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真正的差距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分得清楚嗎?

燒音箱


昨天坐朋友的捷達高速(限速120)捷達119秒超本田奧德賽2.4排量!(捷達116秒超本田飛度估計飛度不敢開快車已經飄起來[捂臉])!(捷達120秒超吉利領克03甩了80公里[捂臉][捂臉])(捷達103秒甩日產軒逸30公里[捂臉][捂臉]估計也是車飄起來甩尾不敢開快)!你以為買大眾的都是二傻嗎!市場人民的考驗!小毛病可以維修!人高速上出了差就沒有維修的機會!知道為什麼開大眾的都是35/60歲之間嗎?因為老男人怕死(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老婆要撫養)買大眾才能保命(有錢買德國版進口寶馬740更好更硬德國版奧迪A8硬邦邦)!別拿上汽帕A說事!帕A一哥吃飽想著怎麼腐化拿錢回去養蜜!看看一汽邁騰80噸泥車直接吃了半個車身!邁騰車主自己走出來報警[捂臉][捂臉]黑衣那位[機智]



有一點點喜歡你


日系和德系車在駕乘感受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在調教和優化方面,日系車更在乎低速感受,低速油門敏感、駕駛輕盈,而在高速時,大部分中低端日系車在高速行駛時操控感覺一般,給人一種沒有信心的感受,但是,也僅僅是感受而已,實際上汽車的高速駕駛安全性是經過嚴格測試的,這一點不用質疑!

那麼日系車除了高速行駛和德繫有區別外,還有那些有差別呢?

首先,日系和德系從造車理念方面就是有差別的,日系車是以人為本,突出舒適、實用、家用、夠用、耐用,德系車的理念是以車為本嚴謹、高性能、運動、可靠。因此實際上的這些理念會滲透到汽車的各個方面:

1、鈑金、噴漆的區別:

  • 車身設計:德系總得來說是想造一臺結實的車,車身硬度整體較高,而日系是充分利用潰縮理論,該軟的地方軟,該硬的地方硬。

  • 鈑金方面:德系的車鈑金相對比較紮實,車門等部位顯得厚重,當然,車門的厚重感與車身安全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而日系車門往往相對較輕,關門聲音差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特別是低端車型,甚至玻璃的厚度都薄一些。
  • 油漆方面:日系車漆漆面厚度普遍較薄、軟,德系車漆相對要厚、硬一些。

2、發動機、變速箱調教區別

  • 日系車早期普遍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在發動機製造方面以精度高、壽命長、著稱,而德系車更願意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低扭較大。變速箱方面日系更願意使用CVT和AT,德系大部分使用AT或雙離合,從調教方面來看,日系的中低速油門響應非常好,減速比很大,而中高速響應性相對差一些,德系低速沉穩,油門偏軟,中高速才是發力的開始,沒辦法評測那種調教好,按照日系的理論,中低速是日常駕駛最主要的區間,變速箱速比設計和調教方面向中低速優化也很合理,但是高速的動力響應性就相對要差一些。德系在設計時就注重高速性能,特別是變速箱匹配方面比較均衡,因此往往會影響低速表現。實際上這只是設計和調教的區別。


3、舒適性區別

  • 日系大沙發的美稱大家都聽過,日系車的座椅相對柔軟,舒適性較好,而德系車的座椅支撐性較好,運動感較強,德系、日系的車試駕了很多,綜合來看我個人更喜歡日系的舒適。

4、底盤區別

  • 日系避震相對軟一些,支撐力相對差一些,操控感也相對差一些,有一種鬆散的感覺,而德系車避震便硬,韌性高,支撐力更好,顯得更整一些。

實際上,很多感覺都是主觀的,這種主觀的印象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人而異,因車而異。有些人就是喜歡日系,感覺高舒適,有些人喜歡德系,感覺操控更好!最後,上述的觀點不具備普遍性,日系中馬自達、斯巴魯也是偏向運動的,高端車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的高速穩定性也是很好的,主要看價格!拿日系的低端和德系的高端相比是不客觀的,反之亦然!


眾口說車


德系車型是以車型品質和品牌效應,注重車型的安全性和操控性,雄霸汽車市場多年,德系大眾品牌桑塔納車型,也是國內第一個引進的合資品牌車型,曾記得當年的廣告宣傳語,"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深入人心,其彰顯的是德系車型精良的品控技術,經過多年的車型口碑相傳,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德系車型粉絲,德系高檔豪華車型和品牌影響力,在這裡就不贅述了,重點談緊湊型級別車型裡,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的差距。


眾所周知德繫緊湊型車型的優秀代表是朗逸和速騰車型,車型注重安全性和駕駛操控性,注重車型的駕乘感受和行駛質感,德系車發動機技術同日系車,在發動機的性能和功能上沒有差距,但在發動機的耐用性和熱效率上有點差距,德系車擅長使用雙離合變速箱,調教水平堪稱業界一流,車型底盤用料和做工紮實,底盤濾震和整體性,高速穩定性和噪音控制,超過日系車型,一般德系汽車從新車到使用五六年內,車型功能和性能相當強悍,但在七八年與日系車持平後,十年左右就是日系汽車的耐用天下。


日系汽車在緊湊型車型裡的優秀代表,是軒逸和卡羅拉車型,車型注重燃油經濟性和舒適性,車型在駕駛操控和底盤質感同德系車有差距,車型安全性和安全配置同德繫有差距,擅長使用CVT變速箱,平穩線性和平順性超過德系車,車型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耐用性和故障率低超過德系車,底盤用料和做工精於車型成本控制,行駛質感和噪音控制表現一般,同德系車有差距,車型高速時穩定性,因車型操控性能有虛位不如德系車精準。

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真正的差距,是車型駕駛操控和行駛質感,主要表現在高速公路駕乘上,但不是實際全部差距內容,日系汽車在高速時有"飄"的感覺,是與駕駛者的視覺感知因素和操控虛位有密切關係,實際使用中日系汽車在高速時,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脆弱,基本安全性和抓地力及穩定性,還是有經過實驗的安全保障,所謂"飄”只是一種感覺而己,行駛質感有點差距,與車型的穩定性毫無關聯。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老蘿閒語


您說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差距,在高速公路上才能分清楚,指的應該是“高速發飄”的現象吧?站在不黑不吹,客觀的角度上,這個說法是不成立,並且不準確的。高速發飄和哪國的車沒有直接的關係,車型級別才是重點。很多“鍵盤俠”們隔著屏幕去評車的時候,都會用一種先入為主和主觀的意識認為,日系車皮薄、不安全,高速發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為什麼日系車在全球賣的那麼好?無論是歐洲還是北美,對於車輛安全的測試和審核,只能比國內更高,不會比國內低。按照這些“鍵盤俠”的邏輯,難道這些買日系車的人都傻嗎?打個比方,如果豐田卡羅拉在高速行駛時有發飄的情況,那捷達、寶來和朗逸也一定會有。級別相同,價格差不多的車,誰也不會比誰差多少,這是市場規律。

另外,高速發飄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是隻侷限在一些低端車上。低端車的生產線、平臺、選材用料、以及裝配工藝,無法和中高端車相提並論。價錢在那擺著呢,您想花10萬塊買輛車,能有50萬的駕駛感受,這種情況一般只能出現在夢裡。雷克薩斯也是日系車,我從來沒覺得有發飄的情況。英菲尼迪也是日系車,操控也沒比德系車差多少。

所以切勿用某一種現象來衡量所有的車,我不是“德系粉”更不是“日系粉”,我只是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並且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自己的車有日系車,有德系車,同時也有美系車。作為消費者來說,買到自己喜歡,並且適合自己的車才是重點。巖哥的觀點:還是那句話,高速發飄的情況確實有,但是隻存在一些比較低端的車型上。現在中高端車型,基本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無論是日系車還是德系車,在級別和價位相同的情況下,誰也不會比誰差多少!

我是巖哥,有任何關於汽車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


巖哥侃車


大眾與豐田是競爭多年的對手,這對CP在市場中你追我趕競爭了多年,誕生於亞洲的豐田以耐久性聞名,而誕生於歐洲的大眾則以質感稱霸市場。兩個品牌代表著居家以及運動。他們的差異化,不僅僅體現在定位上。操控性的差距

相比於豐田軟綿綿的底盤表現,大眾底盤表現更為強悍,無論是短距離追逐嬉戲還是高速狂奔,大眾的駕駛感受都要優於豐田,這得益於大眾優秀的底盤調教,側傾小指向精準,都是大眾的優點。尤其是在高速上的表現,大眾紮實的底盤會帶給你很強的信心,不會有日系軟綿綿輕飄飄的感覺。


內飾用料上的差距

大眾內飾用料優於豐田,這是一個不爭的話題,歷代大眾產品的內飾用料都比較良心,而且做工以及質感的營造上也要比豐田優秀,對比同級別產品,大眾總能帶給你驚喜,畢竟表象質感上的東西,大眾有更深的造詣。
鈑金的差距

同樣的車型,大眾的鈑金要比豐田更有優勢,雖然鐵皮的厚度不能提升安全性,但是卻能帶給消費者更足的信心,後市場的維修也相對豐田容易,鈑金工可以很放心的對鐵皮進行鈑金修復,相比之下豐田較軟的鈑金不如大眾,雖然鈑金厚度不能提升安全性,但是卻能帶來更好的用車感受。
當然大眾也有不足,畢竟偏向於質感的大眾在可靠性上,還與豐田有很大的差距。

整車的耐久性

一臺車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他需要更優秀的管理技術以及整車總裝工藝,不能說大眾不如豐田,只是大眾在側重點上沒有向耐久性上傾斜,追求更高性能的大眾在耐久性上體現出自己的短板。零部件的壽命以及整車的故障率,大眾遠不如豐田來的實在。將這些缺點放大來看整車,整車的壽命上來說,大眾還與豐田有段差距。


小結:大眾的優點就是不錯的質感以及底盤,但是在可靠性以及耐久性上,大眾還與豐田有一定的差距,大眾與豐田都是不錯的品牌,在相同的領域中兩個品牌各種側重點,不能說孰強孰弱,只能說他們的產品,適不適合你。


汽車扒一扒


當時速達到20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德系車的表現更穩重一些,出隧道口或者經過大車旁邊時,不會出現車身晃動,發飄的感覺。



而日系車在這個時速,可能也不會很飄,但是能感覺的出來,比起德系車來說,穩定性要差點。

隔壁阿翔,購買的本田雅閣,使用五年,沒有什麼故障問題,在路上也是說超車就超車,主要是這貨實在捨得踩油門,管你什麼車,超過去再說,是超過去了,扣分也是不少…至於作為省油的日系,在他手裡也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同村的石頭哥,買的大眾朗逸,開了也有幾個年頭了,仍然很皮實,鈑金工藝確實做的不錯,有一次和一輛天籟吻上了,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差別就比較明顯了,天籟的翼子板就像被揉搓後的紙,而大眾朗逸只是保險槓裂了。

而在中低端價位的德系車和日系車,他們的差距並不太大,哪怕跑高速也是差不多的。

這兩個系別的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在技術層面上也是沒有特別大的距離,但是它們追求的側重點不同,德系車,皮實,耐用,日系車經濟省油。這些追求跟它們不同的國家國情有關係。



其實德系和日系車都挺保值的,選擇豪華高端品牌的話,還是選擇BBA比較好,如果是中端車型的話,日系車也是不錯的。


看個人的追求吧,日系車的乘坐舒適性還不錯,座椅設計的比較舒適,空間利用率很高。


夢想的汽車


目前在全球的汽車市場上,基本就是德系車大眾和日系本田豐田兩大公司獨佔鰲頭,從各方面來說,這兩款車型都各有各的優勢,經營理念也是不一樣,這就說道了樓主所說的,德系車和日系車是不是隻有在高速上才能看出差距呢?


日系車一直以來都是被評為薄和輕,有人表示在高速上開這豐田,總是有點慎得慌,明顯能感覺到車子在飄,這就能說明為什麼日系車子總是被人說薄了,不怎麼被看好。

因為德系車是德國產,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高速公路的國家,如今更是無限速行駛,所以他造的車在我國最適合上高速跑。所以德國車的發動機最大扭矩的轉速相對較高,對於油耗的控制也不是其重中之重,旨在高轉速換擋,高轉速行駛。德系車最大扭矩都在4000轉左右,所以德國人開車,高速上多數都是3到5000轉換檔。


高速安穩性給我留下深入印象的榜首輛車是帕薩特B5,應該是十年前了吧,1.8GSI+4AT的動力組合,在高速行駛時輪胎就像用膠水黏在地上相同,懸掛設定的簡直神了,很服貼。一到七八十碼轉向就會變得繁重,毫無虛位,1.8的動力固然看著不是很猛,但是100km/h當前的提速還是很有力。

從主流車企的供應鏈來看,以大眾/通用/福特這些歐美企業為代表的,以市場競爭機制為基礎的合作模式。以豐田/現代等日韓企業為代表的,以產權為紐帶的體系內穩定供應模式。

但這種模式也有較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某個零部件供應商出問題,就會造成大規模的質量問題,近幾年,日系車的大規模召回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證。但在一般情況下,日系車的零部件質量會更穩定。目前歐美線和日系都在互相調整策略,吸取對方的優點。

德國人在造車方面是非常自信的,所以德國車企的領導人一般都是工程師出身,而日系車後來居上,對如何在市場競爭取勝非常看重。這樣造成的差異就是,德系車的製造都會按照頂尖工程師的思路走,他們對研發那種能推動汽車產業更新換代的領先技術更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本身也對新技術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他們會成為德系車最忠實的消費者。

而日系車更注重對消費需求的滿足,一般都是先做市場調研然後根據反饋再來設計產品。當然,日系本身的技術水平也是很高的,也非常關注德系車的技術研發進度,只是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很多都放在實驗室裡沒拿出來。

汽車愛好者,老司機,汽車互聯網平臺創業者,多謝關注,多謝支持!


孫行者汽車救援


德系車與日系車會在高速上有差異,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僅僅體現在高速上。作為國內以及國際上最受歡迎的兩大車系,其個性還是比較鮮明的。兩者存在什麼差異,而又如何選擇呢?聽小強來說。

德系車與日系車會在高速上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德系車總體底盤更加紮實,高速穩定性更好,能夠給駕駛員更多的信心和樂趣。而日系車相對遜色一些,其穩定性和隔音降噪水平表現差一些,總體行車品質營造的不如德系車。這與兩國國情有密切關係,德國不限速公路很多,對車子的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工程師會比較的注重這一點。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多山路,高速限速110km/h,工程師自然不會把重點放在車子極速上。



德系車比較注重車子的穩定性,具有更加紮實的底盤,也更有駕駛樂趣。而日系車注重的質量和燃油經濟性。日本資源匱乏,對資源的利用率極高,對車子的燃油經濟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日系車注重實用,而非樂趣。


日系車總體質量是優秀於德系車的,縱然是目前本田出現了機油增多的問題,但是並不能因此否定日系車的總體質量。日系車多自然吸氣車型,發動機工作環境會更好一些,自然對機油燃油不會太過挑剔,其用車成本也會更低一些。而歐洲環保法是世界最嚴苛的,無奈的工程師發明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見小排量的同時兼顧動力,但是發動機耐久性會遜色一些,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對機油和燃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會存在燒機油、漏油的問題,其用車成本也會更高一些。


日系車在質量耐久性方面更有優勢,但是太過於工具話,缺少駕駛樂趣。德系車故障率和用車成本要比日系車高,但是在駕駛樂趣方面要好於日系車。至於如何選擇,還是看自己的用車需求,追求駕駛樂趣,並且跑高速比較的多,德系車很合適;如果是市區用車多,僅僅作為代步工具來說,日系車有優勢。


小強說說車


每個系列的車型都有它的優勢所在,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相同級別情況下的車輛,綜合性能表現都不差。並且我們也不合適以片面的高速行駛表現來區分兩者好壞,況且還有日系馬自達的底盤調校和操控在高速上並不比同級其他車系差。

印象差別:

在我們普遍的印象中,提起德系車腦海裡浮現的就是德國造車工藝的嚴謹性,所以皮實耐用幾乎成了德系車的代名詞。而德系車的設計語言相對比較粗狂和硬朗,在外觀視覺上就給人一種安全感。


日系車給人的印象多為油耗低、設計精緻,耐用性較高。日系車普遍表現出來的是小身材大空間,車輛外觀看著不大但內部乘坐舒適性極佳,佈局設計也比較人性化。

性能差距:

在技術水平上德系和日系的主要差距在高端豪華車型上,像我們以代步使用的一般車輛並沒有明顯差距。德系車的高速行駛安全性表現在車身的鈑金工藝,日系車的高速行駛安全性選用比較迂迴的方式,採用緩衝吸能的設計。這兩者之間都是在保護車內人員安全為出發點,只是採取的辦法不同而已。



德系車的車身相對較重一點,因此在高速行駛中的操控性表現普遍處於優秀水平。很少發生橫風不穩,過大車發飄的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的說誰比誰更好,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車型,那它無論是哪個系都是一臺好車。想要舒適性有日產,操控性有馬自達,燃油經濟性有鈴木。耐用性是大眾,高品質是奧迪,駕駛樂趣是寶馬。

專注養車用車,發佈實用性汽車技術,分享購車技巧,歡迎點擊頭像進行關注!



汽車問診所


關於德系車和日系車在上高速的時候差距才分清楚,其實這句話是完全不成立的。不以價格、同級別的車型對比都是“扯淡”。因為售價不同,普通車和豪華車使用材料,組裝工藝都有差距,畢竟成本擺在那。

無論是德系車還是日系車,作為緊湊車型德系車大眾朗逸、捷達,或者日系車代表卡羅拉、軒逸,跑高速時都會有點“飄”。畢竟個人開過很多德系車和日系車,入門級別的車型速度上到100時速就噪聲明顯,給人一種信心不足的感覺,不管是德系車還是日系車都一樣。

本著公正、客觀的態度比較,不吹不黑,於1886年汽車的誕生於德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汽車後來發展於日本,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汽車發展都是有技術積累的,兩國汽車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或者在大家的印象中,德系車是注重汽車本身研發,強調汽車的技術性,德系車是“我造什麼車,你用什麼車”;而日系車或許大家認為“你需要什麼車,我造什麼車”。日系車注重經濟,耐用性,不強調激烈駕駛,因此和德系車造車理念有差異。

雖然德系車和日系車造車理念有差異,但是並不能說明日系車上高速就會“飄”,最終還是成本考量在影響汽車的穩定性。朗逸時速達120也會不穩,日系車威馳、卡羅拉、軒逸也會不穩。而很少人說過雷克薩斯LS、英菲尼迪Q50L會“飄”,也相信很少人會說奧迪A6L、寶馬5系、大眾邁騰會飄。即使有,相信說豪華德系、日系車高速會“飄”的情況還是比較少。

以上舉例豪華車畢竟都是各自陣營裡的名牌,或者是各品牌裡售價比較高的車型,而造成德系車和日系車上高速有差距的原因,可能大部分是受他人誤導,或者是部分人拿德系豪華級別車型與日系緊湊車型軒逸、卡羅拉對比。而對於德系和日系車同級別車型對比,兩者可算是旗鼓相當,定位低端緊湊型車不穩屬正常。

造成德系車和日系車上高速有差距感覺,或者和德系車的底盤優勢有關係,客觀說德系車底盤調教是相對佔一點點優勢,更厚實些,日系底盤調教相對鬆散。然而汽車跑高速穩不穩,其實與汽車高速行駛時產生下壓力影響更大,簡單就是汽車的外形設計也有關係,汽車的造型直接影響汽車的下壓力,高速時,汽車提供不足下壓力,汽車還是會飄。

歡迎關注車早茶,購車、用車知識每天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