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在摄影作品当中?

柳侍墨


作为摄影爱好者,如何将书法/绘画作品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在摄影作品当中?

将“留白”运用到摄影作品之前,要先明白,什么是“留白”,他有哪些作用?

运用留白,能带来哪些效果?

我通过例图,为朋友们分享一下。


1、首先,说说留白,只是特意留下白色吗?

并不是,这里的白,是泛指没有加工填充的空间,不一定非是白色。

比如上图阴影和太阳以外的橙红色,也属于留白。

2、然后,说一下什么是留白。


“留白”,是中国艺术上常用的一种技巧,也可以称之为手法。

在作品当中,有意留下的空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比如上图的云雾,让塔楼和飞鸟,仿佛在仙境中一样,如梦似幻,让作品更具艺术特点。

比如下图的山上的留白,让照片中的山,仿佛画一般。


3、在我们的日常拍摄中,怎么应用留白?

(1)结合框式构图。虽然留白在文字、音乐等艺术上,也应用,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美术。

框式构图,结合留白,一起使用,可让照片更如画一般,充满艺术气息。

(2)保证画面的简洁。

画画是往白纸上画,所以是做加法,摄影,是从所见的所有景物中选取局部,所以是做减法。

简洁的画面,给人更舒适的感觉。


(3)保留单色。

下图是屋檐下的柿子树。只留取柿子的橙色,其他变成黑白。

左侧的空白和右侧的阴影形成鲜明的对比,柿子树的枝叶,变成“遮幅画”上优美的线条和点缀。

想知道怎么留取单色的朋友,点击我的头像,私信我:

保留单色,只发这四个字,会收到方法,发其他文字,收不到哦。


通过以上方法,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摄影中的“留白”,欢迎您白应用“留白”拍摄的作品,在评论中留言哦。

欢迎来关注我,感谢您的赞和转发。



摄影自学班


谈到摄影,首先会涉及到画面的整体构图。而构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留白”。这是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传承而来的一种创作手法,极具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

“留白”一词原是指在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和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可以给人以更加丰富的想像空间艺术表现手法。其最典型地体现在中国的国画创作之中。

在水墨画中使用留白,可以造就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的神来意境。创作者那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此乃水墨画之最美的表现方式。

特别是以黑为墨,白为纸的中国画创作中,往往三笔两画,则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在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以及现代摄影中。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也能很自然地突出主体的地位。画面简洁,突出意境。

在现代摄影作品中,许多摄影人也通常采用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拍摄作品。他们或是通过拍摄时的特殊光影,或是通过后期的加工,使照片画面形成素色的背景,并大面积的留白,渲染出浓淡得宜的美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无限的空间中,体现出一种摄影作品特有的意境之美。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上说,无论水墨画,还是摄影作品,采用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意境美的艺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看,留白这种表现方式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一种简单、安闲,宁静心境的视觉效果。
   通过以上作品我们不难能看出,在摄影作品构图中巧妙地借鉴水墨画艺术中的留白表现形式,可以使照片的整体画面不仅体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也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展示出摄影作品特有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给人以清新、高雅、静谧、祥和的意境。

在数码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摄影人在拍摄景物时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或是黑白,或是彩色,无论那种方式,都能巧妙地把镜头反射的光学效果表现在画面上,制作出特有的画面视觉意境。这即可以展示出摄影作品特有的构图之美,也可以表现出拍摄景物特有的意境之美,使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摄影的光学效果相互借鉴和融合。

从本篇展示的摄影作品可以体会到,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借鉴传统书画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手法,可以使整个摄影作品更加协调精美。除山水外,这种技法还巧妙地运用在了拍摄静物、花卉、建筑、人物以及动物的摄影艺术创作中,为读者留下的难忘的视觉冲击和丰富的想像空间。

无论是水墨画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那些朴实的留白技法,以及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光影效果,都能引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想象,使作品耐人寻味,意境幽远。这些留白的艺术体现,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创作者的那份心境,也可以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无,即是有,
空,即是色 。
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以无胜有,以少胜多。
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
亦是中国传统审美艺术之精髓。

  

我们观赏齐白石的虾、鱼等画作,便能从中感受到留白处水的清澈,溪流的涟漪婆娑。画面简单而不失内涵,留白处也并不觉得空,而给人丰富的遐想。

欣赏徐悲鸿的马,能直观的体味到风的速度,让你感觉到那些留白之处,马蹄奔腾踏起的尘土硝烟和大地的广袤。

  

再看一下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只小舟,一个垂钓的渔翁,周围留出的空白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此乃意境幽远。

最后,我们在欣赏一下吴作人老先生的《池趣图》。画中的留白处,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三尾金鱼畅游水中,惟妙惟肖,彰显出特有的意境。

总之,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但凡涉及到构图,都会体现出“留白”这种创作手法的魅力所在。留白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不“满”的状态。创作者“留”的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中可以发挥想象的心灵空间。“白”也绝不是一种偷懒,而是一种意境和联想。每一位欣赏者都可以通过想象去添加一些内心的景物,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灵动多姿的画面,此乃留白创作之魅力所在。

留白既是做事和做人都不能“满”。绘画和摄影既是如此,人生何不如此!


菲尔艺术


留白,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欣赏者留有想像的空间。留白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技巧,适度的留白画面,如一首内敛的散文诗,离奇飘渺而又灿烂深远,朦胧之美尽显其中。而对于摄影,留白也同样适用。在有限的空间里只显示出能够体现作品主题的物品或景色,周边留下大片空白,不仅给人以遐想,同时也使得画面充满延伸感和立体感。

对于艺术创作,不管是书画或是摄影,懂得留白都是很重要的,留白能够使作品变得简单而意味深长。对于人生,留白同样重要,凡事不苛求极致,适当留下一点空白,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此些网络图片可参考下。





影子雅觉文化


绘画是加法的艺术,你必须从一张白纸开始创作,逐渐增加元素。绘画中的留白就是只用极少的笔墨,配合大幅的空白,创造一种静谧悠远的感觉。比如天水相接,湖中小舟,笠翁垂钓这类作品。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现实就在那里,你必须去掉那些纷繁杂乱的、影响主题表达的元素。摄影中的留白是保证画面中较大的色块色彩单一,变化不大。比如拍天空、雪景、夜色下的路灯、红墙下的一枝梅花等等。


摄魔自来也


构图比技巧更重要



冰冰忆


作为摄影爱好者,如何将书法/绘画作品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在摄影作品当中?

“留白”这个词,源于中国书画。

书法作品和中国画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大片的空白区域。

作者用“留白”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说直白一点,留白主要是营造一种意境。


“留白”在摄影作品中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构图。

当然这里的“留白”指的就不一定是留下“白色”了,而是留下空白的空间。

也就是说,“留白”留出的区域可以是彩色的。

如上图,如下图。


“留白”这种构图方式,不拘泥于题材。

拍人可以,拍景也行。

动、静皆适用。

上面的图是人像,接下来,我再放几张景和物的您体会一下。

有一种构图叫做“极简构图”,其实就是“留白”。

常见于摄影和绘画作品当中。

以下,李英杰老师的《稻子和稗子》。

是处理成水墨风格的摄影作品。


柳侍墨


实际上,摄影和书法、绘画是一门十分近亲的艺术形式。有人这样形容:摄影就是用光影绘画!可见,书法、绘画和摄影就是同根同祖的艺术手段。

摄影中的“留白”,就是指摄影画面、摄影作品中在体现主体和重点的前提下,有意留下相应的空间,给读者以舒展的阅读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种手段的运用,实质是实现“黑与白”的对比、满与空的对比、有与无的对比,避免画面的“满目”、“挤压”、和紧张,是对立统一在美学中的灵活运用。

那么,通常摄影画面中如何体现留白呢?主要有:

第一,上下留白。如果画面是上下结构,主体集中在上面,则注意下面留白;反之,下面留白。比如,风光的画面,注意上面天空留白;带倒影的画面注意倒影留白等等。 “留白”的部分也不一定就是白,是单色也行,背景色也行,空白也行·····依据黄金分割的美学原理,留白部分一般掌握在主体的1/2、整个画面的1/3左右。

第二,左右留白。如果是人像作品,主体的视线向左,则左边留白;反之,右边留白;视线向上,上面留白等等。

第三,对角留白。如果整体是对角线构图,主体在左上角,则注意右下角留白;反之,注意左上角留白等等。

第四,“留白”的反向运用——补白。有时“白”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太“白”的地方补充或者添加一些元素,让画面变得丰满、和谐起来等等。

总之,我们的摄影画面和作品要整体轻重得当、疏密相间、明暗交错,让读者读出画面之外的感想、联想和想象,增添画面的故事性和艺术性。要做到这些,一要靠现场的设计和安排,也要靠后期的处理和加“功”。

感谢你关注《拍客张光林》,我会经常提供拍摄技巧、后期PS、摄影创作体会等方面的文章,祝拍摄愉快、创作丰收。


拍客张光林


要把中国画的点线面三要素在摄影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也颇不易。国画的知白守黑,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都是应烂熟于心的。拍摄者须具有很高艺术素养才能搞出类似的作品。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须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须要匠心独具,懂得一些国画的构图,臂如说四两拨千斤。参照一些好的国画,象傅抱石先生的作品:《平沙落雁》。画的意境深邃,缥缈空旷。有荡涤人的肺腑之感。而法国雕塑家罗丹则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在摄影中的留白处当然不可以空无一物。俄国的文学之父有句诗:“记住在那美妙的一瞬,在我面前出现了你,象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普希金先生用艺术的语言告诉我们,要抓住那美的倏忽,把它表现出来。


手机用户高山之鹰


构图 自然而然 太刻意也不见得好。



明辉188787857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如何将所学融合在结合运用。其实作为摄影因该和书法绘画不冲突。书法的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和绘画的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与摄影结合其内容表达上会更好。毕竟集百家之长,汇一人之言。去适当的理解和学习他物也是一种对摄影而言的帮助。我一直认为好的照片往往就表达了拍摄者的一切。希望是对的。

如有填错,欢迎评论,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