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根本不懂道理,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沒有錯,比如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做人要真誠,比如勝不驕敗不餒,比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但很多父母錯誤在於,只會給孩子講一些空洞的道理,自己在實際生活,包括在孩子面前,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只是教育孩子,卻管不住自己。如此空洞的說教,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


濤濤131423681


人嗎,都一個樣,就象勸架一個樣。事情輪不到自己頭上,說的都是頭頭是道。等輪到自己頭上,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會個說個的理,就是所為的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那是因為當時都在氣頭上,過後在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有可能會認識到自己錯了。但大多人為了自己的臉面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就叫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

理到底是什麼,什麼又是理。理又怎麼解釋,理解釋為,是非的規律,事物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是非規律的成功與失敗,成功了就是理,反之失敗了,就沒有理。事物的評判標準,就是大多數人認可的事物,就叫理,反之,就不叫理。可又有一種說法叫,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數人身上。所以這個理在你還沒有成功的基礎上,很難說的清楚。

理、一邊是王字,一邊是裡字。如果到法庭上,那就是法律說了算。法律判你對,你就有理,法律判你錯,你就沒有理。

如果只憑自己來判斷,誰都會覺得自己佔在理上。所以說,犯了法的人也認為自己有理,即使殺人犯也能表達出自己的理由來。

所以,只有成功的人站在理的置高點上。其它人只能看事物的發展結果來評判誰對誰錯。

你若認為有些只會跟孩子講道理,其實他們根本不懂道理,那你就犯了只認為自己對,他們都不對的錯誤觀念。要想說自己做的對,那你就拿出實際行動出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與否。如果你堅持認為自己對,就不要聽他們的意見,自己堅持走下去。

當時你若覺得理論不過父母,父母又是成功人士,你也可以說你們的經驗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他們如果並沒有成功,你可以說,事實證明你們的觀點並不對,因為按你們的理論並沒有成功。

所以不要只認為他們不講道理,因為他們自己卻認為自己很講道理。理是說不清楚的。理是用成功來證明的。


遊戲一場夢一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帥。用正確的方法教導孩子:懂禮貌,尊重別人,真誠,沒有欺騙,各種禮儀等:來引導孩子。

在孩子面前道理要講,言行更重要。


wrtyuiohv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是孩子最好的成長課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楷模和榜樣,因此,作為父母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品質,才能夠使自己的孩子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成為一個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

有的父母不求上進,不學無術,在對孩子的文化知識的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誤導孩子。記得40多年前,我們的高考都作家與作品的相關知識,兒時的同學成早晨。都在背誦"《女神》,郭沫若,《女神》,郭沫若"。他的媽媽聽到了說;"你整早晨喊叫什麼呢?鍋沒熱了,再加幾把才柴火,燒一陣子鍋就會熱了,用得著你成早晨那樣喊嗎?"弄得人啼笑皆非。還有一位民辦教師,在給孩子講從小要立志,她說;"你看人家范進,那個孩子多努力,到老了都還堅持考大學"。

還有在某西安市的某區縣,在商場成功成名的一個家長,在跟人交往的過程中,耍賴皮,不講道理。孩子已經參加高考了,孩子反過來給家長再講道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承載著父母的希望,更是國家的棟樑。因此,為人父母必須風霜高潔,要具有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還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的文化知識,才能為後代樹立榜樣,樹立楷模,才能是自己的後代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也才能承載我們的夢想和期望。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非也!父母對孩子講道理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碰到事要和孩子解決當然要講道理,總不能是封建家長制吧!

當然父母教育孩子還是要講究方法和原則的,方法最好是要文明,合理的,原則是底線必須堅守!孩子有什麼要求想法或者行為,父母感覺孩子的思想行為不當,那麼必須要向孩子講明白道理並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孩子聽得懂當然就會理解和遵守,遇到能聽懂道理但是就要胡攪蠻纏的孩子家長就必須堅持底線,如一個小學生要求買8000塊的蘋果手機,必須買不買不行,其實孩子也知道沒有必要,甚至是小孩就不能有手機,但是就耍賴要買,這個時候家長咋辦?那就是不能退讓的絕不能妥協,否則有第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習慣了以後孩子會變得變本加厲,家長就再也教育和控制不了孩子,甚至見到孩子反而害怕,只能一味委曲求全了!

當然道理好講,事情有事難做,各家孩子和家長脾氣秉性不同,想處理好還是要動點腦筋的!





虞海棠


可能對父母預期太高了。

父母也是人,可以說你身上的毛病,一半源自遺傳,另一半來自身教。

你父母總給你講道理,說明你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他們才有必要嘮叨。

而這些瑕疵,很有可能源自你父母——對的,我就是在說你爸媽不夠優秀。

所以我建議你放低對父母的預期:你和你爸媽都是普通人,他們教育手段單一(只會講無效的道理),你也沒好到哪去(總是需要他們講道理)。

所以如果題主覺得父母講道理很煩的話,有種你青出於藍啊!你變優秀啊!你考第一,成為別人眼裡“領居家”的孩子啊!


胖豆逗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為此,父母對孩子講理前先要問問自己跟孩子怎麼講,才使孩子能聽你,又喜歡你。

如果你偏大或偏向了,沒有想好,反而對孩子造成逆反心裡,傷了孩子又傷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愛他們,反而害他們,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之後還能過上好日子。也就是說,我們養孩子,是期待他們在離開我們之後,仍然有能力搞定自己的生活。

對於一個孩子從孕育到互動再到分娩,已開始獨立個體,也就是和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隨著孩子的成長,他不再是我們懷裡抱著的小嬰兒,眼裡心裡只有父母。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再長大些,他還會因為求學或是工作、結婚離開我們。

說起來可能有些傷感。但作為父母,既然已經知道孩子不會一直在我們身邊,那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生活,幫助孩子培植、積累獨立資本。

首當其衝的,就是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家庭支持。具體來說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二是學會與孩子正確積極的交流互動。

這樣就是給孩子有最好的形象和規律。讓孩子懂得以後的路如何走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美在靜好


對於十歲以上的大孩子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對孩子行為或思想上的偏差進行糾正。

因為,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社會經驗促進孩子對自己和對社會的認知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遇到問題了,通過講道理來溝通,可以推動孩子理性思考的習慣。

對於較小的孩子,家長如果想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和孩子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那麼很難達到效果。

因為,孩子的認知不能夠支撐他對你所說道理的理解。

從這一點上來看,如果和很小的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並不懂孩子認知發展的道理是恰當的。

至於題目所說的情境是不存在的,因為,人的認知不同,所形成的對社會的理解也不同。除了標準化的認知以外,比如,人不能違法等等,這樣的認知。可以說每個人的人生道理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固定的標準。

家長所說的道理,你聽著不是道理,只不過是因為他的道理不符合你的認知而已。


博睿迪


好的道理總規是好的,但必須得用到點上,得尊重孩子不要家長制一味獨大,孩孑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處理不當反而有逆反心理,始得其反,但是家庭氛圍也是主要的,好的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孑也不會差的。環境決定末來,要不現在大力治理汙染,造就一個好的環境。


用戶1104958427079


有些道理是恆古不變的,有些隨著時代改變已經不一樣了。如果父母拿自己以前的一套來教育孩子,就會出問題。

一般來說基於道德,禮法,教養是一個民族的根,這些也是一種家庭的傳承,父母說的還是要聽的。

有些時代改變了,父母自己不學習,或者擺姿態,搞家長制度,我覺得你可以聽聽就好了。有時候血濃於水的感情,也不是隨便說幾句就能改變的。但是要堅守自己做事的態度和原則,不要什麼都聽父母的,父母不會害你,但是也未必會幫到你。

很多時候跟不上趟,喜歡擺姿態的父母往往都是那些在社會上處於很尷尬地位的人,自己人生髮展遇到瓶頸,被時代留下來的,跟不上了,能找到存在感的,也就只有在小一輩身上找到存在感。不需要太上心的,畢竟他們也許曾經也輝煌過,只不過現在,你們只需要遵從這個時代的法則,繼承好父輩留下來的良好品質和道德,就不會差的。

千萬不要把自己處在家庭的對立面,遇到問題以溝通為主,如果實在干涉過多,一方面說明你自己也不夠獨立,另一方面,你可以堅持立場,如如不動才是處世的根本。我相信,父母大多數都為你好的,只不過他們想法不對,所以內心底裡要保持溫暖,但是[呲牙]該堅持的堅持,該爭取爭取,有時候吵吵架也是不要緊的。但是不能傷及感情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