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传统的大师们如陈安之,刘一秒,梁凯恩,翟鸿燊,俞凌雄等等感觉没有市场了呢?

4少


他们只是利用了人急功近利走捷径的心里而已,最后成功的只是讲师财色双收


云雾山中人


为何传统的大师们如陈安之,刘一秒,梁凯恩,翟鸿燊,俞凌雄等等没有市场了呢?

之前,写了一个回答,也写了一篇文章,我再摘录一下,我的观点,未必对,大家一起交流,我始终认为,看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要看到问题的本质,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人云亦云你永远都要被人割韭菜!记住,陈安之们,也没什么不对,一切要看自己的理解,以及有自己的判断,这个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有人问:为什么学过陈安之成功学的人都变得神经兮兮的,听了刘一秒的培训后企业都做倒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20年前的陈安之,10年前的刘一秒,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并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

陈安之的成功学,是不是一无是处呢,刘一秒的三玄智慧,到底有什么魔力,让那个时代的企业家丧失了理智,蜂拥而至呢?

难道他们都是大傻瓜,这些企业家还不如这些普通的打工一族?

好好想想,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

陈安之时代,是执行力第一的时代。

成功学的本质:只要心态好,朝一个固定的目标努力,就会成功!那个时代是一个中心化的时代,目标,方式,方法几乎是固定的,掌握了就能成功,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这是陈安之时代成功学的本质。

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花钱买书,买光碟,听讲座,凭什么啊,学习一种心态,调动主观能动性,掌握方法,努力就会成功,这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这就是陈安之成功学的逻辑,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前几年,进入了刘一秒时代。

刘一秒,深圳思八达的创始人,传奇经历,江湖人称秒哥。

刘一秒原来在成功梦工场销售陈安之的课程,据说有一客户非常难搞定,秒哥一天打了100多个电话,搞定了这个客户,也因此一战成名。

成功是原因的,绝非偶然,你能说,人家全部靠蛮力吗?绝对是有智慧和方法的人才能成功。

后来的事情比较复杂, 不详细展开了。

秒哥此后向成功梦工场的老板王阳要求去做讲师,没有获得同意,王阳认为他做不了。秒哥一怒之下,离开了成功梦工场,几年之后,出来已经是大师了。

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估计是遇到高人了吧,或许是闭门苦练······

但可以看出,刘一秒是有天赋的,否则怎能成为一代培训大咖?

秒哥的课程结合了管理和领导力,打鸡血也有,另类鸡汤吧!

但也正暗合了那个时代的战略、品牌、管理和领导力。

太详细和专业的不想在这里讲了,估计也没人看。

我想说的是,你去听成功学也好,管理学,领导力课程也罢,但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框架系统,否则,学得越多,就像题主说的:学乱了,学砸了,学疯了。

在碎片化学习之前,先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然后再不断地用碎片化知识进行原有知识的填充和更新,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之道!

人总是有痛点、痒点的,也是有局限的,东哥,马总,大明星,大v都一样,有在这个世界上的认知局限,要不那些道长,隐士,王林怎么会有市场,但你能说马总和东哥很愚昧吗?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去中心化,碎片化和分布式的世界,需要另外的一套方法了。

为什么学过陈安之成功学的人都变得神经兮兮的,听了刘一秒的培训后企业都做倒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切源于自己!!神经兮兮也好,企业垮了也罢,怪不得别人,因为你自己不会独立思考和变通,人云亦云,即使你不去听这些,也会垮掉…


深知精准营销创始人CEO 蒋军

提供互联网精准营销策划,品牌超级IP构建,场景化产品策划,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社群营销运营,资源导入及项目落地,急功急利做品牌,快速实现销售转化裂变。


蒋军


若去对比这些人物,多少有些大言不惭,不敬之嫌。这几位大神,都和成功学,教育培训相关。我曾经也痴迷于成功学,就姑且从成功学热度下降谈下自己看法。

1、成功学,类似打鸡血,但实操难度较大。刚开始接触成功学演讲的时候,正是成功学风靡的时候,那时候一张陈安之的演讲视频光盘卖好几百。看的我热血沸腾,让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辉煌。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遇到现实,大多凉凉。他们的演讲过多的强调了个人努力,个人热血,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每个人及其面对的客观现实。有的人资源太少,家庭复杂,有的人意志不是很坚定,有的人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导致,参与成功学培训的学员,其实真正成功的并不多。

3、审美疲劳。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接收的励志人物信息太多。有一种疲劳感,和麻木感。4、出现了更多比他们成功,比他们的演讲更让人思考的人物,吸引了大家眼球。如马云,等互联网人物。

5、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更多的人认清成功学的弊端,太多空泛,可执行性不强。同时也清楚了自己该走的人生路。也许,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并不一样。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喜欢平淡的生活。有一个喜欢的工作,和睦的家庭,未必就不是一种成功。

成功学虽然热度不如以前,但也不能一棒子大死,其鼓舞人上进努力的思想还是很可取的。尤其对年轻人,有很好的鼓舞启示作用。

以上,若你还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微人轻轻言


现在大师的门槛是不是有点太低了?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在胡适的建议下聘用了四个人,他们分别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清华的校长梅贻琦说过一句后来非常出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48年3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召开了年会,选举出了81名首届院士。其中人文组院士28人,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

这是当年留下来的合影

第一排左起:1.萨本栋 2.陈达 3.茅以升 4.竺可桢 5.张元济 6.朱家骅 7.王宠惠 8.胡适 9.李书华 10.饶毓泰 11.庄长恭

第二排左起:1.周鲠生 2.冯友兰 3.杨钟健 4.汤佩松 5.陶孟和 6.凌鸿勋 7.袁贻瑾 8.吴学周 9.汤用彤

第三排左起:1.余嘉锡 2.梁思成 3.秉志 4.周仁 5.萧公权 6.严济慈 7.叶企荪 8.李先闻

第四排左起:1.杨树达 2.李宗恩 3.伍献文 4.陈垣 5.胡先骕 6.李济 7.戴芳澜 8.苏步青

第五排左起:1.谢家荣 2.俞大绂 3.陈省身 4.殷宏章 5.柳诒徵 6.冯德培 7.傅斯年 8.贝时璋 9.姜立夫

第六排左起:1.邓叔群 2.吴定良 3.钱崇澍

我不知道问题里提到的那几位,有哪一点能配得上大师的称号,还是传统的大师。大师是有大学问的,是要对整个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有所推进有所影响的,上面的那几位,抱歉,没有一点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说上面几位售卖的“东西”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还行,利用信息差也有市场,但是现在面对崭新的时代和市场,细分领域增多,他们的影响某种程度被削弱了,他们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他们所拥有的那个市场越来越不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


花痴巨人


这些大咖等不是没市场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太快了,70后、80后的思维和现在的90后00后的思维不一样了,领导观念也不一样,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再拿老一套管理方法来给90后和00后打鸡血,已经是不管用了,现在的小年轻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只注重你能给我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所以现在的90、00后少了一点稳重多了一点洒脱、直接。所以更喜欢专业,领域性的东西。


企业管理与自然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沉睡的人,二是求知的人。

沉睡的人是还未自我觉醒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求知的人是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但是缺乏方法的人。

传统的大师们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是沉睡的人,所以他们在鸡血、成功、励志敲醒越来越多的人。

然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觉醒,你不再需要告诉他“钱有多重要、成功有多重要”,因为没有人在沉睡,人人都渴望成功。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不再需要来自外部敲醒和激励,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何成功的方法。于是,求知的人开始变多,当下市面最火的课程是关于创新、关于成长、关于思维的,因为这些都是教会人如何获得成功。所以,吴晓波、樊登、罗振宇、李善友成为了今天知识付费的“四大天王”。

在众多成功学中,成功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飞翔的过程,只要振翅,纵身跳跃,就飞向云霄。但现实中的成功,却是拿着梯子,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一步步爬到了云霄。所以,曾经风靡的成功学不再流行,因为越来越多人看到成功背后的真相。

除此之外,今天是一个“向有结果的人”学习的时代,当你没有产出看得见的结果,就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自然更加谈不上拥有追随你的人。同时,今天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信息前所未有的发达和丰富,所以,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掌握任何我想知道的信息,而不再仅仅依靠听大师们的演讲。

陈安之、刘一秒、梁凯恩等大师,他们曾为这个时代贡献价值,他们敲醒了很多沉睡之中人,但他们今天不再如从前那么火,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止是大师们会遇到时代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挑战。永远记住:你最大的对手永远不是某个人,而是你所处的这个时代。


一语随行


这几位你所谓的传统大师,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成就了他们,同时也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淘汰了他们。市场中的人和物都已今非昔比,市场的需求当然也随之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曾是那个商业时代许多销售从业人员的精神导师。


见证沧海桑田


先说曾经的大师陈安之几乎演化成了骗子的别名,你说有多可怕他们这些曾经的大师就有多么可怕?因为我发起的范曾研究会微信群,当然一部分有范先生的朋友,粉丝,或弟子,或崇拜者。有一天不知为何我们平台上的话题扯到了陈安之,主持人很快把这话题遮蔽了?事后,这主持人悄悄给我说陈安之的什么什么我才醒悟,陈安之之流也许被社会将淘汰。你想陈安之们现在为何没了市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陈安之们得反思为何不如李子柒?





诗豪天


就一个道理!

知行合一!说的做的那是两回事。实践出来的才是真知,第一代的创业者,已经被洗去很多。这些所谓大师,并没有真正发展哪个企业出色出彩。时间把这些大师都通通曝光,拖去底裤。

新创业者,更是比他们优秀。



又话新成都往事


那些人只是在当时有一股市场热的背景下赚了很多,还有高额的学费让学员负担不起,但是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跟你教成功你就能成功吗?但是他们反正是赚到了,有那时间我还不如自己看易经自己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喜欢的朋友多多关注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