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六十岁以上的老农民每月农保提高到五百元,他们还会种粮吗?

手机用户老糊涂


如果给60岁以上的老农民每月农保提高到500元,他们还会种粮吗?

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0岁,所谓的退休,就是工人不再上班,农民不再种地。可是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没有病趴下,只要还有能力,很少完全不种地的。既便大面积的旱田不种了,也会种几亩田的水稻,维持一家老小和猪鸡鸭鹅的日常所需。就算没有力气种水稻了,也会把房前屋后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侍弄得郁郁葱葱,种点玉米喂猪鸡鸭,种点蔬菜佐一日三餐,种点甘蔗瓜果以肋日常磨磨牙齿。

农村有句俗话:80岁的老砍黄蒿,一日不死要柴烧。所以在农村很少有完全闲散的老人,只要能动,只要能吃饭,基本都是自食其力。哪怕每月有500元的进帐,衣食无忧,可是他们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农村人的勤劳无关金钱,是本性,就象他们经常自嘲似的说的:我就是个劳碌命,太闲了就浑身不舒服!

在农村经常可以看见一些80岁左右的迟暮老人,走路都步履蹒跚了,却拄着拐杖搬个小凳,坐在田边一步一挪,把菜园里的杂草扯得干干净净,垄沟也理得顺顺溜溜。没有力气挑大粪了,就用小粪勺舀着一棵棵淋,种出来的蔬菜都长得青枝绿叶,一年四季不断茬。

本村组有对70多岁的老夫妻,一生养育了7个孩子,5个男孩2个女孩。5男2女,在农村是个吉数,是命好的象征。2个女儿都体面出嫁,5个儿子也都各自成家了,两老口在一边种了许多年田,种粮食、种棉花、种甘蔗,还养了几条牛,那个老爹特有精气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点也不象70多岁的老人

后来他老婆生病去世了,孩子们便不再让他种地,牛也不让喂养了,想让他享几年福。老爹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顺,他不会做饭,几个孩子就轮流送饭送菜,晚上怕他一个人寂寞,几个儿子替换着陪他。他身上还有不少积蓄,不差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的晚年算是很幸福了。

可自从老爹居家落屋后,那个整天步履勿忙精神饱满的老爹就不见了,他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不爱出门。他原来有说有笑很开朗的人,后来也变得郁郁寡欢,半年不到就显得老态龙钟,不到2年就去世了。

所以,老一辈农村人对土地的依恋不舍,是现在的年青人难于理解的。土地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种地肯定是为了赚钱,但他们决不会因为有钱了就放弃土地,只有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才会无奈的放弃那片热土。

我是村妇琼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更多的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以及他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村妇琼姑


大家最不应该忘记的工业剪刀差政策,什么是工业剪刀差,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工业发展快速积累资金,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农业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价格,而实行的政策。农民没有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其实就是这个政策的继续,年轻人不了解这个历史情有可原,年龄大的人有选择性的失忆才是最痛心的。

职工出卖劳动,农民也出卖劳动,但是生产资料都不是自己的,说职工买粮花钱,农民当年也是,现在还是,而且农民当年是要上缴农业税的,同工人卖产品要缴税是一样的,当年职工退休是财政兜底,农民上缴公粮其实也是一种税,农民不能把多余的粮食自由买卖,只能变成工分。通过工分这个分配体制,就完成了工业剪刀差。实质上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变相把农业积累投入到工业里面,是农业入股工业的原始股份,于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工业原始资金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当时历史时期,是符合国情的,也是发展工业的主要办法,但是当时国家没有在财政上给农民兜底。现在,国家进步了,富裕了,给农民与职工相同的待遇是符合情理的,也符合现在国情,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的红利是每一个善良勤劳智慧中国人的心愿。


手机用户5570809127


农村60岁以上的的农民,每月能领到500元的养老金,一天近17元的养老生活费。对于向来花钱抠门,老了挣不来钱,经济一向不宽泛的每一个老农民来说,肯定高兴得合不拢嘴。即使这样,想让老农民不种地,他们肯定一脸的愁云。

老农民每月领500元,是遥不可及的

养老金对于农民来说,那就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这个保险只有农民缴费基数高了,到了60岁以上才能领到更多的养老金。以我们当地农民来说,前些年每人每年缴费100元,从去年增加到了200元。眼下,已经达到60周岁以上的农民才领到105元。如果养老金要提高到每月500元,那农民每人每年参保费用将会是眼下缴费的几倍。这对种地收粮基本不赚钱,收入渠道很窄的农民来说,是怎么也承担不起的!也就是说,要达到500元的养老金更是不现实的。那么问题来了,这500元由谁来发呢?这就是一个疑问。


就算农民领到了500元的养老金,也不一定能保障他们的生活

对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500元养老金的话,基本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开支。毕竟农村人还有那“一亩三分地”,这些地靠种植,能够提供粮食蔬菜等其他基本的食品,接济自己的开支。但是对于身体状况不好,家庭条件不容乐观的人来说,即使有了这500元,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比如说,得了病得用药。所以,只有在老人身体健康比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开支。


即使有钱了,老农民还是会种地收粮的

从小到大再到老,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一辈子在种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几十年来,老农民养成了种地的习惯,与土地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农民非严格意义上讲,可以称之为一种职业,种地是农民的一份“工作”。对于老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几天不去地里倒腾倒腾,还闷得慌,胳膊、腿还不舒服,还总觉得生活缺少点什么了!种地已成为农民骨子里的一种信仰。

老农民都是经历过上世纪60年大饥荒的人。他们体会到了没有粮食,连树皮都是香的。即使现在不愁吃穿,老人们被饿怕了,怕万一再没粮食吃。有了粮食装在囤里存着,心里热乎,也舒坦,这才叫生活安全。对种地老农民还是第一选择。

如今,国家的政策对农村老人带来了福利,让老人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感。不过,一提起不种地,老农们还是割舍不了。而且他们种地跟自己有钱没钱,钱多钱少没有一点关系。哪怕经济条件再好,哪怕自己年事再高,只要身体不垮。种地必将陪伴老农民一生。

【#为生活而提神】


为生活而提神


肯定还种,而且会种的更好。为什么呢?我是一个六十岁的农民,种十五亩地,还承包了别人的五亩,一共我种二十亩地,其中种十三亩地的树苗,七亩地的庄稼,在集镇上还干个个体。一天呀忙的,地里的活我一个人承揽了,老伴在干她的个体生意。按理说,我应该到休息的年龄了,领领孙子,享享清福,轻松轻松,可是,自己总想把家里的日孑过得好些,苦些累些都不怕,身子骨还健壮的很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日子谁都向往,不要说给我五百元,就是给我一千元我照样,增加了收入,锻练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用户董永华


对于说60岁以上农民每月发5OO块钱还种不种地,对于这个问题应全面认识,以上有些人的回答我覚得太片面,太绝对。任何问题都是不断变化的,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有身体好的,六七十岁还能下地干活,那么到了八十岁以后你还能不能干活。还有身体差的,可能六十多岁就干不了活了。現在让大家讨识论这个问题,就是为农业改革做调查,你们单从你个人的情况,也只片面的从眼前情况发表意見,那到八十多岁了你还能干的了活吗?到那个时候你的生活咋办?当然农村六七十岁的人大部分都还在下地干活。一方面农村人干活干贯了,闲不住。但另一方面,农村各方面条件差,缺钱。农民又没养老金,只要能勉强能干的动,就得下地干活,这也是迫于无奈。所以国家应以长远打算,给农民每月发几百块钱养老金,稳定农民思想,一方面鼓励农民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能干活的尽量把地种上。一方面弥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确保农业粮食稳定。所以我认为这才是解决农村根本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


用户8540280548082


其实不管提高到多少钱,只要每年都在不断地改变,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是高兴地!

如果说,他六十了,就不让他去种地或者干活,他就跟你急,让他天天闲着,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现在的物价,一个月五百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但是老人都在不断地吃药,身体也不断地变差,五百可以说真的也都是九牛一毛。

我爷爷奶奶今年七十多了,有时候还出去给别人打工呢,自己的生活自己照顾,孩子给钱,就是不要。还说,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就这样,怎么能让他闲下来,不去干活。

农村老人的一生和城里的老人不一样,城里的老人五十多,六十退休了,有退休金拿,日子过得也算舒服,但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忙碌了一辈子,你让突然闲下来,他还会多想,是不是自己身体出了大问题。所以,在农村,让老人多少干点活,比让他闲着强!


农村的小孩儿


工人干部退休金每个月最低2000以上,农民每个月发100多块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直有这个声音说给500块钱,可除了呼吁以外还有

啥实际的意义呢?

画大饼也给画个大的好吗?1000块钱以上,两千块钱以上。为什么不能和工人平等对待?整个500块钱每个月还要问:有了退休金以后还种不种地?

已经退休了,就是生命的最后了,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有善待余生的美丽人生?为什么农民就要劳动到临死前?

我生活在农村,我知道农民的贫苦,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农民兜里没钱的时候,如果不去打点工,这日子可咋过啊。一年又一年的劳碌换来的也就是温饱,奋斗了一生的到头来就剩下一个骨灰盒。

孩子上学是一关,这一关一过就是16年。城里买楼安家是第二关,结婚彩礼钱第三关,生孩子第四关,生完孩子,媳妇不工作带孩子,养老的养小的第五关,关关都要钱,关关都要苦苦挣扎。

不敢得病,不敢贪玩,哪里能挣到钱哪里就是好地方。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第二天,天还没亮还得挣扎着起来,继续干活。

退休了真的能过几年不为了生存而打拼的生活还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现实冷冷的告诉我:你想的,太多了!


沈水小汀


这个提问,用假设′如果’来表达老农民,对养老金提高到每月五百的小小愿望,可为用心良苦

现在许许多多的自媒体人,特别是热爱三农的创作者,都在用各种形式,无论是拍视频,还是作问答,始终以反映农民的真实生活壮况为中心,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够为农民代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百元,在这个高消费的时期,在有钱人面前,也不算什么,买不来多少东西。可在老农民的眼里,已经不少了,可以丰衣足食,淳朴善良的农民,从来就没有向国家有过分的要求,只要能实现这一愿望,就知足了。

如果真的有这一天,老农民自然开心,基本生活有保障。要是让他们坐在家中,享福的话,他们说啥也不会闲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饱经风霜,在田间奋战了一辈子,累弯了脊背,只要还能行动,就停止不了种粮的脚步。这是农民的本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农村,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干活,自食其力。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看着让人心疼。比起这些人,六十岁以上的人,还算年轻,就是提高了养老金,他们认为也不能坐吃山空,靠国家来养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财富,享受起来,才心安理得。家财万贯,不如日进分文,增加收入,细水长流,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老农民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不惜劳累,老了老了还在劳动,关键是在田间习惯了,勤劳的性格无法改变,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舒心。不想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生都在为儿女们操心,把毕生的精力,无私的奉献给后辈。

但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养老体制进一步完善,让农民享受改革的成果。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让亿万农民,晚年更加幸福!


千里乡村


我都八十了,能动就干点呗!500也不够用,要給我5000我肯定啥也不干了,趁着能走路也上北京看看天安门。没钱别说旅游,上小卖部买袋盐也不敢带着孙子,到小卖部他不是想吃这就是想吃那,吃不了几次我一百养老金就没了。


春风熙照


会的,老一辈的观念很难改变!

我老家对面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头,我叫二爷爷,其实我觉得他是一个怪老头,很瘦,背部弯曲,但眼睛却很有神。他有1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已经成家,子女都已经在城里安了家。二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他儿女们想要接他去城里,但是他不愿意啊,他说城里不安逸,好多人都不认识,也不会坐电梯,去买个菜也不方便,他说还是村里舒坦些。他的儿子女儿每月给他的生活费将近2000元,新农保100多,他全部拿来存起来了,一分没用。真是一个对自己抠门儿的老头。

二爷爷,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还养2头猪,1条狗和几只鸡鸭,除此外还种着很宽的土地,用他的话说“他现在都半截身子入黄土的啦,能自己动就自己动,能减轻子女的一些负担就减一些。等到是在不能动了,在找儿女他们”。“并且种地种了大半辈子了,闲不下来,总觉得闲下来容易生病,现在活动活动对自己身子骨也好”。真的是一个勤劳的老头儿。

从二爷爷的话语当中不难看出,农村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劳作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把农保的钱增加,或者每个月多给一些其他的费用,他们也同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该存起来还是就纯起来,剩下的该种地还是种地的。真的是一个可爱的老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