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爲何不敢盜掘「明十三陵」?

莉所當燃


孫殿英曾經把慈禧太后的陵墓給盜了,那麼孫殿英怎麼只盜慈禧的墓而沒盜“明十三陵”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明十三陵”牢固。

“明十三陵”比較牢固,明朝的陵墓只有定陵和思陵被動過,其他基本上沒有被盜過。

另外,滿清對明十三陵採取了保護措施,滿人都沒動,這種既沒打開頭緒,又很難打開的陵墓,孫殿英自然就不會動了。

第二,“明十三陵”不在他的勢力範圍內。

清東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在河北省,這正好是孫殿英的管轄範圍。

但是“明十三陵”離他太遠,也有別的勢力看守,是別人的地盤,他就是隻能是有心而無力了。

第三,盜清東陵可滿足他眼前利益。

西太后慈禧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陵墓修建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

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又是厚葬,金銀珠寶多如牛毛,孫殿英正好用來補充軍餉。

第四,害怕社會壓力。

孫殿英祖上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孫承宗,孫殿英的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被打死於獄中,孫殿英從小埋下對滿清的仇恨。

孫殿英講,孫中山先生革滿清的命,馮玉祥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宮。我孫殿英本事沒他們大,只好革死人的命,所以挖他的陵墓。

孫殿英順應了一部分人的心意,因為當時許多人是痛恨滿清的,認為清朝後期喪權辱國。

但是孫殿英這種盜墓行為還是受到許多人的責罵,他用了許多金銀財寶上下打點,蔣介石等才沒有追究,如果盜的是明十三陵,估計得受到軍事處罰了。

綜上所述,孫殿英就是孫殿英不去盜“明十三陵”的原因,他用補充軍餉為藉口發了財。

解放後被解放軍關到監獄進行勞動改造,在獄中他曾多次越獄沒有成功,最後吸食鴉片死在獄中。

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是孫殿英盜墓後所生。

雖然孫天義一直生活在“大盜”父親的陰影下,但是在文物保護方面卻是專家。

他熱衷於文物保護事業,退休後留在陝西為黃帝墓守靈,任黃帝陵基金會會長。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孫殿英盜寶事件是近代歷史上最著名的盜寶事件之一,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被孫殿英盜挖,大量珍寶流入黑市。

那麼孫殿英為什麼不敢盜挖明十三陵呢?

主要有以下三種因素在裡面。



第一,孫殿英沒有地利優勢。

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縣和易縣,1928年6月孫殿英部隊剛好駐紮在薊縣馬伸橋,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周圍也沒有其餘勢力能與他抗衡。

而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即便是戰火連天的民國時期,北京作為首都,也一樣是萬眾矚目,軍閥勢力錯綜複雜。

孫殿英雖然也是個當兵的,但是跟盤踞北京的那些軍閥大佬們比起來,實在是連個角兒也算不上。



第二,孫殿英沒有藉口。

孫殿英駐防馬伸橋時,剛好遇到慣匪馬福田準備糾集人馬偷盜清東陵。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藉口,派兵封鎖馬蘭峪,實際行盜陵之事。

而明十三陵位於固若金湯的北京軍閥勢力範圍區,孫殿英連去那兒的藉口都沒有,還怎麼盜陵呢?



第三,孫殿英沒有大義支持。

孫殿英在盜挖清東陵後,聲稱滿清殺了他三代祖宗,自己是為了報仇。

還聲稱自己在學習馮玉祥北京逼宮,趕走溥儀的做法,只不過他的革命是革死人的命而已。

當時的中國,對於滿清深惡痛絕,很多漢人都喊著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孫殿英挖清東陵的舉動,會得到一部分民族主義者的認可。

但是挖明十三陵就不行了,明朝是漢人皇帝的朝代,挖漢人皇帝的墳,師出無名!


故紙書蟲



按照孫殿英的話說,他除了盜墓,還是革命。

孫殿英自稱是大明遼東經略孫承宗之後,孫承宗鎮守遼東,提拔袁崇煥,抵抗滿清,最後在直隸高陽殉國,滿門老小百餘人無一投降,全部遇難,崇禎皇帝也為之流淚。滿清殺死他祖宗三代,此仇不共戴天,不得不報。

而孫中山有同盟會,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用槍桿子逼宮,把末代皇帝趕出紫禁城。孫殿英認為自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

冤有頭,債有主,滿清王朝的總頭目就是慈禧太后。

另外,孫殿英認為發掘滿清東陵,有三大好處:

第一,滿清入關後大興文獄,枉殺士人,諸如呂留良等都被開館戮屍,孫殿英要為枉死之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發掘東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中華國庫。

第三,東陵百姓多年以來,附近常有屍變為害。孫殿英說自己在河南老家打過殭屍,知道屍變的根源在於墳墓。他認為清廷以金玉珠寶養屍也,久久為患民間,發掘東陵,便是為民除害,為中國除害,此為一大義舉。

孫殿英滿口革命,實際上,不過是打著革命的幌子盜墓罷了,終極目的不過是對權力與財富的慾望。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叱吒風雲的奉系軍閥老大張作霖前腳還是中華民國的海陸軍大元帥,一夜之間就被日本人炸上了天。

孫殿英受此刺激,便覺人要及時行樂握在手裡的權力和金子,絕不能浪費。而慈禧皇陵代表的就是高無上的權力和富可敵國的財寶。

慈禧葬禮空前絕後,陪葬著數之不盡的金銀珠寶,這些從老百姓手中掠奪的民脂民膏,沒有用於抵抗洋鬼子,也沒有造福老百姓,而是埋到了地底下,給慈禧太后去陰間享用,孫殿英絕不甘心。


蔡駿


首先孫殿英不是不敢盜明十三陵,他覺得清東陵埋著慈禧太后,下葬時間不長,許多金銀財寶肯定沒被盜過,明十三陵就不同了,歷史時間這麼長了,盜墓發生了多起,寶貝肯定不如清東陵多,再加上他知道慈禧窮奢極欲,搜刮了許多民脂民膏,陪葬的東西多,這才是孫殿英首選的目標。

孫殿英盜墓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認為清東陵陪葬品豐富,還有一項就是,當時的清東陵的防範措施薄弱,雖然清東陵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這就為孫殿英盜墓開了綠燈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孫殿英和清朝有家仇,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當日被打死於獄中。 孫殿英自小記住了這些,當然有機會報仇,又有金銀財寶可得,何樂不為呢?

這也是後來孫殿英被政府判刑時,他自辯時說的:我之所以盜清東陵,不盜其它墓,除了財寶豐富之外,還有就是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



(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大總統有錢有槍,推翻了清朝,馮玉祥用槍逼著溥儀退位。我孫殿英沒有錢,槍也有限幾條,我幹不過活人,我只有革死人的命了。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孫殿英作為近代皇室陵墓最大的盜墓者,一直是“名聲遠揚”。曾經炸開清東陵,挖開了慈禧墓。孫殿英最直接的目的是籌集軍資,才去打清東陵陪葬品的主意。而明朝年代更加久遠,如果單獨論價值,離北京不遠的“明十三陵”也是個好目標。然而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Δ清東陵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不僅是因為陪葬品,更多的是想侮辱清朝皇室,以報殺自己三代之仇。孫殿英的祖上是明朝大臣孫承宗。然而在滿清入關之際,孫承宗的兒子、孫子、侄子幾乎全部戰死。孫殿英也曾經說過:“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

孫殿英炸開清東陵後,把自己內心的憤怒發洩到慈禧與乾隆身上。據說慈禧被砸的骨肉分離,脖子也被割開。其實這個時候慈禧已經死了二十年,絕大部分應該都已經腐爛。而乾隆皇帝的屍骨被挖出棺材,砸碎了頭骨。

Δ清東陵

孫殿英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他對滿清皇室的憎恨。然而盜墓畢竟是最缺德的事情,而且人多嘴雜難免會露出風聲。甚至是孫殿英銷贓的時候,一部分人被當場逮到。盜墓還沒有開始盜掘一半,因為外界的輿論聲討,孫殿英連清東陵都沒有挖掘完就不得不收手。

其實孫殿英選擇清東陵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慈禧埋葬時間短,當時才剛剛下葬20多年。很多東西都還沒拆,甚至是設計墓穴的人都可能找的到。時間緊急的情況下,根本沒時間花費精力破解開埋葬了200多年的“明十三陵”了。

Δ明十三陵


史之策


孫殿英,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鄉孫莊村人,另因出過天花而得外號“孫大麻子”,其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當日被打死於獄中。

孫殿英自稱孫承宗的後代,哪能自己打自己嘴呢。這裡面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如果孫殿英不是孫承宗的後代。那他這麼說的原因是想把盜墓和家仇捆綁在一起,那就是個相對比較完美的藉口,國仇(外虜)、家恨(孫殿英的父親因旗人被打死,孫承宗的殉國壯舉)、職責&信仰所在——響應孫中山先生恢復中華,驅除韃虜的革命志向號召,從盜墓這種不止基層,甚至可以說是地下工作幹起。(好感動~>_

不論真假,即便是個藉口,孫殿英也不會再去挖十三陵了,還有一點,當時的滿遺式微,只有抗議的份,蔣介石、閻錫山、宋子文、戴笠、宋美齡等等都拿了好處後,這些雜音自然就被壓制下去了。但是,如果挖十三陵那就是和孫中山唱反調了,而且清廷遺老遺少畢竟是少數派,滿族的人口占比也少的可憐,所以威勢有限。

挖十三陵基本上就會引起全國暴怒,第一是因為明朝是最後一個漢政權,第二,自民國初期,民族主義愈演愈烈,包括孫中山早期也是以反滿和推翻以滿清貴族為首的專制政權為口號,即所謂「驅逐韃虜、復興中華」。這是借勢,要借勢自然要有勢力可借才行,可見當時的國內民族主義勢頭。

第二種可能,孫殿英是孫承宗的後代。但是估計他又拿不出家譜來,當初孫承宗在家鄉守城拒敵的時候,估計也不可能還想著家譜的留存,全家命都不要了,哪裡還會在意這個,所以家譜已經消失的概率大,但只能說是概率,畢竟沒有實據,比如某人在什麼什麼地點,什麼什麼時間親眼看到清兵一把火把孫承宗房子燒了,而且某一個房子此人還進去看過,確實有家譜!

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還有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都戰死了。在這次戰役中孫家還有一百多個人遇難,可以說舉家殉國了。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孫承宗肯定是有後人存在的,據說孫承宗的墓碑就是他的十二代孫子所立的。我們根據歷史事件可以推測一下。孫承宗一共有七個兒子,但是死了只有五個,除去早夭或者兒子無後,孫承宗是不可能沒有後代的。另外孫承宗有十三個孫子,但是戰死的只有六個,說明孫承宗還是有後人活下來的。所以我們在這裡也只能根據歷史事件和相關的記載,對孫承宗的後代做一個判斷。

所以孫殿英是孫承宗的後代,我們只能說有可能,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沒說一樣......)說他是,他沒證據,說不是,咱們沒證據.......o(∩_∩)o


古今通史


清王朝一共有兩座皇陵,清東陵和清西陵。

東陵位於北京東邊的河北遵化市境內,距北京125公里。裡面安葬著包括順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豐帝、同治帝、孝莊太后、慈禧太后等滿清帝王后妃共161人。



西陵位於北京西邊的河北保定市境內,距北京也有120公里。裡面安葬著包括雍正帝、嘉慶帝、道光帝、光緒帝等共80人。



明王朝一共有三個皇陵,分別是明孝陵、明皇陵和明十三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安葬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的馬皇后。

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是朱元璋為他的父母和兄嫂而建。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北邊的昌平區天壽山,距離北京市區50公里。裡面安葬著除明太祖和建文帝之外的明朝其他十三位皇帝和皇后、太子、嬪妃、太監等70餘人。



為何盜東陵?因為身為蔣介石雜牌軍的十二軍,壓根沒被蔣介石放在眼裡,部隊缺乏軍餉。軍閥混戰時期,沒有軍餉,誰還為你賣命。




為何不盜明十三陵?主要原因就是孫殿英的防區就在河北遵化市薊縣馬伸橋,距東陵一山之隔,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便找個理由(土匪盜陵,我去剿匪,然後為了加強部隊戰鬥力要搞軍事演習)伸出了黑手。而十三陵距離遵化有150公里之遠,怎會捨近求遠?

估計孫殿英壓根就沒想到過十三陵,他盜陵只是為了求財,剛好上天陪葬品豐厚的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送到了眼前,其它陵墓則相安無事。


楓橋論戰


我們先來看看清末民初的特殊環境。

清朝是以和平的方式滅亡的,雖然如此,清朝給國人的印象不是很好。

晚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導致無數國土被割讓出去,各種賠款都是壓榨的老百姓的財產,清廷名聲在當時已經非常臭了。

清廷統治的失敗,這種歷史背景為孫殿英盜墓提供了現實依據。可以說是一個惡人盜了一個罪惡皇族的陵墓。

孫殿英不動明皇陵,是因為明朝滅亡後,明朝皇陵一直存在著,明皇陵這時候還是一個政治符號,是當時漢民族的政治認同。

以朱元璋明孝陵為政治符號的存在,有著和清廷對抗的寓意。這也是孫殿英不能動明孝陵的原因。

另外,民國元年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曾親自率領政府高官拜祭過明孝陵,孫殿英後來作為國民黨的官員,他當然不能忤逆國父的意願。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孫殿英還去盜掘明皇陵,無疑是找死。

另外,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沒有盜掘明皇陵,還有一個現實條件,他的十二軍剛好駐紮在遵化一帶。

後來孫殿英又收編東陵旁邊馬蘭峪的馬福田部,這種條件無疑為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提供了便利條件。

孫殿英不動明皇陵,還有他自己的原因,孫殿英給自己幾個稱號:明末天啟帝師、東閣大學士。

他還說自己是遼東都督孫承宗的後人,我們知道孫承宗是死於清人之手的,盜掘清朝陵墓,孫殿英為了報私仇。

還有一點需要說,孫殿英的父親死在和旗人的爭執中,這也為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綜上,孫殿英不動明皇陵一是當時的現實環境使然,一旦盜掘明皇陵,孫殿英自尋死路;

其次,孫殿英駐紮的地方,對盜掘清東陵十分便利;

最後就是孫殿英報私仇,這一點雖然比較勉強,但也算一種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