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你的英語學《通》《透》了麼?

——外語學習的《通》《透》原理: 開啟英語自由應用大門的金鑰匙。

“學以致用”是學習英語的目的。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不同階段,都經歷過英語學習資本投入過高、時間耗費過多、精力投入過大,而沒有得到英語實用性能力的尷尬處境。正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追本溯源就是個人英語學習效率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導致英語應用效率的爆發力不足。

第一篇: 你的英語學《通》《透》了麼?

分享一段我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參加室外小學生組織的課外活動,遇到一個小朋友。他問我,老師“我喜歡在碗裡喝茶。英語怎麼說?”。我笑了起來說“I like drinking tea in the bowl”,心裡想這個學生想象力真豐富。但當他領著我穿過廊庭轉過小樹林到達活動的目的地時,我的內心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住了。因為這個學生說的是真的,一棟中國傳統蓋碗茶形的樓,也是一個茶社。回來之後,我就問身邊學生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不會有這麼說話的,人是不可能在碗裡喝茶的。因為他們都只是從平常教學中單一的語言結構思維表達角度去考慮的,而沒有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實際語言結構思維表達是會發生變化的。

第一篇: 你的英語學《通》《透》了麼?

通過這次經歷,我在想語言結構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是有限的;是固定的,而在實際交流過程中不同語言環境表達的真實世界的意思和虛擬世界的意思是任意轉換的。這就必須要有一個既簡單又實用,還能看的見摸得著的活用規律法則,將所有能出現的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全部語言環境意思變化歸納出來。即:單一的語言結構規則是“術”,多變的思維轉換規律法則是“道”。自然就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才會有的放矢地;綱舉目張地;快速高效地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

第一篇: 你的英語學《通》《透》了麼?

在這裡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學習外語過程中的一些心德體會——想更多的站在國人的角度,更加適合國人快速高效學習英文,並且沒有完全盲目照搬和遵循外國人學英語的原則和法則。一個普通人從英語學習到英語實際自如的應用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如何學《通》 的階段。

是指:基礎語音、詞彙、語法知識的運用變化結構的熟練掌握。從簡單到難--這是《通》的階段。(即:語言的語序組合規律法則)

第二階段是如何學《透》的階段。

是指:在實際運用英語時,活用原則的領悟和貫通雙語思維轉換階段。化繁為簡--這是《透》的階段。(即:語言的語序變化組合規律法則)

第三個階段是再《創造》的語言世界階段。

是指:能將貫穿教與學過程當中出現的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內容表達出來的最高融合力。

(即:語言的語序變化組合規律法則的活用)

第一篇: 你的英語學《通》《透》了麼?

要達到最高的第三個階段境界,三個階段都是重要而不能缺的環節。但第二個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旦突破了,就會在1分鐘之內迅速貫通所有的雙語思維轉換。將所有孤立的生硬的各個語法知識點全部串聯高度融合起來,隨心所欲地任意馳騁般地駕馭不同語言的思維轉換,說出任何一句你想表達出來的話語。

撰稿人:孫琳琰

2019年8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