部的准备。赵国君臣上下,认为赵国有亡国的危险,因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安抚。他们勤于政事,发展农业以恢复实力,整顿军备以巩固国防。赵国君臣吊死扶伤,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在这种氛围下,赵国上下同仇敌忾,抗秦的意志很坚定。

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欲会稽之时。

赵国在外交上的准备。除了加强内部实力和团结,赵国也总结了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加大了在外交上的主动性。虞卿被赵王派去联系其他诸侯国,齐、燕、韩、魏、楚都在赵国努力争取的范围内。

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正是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才使得赵国能在秦军的猛攻之下,坚持了近两年。在秦军攻打邯郸的时候,赵国采取坚持持久防御,避免决战,等待援军的正确策略。平原君把自己的妻妾编入守城军民之中,上下都有誓死之心。

平原君这样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军民的战斗意志。此外,赵国也不是一味地防守,他们还派出精锐,偷袭秦军后方或者粮草。这种守中有攻的策略,极大地杀伤了秦军有生力量,使得秦军一再换主帅,但最终也没能攻下邯郸。等到魏、楚的援军一到,赵国便开始了反攻。

魏、楚的军事支援

赵国早期的外交出击,后来收到极好的效果。魏国最先答应出兵,晋鄙率领10万大军前去救援。只是受到秦王威胁后,魏王害怕了,10万大军选择了观望。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因为平原君赵胜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夫,所以为了救助赵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杀了领军将领晋鄙,带领8万精兵前去解救赵国困境。魏无忌为了救助赵国,邯郸之战后没敢回魏国,只是把军队派遣回去,真得是十分义气了。

至于楚国,平原君赵胜带领自告奋勇的毛遂等人前去求援(成语毛遂自荐就是从这里来)。平原君一行人以秦国攻破楚国的国都郢都,烧毁要塞夷陵,使得楚国不得不迁都到陈来激怒楚王。并且,春申君十分受楚王信任,赵国答应把灵丘之地封给春申君。这样双管齐下,楚王派春申君前去救助赵国。

魏楚联军到达邯郸城下时,秦国已经多次换将,军心士气也不振。援军的到来,使得赵国上下大受鼓舞,平原君甚至组织了3000人的敢死队配合魏楚联军。

联军数次大败秦军,后来更是一直追到了秦军的家门口。而在这个过程中,秦军的内部力量分化以及错误的战略指导,也是秦国最终战败的重要原因。

秦国内部力量的分化及错误战略的指导

公元前258年,秦昭王因为赵孝成王毁约,一怒之下便发兵攻赵。此时,白起抱病,便由王陵率领大军前去。只不过,公元前257年,秦军受挫。秦王不信邪,派兵前去增援,但秦军这次又遭到挫败。


此时,白起身体已经恢复,秦王便想派他前去攻打赵国,但被白起拒绝,这使得秦王十分奇怪。因为在长平之战后,就是白起建议立刻灭掉赵国。但此时,白起却又说秦军攻赵失败是必然的,且拒绝担任攻赵主将。

因为白起看到,秦国没有在长平之战后顺势灭掉赵国,给了赵国休养生息的时间。赵国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了巨大成效。此时的赵国,已经不是秦国想灭便能灭的了。

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剋;攻其列城,必不可拔;掠其郊野,比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

从事后的战事发展结果来看,白起的预见是正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白起建议秦王养精蓄锐,耐心等待新的机会,而不必以此时灭掉赵国为首要目标。只可惜,秦王此时已经鬼迷心窍,对于白起的正确意见根本听不进去。

秦王派范雎去劝说白起,无果。秦王大怒,亲自去见白起,第三次强制任命他攻赵。对此,白起依旧拒绝。在秦王削去白起的官职,且强制他离开咸阳。因为范雎担心白起功劳太大,威胁自己位置,所以一直在暗中使绊子。

武安君(白起)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范雎)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白起之死,固然有范雎阴招在起作用,但更多的是引起了秦王的猜忌。敢于再三违抗秦王命令,即使是军事天才,也不能容于帝王。这也是冥冥中赵国的气运,得以暂时保全。

秦兵最终在邯郸城下两年之久,连遭败仗,军心士气萎靡。等到魏楚援军一到,赵军和魏楚里外夹攻,最终大败秦军。其中一部两万余人,突围不成后投降赵国。联军乘胜追击,在河东又大败秦军。

最终,秦军放弃了以前侵占魏国的河东地区、赵国的太原以及韩国的上党地区。这场事关赵国生死存亡的邯郸之战,最终以秦国大败结束,诸侯合纵抗秦取得了第一次大胜。

综上所述,长平战败后元气大伤的赵国,竟然能在邯郸之战中抵御住秦国的猛烈进攻,在于赵国有时间改变原先在政治、军事、外交的错误,激励军民积极抗秦,在外联合诸侯合纵,形成了联合反秦的力量优势。且赵国在坚守的两年中,也是积极出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没有一味龟缩在城中。

而其他诸侯国,也不甘心看到秦国灭掉赵国。因为此时的秦国,已经流露出吞并天下的意图,使其他诸侯感受到了巨大威胁。但赵军坚守两年后才等来援军,其根本原因是想同时削弱秦国、赵国的实力而已。

而秦国因白起、秦王的意见不合,导致攻赵的力量在内部分化。而秦王只过分看重秦军的军事优势,在外交和战略上都是错误的。只是一味增兵换将,最终师老兵疲,被合纵诸侯打败。

但秦军的挫败只是一时的,诸侯合纵的态度也不是十分坚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合纵诸侯只是获得了一个喘息之机,但却无法扭转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


历史钩沉


邯郸之战,赵国居然可以抵挡秦军的攻击,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秦国要攻打赵国?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很快就攻取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包围了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投降秦国,他想了个办法,把上党郡送给赵国,赵王知道了,大喜过望!以为自己白白得了一座城池,于是答应了冯亭的要求,由于赵国插了一脚,秦国退兵了,但是赵王不知道,很快他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王龁再次包围了上党郡,赵王得到消息,派大将廉颇率领20万大军去营救上党,赵国大军才赶到长平,就传来了上党被秦军攻破的消息,廉颇料到秦军,肯定会趁机攻打赵国,于是做好了防守的准备,任凭秦军主将王龁怎样挑战,廉颇始终坚守不出,王龁无奈,自己耗不起啊!若旷日持久,粮草难以接济。于是只好向秦王报告,秦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派人在赵国散布流言,说赵军快要顶不住了,要是赵括将军在,秦军必败!赵王听信了这些谣言,立马换掉廉颇换上赵括,赵括是个书呆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根本就没有实战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秦军主帅已经换成了白起,他知道赵括的缺点,先假装被他打败,暗地里已经切断了赵军的粮草,另外又派5000骑兵,攻占了赵军的大营,把赵国40万大军切成了两半,赵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被困达46天,最后,赵括亲自领兵突围,被乱箭射死,赵括一死群龙无首,全部投降,白起起初答应了,但是怕他们造反,所以全部坑杀。

自从赵括兵败以后,秦军势如破竹,一直杀到赵国国都邯郸。公元前259年,秦军大将白起包围了邯郸,赵国的平原君派人去游说秦相范雎,说:如果白起攻下邯郸,必被封为三公,地位可就比你高了呀,以及秦国消耗了很多,说动了范雎,范雎便劝秦王,以秦军消耗太多为由, 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王答应了,命令白起退兵。

公元前258年,秦军大军王龁包围了邯郸,大敌当前,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借兵解围,平原君挑选了20个文武双全的人,作为了自己的助手,到了楚国以后,楚王只在朝堂上接见平原君一个人,门客们就在台阶下等着,可是楚王和平原君讨论合纵抗秦的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都没有结果。其中一个门客叫毛遂,他立即走上台阶,按着手中的宝剑,他问:“我们与楚国联合抗秦,是为了你们楚国好啊!楚国拥有五千里的土地,兵精粮足,应该是一个强国,却被白起占领了国都郢都,逼得大王您不得不迁都,而且秦军还把楚国列祖列宗的牌位都烧毁了,难道你不想报仇吗?我的主人,平原君跟您商量联合抗秦的事,不单是为了我们赵国,更是为了楚国啊!楚王的心都被戳痛了,答应了联合抗秦的事,他派春申君黄歇带领八万大军,前去救援赵国。

赵王又请求魏国求助,魏王答应了,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援助赵国,可是这时,魏王接到了秦王的口信,口信中说:“秦赵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事情,其他各国要是敢援救赵国,我灭掉战国之后,必定调动大军攻击他!"魏王害怕秦国,于是命令晋鄙停止前进,屯兵邺城,名义上是救赵,但实际上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赵国公子平原君的夫人就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知道了这件事,他就写信给信陵君,眼看邯郸就要落入秦国手中,即使你轻视我,但是你不可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也很着急,他去见过魏王,请求他发兵,但是魏王没有答应。信陵君得到了一个叫侯嬴的隐士点拨,他对信陵君说:“要想去救赵国,首先要有兵权,调动大军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里面,魏王的宠妃如姬,你曾经为她父亲报了仇,她很感激你,你只要一开口,如姬肯定会帮助公子盗取兵符,有了兵符,你就可以夺晋鄙的兵权,营救赵国了。”如姬果然盗出了兵符,信陵君拿到兵符后,侯嬴又对他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晋鄙看见兵符后,仍不肯交出兵权,那就麻烦了!我有个朋友叫朱亥,勇猛无比,让他和你一起走吧!信陵君和朱亥到了邺城,晋鄙果真不肯交出兵权,朱亥拿出在袖子里的大锤,击杀了晋鄙,于是信陵君夺了他的兵权,向邯郸进发了。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抵达邯郸,赵国守军配合魏、楚两国的军队,出城反击,在三面夹击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于是顺利的解除了。


阿卿聊历史


邯郸之战,赵国为何能够抵御住秦国的进攻?

邯郸之战前有长平之战,赵国已元气大伤,为什么接下来的邯郸之战反而能挺住了?

本人细看史料,分析原因如下:

1、秦赵两国在休战期间,赵国联盟他国,如魏国、楚国等,为共同抗秦打下基础!

从古到今,都有联盟之说。人是要群居的,集合力量,借力不费力!如果只有赵国一国之力,是不足于抵抗秦国的,因为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赵国一国之力无以抵抗!

和他国联盟,是赵国对抗秦国进攻的法宝!

2、人在绝境,绝地反击之力最强大!

由于长平之战中,赵国人员伤亡惨重!使赵国举国上下同心同气一致对外!

人说,在绝境中的人,是最有斗志的!

另一种说法是,在我们安逸的生活中,也要在安逸中看清危机!过惯了平静,要在平静中让自己保持战斗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随时保持上进的能力!

3、秦国之白起这次没有领军,秦国之军没有得力之将,在久攻不下赵国下士气肯定不会高涨!和赵国不一样,赵国是因败而勇气起,虎胆生,不怕死,全力奋力抵御泰军!

从今看古,古人和今人一样,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国内统一对外,国外加强联盟,强大我方,以达到强国富业的目标方向!


皓月蔓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赵国惨败,被白起坑杀降兵四十万人,而作为获胜方的秦国亦是损失惨重。

此战造成的后果就是赵国青壮年皆死,国内空虚。白起趁此机会,向秦昭襄王谏言,要求乘胜追击。哪曾想范雎害怕白起功劳过大,从而爬到他的头上,于是便劝谏秦昭襄王暂时止兵。

秦昭襄王亦感觉秦国伤亡太重,便决定暂时休兵。几个月后,赵国拒绝向秦国割地,这才惹怒了秦昭襄王。于是,时隔数月后,另一场重量级战役,邯郸之战再次打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长平遭受重创的赵国在此战中居然大败秦国,使得秦国不得不退兵。

那么,赵国是如何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打赢秦国的呢?

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平原君及时醒悟,极大地激发了赵国士兵的战斗热情

长平之战都源自于上党之争。而上党之争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平原君赵胜和赵王过于贪婪导致的。正如司马迁所评价的那样: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

好在,平原君及时醒悟,在国难之际,散尽家财,分发给士兵,并将自己的妻妾编到士兵队伍中,一起抵抗秦国的攻打。

平原君此举使得邯郸子民极为感动,而平原君也借此获得了死士三千人。这三千人极为关键。正是因为他们,才使得赵国及时地支撑到援军的到来。

秦国发动灭国之战,引起了诸侯们的警觉,魏国、楚国分封派兵支援

在邯郸之战中,仅仅依靠赵国残存的士兵只能守得住一时,但是绝对守不住一世。因此,赵国必须找到盟友,才能渡过这场危机。

好在,秦国发动灭国之战的行为,还是引起了诸侯们的警惕。尤其是引起了魏国信陵君的警惕。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他一听说秦国攻打邯郸的消息,就决定支援赵国。哪曾想当时的魏王贪生怕死,害怕事后受到秦国的报复,因此一直犹豫不定,龟缩不敢向前。于是,信陵君只好偷偷地拿到魏王的虎符,并带人击杀带兵的晋鄙,亲自支援赵国。

另外,平原君赵胜因为毛遂的缘故,同样说服了楚王,让他出兵支援赵国。

秦昭襄王和白起生隙,邯郸之战,白起拒绝出征

长平之战过后,白起本想乘胜追击,却因为范雎的谗言,错失了灭赵的好机会。因此,当白起听说秦昭襄王想要再次攻打赵国时,白起一直称病不愿前往。

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因为屡次被白起顶撞,心里也是满腔怒火。因此不计后果的增兵邯郸。然而秦昭襄王的这种欲速则不达的行为,却是兵家大忌。

因此,秦国在邯郸屡屡失利。

结束语

邯郸之战,赵国的胜利和秦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秦国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力本身就不复当年。再加上灭国之难使得赵国上下同仇敌忾,也难怪秦国接连失利了。


小云轩谈史


《史记》记载,当时的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着被秦军杀害的人,在长平之战一年后的公元前259年,秦国继续派遣20万大军讨伐赵国。赵国人对于侵略者秦军,表现出来了同仇敌忾的气势。此时赵国依然还有名将廉颇以及10万左右的大军,他们以守待攻,而赵国宰相平原君,则散尽家财,招募士族,编制妻妾进入行伍,鼓励军民共御国难。

等到秦国包围赵国邯郸之后,都城里面已经准备够了足足一年多的粮食,城里面十几万的百姓也被动员来到城头防御城墙,因此一直过去了一年,秦国都始终攻克不了邯郸。不单单如此,赵国还组织了3000的敢死队,主动向城外的秦军发起冲击,赵国悍不赴死的精神也确实震慑了秦国的部队。

后又联合了魏、楚两国夹击秦军,而秦军在久攻不下邯郸后士气早已不能跟初到邯郸时相比,所以在魏、楚两国的帮助下成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军。


泥鳅爱剪辑


赵秦长平之战中,主将赵括与45万赵军覆没。赵国被迫与合纵国交好,加强战备,并违约不割六城予秦。秦王怒,令王陵率兵二十万直取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应战,邯郸之战开始。

廉颇率兵十万死拼,赵相平原君散尽家财犒赏士卒并编妻妾入行武。邯郸军民同仇敌忾死守一年,逼迫秦军增兵十五万的同时,城里粮草亦消耗殆尽。赵王无奈,求救于魏楚。

平原君奉命出使楚国求救,门客毛遂自荐随行。关键时刻,毛遂力陈利害,成功说服楚王发兵十万救赵。楚国春申君亦率军救赵。

魏国信陵君依靠如姬盗取魏王虎符,夺取兵权后率精兵八万救赵,此即“窃符救赵”。

援军至前,平原君招募三千名敢死队员进击秦军,却秦三十里。两国援军抵达邯郸近郊后立即展开攻击,赵军亦出城反击。秦大败,先后损失约二十万人。邯郸之战终。

可见,赵国能坚守邯郸之因如下:一,众志成城,保家卫国。二,各显其能,同心协力,战国四公子只有孟尝君未出镜表演。三,决策正确,求救合纵。


2许云辉


要说邯郸之战!必不可免的要先说长平之战!这场旷日之久的惨烈战役,不仅成就了秦国战将白起的‘人屠’之名!也彻底葬送了赵国的举国精锐40余万大军!至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单独阻挡秦国的东进之路!

言归正传:长平之战之后,秦将白起想趁着赵国战力尽失之际!兵发赵国!想一举攻下邯郸!此时秦军虽然也是损失过半!但是一场旷世大胜之下!兵士士气正旺,兵峰正锐!加之古代消息不发达!还能给对手来一个措手不及!此时进攻的确是最好的时刻!

但是此时秦国内的另一个派系丞相范雎不愿意!这里当然是有心里的小九九,毕竟派系之争历来都是朝堂另一番血雨腥风!加上秦王也考虑到虽然战争胜利,但是国内也是损失惨重!于是同意范雎之言,并没有同意白起继续进攻!丧失进攻的有利时机!

回到此时赵国!我们可以想象到赵国内的惨痛景象!史书所言:家家户户挂白绫!夫妻叔伯兄弟等皆已大部阵亡!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心中我想除了心痛更还有怒火吧!

等到秦国再次调集大军攻打邯郸的时候,赵国内,必然是无论男女老幼皆是心中怒火旺盛,尽皆死战,为亲人报仇!古人语:哀兵必胜!我想形容此刻正是时候!

赵国外:其他国家也都不是傻子!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秦国想攻下赵国,其余诸国必然不愿!这里从楚魏两国发病救赵就可以看出来!秦国虽强,但前有长平刚刚损失过半兵力,辎重粮草!所以面对3国围攻想胜利也是没啥希望了!




无名是因为懒


长平之战时秦国接受了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因为那时秦国的士卒伤亡近半,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士卒长期在外,士气低迷;魏楚蠢蠢欲动,非常不安全。因此秦国与赵国和平共处。但是之后赵国却没有履行之前的合约,这让秦国十分恼怒,秦赵邯郸之战一触即发。

  秦国失败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没有事先估量好自己的实力。当时秦昭王派白起出征被白起拒绝,因为白起注意到经过长平之战,秦军伤亡惨重,精锐部队损失大半。但是秦王对自己的军队十分有信心,仍然挥军伐赵。

  第二是秦国将士的心没有赵国的齐。白起在长平之战时发现赵人的战斗意志十分顽强,且他们的顽强在于内在的民族气质,不像秦国要靠着利诱才能激发士卒的战斗激情。在邯郸之战中,虽然邯郸城内伤员遍地,但士气高昂。赵国民众可以“以骨为炊”、“刎子而食”,秦国士卒却怨声载道,疲惫不堪。

  第三是秦国没有考虑到魏楚的动向。之前在长平之战时,秦国就因为担心魏楚的威胁而暂时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此次邯郸之战中,魏楚成了赵国的联军,三方齐力,打击了秦国的嚣张气焰,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




柴创6


赵国在长平战败后国力大损可以说是伤筋动骨,40万人战死,以至于家家户户穿戴孝服哀鸿遍野。同时更加深了百姓和官员对秦的憎恨,对白起恨不得食其肉。现在高平有种炸豆腐的小吃就叫“白起肉”,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曾做过报道。可见百姓对秦和白起的憎恨。

也因于此赵国上下在邯郸之战中众志成城民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空气上提升,宁愿易子而食也绝不投降,平原君赵胜更是杀妻劳军,率领家小抗拒秦国...种种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都在不断的发生。这种攻城守城的消耗战一直维持了两年之久,赵国也没有投降。后起再加上联合楚魏两国的友军由魏无忌领军反攻,以至于使秦国战败,一溃千里退入函谷关。


真空阳台壁挂太阳能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配合赵国守军反击秦军。秦军在三国的夹击中大败,损失惨重,有两万秦军被迫投降。邯郸失败的使得秦昭襄王被迫和赵、魏、楚三国议和,并归还之前占领的一些土地。始终托病不战的白起先是被秦昭襄王派人遣出咸阳,后又被迫自杀。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全国上下坚定了抗秦的决心,后又联合了魏、楚两国夹击秦军,而秦军在久攻不下邯郸后士气早已不能跟初到邯郸时相比,所以在魏、楚两国的帮助下成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