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患瘤受捐助,如今他“捐出”爸爸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几天,十多岁的小奥城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目送爸爸黄冬华远去。黄冬华是夹江县甘江镇同心社区的村干部,年三十到现在,不曾休息过一天,甚至延后了儿子髓母细胞瘤的复查。

爱心捐赠 患瘤儿重返校园

2017年3月,一纸病例诊断书打破了这个单亲家庭父子俩平静安稳的生活。小奥城被夹江县中医院检查出患有髓母细胞瘤,经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科主任和华西医院教授确诊并给出结论:手术很难成功,极大风险下不了手术台!

终于经过三次手术,放疗化疗持续了近2年,花费30多万元,小奥城能够自己走路并于2019年9月重返校园了。

两年前亲朋好友慨慷解囊,社会各界、甚至身处国外的陌生人都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儿子也一直都知道自己能够站起来,是因为有这股强大的力量支撑。

当时社会人士替他们在一些平台筹集的资金因为小奥城的治疗费用已足够,黄冬华一分未收,原路退回。但这份恩情,这对父子从未遗忘。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肆虐,小奥城站出来,成为了爸爸的后盾。

延后复查 与父亲并肩抗疫

原本,黄冬华已预约2020年2月的华西医院专家号,带小奥城复查,他的安排又被儿子更改了。

“爸爸,我们过几个月再去吧”。

“为什么?2月份爸爸没那么忙,你也还没开学,时间正好”。

“你们不是要去抗击疫情吗,刚刚李爷爷(同心社区党总支书记)给你打电话,我听到了”。

“爸爸,你要加油,我没事的,我们可以暑假再去”。

懂事的儿子就这样将黄冬华“捐”了出去。

因为复印机坏了又不能及时买到配件,黄冬华无法复印宣传资料在家不停的打电话干着急。终于,一家小店愿意借出复印店供他们自行使用,近5万份宣传资料,小奥城陪着爸爸数,“这里有2870……这边是1340”……

1月30日晚10点多,在确定最后一户武汉返乡人员体温正常,黄冬华归家后拿出了从镇政府领到的2个口罩,想到儿子免疫力低,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让儿子在河坝散步透气的时候戴着。毕竟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买口罩,镇上的几家药店也已经买不到口罩了。

“我不出门,我不要,你留着自己用,就少领点,留给那些医生护士”,小奥城说道。

看着爸爸每天走村入户,把小喇叭装在车上无死角的去宣传,小奥城在家里也没有闲着,他也当起了防疫宣传的小喇叭,给同学打起了电话:

“你不要出门了,你也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别出门了,勤洗手”;

“你跟你爸爸说,不要出去打牌了,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你妈妈去地里干活也要戴口罩,喊她多穿点,不要感冒了”……

当然,还有每天最重要的一句打气: “爸爸,加油”!


整理: 四川农村日报 吴平

审核:杨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