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其實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審美問題。

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哥、汝、鈞都屬於青瓷系。青瓷是中國古代瓷器最有代表性的釉色。陸龜蒙詩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這說的是唐代的越窯。陸羽在《茶經》裡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從實用的角度講,茶湯在越窯瓷杯中呈現的顏色比邢窯瓷杯中的顏色更為悅目——但是,前兩條說的類雪類冰,類銀類玉,可都是審美問題。

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中國漢晉時期的青瓷已經很成熟了,青瓷之所以“青”是因為胎釉中含有較多的鐵元素。但是,那時的胎土淘洗技術水平不高,匠人們一直無法將胎釉中鐵的含量降低到可以燒製出白瓷的程度。制瓷的匠人們於是有一個終級目標:燒出純白如雪類銀的瓷器來。

到了唐代,白瓷完全成熟。唐代白瓷大概是當時世界上最“白”的瓷器。我們可以想象,各個國家的使者們看到一件純白如雪的瓷器時,是如何的目瞪口呆。

現在的技術進步了,為何卻造不出宋代哥窯、汝窯、鈞窯等瓷器了?

於是陸羽在《茶經》裡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陸羽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一定是他發現,很多達官貴人喝茶時用的是邢瓷,而非越瓷。如果大家都用越瓷,我想桑苧翁一定不會用這麼多筆墨來論證越瓷相對邢瓷的優越性的。


從審美的角度講,宋代的確是一個奇葩的朝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除定窯外,其餘四個都是青瓷系。古時制瓷匠人們追求千年的終極目標,最終又峰迴路轉繞到起點。當然,這個起點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重境界,與原始青瓷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後來的陶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青花啊,鬥彩啊,粉彩啊,是人民群眾比較喜聞樂見的種類。


儘管人民群眾比較喜聞樂見,文人們可不能和人民群眾保持一樣的意見。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論》裡把青花黑了個底朝天:“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今天我們看到的明清瓷器作品,很多民窯作品的水平完全不輸官窯,甚至更勝。這大概說明,宮裡那夥人的審美水平越來越糟糕了。當然雍正爺是要除外的。


再說說現在。現在大陸人民的整體審美水平是有待提高的。很多論壇(包括知乎)上聚焦了一群臺灣“汝窯”粉,只要說一丁點臺灣汝窯(尤其是某著名高端品牌)的不好,立馬會遭到圍攻。在這樣的整體審美水平下,談我們現在能不能達到甚至超越宋代的汝窯燒製水平,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宋代的五大名窯,不但是工匠們的偉大創造,更重要的是宋X宗們的品位。如果宋X宗們喜歡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今天我們看到的博物館瓷器陳列部,會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有什麼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