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到底是脚跟先着地,还是脚掌先着地?

2019999群众


跑步正确姿势很重要,我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两项的优缺点!🏃‍♀️

脚尖和前脚掌先着地 如果你们放慢自己的跑步动作,就会发现脚尖和前脚掌着地时小腿肌肉是紧张的。 没错,它的缺点就是因为小腿肌肉是主力军,所以如果你经常快跑,而且这样操作就很容易让小腿从视觉上看着更壮实。



优点: 1:不容易直接对膝关节产生冲击 2:跑的更快更轻便

缺点: 1:如果跑的速度太快,小腿就会壮硕得很 2:因为足底筋膜受力大,所以足底筋膜易损伤。



脚跟先着地 有的人跑步就跟打桩一样,在操场上咚咚的踩出一个个的坑...

优点: 1:小腿不容易变粗 2:姿势简单好上脚

缺点: 1:姿势略丑,不优雅 2:下肢受力比较直接,所以膝盖冲击很大。



综合以上来说前脚掌以及脚尖着地是在短跑中。短跑前脚掌以及脚尖着地能提高跑步速度(前脚跟着地能减小步幅,但提高步频,总的说是提高了速度),便于冲刺。   

一般跑步(中长跑,以及长跑)都是后脚跟着地法。后脚跟着地跑法,就是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   



脚跟着地的跑者少了踝关节与足弓的缓震,所以受力曲线几乎是瞬间达到最高,但许多跑鞋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前脚掌着地跑者,受力曲线会比较缓和,但对肌肉力量要求很高。这样的跑法有它的优点。不少医学人士认为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加油!❤️


赛普健身学院官方账号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对精英跑者的观察,我认为应该是前脚掌先着地;

首先我一开始刚跑步时也是什么都不懂,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当时就是脚跟先着地,经过我两年跑步后慢慢的发现很多大神,以及观察马拉松赛事的精英跑者,发现他们90%是前脚掌先着地,后来经过我不断努力,慢慢变为现在的全脚掌,然后再慢慢的开始变为前脚掌,马拉松成绩也从4小时,提高到3:30分,再到后来3:08,再到现在的2:44,我相信在我不断刷新PB的同事,改善我的跑姿有很大关系,而现在我也正在努力让我变成前掌 脚先着地,只是过程有些艰难。

我认为前脚掌先着地的还有个原因是,人类的脚,尤其是前脚掌骨骼有多达20多块小骨,这些骨头就是在人类最一开始时奔跑进化来的,就是为了对身体有一个缓冲做用;

其次想想铁三运动,以及能想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要靠前脚掌用来发力支撑,所以跑步,对于人类最原始的运动也应该是前脚掌先着地。

以上只是我小老弟个人的思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Nike黑马小老弟


跑步看似人人都会,但是能做到跑步不受伤,并且掌握跑步的正确姿势的人其实很少。比如楼主这个问题,可能跑步很多年的老手都不一定知道,就算能说出一二三来,也未必有科学依据。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姿势跑法》,作者罗曼洛夫作为多年的奥运会跑步项目的教练,他在书中对这个问题有专业的解答。下面我就根据《姿势跑法》书中内容,再结合自身的一些跑步经验,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跑步时脚掌着地有哪些方式

根据脚掌首先接触地面的部位,我们可以将跑步分为:脚尖先着地、前脚掌先着地、脚跟先着地这三种方式。

1. 脚尖先着地

脚尖先着地跑是指脚趾骨部位接触地面,接着脚掌过渡到脚掌中间部分,脚跟还没碰到地面时,脚掌离开地面换另一只脚。

跑步时脚尖先着地可以利用足弓的弹性来缓冲落地时的冲击力,并减少冲击力向膝关节传递。但是这种跑法需要跟腱承受自身体重5.3~10倍的作用力,长时间跑可能会导致小腿肌肉疼痛、跟腱炎,踝关节疼等现象。

所以,脚尖先着地只适合短距离的冲刺跑,不适合长距离跑。一般短跑运动员跑步时都是脚尖先着地。

2. 前脚掌先着地

前脚掌先着地跑是指围绕脚掌的趾骨和跖骨的部分接触地面,然后过渡到脚尖蹬地,脚跟几乎不接触地面。

前脚掌先着地跑时由于脚掌的受力面积增大,分散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压力,落地时关节不会锁死,跟腱和小腿肌肉可以吸收3倍的冲击,使得垂直冲击速率变得缓和。另外,因为身体重心落到身体正下方,刹车效应最低。

所以,前脚掌先着地跑步适合长距离跑,或者马拉松跑。

3. 脚跟先着地

脚跟先着地跑是脚跟先接触地面,然后过渡到脚掌,再到脚尖部位,跑步过程中整个脚掌都会接触地面。

这种跑法虽然稳定性最好,但是脚跟会承受3倍的冲击力,增加脚踝和膝盖的压力,长时间跑可能会膝关节和踝关节疼,冰姐增加足膜炎的风险。

所以,脚跟先着地适合快走或者短距离慢跑。

总结

综上所述,跑步脚落地方式可以分为脚尖先着地,前脚掌先着地和脚跟先着地。根据脚掌吸收压力的方式以及跑步时长的影响分析,脚尖先着地适合短距离快速跑;前脚掌先着地适合长距离跑步;脚跟先着地适合短距离慢跑。根据不同的跑步项目选择适合的落脚方式可以降低跑步受伤的风险。

因此,大多数人跑步推荐用前脚掌先着地的方式跑步。


开练吧,专注健身和跑步,坚持分享原创内容,有料更有心!欢迎关注!谢谢🙏

开练吧


我自己跑步是脚跟着地多,我用的咕咚智能跑鞋,可以精准地得到着地数据分析。

我也没有刻意地去改变自己的跑步姿势,因为我了解过,各种姿势都有优缺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下面来简单说说三种着地姿势的优缺点。

一、前脚掌着地

优点:用前脚掌着地的优点是跑得快,因为它更符合人体力学。跑过短跑的小伙伴都会有这种体会,短跑时我们会身体前倾,用前脚掌着地,感觉脚下有弹簧一般。

缺点: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系统的学习很难驾驭这种跑法,因为它对我们肌腱力量的要求很高,如果贸然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使脚掌受伤,因此不建议。

二、全脚掌着地法

全脚掌是介于前脚掌和脚跟着地之间的一种跑法。

优点:是最保险的一种跑法,不容易受伤,因为脚掌触地面积更大,所以也更稳。如果在比赛中受了点小伤,则可以换成这种跑法。

缺点:这种跑法没有太大的缺点,就是速度较慢。

三、脚跟着地法

优点:使用脚跟着地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力,这种跑法比较适合能力较弱的新手。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轻着地的压力,还能借助大腿的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缺点:整个过程中小腿几乎不发力,而且跑步速度比较慢,对能力的要求最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可能会导致骨膜炎、腿部关节等伤痛。

所以,对于初跑者,最好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跑步习惯,在参加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在有经验的小伙伴或是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练习多种跑法。


小明哥A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调整一下「跑步时什么情况下脚掌先着地,什么情况下脚跟先着地?」所以问题的答案不是二选一,而是要看什么情况而定,这个情况包括是慢跑还是快跑、自身的身体状况或者是个人的习惯问题等!先看两张跑步的图片咯

脚掌着地与脚跟着地的根本区别

脚掌或前脚掌着地的触地点靠前,则会用到足弓和小腿吸收冲击力,而脚跟着地的触地点靠后,则会更多地用到膝盖吸收冲击力。但是不管怎么样,跑步时的这个冲击力是无法抵消的,这个力要么是你脚踝承担,要么是你膝盖承担!

那么如果你曾经在膝盖有过损伤,那么最好选择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步;如果你脚踝或小腿有过损伤,建议采用脚跟着地的方式跑步!

快跑与慢跑的着地方式

快跑常见于比赛中或短时训练中,平常我们一般的慢跑也就是所谓的休闲跑,以及长距离跑步。

我们常在比赛中看到运动员的跑步姿势是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因为前脚掌或全脚掌先着地的跑法相对于不容易受伤,这种跑姿提高了减震的能力,而且它用到了你的跟腱对能量进行储存和释放,因此能跑得更快。

休闲跑或长距离跑步通常我们采用快步频、脚跟着地,因为有研究表明这样可以省很多体力,这个时候身体的核心也会更稳!

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当脚着地的时候,着力点在身体的重心处!

更科学的跑步姿势

这个跑步姿势推荐的是前脚掌着地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选择!跑步运动是一门学问,而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保护好自己身体的同时做到更轻松更健康地去享受跑步的过程!

1.头正直,目视前方,收住下巴

2.手臂和肩膀放松,摆臂幅度紧凑连贯,屈肘90度,避免越过身体中线

3.腰部挺直,身体适度前倾,保持重心适度前移,利用重力产生加速前 进的动力

4.脚尖朝前,膝盖放松,脚底中前部先接触地面,使足柔和地落地,着 地点在身体重心下方,步伐轻盈,避免沉重的脚步


Iron不是钢铁侠


哪里着地没有定论,从人体结构来看,慢跑的时候可以脚跟先着地,特别是快走到慢跑连接的这个速度。

速度加快有经验的跑者也就会从脚后掌过渡到脚前掌,偏外侧着地。无氧短距离一般都会脚前掌着地。全力奔跑能够全脚掌或者后脚掌着地也相对少见。

长距离跑大众跑者还是保持前脚掌着地会减少受伤的几率。






健康教练张天正


这是个看似简一个简单跑步姿式,但与身体健康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正常的跑步,都是脚尖着地。脚掌着地一是速度慢,二是显得笨拙。没有脚跟着地,脚跟着地叫竞走。

脚尖着地有克意的着地与无意的着地。脚尖无意的着地者,身体健康状态好,脚的弹性大,跑步速度轻快,曰:身轻如燕。

如果跑步,脚掌先挨地,总是克意的颠起才有脚尖着地弹力的,说明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能感觉到,小腿乏力麻酸,身体也觉得笨重。

脚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晴雨表,一般人鞋底磨损,就能说明,大多数亚健康状态的都先磨损鞋后跟外侧,即过去钉鞋,钉"铁云子"的部位。

跑步锻炼是健身的一项优质“有氧"运动,不管是否有意无意,用脚尖都无所谓,贵在长期坚持。年轻人快点慢点无所谓,量力而行(运动员训练除外)。中老年,就要缓慢,求质不求量。

记住宗旨,不是速度快慢,也不是非要讲究脚尖脚掌谁先挨地,贵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放松自己,坚持一种方法锻炼,那才叫养生锻炼。否则就有害而无益。


苦善禅根1


跑步到底是脚跟先着地,还是脚掌先着地?

健康苦行僧,开讲啦!

我个人的跑步经验应该是前半脚掌先着地。如果是脚后跟先着地的话,那简直就是硬生生的在压迫自己的膝盖呀,如果体会不到的话,可以尝试着跺脚用脚后跟,相信不仅能够感受到膝盖的酸痛,还可以感受到一定程度头脑嗡嗡的感觉。

所以说脚后跟先着地,很有可能压迫膝盖,影响膝盖的健康。

跑步的过程中身子是略微有些前倾的,如果在前进的状态下,脚后跟都能保持着地的话,那这个动作显得就并不是很规范,如果你能观察一些其他的跑步运动员的动作姿势,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前脚掌着地的。

如果尝试过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步方法就会明白,这样的跑步方法,冲击力将直接作用于后跟正上方的踝关节以及膝关节,这并不是十分健康的。当你采用前面脚掌先着地的跑法时,你会发现相对的地面的反作用冲击力会得到有效缓解,也能更好地利用肌肉帮助缓解冲击力。

对于以上内容的补充。

当然了,专注于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人,像有些朋友他们的跟腱和脚踝有过一些伤情,那么这类跑者就并不适合采用前脚掌着地的方法。

前脚掌着地需要利用到脚踝的缓冲力以及跟腱的回弹力,这样才能帮助更好地帮助做到标准姿势的前脚掌跑法。

其实我想说的一点是我们强调的前半脚掌着地的跑跑步方法,并不是全程只有前半脚掌着地,而只是前半脚掌着地,用作缓冲之后,后脚跟跟上。

一定程度上将小腿跟腱拉长,利用跟腱的回弹力将一些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帮助出现向上,向前的动力,这样的跑步方法更科学,更专业也更有效率。

当然实际尝试时,您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1:一般程度上,跑鞋的设计通常是后跟较厚,前半脚掌的部位较薄,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前半脚掌着地更加困难。

2:前半脚掌着地,熟练并运用起来的人很少,一些专业运动员和一些短跑健将可能运用了相对熟练,但如果是普通人慢跑的时总会出现种种不舒适。

3:如果你每天坚持跑步训练,坚持40分钟左右,那么你全程前半脚掌着地,小腿肌肉根本支撑不住。

综上所述。如果您出现这样些跑步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那么就换一双较好的跑鞋,坚持全脚掌着地,这样也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非得尝试前半脚掌跟脚后跟着地的区别,可以拿出一天时间专门来测试,这样才能找到跟自己最贴合的跑步方法。

如果脚后跟着地,并没有觉得不适,并且跑步也能长久的坚持,膝盖处并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坚持这样的跑法也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毕竟这是适合您的跑法,这里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常年跑步的经验之谈,给大家一个分享。

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健康行僧



提到跑步姿势,关于前后脚掌着地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两派之间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跑步是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跟落地,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能够健康长久的跑下去,所以不受伤是第一原则,其次再是追求速度。

那么究竟哪一种姿势不容易受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另一个问题——

前脚掌与后脚跟先着地,哪一个更费力?

我们可以实际体会一下,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各跑上几百米便能大致了解。我们可以用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的一个研究来说明——

研究在一个附有压力板的跑步机上进行,在相同的速度下跑者需要更换不同的跑法来进行测试。通过压力板我们便能得知不同的跑法下,着地时所受到的冲击力。

左侧为后脚跟着地,右侧为前脚掌着地后脚跟着地

以后脚跟着地时,我们可以看到冲击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接着下降,再上升至最高点。也就是有两个波峰,分别对应第一次脚跟落地以及第二次脚掌完全落地。

前脚掌着地

改为前脚掌着地时,冲击力量上升的速度变得较为缓慢(升至最高点的时间变长,曲线也较为缓和),波峰也只变成一个。

相比两者,前脚掌先着地的跑法比脚跟先着地多花了约100毫秒才达到冲击力的最高点。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也便有了答案,由于前脚掌着地由于肌肉多了缓冲的工作,所以前脚掌跑起来更为费力。

那么前脚掌与后脚跟先着地,哪一个更不容易受伤?

答案显而易见——更费力的前脚掌着地。

前脚掌先着地可以利用前脚掌、跟腱与小腿的肌肉协助你缓和落地时的冲击力,这就好比汽车的安全气囊,可以保护你在意外状况下的安全。

虽然在跑步过程中比较费力,可能导致肌肉酸痛,但这对预防下肢骨骼以及关节的运动伤害有着较好的作用。

而后脚跟先着地,跑者的跟腱、踝关节、小腿骨、膝关节以及髋关节都会受到猛烈的冲击力量。这就好比开着一辆没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撞上电线杆一样,司机受重伤的几率大大提高。

对于初跑者来说,从后脚跟着地先开始

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前脚掌着地更不容易受伤,所以推荐前脚掌着地的跑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情况又变得不一样。

刚开始跑步的人,由于跑步相关的肌肉/力量还没有建立起来,此时贸然采用前脚掌着地的跑法容易对肌肉造成过大的负担,反而容易出现受伤。

所以建议初跑者选择缓冲较好的跑鞋,采用脚跟先着地的跑法,让鞋子帮助你分担冲击力,从而减少肌肉受伤的分享。等到肌肉慢慢适应以及相应的力量提升之后,再讲讲转变为前脚掌落地。

最后总结一下以及附上一些避免跑步伤害的小TIPS——

  • 推荐前脚掌落地跑法,但建议初跑者从后脚跟落地开始。虽然前脚掌先落地的跑法可以缓和冲击力,也能缩短触地时间,但是一开始就过度使用前脚掌跑法容易造成肌肉的损伤。建议在跑步4~6个月后,再慢慢尝试从后脚跟转变为前脚掌;
  • 对于刚开始跑步的人,选择缓冲较好的跑鞋,从后脚跟着地开始,可以避免大部分的运动伤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跨步,跨的越大(脚掌触地时离臀部越远),膝盖越容易受伤;
  • 着地时膝盖保持弯曲也是避免受伤的关键之一。当膝盖保持弯曲时才能有效利用肌肉来缓冲接触地面带来的冲击力;

蟹老板鸭


两种跑法都是正确的跑法。先了解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特点

脚跟先着地时我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步幅

脚掌先着地时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加速度

能量转化

脚跟到脚掌的过度阶段友好的缓解下肢关节的压力,并使身体存储势能在蹬地时释放,以此获得免费的动能(石弩效应)。在这种策略下跑姿态看起来会更轻松。也跑的更远。
教掌跑法的



步态周期会让姿势快速进入下压和蹬地的阶段,相对脚跟着地牺牲了部分送髋摆腿获得的距离,转化成更多的势能和动能。

所以在竞赛中更多是用前脚掌着地的跑法,积极的下压和后扒地获得更快的加速度。维持这种跑姿相对消耗更多的体力。

注意事项

在慢跑时候建议使用后跟着地跑法

在慢跑中非专业跑者容易出现一种现象,步幅跟不上重心移动产生刹车效应。这对膝盖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可以通过充分送髋和向下蹬地的方式来转化刹车带来的冲击力。

以上回答以脚掌或脚跟的着地方式来片面分析,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就像上台阶时我们可以选择脚跟着地或者脚尖着地,对于生活中或者业余跑者而言影响并不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方式just do it

力运动。运动发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