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中國有座城市把家說成"嘎",把小孩說成'匣子",就連指路的時候,從來不講東南西北.總是說:"先這樣拐在那樣拐,然後直刺就到了".這些話說完如果你是外地人.是不是有點懵呢?其實這就是我的家鄉,江蘇淮安的方言.淮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靠近連雲港市、鹽城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淮安擁有多項“運河之最”,世界上最早的船閘、世界上最大的河壩、亞洲最大的水上立交、中國大運河最古老的航道、中國大運河僅存的保存完好的古閘、中國大運河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等等。2008年9月,中國古都學會授予淮安“運河之都”稱號。作為“九省通衢,南船北馬”的“運河之都”,淮安在歷史上兼容南北,溝通東西,政治地位顯著,經濟文化發達,達官顯貴聚集,文人墨客、商賈名流來往不斷,產生過許多風流佳話。其中,清代山陽縣河下才子楊鼎來與查婉香私奔,以及程允元與劉秀石年近六旬才完婚的故事最為有名。衝破束縛,愛情至上;一對恪守婚約,男義女貞.

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清代淮安府山陽縣的楊鼎來字小匡,號柳岑,是當時的淮上才子。他不僅文采過人,還精通拳術,可算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自他父親往上,曾出過五世進士,算得上書香門第。楊鼎來幼年時,其父楊啟哲在吳縣當教諭,他隨父親在那裡生活。寓所旁邊住著一戶查姓人家,是海鹽巨族。查家有一女名婉香,聰明好學,9歲便會作詩填詞,常與楊鼎來一起嬉戲。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只可惜,古時婚姻須遵父母之命,自己做不了主。查婉香17歲時被許配給了名門望族潘曾瑩之子潘祖同,而楊鼎來因父親卒於任所,扶柩回鄉,娶了河下彭朝槐之女彭月姝為妻。楊查二人被拆散,但礙於禮法,只好認命。

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後來,楊鼎來的妻弟彭賡瀛在 北京捐了一個小京官,他就去京城投靠彭賡瀛。當時,潘氏一家亦全家移京,潘曾瑩與其侄子潘祖蔭(1830-1890,書法家)均任侍郎,潘祖同亦入翰林院為翰林。楊鼎來在吳縣時,曾拜在潘曾瑩門下為門生,便求助於老師,借住在潘宅。楊鼎來住進潘府,正好與查婉香有了相會的機會。咸豐九年(1859),楊鼎來參加北京鄉試,中了副榜,獲得副貢的功名。楊鼎來的妻子彭月姝已病故,為了能在京逗留,與查婉香幽會,楊鼎來就捐了個候補工部主事,欽加員外郎銜。同治三年(1864),楊鼎來又參加北京鄉試,考中了舉人,並且在前十名之內。這一年,潘家因事失勢,潘祖同革職遣戍,潘祖蔭降職為編修。楊、查兩人無所顧忌,以詩歌往來,互訴衷腸,後被潘曾瑩發現,立即將楊鼎來逐出師門。

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第二年,楊鼎來在京參加會試時,與查氏連夜私奔。潘家知道後,花錢僱了五名拳師,要他們追上以後就將楊查二人殺死。殺手們追至楊柳青(位於今天津市),發現楊、查二人合騎一匹馬南行,便上前廝殺。誰知楊鼎來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通武功。幾名殺手不是他的對手,被打得落荒而逃,楊查二人平安地回到了河下。在封建社會,類似這樣追求愛情的行動可謂驚世駭俗,違背了禮教。潘氏父子更是恨意難平,遍告京城同鄉故舊,稱楊鼎來“奪人之妻,品行不端”,並對每屆主持會試官員進行遊說,如果考生中有楊鼎來的試卷,請將其抽換,不能讓這個傷風敗俗、敗壞道德的人得志。

被人遺忘的淮安歷史佳話 當地人自己都很少知道

同治七年(1868),楊鼎來再次進京趕考。臨行前,查女贈詩云:“淮水清清河水渾,安排行李送王孫。明年三月桃花浪,君唱傳臚妾倚門。”寄託了這位封建婚姻叛逆者的期望。主持會試的官員對潘氏父子的遊說諳熟於心,但因試卷姓氏是密封的,起初會試官員並不能判定有沒有楊鼎來。後來,待拆封時才發現楊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當時是以第九名的名次進呈給皇上,會試官員不好更改,便計劃在殿試時再做手腳。楊鼎來向來工於書法,而且將米芾體練得爐火純青。因此,考官們將精力集中在了米芾體試卷上。而楊鼎來這次有意避開米體,改寫歐陽詢的字體,考官們再次失察,楊的試卷也再次以前十入榜,被授予工部主事。楊自知不容於輿論,遂棄官回鄉,在河下建立居所,名曰“梧竹山房”。夫妻倆朝唱夕和,感情甚篤。有人稱查婉香為“湯夫人”,“湯”即潘、楊二字各取一半,以此來戲謔他倆。然而他們毫不介意,一笑了之。查氏與楊生了兩個女兒,在淮生活了二十餘年,後與楊在同一年去世。查氏先楊數月而死,楊挽一聯雲:“前世孽緣今世了,他生未卜此生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