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教授陈碧致信武汉文友

株洲新闻网2月6日讯(记者 刘丽平 通讯员 张秋华)“等疫情过去,我们相约武汉。也许半个月,也许3月,也许4月,我们一起到武汉大学看樱花。最迟5月,我们东湖磨山观梅花。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月5日,湖南工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株洲市周易学会秘书长陈碧给素未谋面但是神交已久的文友“半个窝头”写了一封信,有诚挚的牵念,也有美好的期许。

疫情当前,株洲市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牵挂着一衣带水的武汉亲友。陈碧于2002-2005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7-2010重返武汉大学文学二站研读博士后,期间,以“石头”之名在网上与武汉文友交流,结识了“真诚、热心、无私”的“半个窝头”(本名谌经建)等朋友,武汉封城后,陈碧牵挂当地文友,关注疫情发展,提笔写下了这封信。

窝头:

你在武汉,还好吗?

我每天都在想你,还有蚊子,戴戴,当然还有武汉大学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在为你们祈祷,为武汉祈祷。

我们认识,2007年至今,12年多了。时间真快,我那时候在浙江大学,后来到武汉大学,你一直在武汉,我们当年玩搜狐博客。2008年春节武大博士后文艺汇演,我诗歌朗诵《五龄玉蚕》,你给我制作了一个配乐的ppt,每一段诗都配上精美图片,我现在讲课都在用。

我在武汉三年,但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不知道你在汉口还是武昌,什么工作,只知道你爱摄影。照片里,你卷发齐颈,艺术家模样。你读我的文字,我看你的摄影。我们甚至很少聊天,不谈生活,至今没有通过电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教授陈碧致信武汉文友

▲ 网友“半个窝头”(本名谌经建)拍摄的武汉风光。

你真诚,热心,无私。

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子名:“天下一家”。大家开玩笑,斗嘴,生完气又和好。你念念不忘四川的香影,她的散文很唯美,那一年汶川地震,我们都担忧她。她在地震中幸存,却殒于胃癌,年纪不到40。她那么温柔、美丽,我想你可能很喜欢她。但你们也许没见过面。我最终也没有见她。

你的摄影很美,一直说要给我拍照,但以前的我很矫情,照片不示人,大象无形,对艺术照也没什么兴趣。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见面,但我们没有。忙着各自的生活,甚至不关心对方过得怎么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教授陈碧致信武汉文友

▲ 网友“半个窝头”(本名谌经建)拍摄的武汉风光。

但我们彼此关爱。包容,理解。文艺是我们的纽带。

十二,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数字啊。但易卦中第十二卦是否卦。我们遇到一个大难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个噩梦。我很担心你。担心武汉,担心所有人。你当然也担心一江之隔的我。

但我想告诉你,不要怕,注意安全,一定要坚持。我和你,我们和你们,在一起。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教授陈碧致信武汉文友

▲ 网友“半个窝头”(本名谌经建)拍摄的武汉风光。

有一首诗,想送给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昨日立春,湖南大太阳;今日预报说雨,白天却也大太阳。武汉也是,天气晴好。虽然下午起了风,晚上下起雨。但过两天又是晴。我很焦虑,但有信心,天佑武汉,天佑中华。

你在江之北,我在江之南,只要心中有阳光,一切都会好。

等疫情过去,我们相约武汉。

也许半个月,也许3月,也许4月,我们一起去武汉大学看樱花、放鹰台上眺望,或者去湖北博物馆看曾侯乙编钟。

最迟5月,我们东湖磨山观梅花。“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们约上蚊子、戴戴,还有其他人,一起拍照、吟诗、品茗!

谢谢你!祝福你。

你忠诚的:石头

2020.2.5

作者简介:陈碧,笔名锦瑟凤凰,曾用笔名石玉美人、石头。湖南益阳人,现居湖南株洲。湖南工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美学),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西方哲学),武汉大学文学二站博士后(中国文学)。酷爱文学,痴迷梦境,十七岁开始诗歌创作,创作诗歌1000余首。有诗歌、散文等多篇作品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专著:《周易》象数之美,文学专著:《好月亮》,《与天空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