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因巫山大溪镇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两岸地区。这时期由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原始社会的一种古文化。

那么,五六千年前长江中游的先民是怎样生活,又能干什么?不仿到宜昌博物馆去看一看,这里巜远古西陵》展厅已经模似了大溪文化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先民的生活模式。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长江中流的先民在磨制石器工具)

稻作农业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偏南地区,时代距今1.2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宜都城背溪文化遗址出土陶片中发现有稻壳和稻草痕迹。大溪文化关庙山遗址、红花套遗址出土陶片及房址夹竹墙上发现有谷壳和稻叶印痕。

从大量出土农业生产工具看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在长江流域已产生了稳定的农耕生产,尤其是稻作农业。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正在察看稻谷的收成)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丰收了,长江中流先民正在割稻。)

狩猎施行了箭射、石击、火攻等多种形式,猎取的主要是野猪、鹿、牛、羊等兽类。诸多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等遗骸。说明当时狩猎和养殖业的发达。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们正在狩猎)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们正在狩猎)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正在分解狩猎物)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们正在饲养牲猪)

大溪文化的先民已采用网、钩、镖等多种捕鱼方式。考古发现,在秭归玉种地遗址约60平方米面积内,清理出长约10米,厚达1米多的鱼骨堆积层;中堡岛遗址出土有直径达6厘米的鱼椎骨。这表明当时的捕鱼能力与技术是十分先进。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们正在用网捕鱼)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正在拿镖刺鱼)

大溪文化的陶器多为手制,流行泥条盘筑,晚期慢轮修整。以泥灰红陶为主,部分夹碳,外施红衣内涂黑是其特点,晚期是黑灰陶。陶器表面多饰有戳印、压印、镂孔和弦纹。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们正在手工制作陶器)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先民正在彩绘陶器)

大溪文化流行建红烧土房屋,并较多使用竹材夹土建房。除了简易住房还出现了圆型和方型家庭住房。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在干什么         看看这大溪文化中生活场景

(竹夹土简易住房)

宜昌博物馆不光展出大量出土文物,还既景式还原当时的生活情景,极大地丰富了展览内容,寓教于乐,适合各阶层各年龄段人游览。

图片拍摄于宜昌博物馆《远古西陵》展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