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医疗“抗疫”战记

“用蜂毒治疗新冠肺炎,可以么?”一位用户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春雨医生在线义诊的医生。

从疫情爆发以来,类似无厘头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各大线上问诊平台。被提问的医生却不敢轻视,往往需要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科普,才能让用户接受正确的防护知识。

在线医疗“抗疫”战记 | 吹响义诊冲锋号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互联网医疗快速推至前台,“在线问诊”服务也很快被更多人认知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在疫情肆虐的紧要关头,谣言四起、恐慌弥漫、人人自危,此时,互联网医疗正为更多人搭建起一道稳固的心理防线。

平台全线义诊

疫情面前,大多数医疗结构正在超负荷运转,而普通患者去医院还会增加交叉感染概率、不利于疫情控制。此时,互联网医疗便肩负起普及防疫知识、缓解公众紧张情绪、病情诊断及建议的使命。

为更加有效地阻击疫情扩散,“义诊”服务也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标配。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企鹅杏仁、医联、叮当快医、优健康等多个平台纷纷开展线上义诊或名医直播,为公众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与此同时,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也推出针对湖北地区的免费问诊服务。

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和线上义诊的全面开放,在线问诊服务也迎来访问峰值。

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其在线医疗平台轻问诊服务上线24小时,累计访问用户数近40万,其中97%的访问量来源于湖北省,而64%的用户集中在武汉市。

在线医疗“抗疫”战记 | 吹响义诊冲锋号

一位医生请求参加春雨义诊

春雨医生表示,目前接受过义诊服务的患者已突破十几万,从1月24日至今,每天接受义诊服务的患者都超过1万。“我们前后累计有14,000多名呼吸科和感染科大夫在线上为患者服务。”春雨医生CEO王语潇表示。

优健康数据则显示,截至2月3日,其义诊页面点击量14.5万次,义诊人次1.7万,心理医生服务220人次。

接诊“新冠”患者

对于在线问诊平台来说,虽然医生与患者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却要求每一位“在线”医生都具备“火眼金睛”的绝技。在疫情爆发之际,如何识别高度疑似患者,又如何安抚过度焦虑的普通患者,在线问诊平台每天都在面对无数的“甄别”工作。

“有一个患者,我印象很深。她是一个北京女孩儿,症状很轻,特别像感冒,但她不发烧。”春雨医生CEO王语潇介绍,当时在公众媒体上,还没有出现对于新冠肺炎发热症状的质疑。

在线医疗“抗疫”战记 | 吹响义诊冲锋号

“当时接诊的医生比较有经验,反复询问了几项关键指标,干咳、胸口有痛感等都符合,但就是不发烧,真的不发烧。最终医生还是坚持她是高度疑似,建议她去做检测,结果的确是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王语潇认为这种患者还是很危险的,“因为她是有传染性,但看上去真的没什么。”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平安好医生平台。“在1月23日晚上八点多,医生在咨询中发现有一个用户,在山东的某一个火车站候车,他自述去过武汉,而且有发烧、胸闷、乏力等症状。”平安好医生医疗院长望亭松说道。“经医生判断,不能排除新型肺炎的可能。”

平安好医生及时上报指挥中心,通过多方协助努力,该患者在就近的前方车站下车。由救护车送到了当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筛查。“目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在进一步筛查确诊当中。”望亭松透露。

在线医疗“抗疫”战记 | 吹响义诊冲锋号

疫情期间,在线问诊平台与线下医疗结构形成默契配合:一方面,在线问诊帮助医院缓解了就诊压力,保证医院将重点资源投入到抗疫之中;另一方面,在线问诊也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承担了大量初筛工作,并及时帮助疑似病例入院检查。

以百变应不变

类似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在问诊中毕竟尚属少数,而在疫情爆发阶段,在线问诊平台收集最多的当属众多用户的焦虑。

王语潇透露,近期儿科的问诊量非常大,疫情爆发后,孩子是一个易感人群,妈妈们就会很焦虑的去问很多问题。

“小朋友体温高,家长不要慌,它也许是小朋友身体的自我调节过程,而且正常小朋友体温会略高于成人。”王语潇表示,“有经验的医生在接诊儿科问题时,会先辨别妈妈是不是因焦虑夸大了病情,安抚妈妈情绪,然后再辨症,最后给出医学建议。”

“我们的义诊最近将心理科加上,是因为发现一个病人,他问诊的话语明显前后不连贯,他甚至认为这次疫情是因他而起,是上帝对他的惩罚。”王语潇说,“这已经不是呼吸科的范畴,需要心理科医生介入。”这次疫情中,春雨医生心理科问诊量也有上升,一些患者平时没有爆发的心理问题,都集中爆发出来了。

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在线问诊平台不停切换着自身“角色”,有时是发现疫情、阻截扩散的开路“先锋”,有时是疫情期间的“私人医生”“健康助手”,而有时,却摇身一变成为消除用户焦虑情绪的“知心姐姐”“知心大叔”。

“我们最重要的,是做一个连接的平台——把患者需求与专业医生进行精准匹配,以患者为中心,做到问诊的及时、有效和服务标准化。”王语潇说,“未来我们希望将这些真实医生积累起来的问诊数据AI化,提升公共卫生基层疫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推动常见病智能问诊分诊和AI慢病管理等领域。这些都是互联网医疗可以履行的社会责任。”

纵然在疫情的高压下,在线问诊平台不停“切换”客串的角色,但唯一不变的,是它连接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