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一篇《醉翁亭记》不含标点402个字,将古典散文之美体现到了极致。在很多人眼里,散文中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与之媲美外,再无其它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注.王勃《滕王阁序》是骈文不是散文)。

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在这篇《醉翁亭记》中,欧阳文忠公重点突出的就是一个“乐”字。“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其中最有名的两句,将“乐”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但真的读懂了此文就会发现,其实它是满纸辛酸泪。

写此文时,欧阳修38岁,正任滁州太守,官职不大,而且是被贬至此。所以虽然此文强调与民同乐,但其实他是日日以酒消愁愁更愁。眼尖的朋友会发现,这篇散文和欧阳修此前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它绝口不提女人,这对欧阳修来说其实是不太正常的。

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了解欧阳修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欧阳修半生风流,他的词作当真是”三句不离女人”。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他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花似伊,柳似伊”都是肉麻情词中的经典。但在《醉翁亭记》中,别说提到爱情了,就连一个“伊”字等与女人相关的字眼他都没写。大家可以看以下这段文字: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这是《醉翁亭》记中的一段,描写他在醉翁亭的一场宴席。文人摆宴,为显雅致按道理是一定要有歌女弹琴助兴的,欧阳修的其它词作中也写过类似的内容。但这段文字却刻意回避了这些,这就说明欧阳修是当真不敢写,这是为何?他到底在怕什么?当年上学时老师对个中原因不好直说,所以上学时咱们也没太弄懂,本期笔者就来说一说这个事。

一切要从欧阳修被贬至滁州的原因说起。当年欧阳修因支持好友范仲淹等人的北宋革新运动,得罪了保守派夏竦等人。为整垮欧阳修,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奇葩的理由,说欧阳修平日里太过风流,竟与自己的外甥女张氏有染。他们甚至找到了所谓的证据:欧阳修年轻时写的一篇情词《望江南》。这篇情词的上阕是这样的: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很显然这是送给一位年轻姑娘的作品,保守派非说这是欧阳修写给才十几岁的外甥女的,这让他百口莫辩。这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这还了得!一位大文豪竟犯下这样的事,皇帝听了也是气得不行,于是便有了欧阳修的此次被贬。此事如今已过了900多年,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也搞不清了,但这事确实让欧阳修的人生轨迹改变了。

欧阳修写词“三句不离女人”,为何《醉翁亭记》不提?他在怕什么

被贬滁州后,欧阳修的作风变了不少,他在滁州宽简为政,让百姓平和安定的生活,而自己也陶醉于山不中,修身养性,与民同乐,这段时间他极少再写关于爱情的作品,这就是《醉翁亭记》中他绝口不提女人了的原因。不过话说回来,这篇《醉翁亭记》,少了些风花雪月,倒是颇为接地气,欧阳修当年刻意的避讳其实是对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