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釣魚為什麼感覺魚漂的動靜很小,上鉤了都看不見?

小村官


冬天釣友為什麼感覺魚漂的動靜很小,上鉤了都看不見。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冬季由於溫度低、食物較少從而導致魚的活性降低了,不願活動了。表現在浮漂上的動作也隨之減小,大多時候浮漂給出的信號就是半目左右,若不是仔細的盯著浮漂,是很難看出來的。



這樣就需要釣手們做出一些改變:選用細線小鉤;浮漂以細長身、吃鉛量小、釣靈為主;餌料比重要輕、要腥、以拉小餌團為主。



以上個人建議,非喜勿噴。

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意在開心


釣魚人雨中


很多人都回答了這個問題,大部分都是一個看法,就是用小線組,小浮漂,這個肯定是對的,那麼什麼才是小,這個大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平常也注意到這一點,有些人平常大鉤大線用習慣了,他就認為吃鉛1.5克的漂,4號袖已經小到極致了,你叫他用吃鉛1克的漂,他估計認為沒有必要,杆子都不好拋出去,而且我也注意到,這些人大部分喜歡長杆長線遠投

我也談談為什麼冬季釣魚魚漂動作很小,有時候魚吃餌也感覺不到,當然我喜歡夜釣,哈哈,魚吃口更輕。我就從夜釣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其實白天也大致差不多,當然白天可能魚吃口信號還是大一些。我在初冬的時候(大部分全天溫度在10左右,有時候高溫十好幾度了)夜釣,就是用的吃鉛1.5克的漂,主線1.5號,子線0.8。當時使用這個線組就感覺非常好,大部分掛著草了也不會輕易斷線,也不用擔心鯽魚把線拉斷,初冬的時候魚吃口還不算很輕,稍微大一點都可以。後來隨著氣溫慢慢下降,水裡面溫度也在一天比一天低,現在我們這裡最低氣溫也在零下了,大部分最高氣溫都在10度以下,這個時候明顯就感覺到用吃鉛1.5的漂就大了,很多時候夜釣氣溫都在3.4度,魚吃口那一個輕啊,我後來慢慢一點點減小線組,現在我用的是0.8的主線,0.4的子線,浮漂吃鉛1.0克 ,雖然經常掛草斷線,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還不是怎麼想到才能釣上魚,最近準備嘗試吃鉛只有0.8克的漂,近幾天武漢這邊天天陰雨連綿,天氣也特別冷,魚都跑深水裡面去了,要想釣著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須克服深水怎麼用好小線組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只要杆子能夠拋出去,線組浮漂熱小熱好。冬季魚吃口特別輕,大部分都是一個微小的頓口,有時候餌料都沒有完全吃到嘴裡,特別容易跑魚,有時候吃到嘴裡魚也沒有動,所以浮漂也不會有反應。再一個我認為用小漂還得用相應的小線組,僅僅漂小也不會有好效果,線組要對應,魚吃餌的信號才能反應到魚漂上面。

我是鯽限560,喜歡夜釣的關注一下,相互討論,共同提高,祝大家每天大板鯽多多😄






秘密釣點之鯽限560


我分享我的經驗。

冬天魚不活躍不愛動,水溫高在哪裡待著,水溫低的地方它肯定不去。口輕吃食不如夏天吸食姿勢猛烈。天冷口輕大家都知道的。

以前我釣魚就追求結實不切線,以為只要吃食就會釣上來,看人家用細線小鉤自己也不以為然。怪自己這裡沒有魚。也碰到過魚漂紋絲不動抬杆上了一條魚,那時候自己還很僥倖。別人釣的多。感覺自己運氣差。

後來我就看人家用細線小鉤,釣那麼多我也嘗試了。一釣才發現覺得自己以前錯了。慢慢幾年下來也有點經驗,口輕魚漂動作小,陰下去一小點就是魚口錯過了就打不到了。上鉤了都看不到,有可能沒看到小陰口,但最大的還可能是漂調的笨重了,用的線粗,如果用0.8拉0.4看的見口還是用這樣的線組。看不到趕快在換細線,我最細用過0.6拉0.2調的,口很明顯但是子線0.2很愛切線一定要注意。

上鉤看不到還有可能是漂用的過於大了。口輕一定選1.0以下的。我個人認為1.0的都大。我用的都是0.6吃鉛的長尾長腳的浮漂,買這個漂走了好多店才買到。用的也是很得心。

還有就算你用0.6拉0.2一克以下。我還是看不到口,而且別人上魚自己看不到口。可能是調的浮漂不合適。我以前就是這種情況。調漂時候我不帶鉤調5目,把鉤綁完剩下2目鉤子吃三目。在拉上蟲餌拋下去漂沉下去了。水平。這時候等於調完拉上餌水平,一目不漏。有人肯定說調的笨。其實針對鯽魚我覺得口輕調靈空杆幾率很加大。這樣稍稍笨一點點的釣一條是一條。而且浮漂動作很明顯。越靈小動作很多,打了也是空。

以上我針對鯽魚個人看法。不喜歡勿噴,鉤子還是小一點一般都用4號袖鉤,我喜歡用2號。其實跑不了幾條魚。入口不檔口。針對口輕還是挺好玩的




小島飛哥


冬季魚的吃口比較輕,有魚咬鉤但是浮漂信號模糊甚至是完全沒有信號,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釣組搭配不當和調釣不當。按照以下方法做出調整即可見到清晰的頓口。

一、釣組精細搭配

首先鎖定0.8+0.4的線組搭配,然後用5號袖鉤。選擇一支吃鉛量在1克至1.5克之間的浮漂,浮漂的漂尾要細,漂尾直徑不要大於0.8毫米,所以不能搭配太長的魚竿,否則看不清漂目。

釣組的精細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浮漂,吃鉛量太大或者漂尾太粗都會直接導致浮漂信號微弱。釣組的選擇搭配也是確保靈敏度的基礎,釣組搭配不合理無論怎樣調釣都是沒有用的。

二、採用靈敏的調釣方法

冬季魚口很輕,所以就不要再調平水了,按照我說的調釣方法才是最正確的,自己去嘗試一下就能明白了。

首先,帶雙鉤不掛餌離底調到4目,記住要把風線壓進水調漂,並且漂目穩定之後要等待一分鐘左右的時間,等漂目完全穩定在4目的位置,才說明調漂完成。

接下來掛雙餌精確找底釣4目,先採用這樣的方法嘗試著去釣一釣,如果魚的吃口不是非常輕,調4釣4是能夠看到清晰信號的,魚咬鉤浮漂能夠出現清晰的信號,並且抬竿中魚率比較高,脫鉤跑魚的現象較少,則說明調釣沒有問題。如果在調4釣4的時候浮漂信號依然不清晰,可以下拉浮漂改為調4釣2。


眼鏡哥說魚


冬季氣溫低,鯽魚開口弱,如果在冬季釣魚發現漂相很弱,那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首先,魚線要變細,0.8+0.4甚至0.4+0.2都可以用。其次,魚餌要精細,拉出來的餌團要小。第三,最容易忽略的浮漂要選對。下面筆者總結了幾點冬釣浮漂的選擇方向,供你參考下。

一、漂型的選擇

浮漂的形狀很多,有棗核型、長身型、細長身型等。根據冬季魚活性低,在水底覓食的習性,我們選擇細長身型的浮漂。這種浮漂翻身到位快,適合底釣,而且漂的橫截面積小,水阻小,很適合冬季輕口魚。

二、漂尾的選擇

常見的漂尾有實心漂尾、空心漂尾等,不同的漂尾適合不同的水情魚情。冬季魚的活性低,吃口弱,我們需要選擇細尾漂。細尾漂的漂尾在相同調釣目數的情況下,剩餘浮力小,相對更靈敏。

當然,冬季釣魚難度較大,調漂也是影響魚獲的關鍵因素。冬釣輕口鯽魚,要想最終有漁獲,最好還是選擇調低目釣高目會比較穩妥,比如調一釣二或者調二釣三。

下圖就是冬季釣魚適合使用的漂型。



CFCC釣魚人九道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吃口輕,是釣魚專業術語,指魚吞食釣餌時動作相當小,以至於浮漂的反應也相當小。現在已進入冬季,氣溫越來越低,水溫也隨之下降,魚開口吃餌的動作很小,即“吃口輕”。但無論氣溫如何低,鯽魚還是有吃口的,所以還是有釣獲的。此時釣魚什麼時候該提竿,單憑感覺,中魚概率也較低,那麼應該怎麼來對付冬季魚兒“吃口輕”,提高中魚率呢?根據我的作釣經驗,還得從 線 漂 餌 上三點下功夫。

1、線組搭配 冬季作釣魚種有限,南方地區除外大多釣友的目標魚種為鯽魚,冬季鯽魚無論是魚口還是力氣都比不上夏秋兩季,線組的選擇搭配上可以做出以下改變。主線1.0可以搭配0.6/0.4的子線均可,野外作釣時可以根據魚情及時做出改變。比如我上次作釣時1.0+0.6的線組有兩次頓口起竿不中,後面及時更換0.8+0.4線組以後基本有口都能打到。


2、

浮漂的選擇以及調漂 冬季作釣浮漂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實際作釣情況做出選擇,在排除走水的情況下咱們選擇浮漂可以從吃鉛量來選擇浮漂,吃鉛量在1.2-1.6克浮漂可以搭配0.6-1.2的主線,浮漂大小的選擇要根據釣點距離水深深度做出判斷,要能拋出去。浮漂選個吃鉛小,漂尾細,漂身細的。由於冬季鯽魚魚口輕,吃餌力度小,所以調漂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讓魚吃餌更順利,一定要減少浮漂對餌料的牽引力。這樣鯽魚在力氣小,開口小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把餌料吸進去。而想要減少浮漂對子線和魚餌的牽引力,方法就是釣頓,也就是常說的調低釣高,讓子線鬆弛。

冬釣鯽魚,比較常規的調漂方法就是釣目略高於調目,空鉤半水確定釣目,掛雙餌確定釣目,比如調平水釣1目,調1釣2我在冬季作釣過程中常用的兩種調釣方法,較為實用,空鉤幾率低。

3、釣餌搭配 在冬季作釣,現在這個時節玩傳統釣,釣草洞確實比臺釣優勢明顯,但是針對題主的問題咱們還是來說說臺釣,冬季釣鯽魚餌的選擇上首選肯定是使用活餌作釣(紅蟲 蚯蚓),使用商品餌料,開餌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腥, 冬季開餌一個最大的特點是,隨手取的魚塘水溫度太低,開出的餌料過於乾硬,因為餌料一般是通過加水後吸水膨脹,達到魚兒喜歡吃的狀態,但攜帶熱水開餌也不太方便。因此冬季出釣時,可以在家裡提前開好餌料,開餌搭配腥味奶香味兼顧即可,餌料狀態不能像夏秋兩季一樣開,除非是魚情較好有雜魚鬧窩的情況下可以稍微開硬一點,正常情況下冬季開餌狀態做到軟黏兩點即可作釣。吃軟不吃硬、吃小不吃大,這是鯽魚覓食的一般規律。作釣時,上鉤要搓大餌,以便於誘魚和做窩(落入釣點散餌集聚多了就是餌窩),下鉤要搓小餌,以方便鯽魚吸食。 這樣既可以釣大魚,也可以釣到小鯽魚。


野釣周小二


冬季釣魚,浮漂動作輕微、不宜觀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部分初學釣友並不知曉,即使瞭解,通常也是大概的認識。本文嘗試分析其中的原因,給提問的釣友一個相對完善的回答。回答本題,從魚的視角看來,所有的原因無法是內因與外因,下文從這兩個方面展開回答。

影響魚漂動作輕微的內因

如上文所說,從魚的視角看來,魚自身習性、活性,乃至新陳代謝的變化屬於內因,而許多問題內因往往是關鍵所在,那麼魚哪些因素以至浮漂動作輕微的呢?

1、冬季魚的活性低:冬季水溫低,尤其像東北三省、河北、山東等地,有些湖泊、河流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水下溫度也就2、3℃;一些不結冰的水域,冬季也維持在0-10℃範圍內。而魚屬於變溫、冷血動物,先說魚的變溫功能,當冬季水溫下降後,魚皮膚中的微血管感知水溫下降,會通過體液(組織液、血液等)進行調節,使體溫逐漸接近水體溫度,據研究穩定後魚的體溫與水溫能維持在0.5-1℃的溫差。

但在整個過程有兩點:一是水溫下降,魚在體溫調節的過程中,活性低有極度不適感;而當水溫穩定性下後,水溫已嚴重偏離了最適宜的水體溫度,所以此時魚活性低、行動遲緩,覓食慾望低下;同時為了保存維持新陳代謝的能力,魚盡力不遊動,降低活性頻率,張口次數少、動作輕微。所以咬餌時通常不乾脆、用力不足,漂相則輕微、動作遲緩,甚至魚吃餌後也察覺不到。

比如:鯽魚的最佳適宜水溫是16-25℃,而冬季水溫大部分時間是0-10℃,溫差最小也有6℃,而魚對溫差的敏感,一旦有5度溫差,就有不適感,所以冬季鯽魚雖然會攝食,但咬餌的猛烈程度與夏季的瘋狂不可同日而語。

2、冬季魚覓食不積極、對餌料挑剔:當水溫低於10℃時,相當部分的淡水魚幾無覓食慾望,像黑魚、鯰魚很少吃餌,直接選擇冬眠,而能夠覓食的,也不積極,並且對餌料挑剔。

冬季與其他季節不同,因水溫低,絕大部分的浮游生物、植物碎屑、軟體小蟲已消亡,此時的水質清澈,水體偏瘦。魚可覓食的食物減少,所以對腥味、高蛋白的食物有偏好,特別是濃厚的腥味能激活魚的攝食興趣。但正因如此,魚對餌料極為挑剔,本身此時魚開口頻率低,一旦感知味道不合口,只會輕微觸碰幾下,隨即離開,反應到浮漂動作,即輕微、緩慢的頓幾下,或者下沉半目等等,漂相也極難觀察。

影響魚漂動作輕微的外因

除去水溫對魚的影響外,像垂釣環境、線組大小、炮竿遠近等外部也會影響浮漂的靈敏度,讓人不宜察覺。

1、線組的搭配:冬季釣魚,為了儘量不錯過輕微小口,儘量使用細線、小鉤、靈敏度較高的浮漂。冬季魚不怎麼掙扎,所以適當線組放小一些,可進一步提高線組的靈敏度。但部分釣友,尤其是初學者,為了方便,有擔心遇到大魚,通常主線、子線非常大,自然錯失很多細微小口。

比如:冬季釣鯽魚,主線選擇0.8或0.6,子線可放到0.4甚至更低。筆者曾在聊城徒駭用這樣的線組釣到半斤的大鯽魚,此時鯽魚也不怎麼掙扎,提竿後老老實實上岸了。

2、調釣方式所致:野釣通常浮漂調的略微頓一些,主要是為了過濾一些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虛假信號,但這個“頓”應有度,不可因此失去靈敏性,否則魚咬餌後,浮漂信號會很微弱,更難觀察。

3、釣遠釣深所致:冬季的魚為了禦寒,通常會躲到湖泊的深處原創,所以釣魚人的魚竿也是越用越長,冬季基本5.4起步,甚至有釣友用的8.1,所以這種距離下,除非浮漂動作特別明顯,單靠裸眼很難觀察到浮漂輕微的下頓或頂起。因此有些浮漂小動作,魚已經上鉤,但釣魚人觀察不到浮漂動作,以為沒有魚,提竿卻上魚了。

4、走水、颳風釣跑鉛所致:自然水域的河流走水頻繁,另外冬季多西北風,所以為了穩定浮漂,會採用經典的跑鉛釣法,這種垂釣方法,主抓死口,基本上浮漂動作就有魚,但靈敏度極差,很多情況下,浮漂略微動作,甚至不動作就有魚上鉤,再加上流水的影響,同時魚口又輕,所以更不容易發現微小的浮漂信號了。

寫在後面

本文從魚的內因及外部環境、垂釣方式這個外因,分別展開了敘述,可見浮漂動作輕微,甚至中魚後都不顯示,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也正是基於此,釣魚人在垂釣過程中,更應多重視這些細節,提高每個環節、每個點的靈敏度,不錯過每個細微信號。


野釣分享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就是冬釣漂相的特色,其實本質是魚口輕,也就是魚吸食的動作小。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要從溫度對魚的影響說起,因為冬季區別於其它幾個季節,最明顯的就是溫度的影響。那麼溫度是怎樣影響魚的呢?魚漂的動靜小跟什麼有關?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種困境?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低溫對魚類行為的影響

1、新陳代謝減慢,食物需求量低

溫度的降低基本上都是伴隨著代謝活動的減慢,甚至停止。從我們用低溫保鮮就能看出,低溫會抑制細菌的繁殖、生長,從而讓食品得到長時間保存,我們人類跟其它的一些動作大抵也是如此。而生活在水中的魚兒則更明顯,因為魚是變溫動物,基本上沒有體溫一說,水的溫度是多少其體溫就是多少。所以,低溫下魚的代謝減慢,甚至有可能處於半冬眠狀態,進食量就會很少,也就是說,它只需要一點點食物能保證基礎代謝而餓不死即可。

我們釣回來的魚,放在家裡不大的容器裡用增氧泵養著,夏天和冬天是完全不一樣的。夏天一個晚上過後,容器裡的水會非常髒,全是魚的糞便,換水之後,第二天依舊。而冬季則明顯不一樣,頭一天可能水也會髒得比較快,但是這跟魚換環境及受驚嚇有不小的關係,第二天換水後,清澈的水能保持好幾天。這就是冷暖兩種不同的溫度下,魚代謝快慢不同所致,代謝得快,消耗得快,所以夏天的魚即便增氧再好,小容器也養不了長時間。而冬天裡不用打氧,小白條我曾經養過半個月還不死。

2、活性降低,活動量減少

低溫下,魚類不光是代謝變慢,而且活動量也明顯減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存體能。活動量減少,魚的活動範圍縮小,動作遲鈍。本來是大剁塊吃肉,現在只是小口品嚐,而且是愛嘗不嘗的態度,因為他對食物的需求少啊。

二、魚漂的動靜小跟什麼有關

漂相是反應魚吃餌的浮漂信號,魚吃餌的動作變小,漂相當然也就會變小。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因為只要提到信號,都會有產生、傳遞、接受或顯示三要素,魚吃餌的信號也是一樣。信號的產生是魚吃餌的動作,傳遞是在魚線上進行,而接受或顯示則是漂尾的功能,那麼這三個環節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多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浮漂的動靜變小。

1、魚吃餌的動作

上面從低溫對魚的影響中我們已經說到,低溫下魚的攝食慾望下降,對待餌料的態度很多時候都是愛吃不吃。魚吃餌的方式是吸食,第一漂訊(頓口)反映的就是這個吸入的動作,我相信很多釣友都看過水下魚吸食的動作,現在研究這方面的人還是蠻多的。冬季裡魚吸食的這個動作,也就是魚嘴張合的幅度要明顯小得多,信號的源頭就小,那傳到漂尾上肯定也是小的。

2、傳遞路徑——魚線

對信號傳遞影響的魚線特性主要是硬度和自重,而這兩個參數都是由線徑直接決定。從線捲上拆下來的魚線,不可能是筆直的,會有一點點的彎曲,我們拋到水裡還是一樣。線徑小,這個因自身硬度而產生的彎曲會被鉛墜拉直,而線徑較粗,則可能不會。而沒有拉直的魚線,必然會對信號有衰減,就跟彈簧的減震是一個道理。另外魚線的自重大,則更好理解。

3、浮漂的影響

浮漂顯示信號的能力,其實就是靈敏度。而靈敏度又分兩個方面,即浮漂自身的靈敏度屬性與調釣的靈敏度。魚漂動靜的小,有可能是浮漂選擇不當,也有可能是人為調釣欠缺。一支庫釣漂拿去釣大棚,調漂技術再怎麼高超也是不行的。

三、魚漂動靜小的解決方法

文頭已經說到,冬季魚漂動靜小的本質是魚口輕,那針對輕口,有什麼好的辦法呢。還是從動靜小這個信號的源頭及通路上找原因。

1、針對魚吃餌的動作

魚的食慾不強烈,吃餌動作小,那我們就想辦法讓魚更想吃,吃起來更容易。解決這些最主要的當然是從餌料方面著手,冬季葷腥的食物對魚的刺激較大,因為這些食物能夠以最少的量供給較多的能量,所以用餌的思路需要參考這一條,最佳的是直接用鮮活的蟲餌,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刺激魚的食慾。在用商品餌的時候,我們除了考慮怎麼儘可能地誘魚吃餌,還要方便它吃,這就要求餌料的狀態輕、蓬鬆,適口性好。

2、針對信號傳遞路徑

小鉤細線是輕口的標配,因為細線的硬度低、自重輕,對信號的衰減小。小鉤所能掛的餌團也小,魚吸食更方便。子線的細,不但有利於信號的傳遞,而且不會對魚吸食餌料產生擋口。

2、浮漂的運用

這應該是重中之重,也是較難的一個環節。首先是選漂,針對輕口的浮漂,吃鉛要小,當然這裡的小要結合線徑、水深、對象魚大小以及作釣者的拋竿技術,不能盲目地小。浮漂的調釣很難,難在哪?難在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調目與釣目的表象上,而不去深究調目釣目對應的內容是什麼。這就好比用手伸進不透明的袋子裡摸東西與敞開袋口用眼睛看一樣,不願意敞開袋口,非要瞎摸,那就很難辦。所以,調漂一定要弄清楚調釣的原理,浮漂是怎樣去控制餌料姿態的。冬釣餌料的最佳姿態是上餌半觸底,下餌躺底,鉤距較短的情況下,兼顧兩個餌團的靈敏度。

最後的歸納總結

關於冬釣魚漂的動靜小,以上從冬季魚的行為習性、動靜小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特別注意的是三個原因,也就是信號的三要素,實釣中分析的時候,要把這個三素都考慮到,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江釣人狂龍


你好。

冬天釣魚為什麼感覺魚漂的動靜很小,上鉤了都看不見?

冬季釣魚有時候會碰到,浮漂沒有動靜但是魚兒已經上鉤的情況,很多釣友會說,魚口輕,其實不單單是魚口輕能夠解釋的,主要有幾點:

一、水溫低魚兒不活躍

冬季水溫比較低,相對於夏季來說水溫很低,那麼這麼低的水溫魚兒也就不活躍。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變得比較慢,有些魚類甚至吃餌已經很少了。

水溫低魚類活躍度比較差,釣友釣魚的時候不容易發現魚兒的吃口,浮漂的動作比較小。有時候有風的天氣,風力吹動水面,更不容易看清吃口,造成浮漂沒動靜魚兒已經上鉤。

二、調釣較鈍

冬季魚兒不活躍開口很小,吃餌乏力,不像夏季一樣浮漂動作很大,調漂就不能太鈍,防止看不清楚漂目。

冬季釣鯽魚光頭在不走水的情況下,調釣較靈,用餌料的情況下,餌團比較小,調6釣2-3,用蚯蚓紅蟲動物性餌料的時候,調平水釣2目以內,魚兒吃鉤後浮漂還是比較清晰。

三、子線過長

子線過長也是造成浮漂沒動靜,提竿有魚的原因,子線長信號傳遞速度就比較慢,想要信號傳遞快,就減少子線的長度。

冬季氣溫比較低20多公分子線長度釣小鯽魚,顯然已經不太合適,用餌料釣魚的時候子線長度在10幾公分已經可以了,如果用蚯蚓紅蟲,子線的長度在短一定也不是不可以,子線短,魚口明顯好轉。

這幾種影響魚口的方式比較常見,另外還有線組過粗、浮漂多大等,一般釣友釣魚的時候就會發現。細節決定成敗,注意好幾點細節,說不定收穫更好。


光頭魚司令


很開心小悟空的邀請,喜歡冬釣的野釣魚倌來回答。

冬天低溫,魚體僵硬,魚兒吞餌很輕且嘴張的很小,因此當調漂靈敏時就會將魚咬鉤輕微的魚口傳遞給浮漂,浮漂的反應較為微小;調漂較為遲鈍的話,魚咬鉤浮漂的反應並不是很明顯,如果調漂過於遲鈍,魚兒輕微的吃口則很難在浮漂上反應出來。

冬天低溫水涼,不耐寒的魚兒為了過冬蟄伏在深水中不吃不動,處於冬眠的狀態。耐寒的魚類由於還在活動,因此就需要覓食來補充過冬所消耗和所需要的能量。這些魚類雖說還在覓食,但是食慾和食量是遠遠不如春、夏、秋三季,即便是遇到了喜歡的餌料,也不會歡躍的大口吞食,而是食慾不振似的無精打采地小口吸食,這種本就輕微的咬鉤動作傳遞到浮漂上時,就顯得更為輕微。這種輕微的咬鉤動作只有在細線、小漂、輕墜和小鉤這樣的釣組上才能較為明顯的反應出來,因此,冬釣就要求釣者使用細線和小鉤的搭配。

細線、小鉤的搭配還要求調漂靈敏,調漂靈敏就會使魚兒很輕的吃口靈敏的傳遞給浮漂,因此即便是輕微的咬鉤動作也能被浮漂反應,因而輕微的漂相就容易被有經驗的釣者捕捉而判斷最佳的揚竿時機。

冬釣如果常常遇到浮漂沒反應但提竿就中魚的現象,往往是調漂過於遲鈍的表現,應重新調漂以達到釣餌輕觸底的狀態,這樣的話,魚兒咬鉤的第一口動作不管是頓漂還是送漂就會較為清晰的反應在浮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