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百度、京東等多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計劃推遲

受疫情影響,百度、京東等多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計劃推遲

根據香港某金融機構知情人士透露, 這些原本有意於首季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因應疫情仍處於不明朗階段,故可能會推遲迴歸的計劃。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受疫情影響,百度、京東等多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計劃推遲

據香港媒體報道,受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多家中國大陸企業赴港股IPO的節奏被打亂,多家公司或將延後上市計劃。

據報道,早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股包括京東、百度、網易、攜程等公司,原本有興趣跟隨阿里巴巴從美股迴流到港股進行二次上市。

但根據香港某金融機構知情人士透露, 這些原本有意於首季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因應疫情仍處於不明朗階段,故可能會推遲迴歸的計劃。至於何時上市,尚未有消息。

同時,提供人臉辨識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曠視科技,原計劃在本月初招股,但因疫情所累,暫緩上市。

去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大獲成功,上市首日股價逆勢大漲6.59%,為港股IPO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受疫情影響,百度、京東等多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計劃推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勇,近日參加第50屆達沃斯論壇年會期間,接受了歐洲記者的專訪。

2019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您提到,這次上市是“回家”,那您覺得,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代表著什麼?意味著什麼呢?

張勇:其實,回香港上市一直是我們多年的夙願,大家都知道,2014年去美國上市之前,我們第一選擇一直是香港,只是因為當時條件不具備,所以我們在美國完成了上市。但是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說,只要香港的條件具備了,我們就希望能夠回家,回香港,最重要的一點是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國面向世界的橋樑,是一個hub。阿里未來走向全球化,數字經濟走向全球化,從中國走向世界,其實無論是從科技到人才,香港都能扮演一個“橋頭堡”的作用,能夠進行這樣的一種人才的引進,技術的輸出。我想,香港能夠扮演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們能夠看到,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我們說千言萬語,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表示對香港的支持,也反應內地同香港一體共命運,共同面向未來。

受其積極影響,去年12月港交所共有26宗新股發行,今年1月亦有20宗IPO。根據今年1月初報道,阿里巴巴成功地來到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為其他潛在中國概念股迴流港股提供了一個完美的例子,據報道香港交易所表示,已確定40至50只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作為爭取目標,吸引他們迴流香港。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200多隻,除去已經來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按照過去1年的平均市值計算,有21只股票的市場價值超過400億港元,基本符合來港二次上市的條件。

其中有許多香港人熟悉的企業,包括京東、拼多多、百度、網易和攜程網等。香港證券行業預測,這21家中國公司的總市值接近3萬億港元,如果其中大部分最終在香港上市,這將極大增加香港股市的市值。


受疫情影響,百度、京東等多家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計劃推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