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致973人被隔离,所有医院都该汲取的教训

文 | 徐媛

2月6日,天津市防控指挥部通报了一则病例,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在患者诊治过程中,由于发热门诊流程管理不严,最终导致医院封控、管控隔离总计达973人。

这起病例再次确证了病毒的“狡猾”。2月1日,一患者发热、咳嗽一周,乘车到武清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因为该患者流行病学史无异常,胸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细菌性肺炎,医生判定其为普通发热患者,安排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在随后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该患者的检测结果前两次显示为弱阳性,第三次为阴性,直到第四次才确诊。

一患者致973人被隔离,所有医院都该汲取的教训

这已经不是天津第一位经过4次检测才确诊的患者。1月30日,天津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之前有位患者发烧后被送医检测,检测了四次,结果才显示为阳性。2月2日,天津卫健委官网通报,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直到第4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确诊,距离她首次发热过去了十天。

之前也有人担心,一些有明显症状、实际上已经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因为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不能得到及时的隔离,可能造成感染的扩大。现在,这些担忧陆续变成了现实。

在武清人民医院就诊的这位病例,因为一开始被当成普通患者,医院把他和哥哥安排在同一个病房,这就造成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他中间做CT、B超等检查时,和普通门诊的病人混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他在医院的移动轨迹,超出了发热门诊的防护范围,导致现在医院需要管控隔离的人员达973人,其中包括两百多名实行住院隔离的患者。

核酸检测“出错”,确实不能归咎于医院诊治不力,可是鉴于之前已经出现过类似案例,医院方面还是没能在流程上更加优化,导致现在的风险,确实让人遗憾。

值得肯定是,这次事件中,武清相关部门还是表现出了足够诚意的反省,他们所总结出来的三点教训,也可以为今后各地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比如对发热病人的鉴诊,要通过专家组的会诊研判,谨慎决策;即使是疑似患者,也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其所进行的各项检查,要同普通病区隔离开来,绝不离开发热门诊的防护范围等。

总结起来,就是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希望这些痛定思痛的反省,能够转换成切实有效、得到严格遵循的可执行方案。诚然,如此细致、繁琐、不留盲点的应对举措,会给医院带来更大的管理压力,但却是防控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

事实已经一次次的证明,在难以捉摸的病毒面前,任何的心存侥幸,都可能连累一大批无辜的人。公众实在不愿意再承受任何本可以避免的不幸,不论受害的是医生,还是患者。

一患者致973人被隔离,所有医院都该汲取的教训

天津一名医生穿着防护服为患者问诊。图片来源:华夏时报。

这次的案例虽然发生在天津,却为全国各地医院和相关部门的诊治和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类似的疏忽也出现在其他地方。近日,内蒙古就爆出,一名患者7天内反复辗转各家医院,接诊医院的多名医生对他的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医院按照普通呼吸道感染或肺炎予以检查治疗,该名患者期间还与多名人员外出聚餐,确诊后导致多名医护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被隔离。

对此,不能仅归咎于医生的不尽责或疏忽大意,确实很多医生的临床经验,难以应对这一新型病毒的挑战,这就要求医院或相关部门,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医生的责任感和慎重心理之余,从制度层面进一步细化发热门诊的诊疗和风险把控工作。通过明确的细则,帮助他们应对复杂的诊治情况和不断出现的新考验,从整体安排上将“误判”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当前形势下,很多医生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付出了很多的辛劳。防疫工作的顺利进展,不仅有赖于每一个人具体而微的努力,也需要医院和相关部门整体上提高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确保各个应对环节的衔接通畅,隔离措施的步步到位。多一点谨慎,所有人的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疫情也能够早一日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