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關於做好全市蔬菜春季生產的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正處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設施蔬菜生產管理和春季蔬菜備耕移栽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加強蔬菜生產管理,確保疫情期間我市蔬菜生產穩定,市場供應充足,現結合我市生產實際,提出以下春季蔬菜生產管理意見:

一、 做好在田蔬菜管理

我市當前在田蔬菜主要是日光溫室的黃瓜、番茄(櫻桃番茄)等蔬菜,已進入生長盛期,正處於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

(一)溫光管理。在晴好天氣條件下,要早揭草苫、防寒被等覆蓋物,提高棚內溫度。當溫室內溫度上升到30℃左右時及時通風,保持溫室內白天溫度在22℃~28℃左右,夜間維持在12℃~28℃。在保證夜間棚溫不明顯降低的情況下儘量晚蓋苫,延長光照時長。保持棚面薄膜清潔,增加透光率。

(二)肥水管理。要平衡施肥,根據作物長勢科學補充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對於長勢較弱蔬菜,可增施生根養根肥料,如生物菌、甲殼素、腐殖酸等肥料。澆水建議用膜下暗灌或滴灌方式,在晴天上午進行,在澆水後短時間內封閉設施,提高設施內溫度,待地溫上升後,再及時進行通風排溼。隨著氣溫升高, 可適當加大澆水量和次數。

(三)植株調整

。一般番茄和黃瓜維持功能葉片16片左右,茄子保持35~40片葉,辣椒保證在40片以上,建議番茄每穗留4個果。及時去掉老葉、病葉,及時疏除小果、畸形果。

四)病蟲害防控。春季是灰黴病、晚疫病、白粉病等病害高發期,要加大防控力度。適當提高棚室溫度並及時通風降溼;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用塑料袋收集,移至棚外集中處理,以免造成病害再侵染;儘量採用粉塵法或煙霧法施藥;適當噴施增加植株抗逆性的藥肥,如碧護、寡糖等,增強植株抗性。

二、加強春季蔬菜管理

當前我市春茬辣椒、西甜瓜陸續進入播種定植階段。為確保春季蔬菜高效生產,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培育壯苗。對苗床上的幼苗,定植前7~10天左右進行低溫鍛鍊,在保證夜溫的前提下,通過早揭晚蓋的方法,延長光照時長,適當加大晝夜溫差;加強通風降溫,控制澆水,促使根系發育;施肥上加強鉀、鈣肥的補充,增加幼苗抗逆性;提高幼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煉苗切勿過度,以免引起僵苗。在幼苗出圃前應噴一次防病藥劑,如:生物性藥劑或廣譜性殺菌劑。

(二)大棚蔬菜。一是要儘早覆蓋棚膜,澆水造墒,覆蓋地膜,提升棚內氣溫和地溫。二是要看天定植,最好定植後有2~3個晴天。單層覆蓋的塑料棚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喜溫性的番茄、黃瓜等,多層覆蓋的應在2月上中旬定植。對剛定植的蔬菜要以提高棚內溫度為主,加強管理,促進植株早緩苗、快速生長。三是緩苗後的蔬菜要做好夜間保溫和白天通風降溼工作,注意夜間大棚內氣溫儘量保持15~20℃,白天保持在20~30℃,棚內溫度超過30℃,及時通風降溫。

(三)露地蔬菜。露地蔬菜定植期一般比拱棚晚10~20天,甘藍類蔬菜一般在3月上旬定植,瓜類、茄果類蔬菜一般在4月上中旬斷霜後定植。對油菜、小白菜、萵苣、生菜等耐寒性較強的速生蔬菜,可在3月上中旬進行大田直播,對芸豆、豆角、南瓜、絲瓜、冬瓜等喜溫性蔬菜可於4月中旬前後進行大田直播或定植。定植後要及時澆水,促進緩苗,緩苗後7~15天不澆水,不追肥,實行蹲苗,促進根系發育。肥水管理要按照前輕後重原則進行,其中茄果類和瓜類蔬菜要等第一個果(瓜)坐住後,再進行澆水施肥。

三、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防範

初春氣候多變,倒春寒、大風、連陰天及雨雪等災害性天氣易發、頻發。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極端天氣防範應急預案,全力保障蔬菜安全生產。

(一)大風天氣。遇到大風天氣,白天要固定好棚膜風口、壓好壓膜線或壓膜帶。夜間要固定好草簾等覆蓋物,並經常檢查、修補好損壞的棚膜。

(二)“倒春寒”。一是加強苗期低溫鍛鍊,提高秧苗抗寒能力。二是在“倒春寒”來臨之前可澆一次防凍水,植株表面噴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三是臨時加溫和燻煙。保護地用熱風爐、電熱線等快捷的加溫方式及時補溫;對露地蔬菜,寒流發生的夜間在田間燻煙可有效地減輕或避免凍害。

(三)連陰天氣。連陰天到來前設施內不要澆水。溫度條件許可,應及時揭草苫、棉被等見光,有條件可進行人工補光。溼度超過80%時,應在中午前後短時間通風排溼、補充二氧化碳。連續陰天后驟然轉晴,應先間隔揭草苫或半拉棉被,發現秧苗萎蔫,立即將草苫、棉被蓋好,恢復後再揭開,萎蔫再蓋上,如此反覆2~3天即可轉入正常管理。同時,進行葉面噴水,防止葉片失水。

最後提醒廣大農民一定要增強疫情期間防護意識,正確佩戴口罩、勤於洗手,確保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