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阅遍《明史》,你会发现在明朝历史上发光发热的人相当的多,有些人发的是正面的光芒,有些人站在原地喷出来的是黑水。

发出正面光芒的典型人物就是为明廷殚精竭虑的:于谦。这可不是抽烟、喝酒、烫头、说相声的那个有着“天打雷劈”宠物乐园(实际上叫天精地华的宠物乐园)的那个相声皇后于谦,而是那个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明朝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的于廷益于谦。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于谦半身像)

另一个就是万历皇帝的最得力的助手: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明人绘《张文忠公遗像》)

张居正的贡献无需多讲,正是他跟着前任首辅高拱以及前前任首辅徐阶一起在嘉靖年间打倒了嘉靖第一奸臣严嵩以及他的那个有着“小阁老”称号的独眼儿子,严嵩的智囊团严世蕃

张居正的贡献实在太多,帮助万历皇帝朱翊钧实行了万历新政,还有“一条鞭法”、采用考成法来考核各级官吏,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但是死后被明神宗抄家,挺惨的。

这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可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的例如永乐一朝的锦衣卫头目纪纲,正是他处理了永乐第一才子解缙。再比如太监刘瑾、九千岁魏公公魏忠贤

但是有一个对于建文一朝是反面人物,对永乐一朝确是正面人物的人,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有些人可能知道他是谁,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黑衣宰相姚广孝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姚广孝半身画像)

这个人为什么不好评价呢?

先要看看姚广孝是个什么人,他应该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人,为什么呢?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先生和他关系相当好,就是那个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之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的宋濂。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宋濂画像)

他十四岁出家,法号道衍。而最值得人深思的是:他比朱元璋小七岁。你看看,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这位文化人不学习正统的程朱理学,而且连自己的佛学都不学,他干嘛呢?拜了一个术士为师,这个术士是谁呢?席应真。结果这个人也是个奇葩,为什么呢?一般的修道之人基本上就是:挖仙草、炼仙丹、找仙人,席应真同学很不一样,他干嘛呢?学习阴阳术数,道衍跟着他也学习这些东西。

奇了,一个和尚不好好当和尚跟着道士学阴阳术数?

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了,开始科举考试招取文化人了,道衍才发现,我学了小半辈子课外知识,人家不考!

空有一番雄心壮志,结果报国无门,道衍同志无奈的出门旅游,虽然学的是道家的知识,但脑袋上有戒疤,好赖还是个和尚,于是他开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果他真的就游山玩水度过一辈子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这次他来到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嵩山,在这里碰到了一个职业人士袁珙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袁珙画像)

他和道衍不同,人家是专业算命师傅,当他看见了道衍,追着他要给他算一卦,蹦出来一句话

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

什么意思呢?你长着一双三角眼,就像个生病的老虎,天性嗜好杀戮。

然后袁珙说了这样一句话:

必如秉忠也!

这五个字非常重要,秉忠是谁呢?

秉忠就是刘秉忠,他呢好巧不巧也是个和尚,再联系上朱元璋和道衍同志来看,那时候的和尚的确是危险分子。不过刘秉忠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谋士,为忽必烈登基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句话的评语:三角眼、嗜杀、等同于危险分子。

现在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个算命的老头一把拉住你,和你说你是这样的人,你不反手抽得他站不起来就有鬼了,可是道衍很激动啊!激动的简直要上天了,由此可见,道衍的确是个危险分子。

毕竟朱元璋当过和尚,对和尚还是挺好的,给了和尚一个跻身入国家公务员的机会,不过道衍命比较衰,没进到体制里面,幸亏后来在洪武十八年遇到了燕王朱棣,说了一句话:贫僧送燕王一顶白帽子

燕王也不是傻子,王字上面一个白,不就是字嘛?燕王没说什么,带着这个不安分的和尚回了北平。

那么这个和尚到了北平府跟了燕王以后干什么呢?

劝说燕王造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可是根据后来的史实来看,朱棣当了皇帝以后,道衍什么都没有要,继续当他的和尚,那么他造反为了什么?

首先排除他脑子有病,脑子有病的人不会再造反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朱棣出主意,既然他不是个脑子有病的人,是个正常人,不要钱不要利,也不是一个吃饱了饭闲的没事干的人,他为什么要造反呢?而且一生痴迷于造反?

这就要综合理解道衍的一生了。

道衍的一生是很悲催的,首先道衍跟着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这些课外知识的时候,天下还是不太平的,朱元璋同学还在打天下。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了,当了皇帝了,他的忘年之交宋濂同志已经是太子的老师了,他还是一个奇葩。想去考试却考不上,人家考的是程朱理学,语文知识,他学的是课外知识。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席应真画像)

生命中第一次低谷。

后来他应该有开始学习儒学知识,朱元璋招收会儒学的和尚考试的时候,道衍也去考了一把,成绩如何不知道,只知道他没考上。国家扩招的公务员编制他也没混上。

生命中的第二次低谷。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朱棣画像)

连续经历打击,但是自己学识渊博,文化素养还不低,高文化的人还跟自己关系不错,结果他们当了大官,虽然后来也蹲了监狱,但是至少也为国家效力过,自己连个机会都没有,直到他看到了燕王。

碰巧,朱元璋也给了他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建文帝。

朱元璋这个人,虽然政治手腕相当强硬,可是不得不说。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去世以后,就变得神神叨叨的,居然传位给太孙朱允炆。对朱棣更有利的是,他都没给朱允汶留下几个打仗的将军!洪武年间最后一个打仗的蓝玉也被下了饺子,只留下一个耿炳文。

朱云炆做错误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信了身边三个书呆子文化人的劝告,开始削藩。

这下子,每天在朱棣耳边鼓动造反的道衍发现了机会。据朱棣自己说,真正让他下定决心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孙子的出生。

哪位孙子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据朱棣说,朱瞻基出世那天,他梦到了他爸爸朱元璋把传国玉玺交给了他,于是他决心造反。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这就很扯了,道衍在你耳朵根子说了那么久,你不想造反,孙子出生了就开始造反了?

但不管怎样,道衍的目的达到了,朱棣开始造反了,可是造反的路上必经要经历风吹雨打,太平盛世造反可是有失败先例的:汉朝的七国之乱—清君侧就是例子,可是道衍似乎对这个不知道,一味鼓动,朱棣也是跟着就干。

虽然汉朝的造反失败了,但是建文帝显然不是汉景帝,建文帝手里面也没有周亚夫,平定朱棣还是很麻烦的,值得怀疑的就是朱允炆这个人的智商,他不允许射杀他的叔叔。

为什么呢?朱允炆将朱棣设定成一个反面人物,残暴不堪,自己呢是个好人,不能干这种杀害亲人的坏事。

造反的人都到家门口了,他都不允许杀他叔叔!造反的就是罪人,就是该杀啊,很明显他这个皇帝没有他爷爷的魄力,朱元璋是逮住谁杀谁,朱允炆反而是看着朱棣造反都不肯“擒贼先擒王”,有点沽名钓誉的嫌疑。

道衍,一个跟着道教老师学习阴阳术数的和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不管怎么样,朱棣是成功了,现在他就是永乐大帝了,该给功臣奖赏了。

该赏的第一个人是谁呢?肯定是鼓动造反的道衍啊!在世人眼里,这就是这次代号靖难行动的总策划,朱棣只是执行官,他就是朱棣的左膀右臂。

朱棣赏了什么呢?

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且恢复他的名字——姚广孝。

顺便提一下,姚广孝教导的不仅仅是太子朱高炽,还有太孙朱瞻基。

姚广孝要了什么呢?要了个官,为什么呢?皇帝给的不能不要,但是他早晨上班穿官服,晚上下班穿和尚服装。皇帝给的钱都给了家乡同族。

他不要钱不要名,有两个原因:

1、千万不能功高震主,蓝玉同志的前车之鉴还在那摆着呢。而且朱棣也是朱元璋认为最像自己的人。

2、造反的目的本来就是造反。

姚广孝秉持着为了造反而造反的原则,成功策反了燕王朱棣,两个人合伙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令立新朝,此时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也终究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注:黑衣指的是僧人穿的黑色僧衣,宰相指的是位列三公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名称,但是明朝并无宰相这个官职,黑衣宰相只是后代称呼,并非明朝官方称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