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这是一份心理保健“锦囊”

加班加点、与家人隔离、与病魔抗衡、面对着高风险 …… 这是冲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每天都要面对和经历的。疫情当前,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在直面疫情的同时,还要帮治疗、安抚患者。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医护人员持续承受着可能被感染、休息时间不足、工作强度大难度大等压力,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反应。疾控专家指出,这些情绪反应包括容易烦躁、情绪不稳定、易生气发火;消沉、忧愁、情绪低落,或情感迟钝,感到麻木;丧失信心,自责,甚至产生绝望感;对周围同事、家人有疏远感等。

这时,及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变得尤为重要。

认知疫情,严谨清醒有助于稳定心态

疾控专家指出,如果出现以上的情绪反应,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肺炎疫情有正确认知,熟练掌握院感防治知识,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及时准确地传递有关疾病的正确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严谨清醒有助于稳定心态。

同时,对于即将进入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和防疫人员,建议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要进行应激的预防性晤谈,目的是通过公开讨论内心的感受,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和感情)对应激(疫情)有所准备。

接纳情绪,尝试抽离调整

专家还指出,医务人员应科学规划日常工作,流程清晰工作省心;合理激励机制,有效激活工作状态;同时,合理排班,劳逸结合,保障睡眠和饮食;消除矛盾,建立流畅的人际关系,包括医护关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顺利完成医疗任务,实现医疗目标。

面对严峻疫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负性情绪,一线直接面对病患的医护人员这一点将更加明显,这些情绪都属于人的正常应激反应。专家称,要接受情绪出现的合理性,避免因此自责,加重情绪困扰,形成恶性循环。

倾诉、记录、适度宣泄都有助于情绪的平复。流泪的同时本身就是情绪的宣泄和放松,必要时,可暂时离开有助于快速平复情绪,待情绪平稳后再回到工作岗位上。

比如,在情绪难以控制、影响到工作状态,或面对患者或家属的指责而出现无助感时,如有可能,应暂停工作,暂时抽离,如在单独房间内进行三分钟腹式深呼吸等。

减少负疚,肯定自己每一次工作的价值

专家还建议,在离开工作岗位休息时,尽量不接触有关疫情的信息,不去翻看有关材料和朋友圈,可以和身边的人聊一些无关的话题。注意补充营养,适当身体锻炼,确保心情的放松。

面对 " 来者不善 " 的疫情,医务人员逆流而上,坚持站在最前面。然而,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有限的能力,难免会有无能为力时。因此,应接纳自己的平凡和局限,接受自己并非无所不能,不可能依靠自己帮助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自己还有一起战斗的伙伴。

在工作环节中,专注于做好每一个医疗、防控环节,专注于帮助到身边每一个人,肯定自己每一次工作的价值,对待身边的同事也及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鼓励和肯定。

此外,还应避免过分苛责、挑剔,不要对自己工作中的一点小失误感到内疚,或者因为别人的失误而指责对方,紧急工作中最需要的是相互帮助和补位意识 。

当有不良情绪形成困扰时,且身体也已发出信号,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及时寻求身边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专业帮助,并肩作战,重返战场。

此外,为了帮助医务人员调试心理,长沙市开通了心理援助电话:0731-85501010,设有专业人员接受咨询,提供心理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