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里为何不兴盛?

有心有梦有回忆


题目中,将“留白”理解为空间的空白之处,这是非常片面的。



“留白”,即章法中的“透气”,俗称开天窗,写行草时用虚的表现手法使其分行布白的内气流通,能透气则章法有松动之感。

“留白”大致有三种表现手法:


一、适当拉长一字中的笔画,使其周围露出较大的留白。一般来说,拉长笔画不可超过三四个字的长度,且“透气”只有在绵密浓重间出现,方可有对比,一件作品中也不宜多用。

二、通过墨色的变化来透气,凡左右两行墨色浓重间,中间一行有两三字出现一些枯笔、飞白或渴笔,既透气又富有墨韵的变化。

三、通过笔调来透气。在左右两行笔意周到、体势完备之间,中间一行出现一些简略率意的笔调和气息自然的体势,以“不工”被“工”。

“留白”是作品的基本要求,说“留白”在中国书协里不兴盛,显然是错误丶片面理解了其含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留白,在书法上顾名思义就是在书写书法作品的时候,在结构和章法上留出空白。这也是中国艺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

书法上,处理章法结构叫分布,经营布局。就是在一张纸上把把这些笔画和字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在排布这些笔画的时候,不能光考虑黑字,还要考虑黑字之外留下的白纸,这个叫计白当黑。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墨是黑的,纸是白的,墨是实的,纸是虚的。黑白对应,虚实相生才能写出完美的作品。

留白字形结构的需要,有了留白字才有生机,不呆板。

字内有了空间分割的对比,字才能活。

章法上留白也能让一幅字的表现力更强。雅致的书法作品一般比较疏朗。


表现激烈情绪的作品往往写的就比较紧密。
学过书法朋友,一般都会留白,哪个行业里都有滥竽充数的,中国书协里靠技法进去的书家大部分都真有水平的,处理章法上留白肯定不在话下。


不二斋


纸墨铺岁月,丹青印芳华。渲染人生态,留白乃多情!哈哈,溜油一首。

题主所说“留白”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里为何不兴盛?有失偏颇,书协内真才实学者大有人在,留白技法不是难题,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充分的表现这一特质.......留白,是特有的中国艺术美!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墨为黑,纸为白,是书画创作过程中,为使整个作品更注神韵而有意留下的空白,给人以想象,虚实相生,妙趣天成.....泼墨非是黑,留白亦不空。

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留白,就书法创作而言,单字与整篇作品中都同样存在着。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的体会。

首先简单讲讲单字留白,即单字章法的结构分布处理----于方寸之间勾勒天地。

大白空灵,左右相应成趣(摘《圣教序》单字)

上下疏朗,三笔两画,神韵皆有

不以常态,因势而为妙趣生成。

当然,各种形态的巧妙布局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我在此也只是给朋友们介绍一种意象,练习的多了,技巧与审美能力提升了你会有很多自己更加独到的见解 ,相信自己!!书法本来就是一种在继承中发扬的传统艺术.......

二是整篇作品章法分布是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黑白辉映、浓淡相宜,于虚实中意境顿生,空灵悠远.....

元代陈绎:“...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轻重浓淡,疏密有致,一纸之上黑白辉映,美感顿生、气韵妙成....

米芾《盛制帖》,风骨超逸,行草相间,愈写愈见精神,纵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颜真卿《祭侄文稿》悲哀抑郁,笔画自然多有收缩,字间和行距空白也收敛,不大。

留白要讲究适当,审慎。宽阔、窄狭因气而成,不促不拘、不懈不散要有通体之气脉。

规规矩矩学书法,关注默杨,传递书法正源,分享书法经典。


默杨


“留白”在中国书协会里为何不兴盛?

这个问题提的有意思,为何单单是书法协会里,而这个问题在书法界都有的问题。

一张白纸,若不着一点墨,是没有空白可言,只有笔墨落在纸上,空白才可能产生。舍一不可言也。

从美学上黑与白是辩证统一的,构成书画之美的主体是笔墨和空白。

美学原理,视觉审美中笔墨与空白是平等的,而心理上定势放在笔墨上。

一般创作增加笔墨容易,而增加空白难,减少空白易,减少笔墨难。

一旦损害了空白的完美,必将破坏笔墨的完美,这在画作中,非常重视,但是在创作书法往往忽视这一视觉原理。

书法线条(笔画)的变化,带动空白的变化,促进了笔画的运动,应该说笔墨与空白有机组合。孕育书法作品的生机。

书要有神、气、骨、血、肉,神与气,情与意,是属于无形无象者,仅仅靠着笔墨无法表喻的,依靠空白的参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书法虚实相应,笔墨为实,空白为虚,飞白的造成有气有神,笔断意连有巧妙的韵律.

依然有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欲断还连贯,意到笔不到,都体现了留白,古人云,小字易侷促,如何大方,只有在点画上下功夫,于是有的笔画简易为点,如捺笔用点,诸多简洁笔墨,也是留白。

另外章法布局上,留白更要合理,不可穷了空白,自有宽绰绰有余。尽量不可穷款矣。行间力究以白计黑之妙。

这都在创作中可见端倪。这点常识往往忽略。



狂喜淡墨a



谢谢啦,《留白》同《布白》,是书法术语,很好理解,即是字距,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即是行距,每行字与每行字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在写毛笔字的时候,经意或不经意,故意或不故意,在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布置留下的自以为滿意的距离,即是《章法》之要求。



这与在中书协里兴盛不兴盛不无关系吧?但是琢磨了许多的《计白当黑》和《涨墨法》,说起来都是古人大家的《名言名论》,确实是怎么推敲也感觉是伪命题论断,因为脱离实际,在书法这座《黑白》艺术世界里,怎么也掺和不进去,咱不是不尊重先人墨客,更无遐不《师古》人之遣风,实际情况是,操作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白纸上写字的时候,走正道的总也实现不了《计白当墨》和《涨墨法》。当追寻到美术色彩学的总和是《黑》,光学的色彩学总和是《白》之后,终于发现《计白当黑》之说来自古人的画论,糊涂的古人书家又将这古画论,生硬的引用到古书法的黑白殿堂里,应该是格格不入的!再说那《涨墨法》,好好的一幅黑白鲜明的书法作品如何容得了跑墨涨墨渗墨水浸,怎么去用哲理抽象那些漫无边际之说辞,也是对书法黑白殿堂正论的强词夺理!《师古不泥古》,学书法事,也要走明白路。请教各位




海岱山夫


黑白是两个极色,它容纳了万千的颜色变化。书法正是在这两个极色世界中驰骋。以极其鲜明而响亮的色彩效果刺激着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计黑当白,知白守黑,黑白互补,相得益彰。在字法和章法设计时,充分考虑黑白关係的作用,使书法作品映发出斑斓耀目的光彩。一


了然翁5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