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日记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武汉空旷的街道上,无同先生的汽车,如同一尾游荡在空城中的鱼。但他清楚,这空城并不颓败,空寂之外,还有无数的逆行而上与激流勇进。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所以钟南山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并且热泪盈眶。背后的深意不仅是鼓舞,还有悲悯。

冲在九省通衢、人口千万的武汉防疫前线的,不只是医务工作者、公职人员、专家学者……还有千千万个普通的武汉市民。

在职传统媒体人、汽车评论从业者无同先生,也在用平凡人的视角,在日记本中,记录、见证着,这段不平凡的“战疫”日子。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陈思

2020年2月6日,封城第15天

武汉“封城”日记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昨天没写日记,不是被隔离,只是太忙。本人一切安好,继续奋战在抗疫采访报道一线。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朋友。

全国多家媒体已在武汉一线驻守十多天后,这几天,中宣部调集超过300名央媒记者来汉,尽锐出战。他们有重任在肩。

这个时候来武汉的,都是英雄!

记者们说,没有见过这样的武汉。上一次来,是去年10月份的军运会,那多热闹。现在的武汉真实地存在着,但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它就在周围。有位记者雨夜走出火车站,看到街上星星零零的人影,说真有种上战场的感觉。

这儿怎么会是战场,这是有黄鹤楼、户部巷、吉庆街、武广、东湖和光谷的好地方。它是个洋溢着热干面芝麻酱香味儿的城市,只是现在不巧弥漫着消毒水味道。它是个刚办完军运会,处处焕然一新的城市,只是现在不巧捂着一只巨大的口罩。

武汉“封城”日记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对于住在汉口的人来说,开车去光谷办事是需要勇气的。又远又堵,往返不准备大半天时间就算策划不严谨。昨天我跑一趟,单程竟然只用了小半个小时。在每一个红绿灯路口,我都排在第一位。当然我后面也没有第二。我开得不快,车却在宽阔的街道里滑翔而过,眼前景象熟悉又陌生。

家里储备的蔬菜并没有吃完,但这两天气温升高,有些烂了得扔。办完事回汉口途中,想着找超市去补充。有的关着门,有的门口排长队。华中科技大学对面一家中百仓储开着,门前没人排队,果断进去,却发现大部队都藏在里面。蔬菜称重台前,收银台前,到处是长到让人绝望的队伍。

不易存放的新鲜蔬菜基本上货就秒空。品相并不好的大白菜也没人嫌弃,大妈们撕掉外层叶子的坏习惯也基本改掉了。一个个空荡荡的货框,像向上的张着的大嘴,永远填不满。

物资倒是没紧张,因为它不懂事,人们在紧张。

封城这些天,尽管冰箱还满,我们还是答应女儿如愿吃过了两包方便面。她在焦急盼望下一次。她对武汉疫情知道不少,对不让出门没有意见。

我在家里宣布新闻纪律,要求她多看物资捐赠、部队驰援、火神雷神、方舱医院、先进典型、武汉加油……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报道。不让她知道,忙碌的救护车、殡葬车、警医联动车,也在空旷的街路上书写事实。

武汉的上空阴云密布,武汉的伤口又深又长。

“集中隔离”是这几天的关键词。政府努力让确诊者得到收治入院,让疑似患者、一般发热者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为了竭力控制疫情发展,集中隔离是强制要求。现在要紧的是治好患者,更要紧的是保证健康群体不受感染,熬过峰值,等待回落。

这城市不是得了感冒,而是害了大病,需要住院开刀的那种。

针对网上流传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在武汉“显效”传闻,正在武汉负责该药物临床试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今晚对媒体表示,这一说法不实。

官方数据说,昨天,武汉新增确诊1766例,7天以前(1月30日)这个数字只有378;新增死亡52例,1月30日这个数字是30。一周时间,单日新增病例4.7倍增长。显然,武汉已经严重超速。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病逝。2月1日,他在微博上公布自己被确诊。此前他曾第一个在微信群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信息,之后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被辖区派出所训诫,成为“武汉八谣”之一。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所以钟南山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并且热泪盈眶。背后的深意不仅是鼓舞,还有悲悯。

武汉“封城”日记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所以大家都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它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来之时,竟要承受战争年代才有的生离死别。我无法想象离去的人中,有多少是我的听众和网友。

(日记素材系由无同先生提供,新闻工作者者,汽车评论从业者,网络电台播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