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完复合肥后持续下雨怎么办?

浙江安吉白茶659350


复合肥一般都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是所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最主要的营养物质。而复合肥在经过化肥厂加工成颗粒状以后,则溶化较慢,适合作基肥(底肥)施用。如果将复合肥用作追肥施用,最好用土壤覆盖,使其融化后不易挥发。



由于复合肥溶化较慢,因此不宜作撒施。如果在撒施以后下小雨,复合肥溶化缓慢,不容易渗透进土壤中供农作物吸收。而复合肥暴露在空气中,缓慢溶化后的营养元素易挥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肥效。

题主问将复合肥撒施后遇到持续下雨怎么办,这要看下的雨大不大。如果持续下的是小雨,那就是好事,正是需要的结果,复合肥在溶化后渗入土壤中,不容易流失。但如果持续下的是大雨,那溶化后的复合肥就会随雨水流失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只有重新再适量补施一些肥料。


庆双


我们一直提醒农民朋友在施用肥料的时候,一定要穴施或者沟施、随旋耕入肥。这样的好处不言不喻,相比撒施可以避免很多的元素被气化而散失。但是老百姓的传统做法就是撒施,在遇到撒施后下大雨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看不见的损失就是老百姓说肥料有问题的由头。

一、为什么撒施会减低肥效

复合肥料一般是由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中氮的组成一般由酰铵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形式出现,比如硫铵、碳铵、磷酸一铵中的氮就是铵态氮,它的氮挥发速度在空气中是比较快的,我们打开包装都能闻到刺激性的味道,其实就是氮的挥发;硝酸钾、硝铵磷等肥料中的氮是硝态氮,它的氮是不挥发的;尿素中的氮是酰铵态氮,它会在空气中和土壤中见水转化为铵态氮,也会挥发。磷钾的挥发度较小。

所以,除非您的复合肥料是硝态氮肥料,其它用硫铵、磷酸一铵、尿素为氮源的复合肥料在撒施后都会氮源挥发。氮挥发的结果就是氮元素减少,肥效减弱,作物吸收氮量减少,就会影响作物生长。

二、为什么撒施后持续下雨也只能听天由命

撒施复合肥料后下雨的情况不为少见,其结果有两点:一是促进氮元素被气化,肥料减弱;二是肥料被水冲入土壤中,回快肥料被吸收。

但是肥料被水冲入土壤中,要看其冲入深度。如果是下小雨,正好作物也是需要雨水滋润的,而且雨量不大,肥料在土壤中不深,还正适合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呢;如果是您说的持续大雨,那么其结果就是肥料会随着雨水往土壤深处移动,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坏的了。各种作物其根系深度不一,大田作物从刚开始生长到追肥期一般根系深度在5-30厘米之间,果树的根系深度也在10-35公分之间,这个深度之间,作物吸收营养就会正常,在雨水的冲淋下,肥料也许会被冲到土壤深层20-40公分以下,这样,几乎可以确定失去了肥效,作物已经无法吸收了。同时被冲到土层深部的肥料也给土壤板结带来了隐患。

我们经常会看到农民撒施肥料,底肥撒施后旋耕还算是比较好的,至少一部分肥料已经入地,一些小麦等大田作物的追肥进行撒施,遇到持续下雨,老百姓也是眼不见心不烦,认为自己已经施了肥了,肥效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当问老百姓时,会反问一句:你给一个人刨开坑施肥呀?你给钱呀?所以,老百姓这样撒施遇到大雨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不是农民不知道,是真不想多付出点劳动。

三、施足底肥、及时追肥的意义所在

其实好多农民跟我聊过这些事,特别是追肥时机械不好动用,人工开沟施肥又比较费劳力,只好撒施,还相对均匀呢,咱都无可厚非。一旦追肥后或者追肥时遇上大雨了,也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在雨后做些培土工作。

而要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还是要注意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底肥一般情况下施足后,至少磷钾不用考虑,氮元素的量也足够一半的水平,那么追肥时只是考虑追氮的问题,也会避免在追肥时三大元素被全军覆没。在追肥后及时培土中耕也是个办法。

每年我们都会遇到追肥季节连续下雨的问题,那也是没的办法,在雨前一定时期追肥或者雨后追肥是最佳选择,因为谁也没有后眼,知道追上肥要来大雨。好在现在天气预报比较准确,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雨后放睛时再追肥是最好不过的了。


农资人实录


一般情况下,农民追施复合肥都会选择下雨天以前进行,这对于旱区农业来说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施肥以后不下雨或者降雨太多,特别持续降雨非常糟糕,农民可真的是干急没办法。



肥料施入土壤以后,只要有合适的湿度,就会快速变成水溶液,要么被土壤吸附要么被作物根系吸收,如果土壤水分达到饱和以后,肥料就会随着多余的水分变成径流,想低处流走,如果田间不平整,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潭。如果多余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地外,虽然损失了一部分氮肥和钾肥,以后再次补充就可以了,如果田间有积水,作物根系就会收到影响,根系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不耐涝的作物栽培首先讲的就是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不选择低洼地,做好排水沟,且保证排水沟排水通畅。

所以说,想要预防施用的复合肥不受损失,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重施基肥。不管哪种作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都有利于作物生长。在播种或者移栽以前,将有机肥和复合肥撒施在地里深翻,或者作为种肥沟施,都能给作物提供长期有效的肥料来源。那些所谓的按照每个阶段使用哪些肥料的理论只适宜排灌条件非常好的地块,旱作农业根本赶不上紧,比如我们这里种植小麦还是采用“一炮轰”的做法,很难改变。


根据苗情追肥。为了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如果出现缺肥症状,不可能一直等着下大雨再施肥吧,适当深施也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

根据天气预报追肥。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什么时候下雨,降雨量多少,基本上都是差不离。根据降雨量大小来区别追肥时间比较合适。如果降雨量小,墒情达不到5厘米,最好在雨前追肥了,这样可以通过吸收水分,最大限度地被根系吸收。如果降雨量很大,那就等到降雨结束以后,天气放晴的时候及时追肥,就可以避免肥料流失了。

有些人习惯于开始下雨时撒施化肥,这样做的成功率不大。如果降雨量太少,肥料完全裸露于土壤表面,等于浪费了。如果降雨量大,或者降雨时间长,肥料流失很多。


结论:如果是旱作农业,就是靠天吃饭,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复合肥施入土壤如果流失,等到天晴以后再补充氮肥和钾肥就可以了,不必要惊慌失措。


农耕子


撒完复合肥之后持续下雨?您的复合肥是表层撒施使用呢?还是土壤深层施用呢?不同的施用方式遭遇连续的降水对肥料施用效果的影响也有差异。

复合肥,是现今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肥料了,有添加有机质、腐殖酸或者黄腐酸的有机复合肥;也有添加一些中微量元素成分的复合肥料;也有单纯的包含2-3种氮磷钾成分的复合肥。这类复合肥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养分释放速度慢、肥料溶解速度慢、肥效持续期相对长,一般能达到2-3个月左右。所以,复合肥料的肥料利用率也会好一些。当然了,这也是在科学施用的基础上才会达到的效果。


1、表层撒施。对于表层撒施的肥料施用方式来说,是最不科学的。也是对肥料利用率、肥效持续期有着较严重影响的施用方式。由于是表层撒施,肥料接受光照、降水,肥料溶解的速度会加快,也会出现一些肥料光解的情况。特别是在出现长期、持续性降水的情况下,肥料溶解释放的养分大部分都随着降水和地产径流流失了,能够渗入地下、供农作物吸收的量极为有限。所以,这种局面很容易造成后期农作物过早的出现养分供给中断表现出脱肥的状态。需要及时的追施肥料。


2、土壤深层施用。这种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复合肥施用方法。肥料埋在土层以下,可以缓慢的溶解释放养分。而且,这种使用方式即便是出现长期的降水也不会对肥料的施用效果有什么影响。因为即便是土壤水分过量,养分也是溶解在土层之下渗入土壤,不会随着降水而流失,与水稻的侧深施肥技术类似。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您好朋友,一般施肥是在下过雨之后才是施肥的,因为这是地面潮湿有利于化肥溶解。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刚撒完肥料就下雨了也没事的,天晴了再覆土掩盖就行了。理由是这样的,您使用的复合肥料一般成为作物可吸收养分需要经过在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其他生物菌等分解转化成为根系所能吸收的营养才行,因此遭遇下雨也算是促进肥料转化了,就像现在作物施肥常用大量元素新陆水溶肥料使用方式都是加清水溶解直接冲施至作物根本就可了,等于说是提高了肥料转化利用的过程。



但是雨下的比较大就不利于化肥的利用,因为这样很多就会溶解还没渗入到地里面就随着水流走了。渗透到土壤被作物根系吸收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希望能帮到您


艾玛的户外生活


对于现在农民使用复合肥基本上选择比较省事的方式,那就是在耕地前把复合肥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然后再用机械进行耕地。这种方式对于化肥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当然这样避免了化肥集聚在农作物的根部或者是种子下面造成危害的影响。对于撒满复合肥后持续下雨怎么办?这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首先,撒完化肥以后持续下小雨的话,一般不用去管。

撒化肥就像春季绵绵的春雨,或者是秋季绵绵的秋雨,这些雨一般下的不是太大,但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于缓解土地的旱情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在地表上撒上化肥以后,由于雨水比较小,会让化肥加快中化的速度紧接着就会渗到地下,面对农作物极其有利,更有利于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如果对于农作物或者果树等撒施化肥的时候,最好要再下小雨的天气去追肥,这有利于肥料的充分利用。

其次,对于撒上化肥以后,遇到了强降雨或者是大暴雨的情况。

对于在地上撒上化肥以后,一旦遇到强降雨或大暴雨,直接降低了肥效,因为急降雨雨水比较大,会把地面上的化肥冲掉。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化化肥撒在空地的表面的话,最好马上用旋耕机把土地耕一边,然后让化肥埋在地下面,这样就避免了雨水,把化肥充足的现象至少减少了化肥的流失。毕竟现在的机械作业非常的快,有时前边撒完了话费,后边就把地耕了一遍。尤其对于果树或者其他农作物追肥,一定不要在这大雨的天气进行追肥。



第三,对于撒化肥最好选择在阴天的情况下,不要选择在阳光比较强烈的中午时分。

一般的化肥都具有挥发性,特别那些含氮肥的复合肥更容易挥发,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加速了氮肥的挥发量。在撒化肥以前一定要观看天气预报,不要盲目的就到地里撒上化肥,或者说提前把化肥撒在地里,然后过几天再去耕地,这样就使得化肥的肥力大幅度的下降。

第四,对于化肥的使用,最好沟施或者是穴施利用率最高。

在过去使用化肥的时候,基本上都选择沟施或者穴施,因为那时候的化肥比较少。现在由于化肥比较多,人们为了省事特别人工比较贵,才选择了这撒施的方式。所以要向化肥的充分利用,最好选择以上两种方法,而且还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了农业的种植成本。



总之,对于撒上化肥遇到了持续的降雨,如果降的雨是绵绵的小雨的话,这可以不用去管,或者是直接用力去耕地。如果遇到了强降雨,就会使得化肥的溶解流失非常大,最好要及时的用机械把土地耕一遍,把化肥埋在地下面。对于其他的方式别无选择,化肥至少要埋在地下5~10厘米,这是最好的深度。当然不要把化肥集中的埋在农作物或者是种子的根部,这有可能造成肥害烧根烧种的现象。


三农一姐


首先,撒完化肥以后持续下小雨的话,一般不用去管。

撒化肥就像春季绵绵的春雨,或者是秋季绵绵的秋雨,这些雨一般下的不是太大,但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于缓解土地的旱情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在地表上撒上化肥以后,由于雨水比较小,会让化肥加快中化的速度紧接着就会渗到地下,面对农作物极其有利,更有利于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如果对于农作物或者果树等撒施化肥的时候,最好要再下小雨的天气去追肥,这有利于肥料的充分利用。

其次,对于撒上化肥以后,遇到了强降雨或者是大暴雨的情况。

对于在地上撒上化肥以后,一旦遇到强降雨或大暴雨,直接降低了肥效,因为急降雨雨水比较大,会把地面上的化肥冲掉。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化化肥撒在空地的表面的话,最好马上用旋耕机把土地耕一边,然后让化肥埋在地下面,这样就避免了雨水,把化肥充足的现象至少减少了化肥的流失。毕竟现在的机械作业非常的快,有时前边撒完了话费,后边就把地耕了一遍。尤其对于果树或者其他农作物追肥,一定不要在这大雨的天气进行追肥。

第三

对于撒化肥最好选择在阴天的情况下,不要选择在阳光比较强烈的中午时分。

一般的化肥都具有挥发性,特别那些含氮肥的复合肥更容易挥发,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加速了氮肥的挥发量。在撒化肥以前一定要观看天气预报,不要盲目的就到地里撒上化肥,或者说提前把化肥撒在地里,然后过几天再去耕地,这样就使得化肥的肥力大幅度的下降。

第四

对于化肥的使用,最好沟施或者是穴施利用率最高,在过去使用化肥的时候,基本上都选择沟施或者穴施,因为那时候的化肥比较少。现在由于化肥比较多,人们为了省事特别人工比较贵,才选择了这撒施的方式。所以要向化肥的充分利用,最好选择以上两种方法,而且还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了农业的种植成本。

总之,对于撒上化肥遇到了持续的降雨,如果降的雨是绵绵的小雨的话,这可以不用去管,或者是直接用力去耕地。如果遇到了强降雨,就会使得化肥的溶解流失非常大,最好要及时的用机械把土地耕一遍,把化肥埋在地下面。对于其他的方式别无选择,化肥至少要埋在地下5~10厘米,这是最好的深度。当然不要把化肥集中的埋在农作物或者是种子的根部,这有可能造成肥害烧根烧种的现象。


我是瞎胡闹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话说出了肥料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取到的重要作用。

植物要生长,离不开土壤、营养、水分和阳光等四大生长要素,这其中肥料是提供养分的重要来源。通常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肥料有农家肥、化学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和特种单一元素肥料。肥料施用是有原则性的,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时期营养吸收方式来进行合理施用,并借此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般来说,农家肥和复合肥宜作植物的基肥,因这两种肥料肥效长是一种缓释性肥料。化学肥料如碳铵和尿素等遇热易分解挥发,宜作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追肥使用。单一元素肥料是促进植物地下茎块、地上茎杆和果实膨大粗壮的一种肥料,宜在这类作物的食用部分膨大前期施用,如磷肥、钾肥、锌肥和硼砂等。而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叶面喷施肥,是通过植物叶茎吸收肥料后向其它部位输送养分来达到丰产的目的。

无论施用什么肥料,植物要达到吸收利用,都必须通过水分作媒介物才能转化成营养成分,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发现较为干旱的土壤里的庄稼长得瘦弱的缘故,土壤如果墒情不足,则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就弱,同时植物茎叶如缺少水份,则其输导系统和叶面气孔也会呈封闭状态,若干旱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植株枯死。

综上所述,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施用肥料除底肥外,追肥和叶面肥都必须借助水分进行渗透到土壤中或被叶面吸收。在我们这里种水稻施肥直接撒施在水田中,如在旱地作物地里施肥则采用挖穴施入后覆土,或借助下雨时边施肥边让雨水溶化掉肥料渗入土层中。如果选在晴天施追肥则有几大坏处:一是化肥遇高温容易挥发,造成肥效损失。二是肥料易沾贴在作物叶面或根部,肥料释放出来的氨气会烧灼作物叶面或根系而导致肥害。三是这样施肥后容易造成土壤表面板结,土层通气不畅,土质盐碱性增加,对作物生长十分不利。


大别山鹰


概述:复合肥料以其有效成分高,养分种类多;副成分少,对土壤不良影响小;以及生产成本低和物理性能好而深受种植户的喜爱。但在施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复合肥料性能的了解,一些错误的施肥方法导致了肥效的降低,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题主的问题就反映出复合肥施肥操作不当,使部分营养成分流失,让自己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对我这样的老农民来说,亲身经历了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发展。如果将过去生产队时期的土肥定义为“一代肥”,那么尿素和复合肥就是“二代肥”,现在使用的各种微肥、菌肥就算是“第三代肥”吧。

自从尿素及复合肥运用到农业生产之后,粮食产量翻番的提高,化学肥料成为了农作物的“能量剂”,速效增产效果特别明显。

复合肥以其营养成分含量高,氮、磷、钾三大元素俱全,心目中的复合肥成为了“全能肥”,一直以来将复合肥作为主要肥料用于生产中。对于目前的新型有机肥还在持观望态度,从这一点就暴露出了种植户缺乏对科学施肥的认识不足。

单一的长期使用复合肥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及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施用有机肥从长远和根本上来提高产量和质量,才能做到良性发展。

施用复合肥应注意那些问题

注意复合肥的使用,复活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免作物贪青徒长,复合肥肥效长、宜做底肥。

注意与单质氮肥配合使用,作物幼苗期需要氮肥量较少,因此,对播种施用复合肥做底肥的作物,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在追肥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要。

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市场上有高、中、低浓度系列复合肥,一般低浓度总养分在25%~30%之间中,中浓度在30%~40%之间,高浓度的在40%以上,要根据地域、土壤、作物不同,选择使用经济高效的复合肥。

注意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或种肥混合使用,复合肥若与种子或幼苗根系直接接触,会影响出苗甚至烧苗、烂根。播种时,种子要与复合肥相距5~10厘米左右。

注意养分成分的使用范围,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选择使用,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氨离子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剪辑上使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使用。

复合肥中各元素的物理特性

复合肥的主要成分为氮、磷和钾,其中分解出的氮以气态游离状存在。分解出来的磷和钾为固态稳定状存在。

植物对氮肥的吸收较为容易,它的游动性有利于根系吸收。而磷和钾则是固定在某一位置,有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根系若要吸收它,必须要生长到“咬”住后才能起肥效,所以复合肥必须沟施或穴施才更有效果。

撒完化肥下来,这雨是帮了你的忙

将复合肥撒施在地面,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如果没有这场雨,你的损失更重,氮肥挥发掉、磷钾处在地表作用不大,这场肥料基本上是白扔了。

这场雨水从根本上降低了你的损失,给你帮忙了,应该感谢它。肥料在雨水的作用下,溶解后的营养成分部分会随雨水浸入地下,被作物所吸收,为你挽回了一些损失,是不是给你帮忙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天晴之后对田间进行旋耕,将地面的肥料残留耕入土中,还可捞上一点。

建议:化学肥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长期使用,传统的化肥已经让土壤中的磷、钾堆积,影响到植物的正常吸收。建议种植户朋友崇尚科学种植,积极优先使用有机肥、微肥和菌肥,科学的利用新型“三代肥”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其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总结:科学是知识、科学是效益,现代农民离不开知识,只有掌握了种、养殖知识,运用科学管理,才会创造出价值,才会不被时代所淘汰。


鹿塬农事


撒完复合肥后持续下雨怎么办?

撒完复合肥后持续下雨,只要不是急雨丶暴雨,淌不出地外就没有问题,不用担心,肥效会随雨水渗到地下,照样能长好庄稼。

若真遇上急雨暴雨,暴风骤雨,把复合肥都冲跑了,那也只好听天由命该在倒霉,只好雨住天晴再补救补撒,别无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