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shenwenyuan


辽国萧太后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被出土前,世间最贵的寿衣是汉代出土的金缕玉衣,其价值为24亿。萧太后这件刷新这个数字的寿衣,根据专家估算约为34亿。

如此价值连城的寿衣竟是在萧太后所葬的乾陵被盗四次以后才被发现的,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试问,为谋财盗墓的盗墓贼为何放着34亿不管不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盗墓本身。

世间的所有盗墓者,因为长期与阴晦死人打交道,所以他们多少是迷信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夜路走得越多,越怕。

所以,在所有盗墓者看来:寿衣这个东西是相当不吉利的,因为它是死人的贴身物件。也正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尽可能地不去碰寿衣。相比陪葬品,寿衣在盗墓者眼里也并不那么值钱。

一位资深盗墓者曾透露,一般情况下,盗墓都不会要寿衣,除非寿衣是金银打造或者镶嵌宝石。即便如此,盗墓者也不会把寿衣全部偷走,他们会选择将寿衣身上的值钱物件弄下来了事。毕竟,带个寿衣走实在太晦气,没准还会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以上,便是萧太后寿衣没被盗走的原因之一,这原因之二在于:有经验的盗墓者都知道,因为历经年代太久远,盗墓者进入墓地时,里头的东西多半看起来像破铜烂铁,即便是价值连城的珠宝配件。

其他物件如此,穿在死人身上的寿衣就更加了,它们多半看起来像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尸身腐烂后沾染)裹作一团。所以,即便价值连城,这寿衣看起来也跟破衣烂衫差不多。这便是它能躲过盗墓者贼手的原因之二。

说完了这个,接下来来说说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为何能值34亿。

首先,这件衣服所穿之人在历史上地位极其特殊,她虽是个女子,却曾把持辽国朝政达四十年之久。

在这些之外,萧太后还极具传奇性。

在嫁给辽景宗时,萧太后曾有喜欢的人,他是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韩德让。此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甚得萧太后倾心。

但因政治考虑,萧太后不得已嫁给了皇帝做了皇后,即便如此,她心中所爱却只韩德让一人而已。

后来,辽景宗死后,萧太后主动公开示爱韩德让,不久她还不顾一切与他举行了婚礼。两人婚后,萧太后面对满朝文武的指点议论竟不为所动,将韩德让爱得无怨无悔。

相当让人感动的是萧太后的儿子,即后来继位的辽圣宗不仅对他们的爱情不反感,反而对韩德让极其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他真真把他当成了父亲。

狗血与传奇的共同点是都非常不可思议,区别则在于:狗血经不起风雨,而传奇则经得起任何。萧太后与韩德让始终不渝的爱情终让他们成为传奇。

这样的一个女子,自然会让其寿衣的文物价值更高。

但一件文物,即便所用之人再传奇、承载历史再深远,若文物本身价值不高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价格。没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本身的价值也非比寻常。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由一片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采用了太多早已失传的技艺,比如前襟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就用一种已经失传的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编织而成的。

这种失传已久的编织法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可以让任何肉眼看不到线头:全被用特殊手法隐藏了。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件衣服的材质虽是金丝,但是空隙均匀,排列的极其精巧紧密,其技艺堪称举世无双。

这样的技艺,盗墓者在黑漆漆的地下仅凭肉眼,自然是察觉不出的。说来,若他们真能有察觉真正值钱家什的能力,他们便也不会做盗墓贼了,真真可叹。

另外,这件寿衣的完整性也是其价值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连与衣服一体的凤冠、凤袍也分别在1991年和1993年被先于寿衣(1995年)被找到了。


豆豆随手拍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在考古界,除了一些珍贵的珠宝值钱以外,那些名人的寿衣,其实也很值钱。曾经有一件汉朝的那一件金缕玉衣,被人估价为24亿元。但还有一件寿衣,被人估价为34亿,这件寿衣就是萧太后穿的那一件寿衣。为什么她的这件寿衣会有这么高的估价?主要这是因为这件衣服制作材料特殊,款式也特别的新颖。这是一件用黄金来打造成的短袖上衣,放眼现如今,这样的衣服也是找不到几件的。



更何况,在人们思想这么保守的古代,居然出现了短袖款式的寿衣,这也算是极具有研究价值的一件物品。而且看一看这件寿衣,它的设计还比较的新潮,短袖上面绣着凤凰逐日、缠枝莲等图案。这些绣工也特别的精美,款式的设计在古代算很新颖潮流,一看就非常的贵气大方。但这都不是这件衣服最值钱的原因,最值钱的是因为这种刺绣方法。衣服上面的刺绣方法,是早就在国内失传的古绣刺绣。也是因此,这件衣服的考古价值,制作手艺,都是衣服值钱的地方。再加上这又是一位太后穿过的衣服,有着这么多年的历史价值,所以开价几十亿,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在60年代初,萧太后的墓就已经被盗贼光顾过了,等考古工作者发现时,也只能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墓中的大部分珍宝都已经被盗贼偷空了,但这件金丝寿衣却还在萧太后的墓地中。这样一件宝贝,盗墓者其实并不是不敢偷,只是他不识货。以为这就是一件普通的陪葬衣服,并没有什么值钱的地方。想必当他听到了考古专家们给出的估价后,肠子都已经悔青了吧!



盗墓人们在偷墓之时,都是悄悄的,只敢选择在夜晚进行。而且墓地中的光线暗,他们也不敢开太明亮的灯光。不像专家们发掘,都是正规的挖掘,使得墓地中灯光明亮,能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盗墓者只是晃眼一看,看见这件穿在尸体上的寿衣,出于晦气,他们并不会想上手去摸摸。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件衣服是用金丝制成,更加不可能知道这件衣服的刺绣是那么的珍贵。再者来说,墓地中那些耀眼的珠宝们就已经快闪瞎盗墓者们的眼,他们又怎么会分出心神,去关心这一件毫不起眼的寿衣呢?也是因此,这件珍宝才能逃过一劫,没有落入这些不法分子们的手中。


江上孤舟


盗墓贼不识货呗!

寿衣与其他文物不一样,寿衣长期埋在地下,初见天日时,跟一坨坨破烂儿似的,很少有人能将刚刚发掘出来的寿衣,与宝贝联系在一起。

在地下被埋了千年的寿衣,长啥样呢?请看图

这种图片,是明朝的一具古尸(无意冒犯)。出土时,基本上还保持下葬时的状态,身上的寿衣和裹尸布都还在,只是有些破旧——看起来,似乎是某个垃圾坑里捡来的棉被裹在身上一样。

盗墓贼下墓,所图为财,对于这些衣物的处置方式,往往都是扒掉仍在一旁。

这些被拔下来的衣物,积年累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看图

这种图片,也是考古现场的照片。

墓主人的棺椁已经不复存在,墓主人的衣物也遭到破坏。如果没有考古清理、后期保护处理,墓主人的衣物哪个盗墓贼会惦记?

这玩意儿,拿在手里嫌沉,拖到家里晦气;关键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东西根本就不值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下葬之后,她的坟墓被孙殿英给光顾了,盖在她身上的陀罗经尼被就被孙殿英等人给扒下来,将被面上的珍宝拽走,将被子扔在一边,成为无人理会的“垃圾”。

2008年,在一场拍卖会上,乾隆皇帝下葬时所用的陀罗经被悄然进入拍卖会,被一个买主以9万元的超低价格买走!可见,不仅很多藏家不识货,连常年经手文物的拍卖行,都有打眼的时候。更不用说,整天在地里钻来钻去的盗墓贼了。

回到主题,辽国萧太后的坟墓,虽然经过多次盗掘,为何她的寿衣无人理会呢?

公元1117年,辽国的乾州、显州二州投降金国,这里,恰是辽国皇陵墓葬区,萧太后的陵寝也在这里。

此时,距离萧太后去世(1009年),已经过去了108年。埋在黄土之下的萧太后,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覆盖在她身上的丝织品,也成了“破烂”的模样。

辽国降金之后,金国对辽国的皇陵采取大规模盗掘,萧太后也没能逃过此劫。

正是这一次官倒,原本穿在萧太后身上的寿衣,被“官兵”扒下,仍在墓室一角,成了人人嫌弃的“垃圾”。此后,虽然历经多次盗掘,这件“垃圾”因为实在不起眼,一次又一次躲过盗墓贼的贼眼。

上世纪90年代,辽景宗、萧太后两人生前所用遗物,惊现锦州!

这些文物包括:萧太后凤袍、萧太后黄金寿衣、景宗皇帝手令背‘宜速’金牌、景宗皇帝令铜牌、大辽承天皇太都统金铜牌等等,每一件,都足以轰动当时。

学界不禁发出疑问,如此多的重器同时出现,除了辽国皇陵被盗,还能有别的情况?

但是,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辽国的皇陵区并未发现新的盗洞,这也就意味着萧太后的墓葬,并不是当时被盗,而是在更早,甚至是解放前被盗。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发掘、交易。但是,文保法有个时间界限——解放前后,解放前所发现的文物,并不在此列。

萧太后的陪葬品之所以能被如此明目张胆地拿出来拍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并无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东西是解放后被盗掘之物。

萧太后的陪葬品与乾隆的陀罗经被不一样,陀罗经被一问世,只卖了9万元的“高价”,而萧太后的这些衣物,竟被专家估价34亿之多!

至于这个价格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只能去问那些估价的专家了。

不过,萧太后的遗物历经千年,期间无数盗墓贼来了又走,她的遗物能始终躺在墓里,真真说明一个情况:盗墓贼的姿势水平还是不够啊!


祗树


辽国萧太后的陵墓被盗不下五次之多,墓中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你觉得萧太后死后穿的寿衣——“金缕衣”,后来被专家估价34亿的宝贝会没人碰吗?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上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

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她觉得太累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什么权力财富,身体好才是根本”!萧绰想开了,她要好好休息,过好自己的余生。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的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辽圣宗,也就是她的儿子十分难过,把母亲隆重葬在了父亲身旁,据说陪葬品十分丰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萧绰和丈夫辽景宗合葬墓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很荒凉。为什么呢?

原来辽乾陵(景宗和萧太后合葬墓)很荒凉,因为这个墓已经被盗掘不下于五次,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说起来萧绰生前很风光,但死后很凄凉,比慈禧死后惨多了。不知道和厚葬有没有直接联系?

前面讲了,宋、金、辽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到后来宋朝皇帝很弱智,竟联金灭了大辽。我觉得宋朝皇帝没仔细读《三国》,让任何一方做大做强都对宋朝不利,到后来宋朝终于尝到了苦果——“靖康之耻”,北宋最后被金国灭了。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提。

回到话题,宋金联手灭辽,在辽国灭亡前夕,即辽天庆九年(1119年),萧太后死后100余年,金兵为了报复辽国,把乾陵盗掘,然后把墓内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这是辽乾陵首次被盗。

辽国被灭后,当金国占领汴京无暇他顾时,南方的盗贼乘虚而入,对辽乾陵又进行了一次洗劫。这是第二次乾陵被盗。



1912~1915年间,即民国初年。辽乾陵被当地的饥民挖掘了一遍,这是第三次被盗掘。

1931~1939年,日本打着调研之名把辽乾陵挖掘了一遍,这是第4次被盗掘。

1994~1999年间,被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式的盗掘了一遍。这是辽乾陵第五次被盗掘。

2003年,辽乾陵再次被盗,这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后一次被盗掘。

行文至此,我估计亲们明白了吧?

萧绰死后穿的“金缕衣”,被估价34亿不是无人敢碰,其实是第一次早就被金人盗掠走了,即便不是第一次,它的命运不会逃过第二次,第三次……



事实确实如此,到了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出现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现的是金银珠宝,到后来一些宝贝随之出现。

1995年,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出现在了辽宁。“金缕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出现使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考古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里的“金缕玉衣”黯然失色。

“金缕玉衣”估价24亿,而萧绰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做工更加精细,它是由10,730克黄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宝石制作而成。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先生估价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想想看,盗贼怎么能不敢碰呢?


秉烛读春秋


萧太后在历史上的名声,是和慈禧、武则天等人名声一样响亮的女人。曾两败宋军,还割下杨业的头颅,送到边关振奋士气。


死后不得安宁,墓穴被盗多次!

1971年,富屯乡龙岗子村何有成书记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深挖洞搞防空的运动。偶然之间挖到了辽国第五位皇帝的孙子的墓穴。随后算是捅了马蜂窝,一连挖出来十几个墓穴。

等到专家闻讯赶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来晚了。难道是村民监守自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专家发现这些墓穴基本上全部是空的。就算是不是空的,也基本上被盗墓贼盗过不少。

其实专家看到的时候,只是根据部分残破的文物得知这里是辽代墓穴,具体是谁的就不清楚了。尽管这处墓穴被破坏殆尽,但是专家还是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看看到底是谁的墓穴。

回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这里是辽代皇帝墓穴不假,而且还埋了四个皇帝一个太后,这里的太后就是萧太后。专家还有个意外发现,这处墓穴被盗了四次。

第一次是公元1119年,金兵攻打辽国,皇帝墓葬群也跟着遭殃。皇室陵墓表面的建筑群被毁坏一空,还有两座皇帝陵墓被盗。

第二次是因为金国迁都,对于原先辽国的这处墓葬群管理不到位。南方的盗墓贼闻讯赶来,又是一顿大清洗。

第三次是民国初年,又是天下大乱。这次倒是没有盗墓贼,是生活在本地的民众,他们联合起来把这处墓葬群翻了一遍。只要是好东西,可以卖的都卖了。

第四次是在日本侵华时期,他们打着研究辽国墓葬群的幌子,开始了所谓的“盗墓式”考古。这次比之前狠,完全就是拉网式盗。

至于说第五次算不上盗墓,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一群人本来是想着来盗墓,但是来了之后发现好东西都没了。唯独盗走的一部分,也只不过是残破文物。

辽代皇室墓穴惊现古玩市场,萧太后寿衣价值34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一些古玩市场突然涌现出来了大量的辽代皇室陪葬品。而且还煞有介事的说是金国时候盗墓所得,后来偶然传下来的。先不管理由真假,但是确实在国内引起一股热潮。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辽代萧太后的寿衣,只不过这些寿衣还不是一次性出现的。分别是在1991年出现的萧太后凤冠,1993年出现的萧太后凤袍,1995年萧太后全身寿衣。


至于萧太后全套寿衣价值34亿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来看下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多是出土于汉朝墓穴,据说价值是24亿,为何萧太后的衣服这么贵?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颈口,袖口,嵌有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内容来自网络)

上面的内容,只不过是对于萧太后寿衣的一部分描述。实际上简单的几千字的话,是描述不了萧太后衣服的华丽与细腻。

就拿这件衣服的制作手法来说,这件衣服的材质是金丝,但是空隙均匀,排列的非常紧密,看不到任何的接头。也就是说,要么是一根金丝做的,要么是特殊手法,把接头全部隐藏了。

一根金丝确实不可能,就算是现代的工艺也难以实现。最后经过了专家研究发现,这件寿衣用了将近万根一米长的金丝,但是直径只有0.1mm。

这是材质上面的内容,如何把这么“细腻”的金丝缝合在一起,还保持不断,这里面使用的就是早已经失传的刺绣手法。专家估计光是手工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可以要价十几个亿。

这加起来才只不过是十几个亿,距离34亿还是有点距离的。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图片,你会发现这些寿衣上面是绣有花纹的。这些花纹的价值和刺绣手法,专家又给他估价几个亿。

最后就是历史价值了,因为这件衣服曾经穿在了萧太后身上,所以专家给他一个十几亿的历史价值。七七八八加起来,这件衣服就被估价34亿。

我们再说回萧太后的墓葬穴,因为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盗墓,里面陪葬品基本上是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国家干脆就地划地保护,基本没有任何开发,所以看起来比较荒凉。


史之策


在考古界有一件赫赫有名的珍宝,那就是萧太后穿的寿衣。这件寿衣全名叫做“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它的款式十分新颖、特别,而且是用金丝制成的。这些金丝重约一万克,上面还镶嵌了一百多枚奇珍异宝,十分珍贵。这件一千年前的寿衣,如今被考古学家们估价为34亿元。

据说,萧太后的墓被盗了至少五次。直到六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才对它进行抢修。当这些考古工作者进入墓里时,发现了一件很令人惊讶的事,很多陪葬的奇珍异宝都被盗墓者拿走了,唯独这件价值连城的金寿衣却原封不动地穿在萧太后身上。

这件金寿衣,为什么能在一千年里,顺利躲开众多盗墓者的魔爪呢?

  • 第一个原因:古人认为寿衣不吉利


盗墓行业在我国已经盛行了几千年,出于行业的特殊性,很多盗墓贼都会有意无意地遵守着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讲究,其中就有贴身衣物不盗的约定。他们认为寿衣含有“寿终正寝”的意思,如果拿了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再加上盗墓者进入墓中时,第一时间就被五光十色的珠宝吸引了,根本就无暇顾及萧太后的尸体。即使有人注意到尸体,出于忌讳,他们躲开还来不及,更不会去触摸,自然就不会发现金寿衣的存在,更不会知道它是用金丝做成的。

  • 第二个原因:这件寿衣属于内衣类,被萧太后穿在里面,容易被盗墓者忽略。

萧太后的尸体上最里面是一件白色的内衣,然后才是金寿衣。金寿衣外面还穿着其他衣服,最后还戴上一件斗篷。所以,如果不把外衣扒掉,根本没办法发现里面的金寿衣。加上盗墓者盗墓时都会选择晚上,那时墓里光线昏暗,他们怕被人发现,又不敢开强光灯,所以这件寿衣就更容易被忽略了。

结语

终上所述的原因,这件寿衣得以保存下来,如今我们才能完整地一睹它的风采。想必当年有份参与盗取萧太后墓的人,现在肠子都已经悔青了吧!


点史成器


这件萧太后寿衣的正式学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它是由一片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衣服下摆金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莲叶纹。为突出女性曲钱衣服胸宽放至51厘米,而衣服下摆竟渐缩至42.5厘米。 全衣均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全衣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前襟在对襟金边两侧,用现已失传的一种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绣了浮雕状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外环围十朵缠枝莲图。领口斜向中心亦用同样针法叠绣两枝缠枝莲与两只飞凤。两只短袖上各叠绣一枝缠枝莲图。金衣背襟中心位置,也用缂丝兼叠绣技法叠绣光焰喷薄的太阳一轮,太阳左右两边各绣一只尾羽高飘,两翼劲展,腾挪舞蹈的飞凤。围绕中心图案,亦360度环布十组缠枝莲纹图。左右两只袖上亦各绣一组缠枝莲花纹。前后两组图案富丽堂皇,光彩耀眼。动中有静,静蕴通达。大开大阖,气度万千。



可以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绝对是一件稀世之宝,其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它采用了太多早已失传的技艺,比如前襟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就用一种已经失传的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编织而成的。

但是说白了,这件“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的值钱只是对于那些收藏家而言。对于那些盗墓者们来说,这只是件衣服,远远没有那些发光的金银财宝值钱。



就好比被誉为“织中圣品”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最初的成交价格也只是9万,谁人想到它最后能拍出1.3亿的天价呢?其实一件古物是否值钱,是取决于市场,而不是取决于年代。如果市场认为它值天价,它就是天价,如果觉得它一毛不值,它就是一毛不值。



而“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件衣服在当代的确值天价,因为它的制造工艺有些早已失传,可谓是孤品。但是在古时候,这件衣服却还不是啥特别名贵的东西,相对于那些实实在在的金银财宝,它还真的引不起盗墓者的欲望。



遥想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多少的字画,多少的名人真迹毁在了他的手中。他为什么不要?还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不值钱,他只看到那些闪闪发亮的金银财宝。孙殿英就觉得金银财宝值钱,那些字画没啥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萧太后的遗体旁有这价值34亿的寿衣却无人拿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这件衣服根本就值不了什么钱,在那些盗墓者的眼里它一毛不值,而对于那个时候的市场,它也引不了什么关注。所以盗墓者没兴趣拿这件东西,在那些金银财宝面前,谁会注意这么一件破衣服呢。


澳古说历史


辽国萧太后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被出土前,世间最贵的寿衣是汉代出土的金缕玉衣,其价值为24亿。萧太后这件刷新这个数字的寿衣,根据专家估算约为34亿。

如此价值连城的寿衣竟是在萧太后所葬的乾陵被盗四次以后才被发现的,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试问,为谋财盗墓的盗墓贼为何放着34亿不管不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盗墓本身。

世间的所有盗墓者,因为长期与阴晦死人打交道,所以他们多少是迷信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夜路走得越多,越怕鬼嘛。

所以,在所有盗墓者看来:寿衣这个东西是相当不吉利的,因为它是死人的贴身物件。也正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尽可能地不去碰寿衣。相比陪葬品,寿衣在盗墓者眼里也并不那么值钱。

一位资深盗墓者曾透露,一般情况下,盗墓都不会要寿衣,除非寿衣是金银打造或者镶嵌宝石。即便如此,盗墓者也不会把寿衣全部偷走,他们会选择将寿衣身上的值钱物件弄下来了事。毕竟,带个寿衣走实在太晦气,没准还会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以上,便是萧太后寿衣没被盗走的原因之一,这原因之二在于:有经验的盗墓者都知道,因为历经年代太久远,盗墓者进入墓地时,里头的东西多半看起来像破铜烂铁,即便是价值连城的珠宝配件。

其他物件如此,穿在死人身上的寿衣就更加了,它们多半看起来像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尸身腐烂后沾染)裹作一团。所以,即便价值连城,这寿衣看起来也跟破衣烂衫差不多。这便是它能躲过盗墓者贼手的原因之二。

说完了这个,接下来来说说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为何能值34亿。

首先,这件衣服所穿之人在历史上地位极其特殊,她虽是个女子,却曾把持辽国朝政达四十年之久。

在这些之外,萧太后还极具传奇性。

在嫁给辽景宗时,萧太后曾有喜欢的人,他是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韩德让。此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甚得萧太后倾心。

但因政治考虑,萧太后不得已嫁给了皇帝做了皇后,即便如此,她心中所爱却只韩德让一人而已。


后来,辽景宗死后,萧太后主动公开示爱韩德让,不久她还不顾一切与他举行了婚礼。两人婚后,萧太后面对满朝文武的指点议论竟不为所动,将韩德让爱得无怨无悔。

相当让人感动的是萧太后的儿子,即后来继位的辽圣宗不仅对他们的爱情不反感,反而对韩德让极其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他真真把他当成了父亲。

狗血与传奇的共同点是都非常不可思议,区别则在于:狗血经不起风雨,而传奇则经得起任何。萧太后与韩德让始终不渝的爱情终让他们成为传奇。

这样的一个女子,自然会让其寿衣的文物价值更高。

但一件文物,即便所用之人再传奇、承载历史再深远,若文物本身价值不高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价格。没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本身的价值也非比寻常。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由一片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采用了太多早已失传的技艺,比如前襟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就用一种已经失传的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编织而成的。

这种失传已久的编织法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可以让任何肉眼看不到线头:全被用特殊手法隐藏了。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件衣服的材质虽是金丝,但是空隙均匀,排列的极其精巧紧密,其技艺堪称举世无双。


这样的技艺,盗墓者在黑漆漆的地下仅凭肉眼,自然是察觉不出的。说来,若他们真能有察觉真正值钱家什的能力,他们便也不会做盗墓贼了,真真可叹。

另外,这件寿衣的完整性也是其价值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连与衣服一体的凤冠、凤袍也分别在1991年和1993年被先于寿衣(1995年)被找到了。

这真真可称得上奇迹。


记者李满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令人想起乾隆帝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块俗称“裹尸布”的缂丝经被被誉为“织中圣品”,2010年曾被拍出1.3亿的天价,可见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的稀缺性,而且跟名人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辽国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后,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徽号“承天皇太后”。乍看起来跟晚清时期慈禧老佛爷的上位之路极为相似,可实际上萧太后远比慈禧太后高明许多,不仅没有因摄政而饱受诟病,而且兴利除弊,大张挞伐,带领辽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更厉害的是,萧太后公然与汉人韩德让出双入对,出则同车,入则同帐,即使接见外国使臣也毫不避讳,甚至辽圣宗都以儿子的身份侍奉韩德让。反观慈禧,因为重用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而被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借丁宝桢之手杀掉安德海并曝尸才得以洗脱苟且嫌疑。在私生活方面,唯有一代女皇武则天能与萧太后相媲美。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调20万大军,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派耶律休哥抵御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派耶律斜轸抵御老将杨业率领的西路军,同时带着情人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御驾亲征,戎装上阵,大败曹彬,活捉杨业。杨业不堪受辱,绝食殉国,萧太后砍下首级,传首边关,使辽国士气大阵。杨业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杨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辽国精锐南征大宋,一路势如破竹,仅两个月时间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汴京仅一步之遥。由于宰相寇准鼓动宋真宗御架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国名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弩箭射杀,萧太后审时夺势,决定阵前议和,辽宋两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金帛,双方退兵休战。公元1009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与辽景宗合葬于辽国乾陵。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先后五次遭到盗掘。公元1119年,金兵盗掘了乾陵,将墓内明器掠夺一空,这是陵墓被盗之始。随后盗墓贼趁虚而入,乾陵再度遭到洗劫。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再次挖掘,乾陵第三次遭盗掘。日军侵华期间,对乾陵进行了拉网式搜刮。上世纪90年代初,盗墓集团再次把目光盯上了乾陵,只剩下几块墓志铭残存于墓中。

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陪葬品首次现世。1991年,萧太后凤冠现身锦州,1993年凤袍现世,1995年黄金寿衣现世。据砖家估计,这些陪葬品价值高达34亿。举例来说,整件黄金寿衣是用直径仅0.1mm的金丝织成,分背襟,前襟,短袖三部分组成。上面不仅织有花纹图案,而且缀有上百枚各色宝石,堪称无价之宝。加上萧太后的历史名人效应,这些陪葬品自然水涨船高,从而给出了34亿的天价估值。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说黄金寿衣无人碰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摸金校尉还是搬山道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财”字,除非是不懂行的新手,像孙殿英手下把慈禧陀罗尼经被上缀着的珍珠宝石割下,而把丝被遗弃在地宫中。辽乾陵前后五次遭到盗掘,盗墓贼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历史茶坊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凭借盗墓手段来追求荣华富贵的人,虽然当时的政权也都在严厉的打击这种行为,但实在是太过鞭长莫及了,许多大墓还是被盗墓贼光顾了,墓室被破坏了,里面的陪葬品能带走的他们也都带走进行变卖了,这让许多有价值的国宝流落民间,甚至传到了海外,可以说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有传言说坐落在东北的萧太后,她的陵墓虽然多次被盗墓贼光顾,里面的陪葬品也被多次带走,但有一件价值连城的镶满珠宝的寿衣却没有人碰,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个陵墓不得不提的就是萧太后其人,她在杨门女将的故事之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大的敌人。这些故事虽然是后人编造出来的,但萧太后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她的本名叫做萧绰,她的父亲在穆宗死之后,帮助耶律贤登上了皇位。

辽景宗十分感激,把作为父亲最宠爱的女儿的她封为贵妃,不久又成为了皇后。只是皇上身体一直不好,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处理朝政,历史上女人的地位一直不高,也不能参与政事,但她的丈夫却默认了这些,于是朝中的政务都开始由她与重要大臣商议后再做出决定。

她的丈夫景宗不久还是去世了,在临终的时候还留下了诏书,说国家的大事都听皇后的,可见她的政治才能是被认可的。她年仅十二岁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后,她被封为太后。她十分担心,因为自己儿子的年龄太小,虽然朝中有自己和曾经被自己的才能所折服的大臣,但难保会有宗室亲王会起兵谋反,而且宋、金两国也会趁机攻打。所以她一边下令严加管理边防,防范外来入侵,另一方面又颁布诏令将亲王的兵权都收了过来。

她执政和摄政时期可以说是让辽国进入了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她在内重用了许多有才能的大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游牧社会转向了封建社会。对外她还联合了金与宋朝抗衡。在宋辽的战争之中她多次亲自上阵,指挥大军多次打败了宋的军队,不仅收回了本该属于自己国家的土地,还将辽国的疆域也扩大了不少。

虽然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但杨业却是确有其人的,他就是死在萧太后亲自上阵指挥的战争之中,这一仗打的大宋开始有些忌惮辽军,最终选择了退兵与大辽达成了盟约,宋辽也达成了暂时稳定的对峙局面。

几年之后她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将朝政还给了自己的儿子,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去世之后她与自己的丈夫合葬在了乾陵(辽宁省北镇县富屯乡龙岗子村)之中。这座陵园自从大辽灭亡之后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曾经许多的盗墓贼造访这里,带走了许多值钱的东西。

她在下葬之时最珍贵就要数穿在身上的金缕衣,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他的估价为34亿,但是这件衣服在以前并没有现身,直到上世纪的九五年才突然在辽宁出现,可见曾经的盗墓贼都没有拿它,但却无人能说出它是如何出现的,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挖出来的。脱别人的寿衣在古代是要折寿的,是不是盗墓贼担心被折寿呢?但是他们做的挖坟的活儿本来就是天理难容,遇上这么一件金丝绣的、上面还镶了许多宝石的衣服怎么会将它弃之不顾呢,最起码也是要抠几颗宝石的。

其实在历史上这个墓并不是只被盗墓贼造访过,在萧太后过世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辽的国力开始日渐衰退,曾经交好的金也开始与宋结盟,最终两国联手将大辽灭亡。虽然曾经金与大辽曾经缔结了友好之盟,但却因为国力长久的居于辽之下,尤其是在萧太后时期,这让他们国家的人对大辽都非常的仇视,所以就闯入了陵墓之中进行了洗劫,所以这件金缕衣也很有可能是那个时候就被带出陵墓重新埋藏了起来,而之后进入的盗墓贼也不曾碰过,更不会出现无人敢碰的情形,无非就是早已经被盗墓贼带走,先下手为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