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马晨15


先上结论,有关系,但关系没有那么直接。

作为省名的辽宁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辽宁得名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是辽宁省省名之始。

在此之前,历代对于辽宁的称谓有:

河北道→东京路→辽阳行省→辽东都司→辽东将军→奉天将军→盛京将军→奉天省。

建国初期,分为辽东省和辽西省,之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河是辽宁省的母亲河。人类发展离不开大江大河。那么辽河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原来,早在汉朝就已经有此名称——辽水。

作为朝代名的辽

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传九帝,二百零九年。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建国号“契丹”。

辽太宗南下中原,攻占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年号“大同”。之后,又更名“大契丹”。

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

可见,作为年号的“大同”与作为国号的“大辽”,是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一直是自称为“契丹”。契丹是镔铁的意思。

而大辽与大同,相互对应。意为广大辽阔天下大同。那为什么出现“辽”这个国号呢?显然是已经统治了中原地区。


契丹灭“晋”而为“大辽”。并非改“契丹”为“大辽。改国号为大辽,是由于征服后晋,占领中原大部分地区。为了收拢汉地民心,改称了汉族的国号。不仅如此,还将可汗改为皇帝。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他们是对汉族的重视。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采用“南北面官”双轨制,对于本族称作契丹,用契丹族的制度礼法统治管理。对于汉族称作辽,用汉族的制度礼法统治管理。

两个国号合在一起,就是这个朝代的全称。事实上,也确实是用这个全称与外界交流的,前面再冠上“大中央”表示位于天下之中。“辽”的契丹读音是“哈喇”。辽国的全称即“大中央哈喇契丹国”,也就是广大辽远的位于天下之中的契丹国。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

从汉代就有了辽河的名称,而契丹族却是在几百年后的唐朝才出现。而辽宁作为一个省名,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


先有辽水,再有辽国,最后有了辽宁省。

如果做拟人的解释,这三者的关系是父子兄弟的关系。辽宁省与古代的辽国关系不大,仅有的关系就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


一个辽水生出了一个辽国,之后变换名字的辽河又生出了一个辽宁省。


但辽宁省并不是辽国生出来的。


参习处


笔者认为辽国和辽宁没有什么关系。

辽国,也叫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经9位皇帝,持续210年。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

辽国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

咱们再说说辽宁。在上古时期,夏,禹分九州时,辽宁属于幽州。商代时,属于北方大国--孤竹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成为七雄之一;辽宁属辽东群、辽西郡。

民国时期,为行省制时代。民国初期在辽宁地区设有奉天省,省下辖有道和县。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辽宁”才成为本省的专名。省下设有3市、59县、6旗。

1954年8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辽东、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


辽沈晚报


辽朝、辽宁、辽东中的辽都是指辽河

辽是契丹南下中原而改的国号。辽、契丹都在不同时期成为契丹人的国号。重视草原传统,就称呼为大契丹国;有意染指中原,就称呼为辽。

947年,契丹军攻占后晋都城汴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是改国号为辽。

需要注意的是: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时的疆域包括了契丹国和后晋的疆域。

即占据中原。

契丹为什么用辽作为国号呢

原因很简单,契丹初期是在辽河一带发展壮大的,以辽河的名称作为国号,符合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建国的传统。

1、刘邦被封汉中,因此以汉为国号;

2、曹操被封魏王,因此曹丕以魏为国号;孙权占据江东吴地,因此以吴为国号;

3、司马昭被封晋王,因此司马炎以晋为国号;

4、五胡时的刘渊汉赵、张蹇前凉、石勒后赵、慕容皝前燕、苻健前秦等都是以所在地传统名称为国号;

5、北魏原国名代国——以所在地名称为国名,北魏的国名拓跋鲜卑以黄帝后裔自居、黄帝发源地在魏地,因此以魏为国名;北齐以高欢被封齐王作为国名;

6、李渊被封所在封地为唐为国号;朱温后梁、石敬瑭后晋、赵匡胤宋等都是以兴起地名称为国号。

辽是以辽河名称为国号,金同样是河流名称。金的国号,是以完颜部所在地出虎水的名称。出虎,是女真语金的发音。

辽河流域

辽宁省的由来

辽宁省,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分为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辽东、辽西的称呼在历史上存在了很久的时间。在渤海国建立后,辽宁省一度被称呼为渤海。

元朝时为辽阳路、沈阳路。

明朝时属于辽东都司。

清朝时先后为奉天将军、盛京将军、奉天省。

1929年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名称,其中有五个候选名称:辽东省、沈阳省、安奉省、关东省、辽宁省。最后以”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名为辽宁省。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个人认为辽国与辽宁还是有关系的,辽宁的辽,大家都知道,跟辽河有关,那么辽国的辽是否与辽河有关呢?这里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与辽水有关,还有第二种说法,这个辽是“辽远”的辽,也就是辽阔的意思。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说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就得看辽国的起源了,我们知道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那么契丹族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北方大草原有两条河,一条叫西拉木伦河,起源于大兴安岭的南端,一条叫老哈河,起源于辽宁的闾山西端,那么契丹族就起源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而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合成西辽河,西辽河就是辽河的上游。

简单的来说,契丹族起源于辽河上游,而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自然辽国与辽河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也自然与辽宁有关系了。“契丹”这个词的意思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就是镔铁,寒冷,刀剑等等说法,其中最流行的就是镔铁之说。

而我们来看看辽国的疆域,辽国最盛时期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大兴安岭,南到河北的白沟河,很显然,辽宁完全在辽国的疆域之内,就从地理上来说,辽宁也辽国也是关系很大的。

辽宁就没有什么好介绍的,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辽国,也就是辽朝。辽朝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公元907年至公元1125年,而北宋的时期是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也就是说,辽朝是比北宋还要早建立的。

而907年,刚好是后梁灭唐的时候,也就是五代十国开始的时间,可以这样说,辽朝的时间等于后代十国加上北宋。辽朝共有九个皇帝,是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而辽朝的国号由“契丹”和“辽”更换使用。

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国号是“契丹”。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掉了后晋,攻占了汴京称帝,改国号为“辽”。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


历史简单说


“辽国”是中国古代的政权名,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曾雄霸漠北二百余年,直到12世纪时才被女真金国所灭。而“辽宁”是我国的省份,是地名,寓意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两者之间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却有土地归属的关系。
(影视中的辽国人)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南部,是东三省中最发达的省份和连接东北与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不过,“辽宁”这个名字是在民国时期由张学良提出的,在秦汉时统称辽东,元代称辽阳行省,明代称辽东都司,清代为奉天将军辖地,清末和民国初年则改称为奉天行省。在历史上,辽宁省曾经是辽国的统治腹地之一。
(辽国兴起于五代时期)

公元916年,契丹八部之一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辽河上游称帝建国,国号为“契丹”,揭开了帝国的开端。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又将国号改为“大辽”,辽国之名由此而来。辽朝兴起时的疆域只在今天的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后来经过不断扩张,先后征服了奚人、室韦、鞑靼、回鹘与渤海(靺鞨人),扩张到整个北方草原。

在辽国全盛时期,其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南到河北省,其统治地区覆盖了包括今天辽宁省在内的广大地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辽宁省在当时也只是辽朝统治下的一个区域,并且无论是辽宁还是辽河流域都在大辽帝国的统治下。
(辽与北宋、西夏并立)

关于“辽”和“契丹”二号的本义来源,众说纷纭。“契丹”意为“镔铁”,是其民族之号(《金史》补充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辽国”则是其国号,得名于今天辽宁境内的辽水流域(一说是“辽阔边远”之意)。因此,辽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名,而辽宁省则是我国的地名,看似不相关的两者之间却有一定的联系。


(辽国重骑兵)


历史的荒野


因为辽国的旧称,才有了现在的辽宁。

首先,辽这个称号是从辽国延续下来的。

辽国是由唐朝兴起的草原部落契丹族建立的,开创者是耶律阿保机。

最早契丹只是一方游牧民族,在隋唐之交受到突厥的辖制,是突厥控制的众多种族一员。

后来突厥没落,契丹开始强盛起来,在耶律阿保机当选部落首领后,实力空前壮大。

而此时中原乱局显现,给了契丹崛起的机会,契丹势力日渐壮大,开始向中原进军。

在消灭后晋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正式登基,定国名为大辽,辽的名字自此在中原传响。

而契丹崛起的地方被视作祖地,故称之为辽地,而这就是现今东北之地。

当然后来辽国实力更加壮大,辐射区域可以扩及到西域,于是按东西划分,分为辽东与辽西。

辽东指的就是东北土地。

后来大金崛起,灭了辽国,但中原的王朝也一直沿用以前的称呼,一直到明清两朝,还在称呼山海关外为辽东关外之地。

宁,即宁静安宁之意。

是生活在辽东区域的人们对此地的期望,希望辽东之地可以安宁祥和。

辽宁的名称是因为辽国而得名的,只是辽国范围很广,辽宁只是属于一个地域,是辽国崛起的祖地,所以为了传承这段历史,辽宁简称为辽。


小鼠报道


"“惊堂木一响,本人开讲!”

其实本人很想对题主说一句:难道都有“辽”字就一定有关系吗?后来本人去查了一些资料,结果又被打脸。



历史上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省还真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小呢!那它们是什么关系?跟随本人的文字往下看。

首先,土地管辖。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辽宋对峙时期,宋朝是被称之为“南蛮”的,因为宋人都在南方居住,北方基本都是辽人、金人和蒙古人的活动区域。现在的辽宁省整个版图都在当时辽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辽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候,北边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边直达河北南部的白沟河,西至阿尔泰山,东到日本海。版图领域比现在的辽宁省要大很多,甚至东三省地区加一块也未必能赶得上。

其次,国名来源。

刚才本人也说了,难道都有“辽”字就有关系了么?答案是肯定的。《辽史》里并没有记载辽国为什么称之为“辽”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猜测,可能与辽国境内和辽宁省内都共同拥有一条河有关,就是辽河(本人前不久路过辽河的时候,发现河水都快干了,生态环境要保护啊)。

辽宁省最早的名号叫“奉天省”,取自圣旨的开头“奉天承运”之意,主要是为了纪念大清夺得天下,鸿运降临此根基之地。后来军阀时期,东三省的统领换成了张作霖,其子张学良少帅将“奉天”改为“辽宁”。


辽宁的基本寓意是:辽阔又安宁,因为当时的年代动荡不安,东三省是一片广阔的沃土,资源丰富,外敌(尤其是日本)对东北这块土地虎视眈眈,所以经常发生战乱,少帅可能也是希望安宁的日子早一些到来吧。

第三,历史由来。

宋辽时期,辽国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各位看官可还记得天龙八部?就是那段时期,顺便祭奠一下金庸大师),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9个皇帝,持续210年。


公元916年,辽国成立,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成为辽国的创始人,当时的国号为:契丹,定都临潢府。后来又过了31年,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灭后晋,耶律德光称帝,将国号正式改为:辽。公元983年,辽国曾经恢复原名“契丹”,1066年又改回“辽”。



一个国号被当儿戏般循环往复改了多次,可见当时的辽人真的只有蛮夫之勇,无太多智慧。在公元1125年最终被金人所灭。

关于辽河的历史,据载在北方有两条主干河道,一条名为西拉木伦河,源头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南;另一条名曰老哈河(老哈?好熟悉的名字,辽宁男篮的小外援好像就叫“老哈”,又是一处联系),源于辽宁闾山以西。


两河流域之间诞生了契丹族,两河的交汇处史称西辽河,而这个西辽河就是现在辽河的上游位置。

总结一下,辽宁和辽国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们在土地领域上都在共同的位置;它们的名称中都有“辽”字,而且寓意基本相同;历史上的辽国领域有两条古河,交汇之后形成了如今辽河的源头。


经本人这番解释之后,大家是否又对辽宁省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24帧半


寒鲲认为【辽国】、【辽宁】都与【辽河】有关系,相互之间并没太大关系,至少,【辽国】与【辽宁】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把【辽宁】暗示成【辽国】的后继者,显然是不允当的。

【辽】地称【辽】,历史相当久远,最晚在战国燕昭王时期便已有【辽东郡】、【辽西郡】存在,作为两郡主要分界线的【辽水】(今名辽河)也可以说早在战国时期后期(公元前3世纪)便被用来称呼这条河流,并一直沿用了下来(别称【句骊河】)。

契丹之所以国号称【辽】,也是因为其族群龙兴之地便在辽河,所以【以地为名】了。在元明清时期,这片地区先后被称为【辽阳】、【辽东】、【奉天】、【辽宁】,都是根据【辽水】的衍生,与【辽国】毫无关系。

如果还是想不明白的话,您大可想想【辽国】作为一个被【金国】灭掉的王朝,怎么可能被金元明清等后继王朝容许在地名上有所残留?若不是【辽】字用来意指【辽水地区】的历史太过悠久,实在找不到可供取代的名词,元明两朝也不会继续沿用【辽】字对不对?

至于金清两朝之所以不在辽河流域设置与【辽】有关的地名,寒鲲不认为是对【辽国】的避讳,而是金清两朝都在辽河流域设置了自己的陪都或留都,已然在辽河流域设置了诸如【东京路】、【中京路】、【奉天省】之类的政区,自然大可不必再弄个【辽】出来,金朝这样设置还是对辽朝体制的继承呢。

无论是两千年前的【辽东郡】、【辽西郡】,还是一千年前的【辽国】,还是七八百年前的【辽阳行省】与【辽东都司】,还是近代以来的【辽宁省】,都是因为【辽河】而得名,用个可能不算恰当的比喻来说,它们都是【辽河】的“儿子”,它们之间年岁差的太大,并没有多么“亲近”。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


寒鲲


辽,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比960年建立的北宋立国还要早。现在的辽宁省基本都在大辽的疆域内,大辽五京中的东京,就位于现在的辽宁辽阳设东平郡,辽阳也是东北第一城。


契丹,发源于北方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最早源起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之间,就是辽河的上游。文献中称之为东胡,或直指为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匈奴别种”。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比960年建立的北宋立国还要早。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是辽的开国君主,死后被尊为“太祖”。大辽第二代皇帝,也就是死后被尊为太宗的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次子。


“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很大的城邑,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那段有“请京,使居之。”另一是指做过国都的城邑,比如先周时有丰京、镐京,都在现在陕西西安。辽国有“五京”,就是五个作为行政中心的城邑。为了加以区分,在“京”之前加上方位词,称之为: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

辽太宗时期,契丹改国号为辽,将修建好的都城命名为“上京”,设临潢府,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当时叫作西楼邑。这个建都之地是耶律阿保机定下来的,《辽史*地理志》认为此地“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种,水草便畜牧。”。耶律阿保机“以金龊箭卜之”,就是骑着马奔驰,同时射出一箭,箭落处就是建都之地。《辽史》说“金龊一箭,二百年基业,壮矣!”

耶律阿保机称帝立国之后将大辽的势力向东发展。当时东北地区有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所建立的渤海国,当时被称为“海东盛国”。辽灭了渤海国,改名为“东丹国”,即东契丹国,由耶律阿保的长子耶律倍掌管。于现在的辽宁辽阳设东平郡,迁渤海国遗民于东平郡。太宗耶律德光时设辽阳府,作为南京。


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为了换取太宗耶律德光的军事支持,在936年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于是又设幽都府为南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后来辽圣宗时期“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又改名为析津府。南京是上京的陪都,设中台省为行政机构。原来的南京辽阳府改为东京辽阳府。

上京、东京、南京合称为“三京”,这是辽前期的三个行政中心。真正起到国都作用的还是“上京”临潢府。


沅汰


古代是没有辽代的,只有辽国,曾反复更名为契丹,又改回来,其民族为契丹、其次,女真的发源地是白山黑水之间,即黑龙江以南至长白山以北,而契丹的发源地在其南部,即今天吉林省南部和辽宁全境,包括河北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再次,辽国和辽宁的命名起源是源自流经辽宁省境内的辽河,辽国是一个历史名词,辽宁省则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两者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一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