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什么有潜伏期?其生存、发展、死亡的路径是怎样的?

qdsxh2015


潜伏期是细菌在机体扩散也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会有潜伏期。另外,潜伏期接下来就到了前驱期,接着症状明显期,最后转归期,通常疾病分为上述这四个阶段。在急性传染病中这些分期表现比较明显。




梦漫烟花911


病毒是人人趋而避之的恐怖存在,也是一种很特殊的生物存在,和常规生命体有着极大的不同,那么问题来了:

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生物病毒个体是否像高等生物个体一样会死亡?

对此,做以下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里说的死亡是指个体死亡:一个细胞死亡、一个细菌死亡、一个小白鼠死亡、一个病毒的死亡……而不是指群体、种族这种能够通过传宗接代的方式繁衍续命的东西,否则这里我们讨论的时间尺度就太长了——条件适宜不断繁殖鬼知道每个物种能繁衍到何年何月。

言归正传,谈谈病毒。这里既然要讨论病毒个体的死亡,那么就要先讲讲个体“活着”的时候有什么特征。

这个问题在其他生命体包括细菌在内都是一个不用多说的问题,除了病毒。

众所周知的,病毒这个东西本身就是生命体这个概念的一个擦边球。引用各个版本的中学教材的话,生命体的第一要素是,由细胞组成。

可能大家毕业以后慢慢会发现:病毒没有细胞单元,就没有分裂、生殖、代谢等等等等所谓的其他生命表征,所以从严格的生命体定义来看,基本只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的病毒不是生物。

从未活过,何谈死去?这就跟药物差不多,没有死活,只有过期不过期——但是既然前提是条件适宜那么就假定,这样的条件下不会“过期”,那么,病毒就真的没有死活之说了。

如此结束回答似乎太草率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说是病毒是擦边球而不是门外汉呢?

因为大家一定不陌生,病毒能感染细胞。它能“繁衍”,能自我“复制”。

现在科学家们普遍比较接受的病毒生活周期(lifecircle)分为六步:简单说,

1病毒蛋白壳与细胞膜蛋白结合;

2病毒使细胞膜开口并开始将DNA(也可能是RNA)转进细胞;

3 DNA完全进入细胞同时蛋白壳脱离细胞膜(通常就被降解掉了);

4 病毒DNA整合进宿主细胞本身基因中并利用细胞机制复制出子代病毒DNA同时由此合成出病毒蛋白壳中的蛋白质(通常这一步中包括了所谓潜伏期);

5病毒DNA和蛋白质组装成子代病毒;

6子代被放出宿主细胞(通常是因为宿主细胞被一些病毒蛋白搞死了)。

所以,用这样一个概念去看,病毒是有生命周期的,可以讨论死亡。

下面从两个角度讲病毒个体死亡。

先看一个病毒的蛋白质。

大家可以看到,蛋白质在第三步基本就挂了……再看DNA,一个病毒的DNA整合进宿主基因之后,当复制的时候,原本属于我们说的那个原始病毒的DNA是作为母版的,也就是说,最后在那些被释放出来的子代病毒中的DNA是由这个母版复制出来的新DNA而并不包含母版本身。

来自于最初病毒的母版怎么样了呢?随着细胞裂解/死亡也被降解了,死亡。本来的病毒只有两部分,蛋白和DNA,现在既然两部分都没了,那么就可以判定死亡了。

由此可见,被普遍认同的六步生命周期以细胞的裂解病毒的释放为终点也是很有道理。

好了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

对于病毒来讲,条件合适分两种:一是没有细胞给病毒感染,但是也不会降解病毒蛋白质强行搞死病毒的环境;二是极其合适病毒感染细胞的环境。

前者中不存在病毒死活的问题,因为没有细胞就没有病毒生活周期的开始,没办法讨死亡。

所以来看看第二种环境。病毒生活周期正常运转,那么对于一个病毒个体来讲,生命开始于其与细胞膜的作用,结束于宿主细胞死亡释放子代病毒。

这里面最花时间的是什么呢?潜伏期。也就是说,病毒DNA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之后到这段DNA被激活开始复制之间,是有时间间隔的。这个间隔根据病毒的不同千差万别,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对于通常的病毒,感染过程可以很短,潜伏期不定,发作以后释放也很快。当然每种病毒性格不大一样,有的也喜欢刚感染的时候直接就表达出了一些子代病毒,普遍感染一部分细胞之后再休眠潜伏,然后再集体爆发……

于是,个体病毒的会不会死,【会】,多久会死,【因病毒而异】。

病毒可以被生物酶降解,消失……

补充:

病毒的增殖过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就是说,病毒的基因组进入细胞后,并不能完全保证子代病毒的活性。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说是“活的”,只不过利用细胞的各种东西产生子代病毒,完全是蛋白或核酸的本身功能造成的。

简单说,产生的子代病毒有可能是没有活性的,这中间有个概率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乙肝病毒(HBV),电镜下能看到长条形、空心汤圆形和正常的病毒粒子。空心汤圆就是没有包裹核酸的囊泡,没有感染性。当然,这可能是病毒本身的一种策略。

病毒本身的活性表现出来是“效价”的,当然这个词也不完全贴切,因为“效价”一般用来形容抗体、抗生素啥的,对于(真核)病毒这种用的一般是“滴度”;不过,英语都是“titer”。

举个例子,我们在超低温冰箱保存的毒种,如果冻融上几次,滴度可以下降几个数量级,但电镜下看病毒粒子的数量其实还是差不多的,但是“活”着的病毒有感染性的病毒就少了很多。

“死亡”,对于病毒来说还真是不贴切,或者,至少不像高等动物那样,但是即使是“适宜的条件”,也会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失去感染性,也是个概率问题,只不过很少就是了。

比如,-80℃存放的病毒,可能十几年滴度也没下降,但是其滴度会下降……




江湖百晓生123


潜伏期是说病因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

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明显,有一定的时间,但是比如创伤、烧伤,则无潜伏期。

认识不同疾病的潜伏期长短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及早隔离。 传染病(不论事病毒传染还是其他细菌传染)在潜伏期往往有传染性。比如当年的SARS,甲流等,在出现病症或则疑似病症后都会被隔离治疗,防止传染扩大。

有潜伏期是因为被侵害机体本身有防御能力,细菌或者病毒在体内增殖扩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发而不可收,所以会有潜伏期。另外,潜伏期接下来就到 前驱期,接着临床症状明显期,最后到转归期,通常疾病的经过分为为上述四个阶段,在急性传染病中这些分期表现比较明显。





三克油思密达


病毒入人体时,其量微,影响微,人无觉。需其量大,影响破坏人体机能,人才觉。从无觉到有觉需一定时间,这就是潜伏期。觉后无法抑止消灭它,它便会在人体内大量繁衍,严重损害人体机能,导致人死亡。若还未杀灭,它又会寻找新寄生体继续繁衍。自生自灭的较少,需药物杀灭的多。


逢春18617795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病毒也是一样,在其默不作声的时候,往往正是默默积蓄力量的过程,然后再吞食健康的机体。然而等症状完全显露出来的时候,一般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当然这个过程里免疫系统也有顽强抵抗啊,不过是落了下风罢了。没有潜伏能力的病毒就被杀死了



长春校园生活


病毒为什么有潜伏期一一因为它也需要一个适应生存的环境条件,一个适应过程。生存途径一一原生主身上偷跑出来一>找到新宿主→新宿主帮其传播→最找到新宿主→循环扩散,,,,遇到高温,低温,药物,不适宜生存环境便自然死亡。


用户4876087807407


病毒和众多动植物一样,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所以才有上述情况。谢谢


用户7428322686415


有一部电影叫《终极细胞战》,很好的科普电影


古城飞鱼


最好是向科学院请教这个问题


古镜5


太专业了,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